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为什么会有“跟”?
负责膝盖伸屈的大腿肌肉
臀部肌肉负责大腿骨向后伸屈、横向摇摆等动作,大腿骨向前抬高的动作,由大腿前侧上方的髂腰肌负责。
髂腰肌由两块肌肉合成,开始于腹股沟韧带的上方。合成髂腰肌的一块肌肉是髂骨内侧开始的髂骨肌,另一块肌肉是自腰椎开始的腰大肌,这两块肌肉在骨盆前面合为髂腰肌。
从股关节开始剥离大腿前面的皮肤,看到位于上面的髂腰肌,切掉髂腰肌翻转过来,能看见大腿前侧倾斜延伸的缝匠肌,缝匠肌自骨盆开始,与下腿胫骨上方内侧相连。
从缝匠肌的结构可知,它与骨关节运动和膝关节运动都密切相关。大腿弯曲、外翻、外旋、膝盖弯曲,这些动作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盘腿”动作,所以向学生讲解时,称缝匠肌为盘腿肌。
大腿前侧最引人注目的肌肉是股四头肌。股四头肌十分庞大,正如它的名字那样,它有四个分开的头,对应的肌肉名称分别为股直肌、股外肌、股内肌、股中肌。这四块肌肉最后集中到髌骨,与胫骨前面的胫骨粗隆连接。胫骨前面和大腿骨后面一样,有粗糙隆起,中间有肌肉。
膝盖伸展时用到股四头肌,比如踢足球就需要股四头肌发力。
大腿前面的肌肉负责膝盖伸展,大腿后面的肌肉负责膝盖弯曲。大腿后面的肌肉通常称作hamstring(腘肌,有时也称腘绳肌),ham是大腿的意思,string是绳子的意思。这也是一个肌肉群,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股二头肌有长头和短头,因为数的方法不同,有时也认为这里是四块肌肉。
大腿后侧肌肉开始于坐骨结节,坐骨结节位于臀部坐在椅子上时的臀部座面,在膝盖后侧分为左右两块,膝盖后面朝向外侧腓骨的肌肉称股二头肌,膝盖内侧朝向胫骨的肌肉称半腱肌和半膜肌,这些肌肉中只有股二头肌的短头开始于大腿骨。
腘绳肌在膝盖弯曲时发力,很容易撕裂。
综上所述,大腿前面和后面的肌肉负责膝盖弯曲和伸展,另外还有负责骨关节内旋、膝并拢的内旋肌群,最具代表性的是大收肌和长收肌。
大腿前面和后面的肌肉,是按照股关节前面的肌肉负责股关节运动、膝关节前面的肌肉负责膝关节运动的规则分工的,可是内旋肌群的位置却在股关节下面,这好像有点不守规矩。
正是因为内旋肌群的不守规矩,当臀中肌带动股关节外旋时,在内旋肌的作用下身体才能够保持平衡,直线行走时身体才不至于左右晃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肢的肌肉是向前弯曲、向后拉伸的肌肉,而下肢正好相反,下肢的肌肉是向前拉伸、向后弯曲。
解剖大腿时,观察一块一块肌肉,再观察它们的起点和终点,理解它们的作用,然后一块一块地切掉。大腿上的肌肉全部去掉之后,只剩下人体中的最大的骨头大腿骨了。
股关节血管和膝关节血管相反
解剖实习时,除了仔细观察肌肉,还要观察分布在肌肉中的血管。
骨盆的外部,也就是通往下肢的髂外动脉,从大腿前面出来之后改名为股动脉,它是下肢的主动脉。
无论上肢还是下肢,动脉通过关节时原则上都是从关节内侧通过,因为在关节外侧容易受到外界的拉拽而受损。
肩关节、肘关节、手腕关节等上肢关节都是向前弯曲的,下肢关节中,股关节向前弯曲,膝关节向后弯曲。股动脉在大腿时在前面,穿过内旋肌之后转到膝盖后面,所以膝盖以下从后面可找到股动脉。
有的较粗的静脉血管分布在肌肉深处,和动脉在一起,还有很多静脉血管分布在皮肤下面较浅的地方。这些分布在身体较浅地方的静脉,可以从皮肤表面看见,抽血和静脉注射都是在这里操作的。
手上没有“跟”
胫部是指膝盖以下小腿的地方。胫部前面没有肌肉,后面腿肚子上肌肉发达,“啃老”指的是啃小腿后面[1]。
剥离胫部皮肤以后,看见一块有内侧头和外侧头的大块肌肉,这是腓肠肌,内侧头和外侧头分别起始于大腿骨的内侧和外侧。切掉腓肠肌的上面翻转过来,能看见比目鱼肌。比目鱼肌就像它的名字那样,形状很像比目鱼。
小腿上有胫骨和腓骨,比目鱼肌开始于胫骨和腓骨的后面,与腓肠肌一起构成人体内最大的肌腱跟腱(又称阿喀琉斯腱),跟腱与跟骨(即脚后跟上的骨头)相连。腓肠肌的内侧头、外侧头以及比目鱼肌合起来统称小腿三头肌,它在脚尖用力踢地面时发力。
小腿与脚后跟
手部没有跟,脚部后端凸出来的部分叫脚后跟,为什么脚后跟是突出来的呢?
脚腕的关节在脚踝内、外侧之间,跟腱在远离脚腕关节的后方。这就好比杠杆原理,脚踝是支点,脚尖是阻力点,跟腱是用力点,脚后跟牵拉着跟腱,位于远离用力点的后面,这样可以增大脚尖发出的力量。如果脚后跟没有向后凸出来,脚踢出去的力量就不大。这种结构是哺乳类动物的特征。
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里的英雄,他是有不死之躯的战神,但是最后却被暗箭射中脚后跟而亡,脚后跟是他身体上最脆弱的部位。人们用“阿喀琉斯腱”来形容脚后跟这个人体上最脆弱的部位。阿喀琉斯腱(即跟腱)受伤之后人无法行走。
脚后跟是行走时的人体的一个重要结构,但是它是脚后面的一个突起,血管和神经如何穿过足底到达脚踵呢?实际上脚后跟这个地方是非常麻烦的。脚底上的血管和神经,都是从内脚踝后侧穿过来的。
摘掉小腿三头肌以后,看见几块控制脚趾弯曲的小碎肌肉,这些肌肉也是穿过内脚踝后侧到达脚趾的。这就是说,肌肉、肌腱、血管、神经都穿过了内脚踝后侧。
穿过内脚踝后侧的如果只是血管和神经还好说,现在连驱动脚趾弯曲的肌腱都从这里穿过,严重地破坏了这里的平衡,需要一个让足底向外侧翻转的特殊手段纠正一下。这个特殊手段就是胫前的部分肌肉绕到了外侧,从外脚踝后侧通过。
从外脚踝后侧通过的肌肉,好像是为了保持内外脚踝肌肉的平衡,被强拉硬拽过来的,所以脚踝向内侧弯曲的力量(内翻力)特别大,脚踝向外侧弯曲的力量(外翻力)特别小。身体一旦没站稳,很容易造成踝关节内翻扭伤。
触摸小腿正前面,感觉这里只有胫骨。实际上这里有胫骨和腓骨,胫骨粗,腓骨细。为了保证胫骨的粗壮和强大,这里的肌肉偏向前胫骨的外侧,即小脚趾的方向。
[1] 译者注:日语中啃小腿肚子的意思是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