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中庸64个人生智慧

智慧51

中庸64个人生智慧 张瑞 3031 2024-10-22 04:13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要想把握自己,你必须控制你的思想,你必须对思想中产生的各种情绪保持警觉性,并且视其对心态的影响而接受或拒绝。乐观会增强你的信心和弹性,而仇恨会使你失去宽容和正义感。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情绪,你的一生将会因为不时的情绪冲动而受害。

  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做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往往产生各种情绪,这样常使自己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与智谋就已是对立的,情绪更是情感最表面、最浮躁的部分,以情绪做事,焉有理智的?不理智,能有胜算吗?

  但是,我们在工作、学习、待人接物中,却常常依从情绪的摆布,头脑一发热(情绪上来了),什么蠢事都愿意做,什么蠢事都做得出来。比如,因一句无甚利害的话,我们便可能与人打斗,甚至拼命(诗人莱蒙托夫、普希金与人决斗死亡,便是此类);又如,我们因别人给我们的一点假仁假义,而心肠顿软,犯根本性的错误(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耳软、心软,以致放走死敌刘邦,最终痛失天下,便是这种妇人心肠的情绪所为);还可以举出很多因情绪的浮躁、不理智等而犯的过错,大则失国失天下,小则误人误己误事。事后冷静下来,自己也会感到其实可以不必那样。这都是因为情绪的躁动和亢奋,蒙蔽了人的心智。

  楚汉之争时,项羽将刘邦父亲五花大绑陈于阵前,并扬言要将刘公剁成肉泥,煮成肉羹而食。项羽意在以亲情刺激刘邦,让刘邦在父子情、天伦压力下,自缚投降。刘邦很聪明,没有为情所蒙蔽,他战胜了儿女私情,他的理智战胜了一时心绪,反以项羽曾和自己结为兄弟之由,认定己父就是项父,如果项某愿杀其父,剁成肉羹,他愿分享一杯。刘邦的心境和举动,是项羽意想不到的,以致无策回应,只能潦草收回此招。

  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祁山交战,诸葛亮千里劳师欲速战速决。司马懿却以逸待劳,坚壁不出,欲空耗诸葛亮士气,然后伺机求胜。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闭门不战,无计可施,最后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装给司马懿,羞辱他如果不战小女子是也。古人很重视自尊,尤其是军旅之中。如果是常人,定会接受不了此种羞辱。司马懿则落落大方地接受了女儿装,情绪并无影响,还是坚壁不出。连老谋深算的诸葛亮也对他几乎无计可施了。

  这些都是战胜了自己情绪的例子。生活中,更多是成为情绪俘虏的。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战中,孟获便是一个深为情绪役使的人,他之不能胜于诸葛亮,非命也,实人力和心智不及也。诸葛亮大军压境,孟获弹丸之王,不思智谋应对,反以帝王自居,小视外敌,结果一战即败,完全不是对手。孟获一战既败,应该坐下慎思,再出敌招,却自认一时晦气,再战必胜。再战,当然又是一败涂地。如此几番,把个孟获气得浑身颤抖。又一次对阵,只见诸葛亮远远地坐着,摇着羽毛扇,身边并无军士战将,只有些文臣谋士。孟获不及深想,便纵马飞身上前,欲直取诸葛亮首级。可想,诸葛亮已将孟获气成什么样子了,也可想孟获已被一己情绪折腾成什么样子了。结果,诸葛亮的首级并非轻易可取,身前有个陷马坑,孟获眼看将及诸葛亮时,却连人带马坠入陷阱之中,又被诸葛亮生擒。孟获败给诸葛亮,除去其他各种原因,孟获生性爽直、为情绪蒙蔽,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情绪误人误事,不胜枚举。一般心性敏感的人,头脑简单的人,年轻的人,爱受情绪支配,头脑容易发热。问一问你自己,你爱头脑发热吗?你爱情绪冲动吗?检查一下你自己曾经因此做过哪些错事,以警示自己。

  如果你正在努力控制情绪的话,可准备一张图表,写下你每天体验并且控制情绪的次数,这种方法可使你了解情绪发作的频繁性和它的力量。一旦你发现刺**绪的因素时,便可采取行动除掉这些因素,或把它们找出来充分利用。

  将你追求成功的欲望,转变成一股强烈的执着意念,并且着手实现你的明确目标,这是使你具备情绪控制能力的两个基本要件,这两个基本要件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其中一个要件获得进展时,另一要件也会有所进展。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使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意。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坐饮酒,论起天下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数人,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提了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我才是。”

  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筷子也丢落在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刘备则从容俯身拣起筷子,并说:“哎呀,这一声震雷,吓了我一跳?”巧妙地将自己的惶恐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堪称英明之举。

  喜怒哀乐是人最基本的情绪,人们也在当中暴露自己的弱点。如果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还会招来无端的横祸,因此,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切记要时时克制自己,把喜怒哀乐隐藏起来。

  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而在人性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要把喜怒哀乐藏在暗处,不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人为了生存,会采取各种方法和行动来增强实力、分享利益、打击对手。而任何人,只要在社会上锻炼过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察言观色的本领,他们会根据对方的喜怒哀乐来调整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对方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可是谋取利益的另一面,有时却是对对方的伤害;就算不是伤害,对方也在不知不觉中,情绪受到你的影响。

  比如一听到别人奉承就面有喜色的人,有心者便会通过奉承来接近他们,向他们提出要求,甚至向他们进行软性的索取;一听到某类言语就愤怒的人,有心者便会故意制造这样的言语,来激怒对方,让他们在盛怒之下丧失理性,失去风度;一听到某类悲惨的事,或对方遭到什么委屈,就哀感满胸,甚至伤心落泪的人,有心者了解他们内心的脆弱面,便会以种种手段来博取对方的同情心,或是故意打击对方情感的脆弱处,以达到目的;一个易因某事就“乐不可支”的人,有心者便可能提供可“乐”之事,来迷惑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说起来,连喜怒哀乐都不能随意表达,这种人生没太大意思。因此,人没有必要做一个喜怒哀乐见不着痕迹的人,但把喜怒哀乐放在暗处还是有好处的。

  这样做的好处共有两点:

  第一,把喜怒哀乐由情绪中抽离出去,我们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事物,思索它对我们的意义,并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能力,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对不喜。

  第二,把喜怒哀乐放在心里,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可避免他人窥破自己的弱点,给人以可乘之机。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收敛自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了。

  一个人不应该将他心境里的宁静寄托在外面的事物上,应当尽可能地把主轴握在自己手中,轻易不容许自己感到喜悦与悲伤。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