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别输在情绪掌控上

第一章 解密情绪:因为了解才能够读懂02

别输在情绪掌控上 冯晓编著 15219 2024-10-22 04:15

  

  有的人,在你辛勤劳作的时候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不犹豫地向你索取。

  你读他时,千万不要责备他。有人愿意分享你的劳动成果,总还是好的,是在肯定你的劳动价值。和他分享,慢慢地让他学会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穿着华丽,显出一种高贵,内心却胸无点墨。

  你读他时,千万不要鄙视他,因为他不知道,服饰的华丽,只是裁缝的杰作,而人的品格修养,并不是这些东西所能显现的。

  大度读人,读真实的同时也读真实背后的狡诈;读美丽的同时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读世界的黑暗同时也读会世界的真、善、美……

  2.你会读人吗

  想要了解自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再去弄明白别人的想法,岂非难上加难?的确,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会千差万别,“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你喜欢朋友聚会的热闹,他却欣赏独处的自在。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渠道去领会别人无意间传递给我们的其内心真实想法的信号。

  在我们同他人相处沟通时,借助了语言这个工具,可由于说出来的话大都经过思想加工,往往隐藏了说话者真实的心理、目的,因此我们常常感叹“人心隔肚皮”。别悲观,隐藏得再好的人,也会留下“蛛丝马迹”供我们找出其真意,关键是我们“接收雷达”的灵敏程度。因为对方在说话的同时,他的身体也在说话,并且说的话是由无意识控制的,是真实的表达。在这里,我想给大家简单介绍能读懂别人言语之外的语言——形体语言。

  3.目光是人的另外一种语言

  婴儿的眼睛是清澈的,

  青年人的眼睛是热烈的,

  中年人的眼睛是严峻的,

  老年人的眼睛是睿智的。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不会隐瞒更不会说谎,

  愤怒飞溅火花,哀伤倾泻泪雨,

  它给笑声镀一层明亮的闪光。

  这是《眼睛》诗中的两段。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人们内心的眼光,对讲话有一种奇妙的辅助功能。

  目光与谈话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人内心的隐秘,胸中的奔突,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变幻的眼神中流露出来。所以,人们可借助目光表达丰富的感情,增强讲话的效果。

  孟子认为:“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廋哉?”意思是说:人的眼睛能够表达思想情感,甚至能表达用言语难以说明的极其微妙的情感。眼神也是一种“语言”,炯炯有神的目光,是对事业热烈追求的表现;麻木呆滞的目光,是对生活心灰意冷的表现。明澈坦**的眼神是为人正直、心怀博大的反映;狡黠、阴诈的眼神是为人虚伪,心胸狭窄的反映。故弄玄虚的眼神,乃是高傲自大的体现;神秘莫测的眼神,则是狡猾奸刁的体现。坚定执著的眼光,是志怀高远的表示;飘忽浮动的眼光,是为人轻薄浅陋的表示。似匣剑出鞘,灼灼逼人的目光,是正派敏锐的写照;如蛇蝎蛰伏,灰冷阴暗的眼光,是邪恶刁钻的写照。坚毅的眼神,预示着自强自信;晦衰的眼神,预示着自毁自堕……眼神是多样的,它表达的情感也必是多种多样的。

  讲话时瞬息万变的眼神让人能窥探到你丰富的思想情感,体察出你蕴藏于内心深处的“语言”。所以讲话时要得体地使用目光语言。眼神是诚恳的必然结果,讲话者的真诚正是通过眼神传达给别人的。你一边讲话,一边扫视听众,就会使听者对你产生信任感。

  讲话者还可通过目光察言观色,“侦察”动向。因为人的喜怒哀乐不只是通过语言,在更多情况下是通过人的肌体来表现的。一个人的“颜”、“色”是洞察其内心世界的窗户。扫视听众,就能随时了解到他们的内心起伏、心理波动及对讲话的反应。这样侦察过后,即可因地适时应变,调节讲话的内容及方法,以吸引听者。若只是“一意孤行”,对听者的反应视而不见,必然会弄得不可收拾。

  在谈话时,应切记,你的周围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堆没有生命的桌椅。所以,你一定要学会用眼神传情达意。若能通过眼睛将自己的情性、学识、趣味、审美观等毫不掩饰地展现给大家,那你将是一个高超的谈话者。要用无声的目光助有声的语言,让滴溜溜转的眼睛“说话”。讲话者的视线应该“目标正前方”——炯炯有神地正视听众。有时可让目光如探照灯环射夜空一般,迅捷扫遍全场;有时,则使眼神像聚光灯一样,集中于现场的某一点。有时,又可以像电影摄影师调节镜头:拉近,推远,或明,或淡。有时,故意将话音戛然而止,改为投以一束深思、凝神的目光,会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

  每一种目光都有其特定含义,如左顾右盼、飘忽不定,是心慌意乱、情绪不安的表现;视线向上,是沉思、高傲的反映;而视线向下,则表示伤感、悔恨、胆怯、害羞的心理。在演讲中,或者仰头望屋顶,或者俯视地面,或者环顾左右,或者直盯盯地目不转睛,或者眼珠不停地翻转游移不定,都是旁若无人的表现,不足以效法。而只有活泼、自然、得体的眼神,才是语言表达的得力助手。眼神与语言、手势、姿态密切配合,会产生一种“互补效应”。

  目光在谈话、交际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各个国家人们的风俗习惯不同,其使用目光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得“入境问俗”了。如阿拉伯人谈话时,一定要看着对方。他们自幼就教育孩子,与人谈话不看对方是不礼貌的表现。瑞典人交谈时,习惯于频送秋波。而日本人在谈话时,直瞪瞪地瞧对方的脸就是失礼了,他们规定只能看着对方下巴底下一点的脖子,使对方的脸和眼睛处于自己视界的边缘。英国人谈话虽然也有目光对视,但要少得多。当然也有不用目光语言的,南美印第安人部族图托和保罗罗人交谈时,眼睛要朝四面八方看,若在公众场合下讲故事,讲话者要背对听众,眼睛要盯着屋角。肯尼亚的洛人部落更奇特了,这里规定女婿与丈母娘讲话时必须背对着背。另外,使用目光语言与人们之间情感的深度有关。一般是感情热烈、关系融洽时,目光对视必然多一些,而隔阂较深、互有敌意时,往往看都不看对方,有时则斜眼相视,冷目以待。

  目光是意志的体现,眼神是心境的流露。在交谈中,敏锐的目光能捕捉对方的神情变化,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目光语言还能反映抑扬起伏的情感,辅助口头语言的表达。

  4.丰富无声的身体语言

  当一个人有所询问和质疑时,他往往不自觉地会眉毛上扬;当他惊喜时,眼睛会张大,显得比平时明亮有神;相反,当心情哀伤时,眼睛往往是低垂着的,眼神暗淡无光;另外,在惊疑或恐惧时,眼睛也可能会张大。

  当一个人的身体略微倾向交谈的对方,并伴随着微笑、注视等,是表示热情和兴趣;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身体后仰表示若无其事与轻慢;侧转身子表示厌恶和轻蔑;背朝别人表示不屑理睬。

  还有用手擦鼻子表达困惑,双臂交叉抱在胸前表达孤立自己或防卫别人,耸肩表达漠不关心,与己无关,用手轻敲物品表达不耐烦等等。

  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在传播时常常会发生相互矛盾的现象: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对心理医生说,她确实喜欢她的男朋友,但在说这话的同时却接连不断地摇头,这位女孩的真实心态究竟是什么样的?如果你相信身体语言能够深刻地显露出人们的心理状态,那么你就可以根据她的身体语言作出这样的判断:她并不爱她的男朋友,或者,至少目前两人的关系正处于危机之中。

  在许多场合,你会注意到突然有人挪动身体,坐定时双脚正朝着一扇门。这种姿态明显地表明了他的厌烦心理,明确地暗示他希望会议、谈话或其他的事赶紧结束。他身体挪动,就是告诉你他急着离开。前来对你做社交性拜访的人,也会发出类似的信号。有时,在谈话的最后半小时,来访者开始摆弄姿势,好像要离开。聪明的主人注意到这种信号,可能会诚恳地说:“真是不早了,我们在一起,时间过得真快。”纵然对方嘴上不表示同意,但你会注意到,在你说过那句话后,他的身体就挪到椅子边缘,进一步证实他真的想要走了。

  说话时的动作因人而异,有无数种差别。有人喜欢用手摸鼻子,或者频频用手势强调,甚至抖着腿与别人交谈……从这些习惯中,可以测出一个人潜藏的性格。

  (1)夹杂手势说话的人若是男性,多少有点骄傲、自恃。一旦别人持相反意见,他便容易生气。若是女性喜欢用手势表达,则意味着她个性活泼,喜欢照顾别人。

  (2)靠着桌子说话的人,往往热衷于某种事情。如果心里有烦恼,有时会胡乱涂鸦借以整理心情。这种人大多个性保守,不会马上投入新的事物。不过,交朋友有时会走偏锋。

  (3)边摸头发或边玩头发边说话的人性情随和、体贴别人。这种类型的人大多个性正直,不会占人便宜或做坏事,可以说是正义之友。不过,要小心与人发生口角。

  (4)常用手摸鼻子或下巴说话的人不分男女,基本上都是个性内向的人。即使是面对自己喜欢的人,也不敢清楚表白自己的心思,性情消极。有时还显得害羞胆怯。

  (5)抱着胳膊或手插口袋说话的人,对自己非常有自信,甚至对别人好恶非常明显。喜欢的人热心相待,讨厌的人说一句话都嫌多。因此,交朋友容易走偏锋。此外有些行为则显得装腔作势。

  (6)说话中高声大笑的人爽朗有朝气,具有十足的社交能力。但是有时这种笑声并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刻意讨好,内心其实是格外狭窄,不见得容于他人。

  (7)眼睛瞪着说话的人。在神经质又气度狭小的人身上,常可以看到这种表情。此外,也显得他不够沉稳,同时也显示出他缺乏耐心,做任何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

  (8)自己说话自己点头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或现在的做法具有相当的自信,相对来说,也是个顽强固执狂。虽然做事总是一鼓作气、积极做事,但是很难采纳别人的意见。此外,频频对自己说话,自言自语叫好的人,也大致属于这种类型。

  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经过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其可信度越大。”脸离大脑中枢最近而最不诚实。我们与别人相处,总是最注意他们的脸;而且我们也知道,别人也以相同方式注意我们。所以,人们都在借一颦一笑撒谎。再往下看,手位于人体的中间偏下,诚实度也算中庸,人们多少利用它说过谎。可是脚远离大脑,绝大多数人都顾不上这个部位,于是,它比脸、手诚实得多。

  脚除了反映人的情绪外,还可以反映人的性格品质。如果一个端庄秀美的女子走起路来匆匆忙忙,脚步重且乱,就可断定这位姑娘一定是个性格开朗、心直口快、不留心眼的痛快人;反之看上去五大三粗,走路却是小心翼翼的样子,这样的人一定是外粗内细的精明人,他干事往往以豪放的外表来掩盖严密的章法。人的心理指向往往从脚上泄露出来,人在站立时,脚会朝着主体心中惦念的或追求的方向与事物去。譬如,有三个男人站在一起,表面看来他们在专心交谈,谁也没有理会站在一旁的漂亮姑娘,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每个人都有一只脚的方向对着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注意她。他们的专心致志只是一种假面具,而真情被隐蔽着,但他们的脚却把各自的秘密泄露了。

  现在你已经明白形体语言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内容了吧,我们一生都在不自觉地做着行为语言的“游戏”,从现在起你可以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反观自己,观察别人。在观察中不断积累知识、经验和教训,你会慢慢发现,其实人的心理并非深不可测的。

  5.看不见的伤更需安慰

  前些日子在工地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次的受伤却使我感触良多。原本轻而易举之事,因为左手完全无法出力,竟连穿衣服这种小事都无法独自完成,非靠别人帮助不行。这使我更体会出:人是无法离群独居的,孤木不成林啊。

  因着手痛,自然会带给一些和我接触的人很大的不方便,然而他们都因看得见我的手伤,所以大多数的人不但不会怪我,反而很愿意包容和帮助我,使我深感谢意和感激,好像也因此伤势好得特别快。坦白地说,一般人都是如此,特别是对方所受的伤是我们很明显就可看见的,我们的同情心都会油然而生。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人,他所受的伤虽然比外伤更大更严重,然而别人却看不见。这种情绪上受的伤,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缓和、治疗的话,很可能会造成一个人人格和行为的扭曲,因此他所带给别人的不便、不愉快或伤害远比肉体受伤者带给别人的不便更大更深。

  情绪的受伤或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因为不容易被人察觉,所以这些人不但很难得到别人的容忍,更谈不上有人肯帮助或礼遇。因此他的伤势可能与日俱增,与别人的关系也就常处在恶性循环中,从情绪的角度去看:“那看得见的(行为),原是由看不见的(伤)所造成的。”所以,往后当我们碰到一个不可理喻之人的种种举动或言语时,如果我们肯打开心灵的眼睛去“静观”,我们就会发现,对方一定是在心灵上有伤未愈,说不定还是个“情绪上的小儿麻痹症”之可怜智障者呢!

  如此,我们的包容心是否会比较宽广些呢?因为看不见的伤,比看得见的伤更需人们爱心的包扎和安慰,不是吗?

  6.一句话的安慰

  当朋友生病、面对亲人死亡、失业或者离婚而情绪糟糕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感到不知所措,变得不会说话,不会应对,甚至自己的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什么地方了。

  这个时候,适时的一句话或一个拥抱,能给对方多大的安慰啊!

  目睹别人的痛苦或不安,会变得无能无语,甚至想逃离,都是正常反应,因为,那表示我们对此也感到害怕或焦虑。

  但安慰陪伴,也是一种人际关系。许多研究发现,人在沮丧时,如有朋友相伴,即使是最拙的话,也有安慰效果。因此,每个人都该培养这种能力,才能与人互为支持,彼此帮助。

  7.当朋友生病了

  朋友罹患重病时,我们能做的,是先倾听及接纳他的感受,而不是用常识或医学知识与他辩驳,企图说服他别担心。生病的人多半既震惊又害怕,也可能愤愤不平,觉得为什么是他,或已坦然接受。但不管怎么样,都要先接受他复杂的情绪,让他完全无惧地说出来。

  接下来,再表达你对他的疼惜或不舍。像是“知道你病了,我心里也好难过”。如果已进入重大手术或化疗,不妨告诉他:“你好勇敢,听说这种手术或化疗很辛苦,你真的很不容易。”

  如果他的情况愈来愈糟,甚至进入临终状态,更要仔细听他心里想说的话。因为他有可能想交代后事,也可能想感谢或叮咛朋友。别拒绝或压抑他,不要用“别想那么多,一切都会没事”的话来搪塞,反而要适时问他:“你还想做什么?”“还有什么愿望?我们可以帮忙的?”

  别怪自己好像使不上力。其实,无声的陪伴与关心,已经给了他很大的力量。

  8.当朋友失去所爱的人

  面对亲人的亡故,人会有很多情绪,像伤心、哭泣、自责或强烈的失落感,这时,还是先照顾他的情绪。

  当对方伤心哭泣时,就在旁边递上卫生纸,拍拍他或抱抱他。人在极度哀伤时,无形的肢体语言比什么都有用。

  如果还是想说点话,不妨说:“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也是。”或“我也很想念他。”但别说:“别再哭了,这样哭对你身体不好。”或“你要节哀顺变。”因为这只反映出我们不知如何是好,希望赶快停止这窘境。但真正对他好的,是让他的悲伤有个出口,把情绪宣泄出来。

  有时候,做点什么会比说什么更好。但别只说:“要帮什么忙,告诉我。”而是更具体的:“我要去超市买菜,要不要顺便带点东西给你?”或“我要带小孩去看电影,你儿子可能有兴趣,要不要让他一起来?”不着痕迹的邀约或帮忙,会给对方说不出的温暖。

  最后,失去亲人的朋友,需要长期陪伴和关注,而不是葬礼结束就好了。根据观察,失去亲人,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慢慢恢复,有人时间更长。所以做朋友的,别忘了继续关心他,隔一阵子打个电话、写个E-mail或卡片,问候一下。

  9.当朋友丢脸难堪

  如果朋友愿意跟你说他丢脸不光彩的事,表示你是他可信赖的对象。要珍惜这陪伴的机会,因为他可能除你以外,再也没有人可以讲。

  不过,如果你的价值观和他有所不同,基于安慰陪伴的立场,不妨先放下自己的价值观,倾听并接纳他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不等于赞同他的行为,所以不用太紧张。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不妨委婉告诉他:“我可能不适合陪你,因为我怕把情绪带给你,也许某某人比较适合。”

  但不管是否赞同对方,在倾听过程中,不要急着给建议,而是等他自己说。从他的谈话内容增强可行的部分。因为,成年人多有自己的打算,做朋友的不见得全盘了解,如果贸然给建议,恐怕不够完善。如果事情发展不顺遂,当事人也许还会怪你,损及两人情谊。

  也有可能,是朋友的另一半发生状况,带给他难堪。此时,别过度追问或添油加醋,就是最好的陪伴。有些人会希望别人别再问,因为那像在伤口上撒盐。有些人会觉得很丢脸,好像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如果是这样,不妨安慰他:“那不是你的错,我们也不会这样看你。”站在他那边,给他情绪上的支持。

  如果,是他受到八卦或攻击,不妨等候他的反应或需要。假如是他受到委曲,一定会想澄清,此时听就好了,但在他想报复或还击时,适时提醒一下:“这样做好吗?可能会对你更不好。”让他冷静下来。假如他根本不愿意提,就跟他一样若无其事,一直到他想讲或需要协助,这就是沉默的陪伴。

  做人,其实可以更柔软更有弹性。

  10.如果他离婚了

  身旁的朋友离婚了,我们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别随便说恭喜。虽然现在离婚愈来愈普遍,对有些人来说,离婚甚至是一种解脱,但真正离过婚的人都知道,那是很大的失落,实在说不上恭喜。

  先陪伴宽慰他们低落的心情。某些人离婚后会变得很沮丧,特别是因配偶有外遇而离婚的人,会对自己有所贬抑,认为是自己留不住另一半。这时朋友能做的,是先听他说低潮沮丧的话。需要时,适时提醒一下:“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不是只有一个人的问题,别太自责。”

  别批评他过去的配偶。可陪伴、可倾听,但一定要勒住自己的舌头,别批评他过去的配偶与婚姻,因为那对于安慰他一点帮助都没有,只会让他更沮丧,觉得自己的过去好像做了一件很糟的事。

  做朋友最容易犯的错是,过度投入别人的婚姻,并告诉别人该怎么做。谨守朋友的本分,就是让他知道,你愿意陪伴他,并相信他有能力处理。

  看他的支持系统够不够,有时候还得问一下:“钱够用吗?”“小孩有没有人照顾?”“有其他亲友的支持吗?”把他拉回现实来。支持系统较强的人,适应得较好,也容易走出婚变的阴霾。

  若有需要,建议他寻求专业的婚姻辅导。有些人在离婚后会想和对方复合,或者和其他人约会,也可能陷入混乱的情感纠葛,若有需要,不妨建议他去找婚姻辅导人员,给他较好的协助。

  11.如果他下岗失业

  还有一种情况,是这几年常发生的,那就是因组织的缩编或解散,朋友被资遣、优退或解雇了。

  当朋友主动找你,告诉你他失业了,表示你是他重要的支持系统。这个时候,我们应赶快放下手上的事情,专心听他说。

  “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我为这地方卖命十几年,这么热爱新闻工作,但现在,连战场都没了。”他打开心中的郁闷,一点一滴说了起来。

  和前面几位朋友一样,我也很同情他的遭遇。大环境的不景气,加上工作场所的人事纠纷,让他不得不离开战场。才四十出头,还不到退休年龄,这对有社会压力的男人来说,应该是很大的打击。

  怎么安慰这样的朋友?

  失业的人,会夹杂着许多情绪与不平,像是面子上过不去、不甘心,或即将而来的经济问题。因此,除了听他们倾诉,也可从以下几方面安慰他。

  别急着问问题或给建议。刚失业的人,最怕别人问:“你接下来要干什么?”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当然不知如何回答。也别一直“指导”他该怎么做,好像我们比较能掌握人生,实际上,失业的人,自信心已经很低,别再让他们觉得自己很蠢。

  小心自己的言语,肯定他们过去的表现。失意受挫的人,很容易把事情放大或扭曲,所以,我们得留心自己的言行,也要理解对方的遭遇。告诉他:“你以前就很棒、很负责。”或是“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做的某件事,真是太好了。”这些都是肯定他的价值与表现。

  别让他太封闭自己,适时邀他吃饭、做喜欢的事。中年失业的人,很多是靠朋友才站起来的,因为,中年人多有丰沛的人脉与资源,可互相支持。邀他出来,让他知道,朋友都支持他,情谊不受影响,这是给失业者正面的经验。

  12.小孩考试升学不理想时

  中年时,还会碰到孩子升学与教养的问题,特别是中年的妈妈,很容易觉得挫折沮丧。

  比如说,有朋友因为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哭了三天三夜,她的眼睛都哭肿了,怎么劝比较好?

  先肯定那个伤心妈妈所做的努力,包括每天照顾小孩的三餐作息,接送他上下学与补习,还有其他的。

  再提醒她,是不是对小孩有过高的期待,如果继续责备孩子,会不会让两个人更加疏远,关系更紧张?

  如果那个妈妈还是很伤心,不妨找她出去逛菜市场、爬山,把负面的能量释放出来。

  过了几天,我朋友告诉我,这几个建议还蛮管用的,那个伤心的妈妈不再那么执著孩子的学业成绩了,母女俩终于可以说话,也愿意一起出去逛街买菜。

  带着安慰的劝,有时很管用。

  但愿你也能从这些建议中得到帮助,陪伴需要的人。

  因为,我们永远会记得并感谢,在我们最伤心失意时,曾拉我们一把或说一句贴心话的人。

  13.不要逼别人认错

  有这样一段富有启示性的话:“‘我的’这简单的两个字,是做人处世关系中最重要的,妥善运用这两个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论说‘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亲,‘我的’国家或‘我的’上帝,都具有相同的力量。我们不但不喜欢说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车太破旧,也讨厌别人纠正我们对火车的知识、青霉素的药效或拿破仑一世生卒年月的错误……我们愿意继续相信以往惯于相信的事,而如果我们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怀疑,我们就会找尽借口为自己的信念辩护。结果呢,多数我们所谓的推理,变成找借口来继续相信我们早已相信的事物。”

  卡耐基先生有这样一次亲身经历:

  有一次他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他布置一些窗帘。等到账单送来后,他大吃一惊:费用远远超过了他所预计的。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问起窗帘的价格,他告诉朋友以后,他的朋友说:“什么?这太过分了!他占了你的便宜了!你怎么会上当呢?”

  卡耐基先生想:“我吃了亏吗?”是的,他说的是实话。可是,没有人肯听别人否定自己判断力的实话。卡耐基开始为自己辩护了,说:“好货总有好货的价钱,你不可能以便宜的价钱买到高质量的东西。”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他赞扬那些窗帘,表现得很有兴趣。他说要是负担得起的话,也希望在自己的家里布置上这样的窗帘。卡耐基先生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说:“说实话,价钱太高了,我也负担不起,我后悔订了这些窗帘。”卡耐基先生甚至为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起来。

  可见,如果对方处理得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里,结果就适得其反了。我们不喜欢改变自己的决定。我们不可能在强迫和威胁下同意别人的观点,但我们愿意接受态度和蔼而又友善的开导。

  一个人在决定是否接受说服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衡量对方与自己的熟悉程度和亲善程度。所以,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提出来的建议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你即使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济于事。

  因此,不要逼别人认错。事实上:承认错误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愿意承认错误的人毕竟很少。心理学家高伯特说,人们只在无关痛痒的旧事情上才“无伤大雅”地认错。

  既然认错的人如此之少,你应该竭力争取的是人们的心,而不是他们的见解。可是,有些人却完全相反,非要在观点上争个高低上下,分个青红皂白,最后双方争辩得脸红脖子粗,却没个结果。原因就在于争辩的目的不外乎是想显出别人是错的,所以必然会伤了对方的感情,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不一定非得听见别人念念有词地说:“对不起,我错了。”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想听到别人认错,觉得别人说“我错了”是美妙的音乐。可是,扪心自问一下,当你犯了错误之后,你希望别人喋喋不休地谈你的过错吗?

  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家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说:“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可是,有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试图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当他们实在争辩不过别人的时候,经常于拂袖而去前撂下最后一句话:“等着瞧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

  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这句话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有谁喜欢听到“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困难呢?如果事实真的证明他是错的,他也会说:“现在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时间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瞧,他不会说:“事实证明:你是对的,我是错的。”

  一般人都不愿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因此,要想在生活和工作中使自己更受欢迎,人际关系更融洽,我们就不要去努力证明别人是错的。

  当有人向你陈述一件你不以为然的事情时,你不要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你要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来看好像稍有不同。

  譬如,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是错误的话,你这样说不更好吗?“唔,我倒有另外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常常弄错,如果我错了,我很愿意得到纠正。”

  这将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无论什么场合,谁会反对你说“我也许不对”呢?

  人的情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有它的优点,也有弱点,利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而焦急的最高效率,是你绝对没有使用任何强制手段而使对方照着你的意思去做。

  14.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了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听话不要听一半,不要妄下断言,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倾听是识别他人内心情绪的最好方式,也是实现沟通的前提,只有用心去倾听,人们才能投入到谈话中来。

  15.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乃人间胜境,看不出它的妙处来,是因为身在山中之故。人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尚且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微妙有加。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亲密的人际关系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初次交往容易。很多家庭常常相互埋怨,正是这种情况的表现。按理说应该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原因何在?

  很简单,就是人们忽略了一个“度”的问题。因此,尽管有着良好的愿望——希望自己所拥有的人际关系亲密度越高越好,但还必须记住把握人际距离。

  对人际距离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论多么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应彼此保留一块心理空间。人们总以为亲密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似乎不应当有什么隐私可言,其实越是亲密的人际关系越是要尊重隐私。

  这种尊重表现为不随便打听、追问他人的内心秘密,也不随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隐私。过度的自我暴露虽不存在打听别人隐私的问题,却存在向对方靠得太近的问题,容易失去应有的人际距离。

  其次要有容纳意识。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容纳个性,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清澈见底的水里面不会有鱼,过分挑剔的人也不会有朋友。没有容纳意识,迟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

  最后要懂得运用距离效应。距离效应是指由于时间的阻隔,彼此间有了距离;一旦把距离缩短,重新相聚,双方的感情将得到最充分的宣泄。

  在这里,距离成了情感的添加剂。可见,有时距离的存在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应当培养自己拉开一定距离看他人的习惯,同时也不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内心没有隐秘足显自己的坦**,但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人际距离,无形中为以后的人际矛盾种下祸根,这就不是明智之举了。

  处理别人情绪的模式

  了解和分享对方的看法和感受。亦即“同理心”。

  简单地说,处理别人情绪的模式包括四点:肯定、分享、设范、策划。

  1.肯定

  接受对方的情绪状态,不挑战、质疑、否定、批判或忽视。

  肯定就是不管因为什么事使得对方出现情绪,都假定该事对对方的重要程度很高,因而对方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恰当的。我们可以说一些如下的话去表示这份肯定:

  “看到你这样悲伤,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可以告诉我吗?”

  “我感受到你十分愤怒,可以与我分享是什么事吗?”

  “你脸上的表情告诉我,这件事对你的打击一定很大,告诉我你的感受,好吗?”

  2.分享

  分享就是分享对方的感受和事情的内容。记着:永远是先分享感受,后分享事情内容。要诀是引导对方说出几句描述内心情绪的话,然后才把注意力放在事情上。情绪存留在右脑里,经过描述亦即是左脑里文字的处理,左右脑达到一致的联系,情绪便会慢慢消解。

  如果对方响应上面“肯定”部分的说话,说出事情的内容、始末、谁人对错等,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话把他带回到正确的方向(先分享感受):

  “原来是这些使你这样不开心。来,先告诉我你内心的感觉怎样。”

  “哦,怪不得你这样反应啦!你心里现在觉得怎样?”

  对方越说出内心的感受,便越能与自己的感觉重新连接,因而认识和消解自己的情绪。对方说过一番关于自己内心感受的话后,我们观察出他的声调和表情渐转温和,便可以引导对方说出事情内容和对事情的看法了。

  先让对方说出事情的内容而不先化解对方的情绪,对方很容易会越说情绪越高,使情况更难处理。

  3.设范

  设范是设立正确行为的范畴,让对方明白怎样做才符合他最佳的利益,也即是我们一般说的应该和不应该怎样做了。

  我们可以再用多一句去显示理解对方表现的情绪,然后指出一些对方不适当的行为,再说出不适当的理由,例如,“我明白了,换作是我也会这样不开心,可是,你这么一言不发地走了,其他人无法知道是什么原因,不知道他们伤害了你,还会认为你没有礼貌呢!”

  4.策划

  找出更好的做法。

  每次人生里的经验都让我们学习到一些东西,使我们更有效地建立一个成功快乐的未来。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会抱怨人生不如意事太多,因为问题总是重复地出现。而明白这点的人,则会不断进步、享受人生、心境开朗、自信十足。经过上述的肯定、分享和设范三个阶段,现在正是助他掌握这个道理的时候。对方已经知道了正确行为的范畴,跟着我们可以用说话去帮助他想出其他的处理方法,使得在将来类似情况出现时他有更好的应付能力。我们可以说:

  “如果重新来过,你可以想到其他的处理方法吗?”

  “下次同样的情况出现,你会怎样做得更好,使得效果更理想?”

  “避免同样的不如意情况出现,你可以做些什么预防功夫?”

  情绪调节50则

  1.基本原则

  (1)如果你不想接受某项额外工作或承担某项额外义务就直率地说“不”。

  (2)经常与亲近的人谈谈心。

  (3)经常提醒自己:你是凡夫俗子,出点差错在所难免。

  (4)切莫学做鸵鸟,应该敢于直面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5)切莫自己折磨自己。

  (6)切莫将想说的话强压心底,只有说出来才有助于心态平衡。

  (7)必要时对自己说:必须放松一下。

  (8)尽量避免说“我现在立刻就要”此类话语,一切顺其自然为好。

  (9)遇到婚姻、购房等生活中的重大难题,必须提醒自己:只有时间才能帮助解决问题。

  (10)切莫失去能够理解你的朋友或亲人。

  (11)记住你无法对他人的情绪承担责任。

  (12)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挫折,应当将它看作生活为你提供的教训。

  (13)凡事应该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以及应付办法,这样你对自己的应变能力会充满自信。

  (14)最后,切莫再为那些你本人无权干预、无力监护的事而操心。

  在家里

  (15)打开家庭相册,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

  (16)去影剧院看一部熟悉而又喜欢的影片。

  (17)关上电视机,在惬意的温水浴盆里好好休息一下。

  (18)为自己买一束鲜花。

  (19)打开唱片机,闭上眼睛舒舒服服地坐着聆听一段熟悉而美妙的音乐。

  (20)附近如有公园或花园,可去那里散散心。

  (21)回忆你一生中曾经拥有的最幸福的时光。

  (23)给爱说笑话、懂幽默的朋友或亲人挂个电话。

  (24)给自己斟上一杯葡萄酒,品尝一份特别精美的食品。

  (25)随意做愉快的遐想,哪怕只有五分钟。

  (26)挑选一种与自己工作性质完全不同的业余爱好。

  (27)做自我按摩,它能有效地帮助你放松自己。

  (28)打打网球或高尔夫球,活动一下身子。

  (29)坐下写信,把积压了一个月的回信全部写完。

  (30)为自己的男友或女友做一件令其高兴的事。

  (31)专为自己献上一份礼物。

  (32)上理发店去美化一下自己。

  (33)变换一下口味,品尝一种平时不吃的食品。

  (34)提早起床,外出散步,然后享受美味的早餐。

  (35)**的**,也不失为一帖良药。

  (36)切莫在购物高峰时间逛商店。

  (37)买一对美丽的金鱼来观赏。

  (38)买一盒带有海浪拍岸或热带丛林背景音乐的音带来欣赏。

  (39)让晚间的浴室增加一点沁人心脾的芳香。

  (40)攒钱买一台洗碗机。

  (41)稍稍放低要求,不必每个星期穿着的每件衣服洗涤和熨平都必须达到专业水准。

  (42)做一件完完全全只为自己的事情。

  在工作上

  (43)独自一人用餐,避开闲言碎语。

  (44)对正确的批评不应生气,而应认真思考并加以总结。

  (45)赴会前独自静坐十分钟。

  (46)努力将用餐时间变为自我放松和休息的时间。

  (47)彻底清理妨碍工作的一切多余物品(废品等)。

  (48)给自己买件玩具。此法虽然有点愚蠢,但终于有了发泄的对象。

  (49)经常伸伸双腿,转转颈部,挺挺胸部。

  (50)不要一下班就走路,而应该闭上眼睛静心独坐一会儿,彻底放松,哪怕只用两分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