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研究的实施策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观察策略是指在运用观察法的整个过程中,即从设计到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和要求;狭义的观察策略是指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要求。广义的观察策略有观察研究设计的策略、观察实施的策略、结果分析策略;狭义的观察策略包括位置选择的策略、运用感官观察的策略、观察记录的策略、观察中思考与反思的策略等内容。
一、观察研究法的设计
观察研究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确定观察内容
即在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的基础上确定好具体的观察内容,这是整个观察研究的前提,也是观察研究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证。
(二)选择观察类型
根据观察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在充分了解各种观察类型的前提下选择相应的观察类型。
(三)制订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是帮助研究者获取观察资料的重要工具,它的详略和可操作性是决定观察效果的重要因素。
(四)训练观察人员
观察研究要求观察人员要熟练掌握观察的工具,熟悉观察记录表,能与对象进行有效的交往与合作等,这就要求观察实施前有意识地对观察人员进行训练。
二、观察研究法的实施
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观察、整理资料三个阶段,具体步骤包括:明确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做好物质准备,进行实际观察,整理观察资料。
(一)观察准备
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是进行科学观察的基础,准备工作的好坏是观察成败的关键之一。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在观察任何事物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聚精会神,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果没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我们就会视而不见。因而,观察一定要目的明确,准确地选择对象,进行集中的观察,就容易收到效果,绝不能盲目观察。观察目的是根据科研任务和观察对象的特点而确定的。为了明确观察目的,应做大略的调查和试探性观察。目的不在于系统收集科研材料,而是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了解观察对象的特点,以便确定通过观察需要获得什么材料、弄清楚什么问题,然后确定观察范围,选定观察重点,具体计划观察的步骤。
例如,进行中小学班主任政策可行性研究需要确定对班主任工作量现状的观察。事先应对班主任有关情况进行大略的调查,通过谈话,查阅有关资料,以及进行试探性观察,对观察对象的特点、观察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等有所了解,这样便可以科学地确定观察的范围:有高年级段和低年级段的;有文科、理科、艺术科的;有不同责任心的;有不同工作能力和风格的,以及不同年龄、教龄和不同性别,等等。有重点地进行,还可以划定观察的具体内容和过程,根据观察量,做好观察者的组织分工。
2.制订观察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定了观察目的,又收集了有关观察对象的材料,并进行试探性的观察后,就应深思熟虑地制订出观察计划,使观察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计划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1)观察目的。
(2)观察重点和范围,重点一般不宜过多,范围不能太广。
(3)观察提纲,列出需要通过观察获得材料的要目。
(4)观察过程,包括选择观察的途径,安排观察的时间、次数和位置,选择观察的方法和掌握观察的密度等。
(5)观察的注意事项,根据观察的特点,列出为保持观察对象常态的有关规定。
(6)观察的记录表格,速记符号,规定有关的统一的参照标准。
(7)观察仪器。
(8)观察人员的组织分工。
(9)观察的应变措施。
3.做好物质准备
(1)如果观察要借助仪器,就必须事先对仪器进行检查、安装,以及使用的安排。
(2)印制观察记录表格,以便迅速、准确和有条理地记录所需要的材料,便于日后的核对、比较、整理和应用。
(二)进行实际观察
1.按计划进行观察
进行实际观察应尽量按计划进行,不要轻易更换观察的重点、超出原定的范围,致使离开了原定的观察目的。如果原定计划确实不妥,或观察现象有所变更,则应按计划中的应变措施或实际的变化情况随机应变,但目的只有一个,即力求妥善地完成原定任务,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成果。对观察到的现象应予以及时、客观的记录。在进行观察时要注意将一切可能对研究产生影响的现象都认真记录下来。为了提高观察效果,我们可以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并把它记录下来,写成日记。一则看看观察得仔细不仔细,描写得逼真不逼真;二则可以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观察材料。经常坚持这样做,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2.进行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1)选择最佳观察位置。一方面要力争处在观察的最佳视野;另一方面要保证不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
(2)善于辨别重要的和无关的因素。根据科研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能获得有价值材料的重要因素上去,不为无关的、次要的因素所纠缠,提高观察效率。
(3)善于抓住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每一种现象的出现,都要能找到引起现象出现的原因,使获得的观察材料具有科研的价值。
(4)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偶然的或特殊的反应。说明本质问题的是一贯性的东西,但是全面、正确地了解问题,偶然的或特殊的东西不是无足轻重的,它对于研究问题的动向,更具有启示意义。
(5)善于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教育科研中,观察对象往往是人,因此,在观察中陌生感容易改变观察对象的常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保持观察的正常状态。
(6)要注意对观察对象进行必要的反复观察。研究者在对教育现象或过程进行观察时,经常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详细观察才能得到客观全面的资料。一方面,被观察的现象或过程只有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观察才有客观性。对于那些稍纵即逝的现象和过程,则不适于单独用观察法去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观察者无法复核和确定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另一方面,要长期、连续、反复地进行观察,否则就不易分辨事物现象或过程哪些是偶然的、哪些是一贯的,哪些是表面的、哪些是本质的,哪些是片面的、哪些是全面的,等等。反复观察的次数越多,越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因而,重复观察可以较好地避免观察的表面化和片面化。
例如,在进行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中,集中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有一个学生有洗手的异常行为。当时正是甲肝流行,该生的行为是适应卫生要求的正常行为,还是属于心理不健康的强迫行为,只有反复观察才能得到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经过两个阶段(正处甲肝流行阶段和甲肝流行得到了控制的一个月以后)的反复观察。发现该生在每次开关教室门、收交作业本(他是课代表)、使用公共用具、与同学进行手接触后,都带有紧张的心理去洗手,并且一洗再洗,两个阶段的观察结果无区别。由此,才确认该生的洗手行为属强迫行为。通过与该生的交谈,说明他确有“明知何必反复洗手,却难以解脱不洗手就有一双肮脏的手”的心理重压。可见,只有经过反复观察,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
(三)观察材料的记录、整理分析和报告
做观察记录,应符合准确性、完整性和有序性的要求,为此,必须及时进行记录,不要依赖记忆。
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对资料的初步整理,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主要任务是对记录进行修补。例如,改掉明显错误的地方,补充遗漏的资料等。初步整理的目的是使观察记录完整、清楚、准确。
第二步,对原始资料的再次整理,进行编码、分类。编码是用分析的概念或者数字、符号对记录的文字进行标注。编码要根据研究的课题来设计。常见编码有:①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和状态的编码,其编码名称主要是时期、阶段、步骤等。②活动编码,即对经常发生的活动或者行为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编码。③策略编码,是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如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用“浅层次策略”“深层次策略”来标注。④分类编码是在编码的基础上,把同一类编码的资料归拢在一起,装在文件夹里,然后在每一个编码题目的下面,标出资料所在的页码、行数等,并把各处的资料编上序号。
第三步,在整体把握观察事件的基础上,确定分析单位和进一步分析的分析工具与框架。
第四步,借助于确立的概念和分析工具,对原始资料进行量化处理(行为的分布统计和差异检验)、定性分析和建构理论。建构理论一般是建立扎根理论。所谓扎根理论,是指从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是:第一,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录,从资料中产生概念;第二,不断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第三,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第四,理论性抽样,研究者不断地就资料的内容建立假设,通过资料和假设之间的轮回比较产生理论,然后使用这些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第五,建构理论使理论中的概念本身得到充分发展,密度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而且理论中每一个概念应该与其他概念之间具有系统的、内在的联系,具有整合性。对记录资料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一般在观察之后进行,而定性分析则有两种:生产性分析和无生产性分析,生产性分析是指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同时进行;而无生产性分析是指搜集完资料后再进行分析。根据所记录内容,对文字性记录做归纳性描述,对数据资料做出定量统计,形成观察结果。最后写出科学观察报告。
科学观察报告的格式一般分标题、前言、正文和结尾四部分。
第一,标题要明确。观察什么应标出来,让人一看标题便能大致了解观察的对象。
第二,前言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主要写出观察目的和计划,其次是写明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和可能取得的第一手技术资料的测定及记录方式等。
第三,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首先要对观察得到的各种第一手资料进行叙述,然后分类进行归纳、整理。有些情况和数据尽可能采用表格方式表示,这样可以减少文字叙述的烦琐,使人一目了然。同时,通过图表的显示,有时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最后再将归纳、整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到正确的客观事物的运行规律。
第四,结尾为观察报告的结束语。该部分常用理论对被观察的客观事物运动规律做出总结,并与传统的理论做比较,看是否有弥补、创新之处。
三、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观察与分析相结合
科学的观察不仅仅是被动地收集事实,更重要的是对事实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各种教育现象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在观察过程中,一定要与分析研究相结合,通俗地说,即要求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一是要摒弃一切先入之见,按照观察对象的本来面目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在不断的分析研究中把观察引向更深的层次。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得到高质量的观察结果。
二是要深思细察,善疑多问,面对观察事实进行分析,不断提出为什么。在分析研究中注视观察对象;不分散注意力,不漏掉细节。不轻易相信观察对象的变化,不急于下肯定性的结论。要在缜密的分析、比较、思考、研究中,提出结论或观点。
三是要见机行事,根据观察对象的变化灵活地调整观察计划。同时又要及时、敏锐地捕捉观察对象的各种细微变化,从中找出联系,以使观察结果更丰富,或从中引出新的研究课题。
(二)注意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要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除了选择好课题、制订周密的计划等之外,很重要的一条还取决于研究者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水平。因此,必须注意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一是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即要勤于观察,乐于观察,精于观察,思想集中,态度认真,作风严谨。在科研中长期、系统、多方面地观察一个或一类对象,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观察多种多样的对象都可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中,要注意学会各种观察方法,掌握不同类型观察方法的顺序、步骤,随手做记录,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就会形成具有高度准确性的观察能力。
二是掌握必备知识,不断积累观察经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上。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具有多方面知识,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富有观察经验的“内行”能从一个现象中看出“门道”,而一个“外行”却只能看看“热闹”;“识广”必须以“多见”为前提,但“多见”未必一定“识广”,关键是不断总结和自觉地积累观察经验。
(三)注意科研精神的培养
1.勇于献身,不畏劳苦
科学的观察需要具有忘我献身、刻苦耐劳的精神,必须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出发,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甘心情愿地把整个身心都献给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2.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科学观察不是一次或一时就能获得成果的,观察遭到失败,或者出现谬误,或者一无所获,是常有的事。为此,只有坚持不懈、百折不回、锲而不舍、穷追到底、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成就。
3.大胆质疑,实事求是
创造性的科学观察,发端于质疑,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观察就是为释“疑”提供事实的。然而大胆质疑绝非胡乱猜疑,而是要尊重事实,正确反映事实,从事实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4.虚怀若谷,精细入微
科学观察的大敌是孤芳自赏、自以为是、粗枝大叶、漫不经心。随着时代的推移,教育科学研究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更要求在观察中处处留心、全神贯注,才能明察秋毫,打开教育科研的门径。巴甫洛夫以“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还告诫青年,不学会观察,就永远也当不了科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了许多著作,大部分资料是靠自己观察获得的。达尔文也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他们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
精确、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与科学观察相适应的优良品质素养,不是生出来就有的,天才来自勤奋,才干来自实干。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提高观察水平,获得有价值的观察成果。
【思考与实践】
1.试述教育观察的原则,并说明在观察中遵循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2.教育观察研究法有什么特点、优点和局限?
3.以时间取样法,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发言情况。
4.观察法研究设计练习: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为了研究学生关心集体的观念,一早就来到教室,在教室中间的地上横着放了一把笤帚。然后坐在教室后面对每个进入教室的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他们看到这把笤帚以后的表情、言语、动作等,并及时记录下来。①根据上述内容,设计观察记录表;②请学生现场进行角色扮演;③分组评议现场所观察到的现象。
5.自定一个题目,设计一份观察表。
6.查阅10篇使用观察法的研究报告,仔细思考其研究的程序和具体方法。
[1] 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2.
[2]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27.
[3]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许良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15.
[4]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07.
[5] 陈瑶.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
[6] 张燕,邢利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5.
[7] 王丽娇,袁爱玲.定性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载《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2(7).
[8] 王丽娇,袁爱玲.定性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载《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