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三毛传

流浪之美,痛苦而光荣的生命磨砺

三毛传 沈念 1699 2024-10-22 03:30

  

  三毛在重庆出生,自幼时就跟随家人四处奔波,在复杂的生活背景下,内心深处早已埋下流浪的种子。虽生长在一个充满温暖与爱的家庭,但是三毛从小就与众不同,“在她20岁以前,无论健康、脾气、观念、敏感、任性和自弃,都是少见的”(三毛父亲陈嗣庆语)。

  小学五年级时迷上《红楼梦》,在中学里,也因沉迷于《水浒传》《今古传奇》《莎士比亚全集》等书而不能自拔,以致初二第一次月考,她四门功课不及格,数学更是常得零分,因此受到数学老师对她人格上的侮辱。从此,她把自己和外边的热闹世界分开,患上“自闭症”。

  21岁时,由于一场轰轰烈烈却没有结果的恋爱,三毛负气出走,独自飞往马德里,开始了长达20年的充满传奇浪漫色调的流浪生涯。三毛喜欢将所有事情镀上一层亦真亦幻的魔术色彩,却会在事情真的魔幻起来时,选择逃避。

  流浪是她逃避心碎的一种直接表现。而几次心碎,三毛不为别的,均是爱情。对爱情与生俱来的执着追求,是引领她放逐自己、走上流浪旅途的根本原因。

  三毛曾说:“爱情有若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婚姻和爱情的模式在世有千万种,我的看法:女人是一架钢琴。遇到一位名家来弹,奏出来的是一支名曲。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来弹,也许会奏出一首流行曲,要是碰上不会弹的,恐怕就不成歌了。”三毛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当然是要寻找那位可以弹奏她这架奇特钢琴的人。

  遇到荷西以后,三毛选择跟他定居撒哈拉,去尽情体验她与荷西的爱情。正因为三毛最终选择的伴侣是荷西,所以他们才会生活在沙漠里,在前几年的婚姻生活里,明显是荷西爱三毛更多。她太看重爱情,当然要选择一个几乎与世隔绝、超乎想象的地方,去证明两个人之间的爱情究竟可以怎样深刻。如果不是荷西的猝然离世,三毛可能还要在外面的世界流浪很久。她是那种需要不停地行走来证明自己活着,爱活着的人。

  三毛说:“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所以在她的生命中,爱情永远是第一位的,爱情左右着她的生活和流浪的足迹。定居和离开撒哈拉都是因为爱。因为爱,三毛才会流浪;又因为爱,左右着三毛具体流浪的地方。

  三毛的一生是博爱的一生,放逐的一生。从三岁起,她就在用阅读的方式去了解和爱这个世界,但是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光有阅读是不够的,她必须用双脚丈量山河,去捕捉外面的精彩。所以她能走遍万水千山,真心真意去体验生命。看过三毛的作品,你会发现她的流浪有一种希冀超越自我、渴望精神永恒的理想。因此三毛的流浪是粗粝的、尖锐的甚至痛苦艰难的,而不是人们幻想里的诗与田野。

  反过来,三毛流浪的行为,也使她的作品独具一格,富有众**赞的“健康、豁达、洒脱不羁”的特点。在所有的文字当中,普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贡献给撒哈拉沙漠以及荷西去世后的文字。三毛以真挚的感情,挥洒豪情写出那里的人情世故,将远离人世的沙漠以及大西洋岛屿的生活描绘得惟妙惟肖,生动壮观。

  三毛说:“我的半生,漂流过很多国家。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住过,看透,也尝够了……但是我始终没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将我的心留下来给我居住的城市。”流浪就像是她一生的使命。虽然在每个地方都只是被迫的短暂定居,但是在那里时,三毛将全部的自己奉献出去。在撒哈拉写自己与荷西的爱情,更写房东女儿姑卡的不幸婚事,写她怎样帮助贫困的当地人,写当地的撒哈拉威军人的生活,等等,所有的这些让我们立体而真实地感受到,流浪时的三毛是用心在对待这个世界的。

  最后说一点,三毛之所以不觉得撒哈拉的流浪生活辛苦,是因为她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她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于是可以拿棺材板做桌子,从垃圾堆里拾捡家具。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在外漂泊的人,也有很多人渴望能像三毛一样去流浪,但真正能像三毛这样毕生追求人性的真善美,用爱去关照人世间的所有喜悦与悲情的并不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