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其它 蝴蝶效应:历史漩涡中的汉唐帝国

  

  公元611年,山东人王薄率先在长白山起义。

  王薄甚至还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17]》,用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反对杨广暴政的队伍。这首歌的原文如下: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王薄的起义军队伍,虽然只是由一群文化不高的山东基层壮丁组成,但这样一支队伍,居然坚持战斗了八年。表面浮夸的大隋王朝,居然没有任何办法在短时间内剿灭像这样一个带有流寇性质的起义队伍。

  从犯罪学理论上来讲,有一种“破窗效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有少许破窗的建筑,没有人去及时修缮,那么接下来就会有更多的窗玻璃被破坏。延伸开来,如果一个公共场所的纸屑不能够及时清理,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人随手将垃圾丢弃在这里。

  王薄就是这样的一个“破窗效应”。

  在王薄之后,隋大业九年,也就是公元613年。

  前文曾经提到的权臣杨素的长子杨玄感(弘农杨氏),在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丽的部队中,负责押粮运草。眼看全国反隋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杨玄感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不断奔涌的狂热,率领自己的亲信部将起兵反隋。他率领大军,直扑隋炀帝所在的东都洛阳。虽然,杨玄感的部队很快被隋朝大将宇文述击溃,但杨玄感反隋的意义却很重大。如果说王薄第一个打碎了农民起义的“破窗”的话,那么身为帝国贵族,尤其是号称“弘农杨氏”后人的杨玄感倒戈,则打碎了隋军地方实力派拥兵自立的“破窗”。

  除此之外,杨玄感的合伙人中,有一个叫做李密的。

  李密的来头也不小。李密的曾祖父是当年西魏八柱国中的司徒李弼,到了李密这一辈,虽然混得不如祖上,但也曾经做过世袭的蒲山公。李密虽然出身不错,但却不是不学无术的浮浪子弟,他自小熟读兵书,满腹韬略。杨玄感兵败自杀之后,李密一时之间走投无路,只能隐姓埋名躲在乡野做了个教书先生。到了三年之后的大业十二年,翟让作为创始人建立了瓦岗军,李密慕名投奔了翟让,并且成为瓦岗的骨干之一。

  从此,翟让、李密的瓦岗军横空出世,成为河北、河南农民军中的翘楚。

  李密加入瓦岗军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贵族与泥腿子的农民军一起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中去,甚至贵族与泥腿子还能够互相融合,互相吸收,并肩作战。

  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隋末各路英雄好汉在山东、河南、河北、江淮、关中,展开了各显其能的大混战。各路反王是为了反对隋炀帝暴政,当然也想乘乱问鼎中原,一统华夏。影响至今的《隋唐英雄传》,就是以这个时代为背景。这本书一直到今天,都还有蓬勃的生命力。

  隋炀帝的帝国,一时间遍地烽火,面临土崩瓦解。

  唐高祖李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