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穿越 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第69章

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走月牙 6340 2024-10-18 22:02

  

  ◎满冬,你怎么也捉弄起人了!◎

  陈家明是断然不会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宋满冬的。

  他早就知晓两人之间的差异, 毕竟去知青点儿的次数多了,很难不了解他们每天的吃穿用度。

  只是他自负聪明,觉得这点儿东西影响不了思想。

  如今才知道, 自己竟是一早就被影响了。

  再吃这馒头,陈家明又是不同的心境。

  宋满冬提着肉回去,她原本是想着做炒馒头分作两碟大家一起吃, 再单独炒个菜来配馒头吃。

  好味还得看小份儿, 炒馒头是不能炒太多的, 不然翻炒不均匀, 瞧着不好看,味道也失了些。

  所以这馒头她一开始就只拿了四个, 否则真要按他们七个人的食量来, 但是炒馒头就得做一大锅。

  眼下想到做肉包,大家闻着味儿免不了犯馋,宋满冬便把切好的土豆丝拿过来, 也打算做成包子。

  打定主意,宋满冬先把这块儿肉剁好放进碗里,又摘下挂在横梁上的肉,也切做肉沫。

  前者是给陈家明送朋友的, 后面的他们自己吃。

  肉馅儿拌好腌起来, 宋满冬才开始做炒馒头。

  炒馒头得用隔夜的凉馒头, 多放几日也无妨, 只要不是刚出锅馒头就行。

  这种冷透了的馒头切起来不会掉沫,炒了也依旧保持原模原样,不至于炒完留一锅底馒头渣。

  实在浪费。

  馒头先下锅炒了, 把表面的皮炒到泛起微微的焦黄, 再蛋液淋上去, 快速翻炒。

  鸡蛋不能放太多,只浅浅的染上金黄色就行,放太多鸡蛋就压住了馒头的味道。

  家里做菜大都是不舍得放油的,炒馒头却是个吃油的饭,放少了馒头容易炒糊,放多了油汪汪的,吃起来满口是油,便无心关注主角馒头了。

  赵胜男他们还没踏进家门,就闻见饭香了,早已习以为常。

  可今日这香气叫人一时间分辨不出来是什么菜。

  踏进厨房,姚娉婷惊喜,“竟然是炒馒头!”

  方宛惊讶的看过来,“馒头也能炒?”

  “当然能啊!可好吃的。”姚娉婷眉飞色舞的给她描述,“外面焦脆,里面却是柔软的,撒了香料,吃起来不像是在吃馒头,而像是真么高级料理。”

  末了,她又说,“我从前吃的馒头是跟鸡蛋分开炒的,跟满冬的做法倒是不同,不过我觉得满冬这炒馒头肯定不会叫咱们失望的。”

  宋满冬儿时的记忆大都在受苦受难,便格外深刻,宋家做炒馒头的事她也隐约有印象,跟她的做法确实不太一样。

  她这是跟邻居学的。

  如今仔细想来,家常炒馒头似乎都是两者分开炒的,这又是北方餐桌的菜,南方鲜有。

  宋满冬又想起老马,但她也不会只凭借这一点就推断邻居是南方来的。

  再者,也没必要仔细推敲邻居的事。

  宋满冬心底念头转瞬闪过,把盛出来的炒馒头放在桌板上,“尝尝看。”

  姚娉婷毫不客气的捏起来一条放进嘴巴里,惊叹的看向这一盘金灿灿的馒头,“这样好像更好吃了。”

  “还更好看了。”赵胜男也尝了一块儿,称赞不已。

  蛋液撒的不多,馒头表面的焦脆感还留着,但内里却更软了。

  牙齿陷入进去,都不觉这是馒头,但香气又做不得假。

  几个人站在桌板前,筷子都没拿,便分食起来。

  宋满冬看他们手上不停,才拦了一下,“端堂屋吃吧,汤也做好了。”

  虽没炒菜,但拍了根黄瓜拌好,吃起来倒也适宜。

  一顿饭过去,陆许山皱着眉,“感觉跟没吃一样。”

  他这话难得引起了大家的赞同。

  赵胜男若有所思,“满冬,这不会又是叫我们适应大队生活吧?”

  宋满冬哭笑不得,“我也不是那么爱说教的人。”

  她只是偶尔提醒一下,免得他们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忘了本心本意。

  又解释起来,“我待会儿要蒸肉包子,你们不想趁热来一个?”

  “来两个。”陆许山第一个响应。

  宋满冬毫不意外,“行吧。”

  谁叫他一天十个工分,是这里头最能干的。

  还风雨无阻的写信向家里要钱,口袋也鼓鼓的。

  陆许山是生活在这里最不受影响的人了。

  姚娉婷起身洗碗,宋满冬则开始包包子。

  这会儿才把葱花放进肉馅儿,搅拌一下就可以包了。

  做肉丸时,肉馅儿要不能搅拌,打上劲儿,聚的紧实。

  但做肉包,就得控制好分寸了,不然肉包咬开,里面是一坨弹牙的肉丸,也太叫人失望了。

  宋满冬第一锅蒸的就是肉包,跟着才开始做豆沙包和糖三角。

  待肉包转到竹篦上晾着,豆沙包也上笼了。

  陆许山等不及,包子还冒着热气,已经被他拿在了手里。

  咬下一口,露出里面的肉团和汤汁。

  肉团松而不散,汤汁鲜味儿十足。

  陆许山不顾滚烫,猛吸了一口汤汁,幸福的眯起眼睛,张着嘴巴吐了口气。

  看的姚娉婷几人口水直流,可她们不似陆许山铁手一双,捧着包子都觉得烫,还没拿起来便又丢下了,只留着通红的指尖。

  好不容易能吃上,顿时顾不上盯别人了。

  皮薄肉多,有些地方都浸成了油色,香喷喷的,叫人三两口往嘴里塞,险些咬到舌头。

  姚娉婷吃完一个,已经不饿了,但手还蠢蠢欲动,“要是天天都能吃上肉包就好了。”

  “要是河东大队的人也能吃上就好了。”赵胜男也感慨。

  姚娉婷的手又放下了,痛苦的看她,“下次你想想就行了,别说给我,尤其是这时候,我可听不了。”

  一想到邻居这会儿可能喝一碗稀饭就睡下,她哪儿还好意思啃大肉包?

  “这时候不说,等你吃不上饭的时候说,更叫你恼。”赵胜男却理直气壮,“躲避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跟我一起努力,早点儿叫大家都吃上肉包吧。”

  那恐怕有的等了。

  宋满冬想着,却没说出来打击她。

  她跟陈家明合作卖馒头包子,却不卖肉包,就是顾虑到肉包吃得起的人不多。

  每天给陈家明的一大筐里,三分之二都是馒头。

  也不知是不是赵胜男的激励法太好用,隔天姚娉婷跟江志农就跟着她一起朝地里跑了。

  这才发现小麦出芽了。

  宋满冬还在喂猪,赵胜男便高兴的跑过来拉她去看。

  王喜娟想接过他的活,“剩下的我来吧。”

  宋满冬却摇摇头,“不差这一会儿。”

  而后,又叫王喜娟,“等会儿你跟我一起去瞧瞧。”

  “好啊。”王喜娟开心的点头,“还不知道亩产这么高的麦子长什么样。”

  不管这小麦长成什么样,结多少穗,当下还是刚出土。

  跟其他地里的麦苗没什么差别,嫩嫩的、绿绿的,还有些参差不齐。

  可站在这一亩地前,宋满冬还是越看越欢喜。

  “要是有照相机就好了。”赵胜男惋惜,“不然咱们就可以记录下小麦的成长了。”

  宋满冬侧头望了赵胜男一眼。

  倒是不想着自己,眼里麦苗比她还重要了。

  赵胜男瞧了好一会儿,才继续去干活,中午回来又提议,“咱们这也给‘王研究员’说一下吧。”

  从种下到发芽,也不到十天。

  她们的信在雨后才寄出去,这会儿恐怕刚到研究所呢。

  但寄信才花几分钱。

  写便写吧。

  ·

  陈家明来到公社,先去给张援朝送馒头,又到贺永明家里把他订的馒头放下。

  刚要离开,听贺永明边往厨房走边说,“毛笔和墨水你自己找。”

  陈家明愣了愣,才想起来是昨日跟张二牛杠上,故意给自己这馒头打上了名头。

  这事儿竟是忘了跟宋满冬说。

  陈家明踌躇片刻,还是先在油纸上做了记号。

  等下午卖完,再去找宋满冬说吧,也不知道她会不会恼怒自己擅作主张。

  陈家明忧心着这事儿,瞧见张二牛今日继续卖馒头,还是把摊子摆在了张二牛旁边,只是卖起来不如昨日走心,时不时就要恍神一下。

  张二牛本以为等到机会,可几波客人之后,还是陈家明的馒头卖的多。

  还有不少回头客,也是几个十几个的买。

  张二牛心里急的不行,这两筐馒头他们家也吃不完啊。

  而且自家吃哪儿舍得吃这么好的,都不掺白面的。

  他正焦急的想着办法,瞧见了个眼熟的老太太,见人朝这个方向走,连忙热情招呼,“大娘,今天也买两个馒头给孙子吃?”

  陈家明听见他的声音,聚起精神,发现正是那位执着酸豆角的老太太。

  这位是想不也想只挑便宜的人。

  可他不愿向张二牛让步,也招揽起来,“大娘,要不要买个我们家的馒头尝尝?”

  老太太先是恶狠狠的瞪了张二牛一眼,“你那馒头还卖三分?一分都不值。”

  “摆在我家里,别说我孙子了,每一个人愿意吃的。要不是儿媳妇劝我,我都拿上来找你退钱了!”

  这越说是越气,心疼死她了!

  三分钱呢!

  老太太索性喊了人开始宣扬他的馒头,“我孙子只尝了一口就吐出来了。黑心烂肺的东西,还敢卖三分钱?把我们都当傻子坑骗啊!”

  “大家可瞧好这人,千万别买他的东西!”

  张二牛跟她对着吵了起来,“你说话可不能不讲理,谁坑你了?馒头不就是这个味儿?我们家一直吃的就是这个!拿出来买我还特意多掺了点儿白面呢!”

  他是真觉得委屈。

  老太太也是咬死了自己上当。

  越吵人越多,张二牛没有洗清自己,反而叫大家都知道他的馒头味道不行。

  眼见这生意做不下去,张二牛只好带着满腹怨恨,收拾东西离开。

  老太太这才心满意足,转头打听起来,“这边儿是不是有个什么陈家馒头?”

  别人问起来这个馒头也不好吃?

  她便答,“我还没吃上呢,儿媳妇叫我买点儿这个。”

  陈家明原本不想同她多说,毕竟错过了这个老太太,还有下一个顾客,总归不会这么难缠。

  可见路人视线落过来,这会儿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大娘,你要是说陈家馒头的话,只我这一家。”

  “原来是你家啊!”老太太笑开眼,“那味道肯定没错。”

  她一边叫陈家明装馒头,一边又说,“就是你这馒头太贵了点儿。”

  “大娘,我这馒头用料扎实,做的也费心,你尝了就知道,卖三分五是因为它就是这个价。”陈家明耐心说道,“也就是在咱们东风公社,到县城,三分五可买不到。”

  “看着倒是挺好的,就是……”老太太嘴上叨叨着,还是提了馒头走。

  旁观的人见此情景,也忍不住上前,带了两个馒头离开。

  回家尝了才后悔的拍大腿,买的少了。

  今日张二牛不在,陈家明也不打算针对其他人,早早卖完馒头就离开了。

  他赶着回去把“陈家馒头”的事儿跟宋满冬说了。

  宋满冬听的皱起眉,“我只负责做,卖的事情交给你,起名我是不在乎的,而且我这名字也不好朝外面亮。”

  “只是你这么喊,会不会声势太大?引起革委会的注意?”

  看她不怪自己,陈家明松了口气,“我也是考虑到不好提你名字,才叫的陈记。”

  “至于旁的事儿,你不用太担心,咱们现在只卖馒头,应当不会传播太广。而且……”

  陈家明压低声音,“咱们公社管的松,好几位革委会干事的家属都来买过东西的。只要没人举报,不会出问题的。”

  “那张二牛?”宋满冬提道。

  “张二牛要是还想在黑市摆摊,就不会去。我们这虽然走的是灰色地带,但规矩却更严格。”陈家明说,“而且他是亏了一回,但往后的日子还是要过的,不至于跟我拼了命。”

  “你既有打算,那就没问题。”宋满冬点点头。

  过后两日,张二牛又开始卖竹篦、竹篮。

  陈家明照旧卖馒头,果真没事。

  黑市上跟风卖馒头的热潮褪去,现下留着的只有陈家明和另外一个妇女。

  陈家明远远的瞧过,那妇女也是聪明人,跟他卖的不一样,卖的是粗粮馒头,两分一个。

  因便宜量大,每天倒也能卖出去几十个。

  馒头的事步上正轨,宋满冬安排好时间,也有功夫做些费时间的菜给大家吃了。

  她还挖了河沙,给大家做糖炒栗子吃。

  姚娉婷开不了荒,每日就跟着大队上的安排做半天工。

  得了闲一直不知道做什么,见宋满冬端了板栗过来,一个挺身坐起,“我说一直感觉缺点儿什么。”

  “原来是少点儿零嘴啊。”

  说者无心,但宋满冬却不免想起来另一件事,陈敬之那些战友家属,似乎也提到过,想给家里添些吃食。

  要做面点糕点可不难,难点在卖。

  这东西糖撒的多,价格也高,可不一定卖得动。

  不过她原先就想着隔十天半个月就卖些贵的吃食,大家见了还是愿意买的。

  正好馒头稳定了客源,捎带着应该也能卖点儿。

  宋满冬打定主意,便鼓捣着做了个烤面包的土窑。

  她从前用砖窑烤过,可现下条件不变,当然也没钱做砖窑,只能先用土窑将就。

  竹子做骨架,覆上混了稻草的泥,做出半圆的形状,下面拿石块儿垫高。

  等土窑糊好定型,就可以在下面点火烧了。

  土窑烧好,宋满冬先烤了一炉红枣糕。

  红枣糕传来传去的做法也有很多,今天只是开窑试探的烤一炉。

  宋满冬也没搞花里胡哨的对比,只做了自己最拿手也最看好的一种。

  红枣蒸熟,去皮去核拌,一半打成泥,一半不做改动。

  家里正好有晒干的核桃,也敲碎了把核桃仁加进去。

  将这两样与红糖拌在一起,还得放油和面。

  搅拌好抹平,送进土窑里。

  宋满冬添了柴回身,就见赵胜男他们新奇的瞪着眼睛看,“这就好了?”

  宋满冬估摸着,“还得烤一个小时吧。”

  也不知道这土窑能不能行,毕竟不是熟手做的,而是他们几个自己弄出来的。

  宋满冬盘算着之后烤了面包卖,当然不能叫大队上的人知道她做了能烤面包的土窑,不然黑市上出现了卖面包的人,不明摆着叫人怀疑她?

  赵胜男立马低头看看时间,“那就等一个小时。”

  说是一个小时,但宋满冬可不敢真等到时候再去看。

  不然这红枣糕烤糊了不知道。

  其他人也没坐得住,烤上没一会儿,香气就传出来了。

  浓郁香甜的暖风,在这秋日里格外惑人。

  赵胜男尚且只是探头观望,姚娉婷已经跟在宋满冬身后跑了几回,巴巴的看着,“还不能吃么?”

  宋满冬问她,“要不然给你切一块儿?”

  “行么?”姚娉婷眼睛一亮,故作扭捏问着。

  宋满冬说,“我是没什么问题的,反正生啃枣糕的人是你。”

  姚娉婷刚要点头,说她也没什么问题,听见后半句哇哇叫起来,“满冬,你怎么也捉弄起人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