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悬疑 永徽迷局

第三十八章 谁寄锦书

永徽迷局 满碧乔 7063 2024-10-19 10:02

  

  摊上这样的事,何止李弘难以接受,樊宁更是不安,跟在红莲身后,脚下的步子越来越碎,越来越慢。

  天知道,她当真是没有任何攀龙附凤的念头,她自小性子散漫,跟李淳风一样,闲云野鹤惯了,受不得分毫管束,从不爱往高门大户攀扯,李弘更是她唯一打过交道的皇亲国戚。对于这位年少有为的监国太子,她的印象便是平易近人,公允有谋断,是薛讷的知己挚友,与红莲极其般配,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一朝竟说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亲生兄妹,樊宁震惊之余更生出些许抵触,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本以为无父无母无亲人已是世间最惨,不成想还有这不如没有的情况,从前觉得自己是无根的浮萍,如今倒希望这大半年来的经历皆是一场梦,一觉醒来,自己仍在观星观的小榻上,推门而出伸个懒腰,转身便能看见师父坐在老槐树下下棋,庖厨里的滚水又快烧干了,那小老头却浑然不知。每隔三两日,夕阳挂在树梢时,薛讷便会策马从长安城赶来,与她闲话这几日的见闻。他不擅言辞,她却常常听得入迷,咯咯笑着,小脸儿上带着少女的红晕。

  若是能回到那时,该有多好,那些曾经以为平平无奇的日子,竟是回不去的美好。如若师父没有失踪,如若薛讷没有下狱,或许她眼下也不会这般茫然。

  走在前面的红莲察觉出樊宁的迟疑,回身拉住了她的小手。樊宁一怔,抬起眼,见红莲正望着自己,笑得十分温柔,寒凉的心终于有了几分暖意,回握住红莲的手,与她相携进了宜春院正房。

  李弘身着燕居常服,正在调煮清茶,看到红莲与樊宁,他轻笑着放下碗盏,招呼道:“先坐罢。”

  看似一如往常,但红莲还是捕捉到李弘笑容中不易察觉的几分惶惑。虽说他一直在暗中调查安定公主之事,也曾担心自己与红莲的关系,但在他心底,一直更倾向于有人刻意陷害武后。

  或许在旁人看来,母后威严、铁腕,有些不近人情,但对于李弘而言,她永远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会用慈爱目光望着他,赞许他的每一次进步。

  若是安定公主还活着,当初“废王立武”的由头便也不存在,武后不是名正言顺的后宫之主,他也不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再呕心沥血,也担不起“监国太子”这四个字。一旦东窗事发,朝堂上还不知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樊宁不知李弘的心事,呆呆坐在他对侧的蒲团上,抿抿樱唇,下定决心道:“殿下……若为大唐安定,你要我去死也没有关系,只是……能否将薛郎放出来,莫要让他被我牵连……”

  “嚯”,李弘全然没想到,樊宁会以此话作为开场白,调侃中裹挟着心酸,“旁的人家认亲,总要哭一鼻子,你怎的一上来就说要去死?先不说这些了,那姓高的究竟与你说了什么,你一五一十告诉本宫,本宫自当护你周全。”

  樊宁定定神,将入刑部监牢后,高敏说的话全部转述给了李弘,连那吃了药死了又活的老鼠也没有放过。

  李弘本是三分信,七分不信,听完却打了个颠倒,竟也信了七八分,看着眼前的樊宁,亲切里带着几丝惶然,好一阵子没说话,某种微妙的气氛在房中漫散开,像铜壶中的茶香似的,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

  “殿下”,一直未作声的红莲开了口,柔声对李弘道,“那位姓高的主事既然说,记档上有关于安定公主的体貌特征,为何不与宁儿对照一下?”

  “有些特征小孩子会有,但她如今已经十六七岁了,倘真有何变化也未可知……”

  樊宁被此事搅得心浮气躁,撸起袖管道:“那,滴血验亲如何?”说着,她低头冲着右手食指咬了一口,登时渗出血来。

  李弘忙抬手制止尤未来得及,惹得他无奈又好笑:“那都是坊间唬人的,根本没什么用啊。”

  红莲拿出随身的丝帕,快步上前要为樊宁止血,却见她抬眼一笑,满不在乎道:“没事,已经快愈合了……”

  李弘眉心一跳,萌生一个念头:若这樊宁当真是安定,是他同父同母的亲生妹妹,只怕他要心疼死,无法想象,她飘零在外的这些年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

  樊宁见李弘眉头紧锁看着自己,以为是方才的行为太过无状惊到了他,笑得极其尴尬。

  李弘将心思藏得极好,不动声色转言道:“无妨,本宫有一疑问,可能会有些唐突,事关皇家血脉,还望你多多包涵……你从小到大,身上可有何胎记?”

  樊宁偏头想了想,回道:“不记事时候有没有我不知道,但如今是没有的。”

  李弘顿了一瞬,点点头,方要再开口,又听张顺在外唤道:“殿下,安排去给薛郎送餐饭衣衫的内侍到了。”

  “让他在偏厅少坐”,李弘朗声回应,复对红莲与樊宁说,“本宫寻了个机会,可以给慎言送书信。樊宁,你若有话,本宫可以命人一道捎了去。”

  听说能与薛讷带话,樊宁一扫愁容,眸子陡地亮了起来,像是春日里的明湖般明媚耀眼,但她旋即又起了踟蹰,吭吭哧哧,好一阵没说出个所以然。

  “罢了,旁屋里有笔墨纸砚,你写下来与他便是了。”

  樊宁赧然插手一礼,飞也似地出了屋去。红莲见樊宁走远了,这才轻问道:“殿下,宁儿她,真的会是安定公主吗?”

  李弘没有回答,而是探出骨节分明的手,将红莲拉至身前,红莲含羞依着他坐下,垂眼不敢与李弘相视,只听他说道:“听女官来报,你这些时日总休息不好,给你配的药怎的也不肯吃呢?”

  “吃着药,心里的害怕并不会走”,红莲看似柔弱如水,说出的话却有风骨,“现下这样,虽然难熬,但一旦熬过去,我便不会再怕他了……”

  李弘听了这话,更是愧疚又心疼:“这几日闭门思过,忍着没去看你,是怕有人再嚼舌根,激怒父皇母后。等到这阵风头过去,便都会好起来了。我在东宫诸官中挑了个最可信的,作为你的娘家,等今年父皇诞节过了,我便接你进东宫,先封作五品承徽,待他日有节庆再进封就是了。”

  李弘所说之事,红莲心向往之,却一直强迫着自己不敢奢望,她定定神,不自然地转了话题:“殿下方才问宁儿胎记之事,应是与公主有关罢,宁儿没有,是否可以排除了她了?”

  李弘以为红莲是害羞了,未多做猜想,回道:“永徽五年宫中的记档,现下应当唯有洛阳紫微宫中还有一套,究竟如何记载,我也没有见到过。况且小孩子的胎记,长大后淡了没了皆有可能,这种事怕也不好拿来做明证。我唯一知道的是,永徽五年,安定过世那几日,曾出入宫禁的外臣唯有李淳风李局丞。而那樊宁,长得又跟魏国夫人确实相像,还有我的胞妹太平,虽然还太小,但能看出来,她们眉眼之间更为相似。更要紧的是,樊宁太像母后了……”

  “想来宁儿既像魏国夫人,又像太平公主殿下,自然应当很像天后罢”,红莲愈加担心樊宁,回答李弘时略略失神。

  “我说的不是容貌,说实话,我并不知道母亲年轻时候是何等模样……”李弘正说着,樊宁兴冲冲跑了进来,他赶忙住了口,拿起桌案上的一块纱绢,“一道拿去,给那内侍罢。”

  樊宁返身回去,将东西交给了内侍,又回到了房来。很显然,与薛讷写了信后,她的心情明媚了许多,盘腿坐下,费劲从怀兜里摸出鱼符,递给了李弘:“殿下,前日夜里我方回到观星观,便有三四十个刺客从天而降,又是催眠香,又是弓弩手的,招招都是索我的性命。我……我出于正当的,杀,杀了几个,这种情况……不当给我定罪罢?”

  李弘本是存了心,要唬一唬樊宁,好将她留在自己控制的范围中,但看到她紧张地摩挲着戎衣,颇为惊惶,他便一点也提不起气来,无奈道:“昨日莲儿传信与本宫,本宫便差人去看了,除了地上还有些许血迹外,一点打斗的迹象也无,更莫提什么尸体,显然是被收敛走了,你不必太……”

  李弘说着,目光触及樊宁递来的鱼符,竟神色一震,吃了哑药似的,登时失了言语。

  做了多年监国太子,李弘自诩城府深,喜怒不形于色,此时却有些没控制住,俊俏的面庞颇有层次地转了三四个颜色,从灰白到涨红再到乌青,昭示着他复杂的心情。

  樊宁自然敏锐地捕捉到了李弘不自在的神色,偏头探问道:“殿下认得这鱼符,是吗?”

  李弘知道方才未能控制好表情,现下若再强辩解释,只能失去樊宁的信任,便照实说道:“若是本宫没有看错,这是右卫将军军营的符节。”

  “右卫将军?”樊宁口中低喃,脑中蓦地掠过一个身着华服霓裳的女人,与自己有着相似的眉眼,目光却没有那般清澈,刻意用眉黛加重吊梢,使得眼神愈发冷冽,妩媚的面庞煞白,丰腴小巧的唇却是殷红的,虽然极美,却也极其疏离冷漠。

  是武后吗?樊宁忍不住微微打抖,难道武后……当真是她的母亲,十六年的时间过去,她后悔当初未能斩草除根,特命右卫将军武三思派人,将樊宁暗杀于观星观。

  普天之下,一声“母亲”,一声“娘”,何处不是最美好亲切的称呼,于樊宁而言,却是永远触不到的镜花水月,今日豁出命想要去触及,碰到的却是百尺寒冰。

  心底的寒意似要将她吞噬,忽然有个瘦弱的手臂勾住了樊宁的身子,她本能地一震,抬起眼,只见红莲不知何时从李弘身侧,挪到了她的身旁来,紧紧圈着她,轻轻喃道:“我在,殿下也在,光天化日的,莫要担心……”

  樊宁理不清自己的情绪,却没忍住哭出了声,周围很安静,唯有她的抽噎声,显得那般嘈杂,连李弘铿然的话语都被打断的破碎支离:“是了,不论如何,我都不会让你无辜受牵连。”

  过了好一阵子,樊宁的情绪终于逐渐平息,李弘这便又说道:“来到东宫,你可以安心了。这几日你先以女官的身份留下来,不要回观星观了。”

  “多谢殿下,可是,薛郎他……”

  “本宫已传召了司刑少常伯袁公瑜,等他来先问问情况。虽不比你们两个情深义重,但本宫也一向认慎言是知己,绝不会不管他的,你且放心。掌司女官已经准备好了,你现下便跟张顺去找她罢,换换衣裳梳洗一番,方像个样子。”

  樊宁如何听不出李弘刻意咬着那“情深义重”四个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只能脚底抹油即刻开溜。

  门扉开了又合,带来幢幢的光影,不算刺眼,却还是令房中人感觉有些眼晕。红莲挽起广袖,在李弘快要煮干的茶壶中加了两瓢清水,只听滋的一声,房中腾起了淡淡的绿烟,裹挟着茶香,略略带了几丝清苦。

  “殿下,右卫将军还在洛阳罢?若是得知刺杀宁儿没有成功,会不会……”

  樊宁离开后,李弘没有再隐藏自己的情绪,扶额一脸疲色。先前虽然听樊宁转述了高敏的诸多话,他却始终不相信,母后会要杀樊宁。或许……或许当年出于宫中形势紧迫,母后不得不让安定假死,并施计将那小小的婴孩送出了宫去,她也因此获益,扳倒了王皇后,顺利登上了后位。后宫波诡云谲,历朝历代皆不太平,母后许是有自己的苦衷,他无法质疑揣度,但今时今日,她当真会为了自己的地位,悄悄派武三思杀了樊宁灭口吗?

  李弘沉默了好一阵,方调整好情绪:“樊宁若是安定,则不当死;若不是安定,则更不当死,我不会让她有事的。袁公瑜来了,我去前殿见他,问一问慎言的事。你在此处等我罢,许多天没见了,等我忙完就回来陪你。方才我已让张顺备下你爱吃的东西,待会子送过来,你随便吃些,若是累了,可以在榻上歪一会儿。”

  红莲本想着送了樊宁来,便即刻回去,不给李弘添麻烦,但多日不见,思念早已成疾,又哪里走得开,她含笑颔首,起身送李弘往前殿去。

  东宫的一砖一瓦,都极其精致美观,李弘走出三五步,回身一笑,冲红莲摆摆手,示意晨起还凉,让她快些回去。红莲娇笑着,令一草一木都增了颜色,她知道自己贪恋此处风景,在意的却不是富贵荣华,而是视线尽头牵绊着的那个少年。

  前日张顺来府上拜访,袁公瑜便知道是为了薛讷,今日一早来,见李弘坐定了,就急急回道:“殿下,昨日下午巡查牢房时,臣特意去看望了薛明府,薛明府一切皆好,榻上摆满了各色书籍,看得很入迷。听说是柳夫人一早来送的,还打点了李司刑,殿下可以放心。”

  “哦?”李弘一挑眉,有些难以置信,“柳夫人想起还有这么个儿子了?”

  薛楚玉张扬,时常将父母偏疼自己挂在嘴边,故而京中的达官贵人无不知晓。袁公瑜听出李弘在为薛讷鸣不平,笑道:“这父母偏心常有,但手心手背皆是肉,遇到事,柳夫人又怎会不心疼薛明府?论年纪阅历,薛明府还是个孩子,柳夫人自然会为他打点的。殿下尚未为人父母,待有了子嗣便会知道,天下的父母,无有不爱子女的,又怎舍得他受一点委屈?”

  李弘一怔,又想起那母后、樊宁与那鱼符,心里莫名地烦躁,他强行转了心思,问袁公瑜道:“本宫让袁卿暗查,究竟是何人告发了慎言,可有结果了吗?”

  “回殿下,这种检举揭发包庇之案,至少要有三个人证,方可认定下狱。臣已查明,检举薛明府包庇那樊宁的,分别是肥主事、西市皮货店主阿娜尔与薛明府的胞弟薛楚玉……”

  “薛楚玉?”李弘没想到,这厮竟也参与进了此事之中,冷笑一声,“柳夫人怕是不知道她这宝贝幼子干的好事罢?张顺可在?”

  张顺一直候在殿外,等听李弘吩咐,即刻推门走了进来。

  李弘命道:“今日之内,你要将薛楚玉诬告慎言之事,传到柳夫人耳中去,务必神不知鬼不觉,明白吗?”

  “殿下放心,今晚就让薛家小郎君挨他娘的窝心脚”,张顺抱拳一礼,即刻退下布置去了。

  张顺这话虽然粗糙,但也很是解气,李弘忍不住轻笑一声,又问袁公瑜道:“依照《永徽律》,可有办法将慎言从牢里捞出来?”

  “倒也不难,除去那皮货店主阿娜尔外,不论是薛楚玉还是肥主事,都不曾亲眼见到樊宁,只是见他在上元节那日带着一个佩戴傩面的少女四处看灯。至于那个名叫阿娜尔的胡人女子,与弘文馆别院案凶嫌史元年有瓜葛,史元年与田老汉接头的宅院,地契便在她名下。虽然她来刑部解释,称史元年不过是赁了她的房舍,但作为此案凶嫌的关联人士,只消捅破了这层关系,她的证词便也很难作数了。”

  “这倒是妙极。本宫不便出面,有劳袁卿上一道奏承与父皇,说明一下情由。另外,这件事不能这么算了,慎言费力破获大案,未有封赏,竟锒铛入狱,我天家威严何存?世间公理何在?薛楚玉为了一己之利,悖逆亲兄,若不加以惩处,焉知他日不敢卖国?至于肥主事,嫉贤妒能,不单是个庸人,更是个坏胚。”

  “殿下的意思臣已明白,定会给殿下一个交待。不过,公文送往洛阳,来回来去也要十五六日,在此期间,怕是要委屈薛明府了。”

  平日里李弘找机会就撮合薛讷与樊宁,希望挚友能够如愿以偿,但自打知道樊宁可能是自己的亲妹妹,便哪里都看他不顺,总觉得这小子欠磋磨,摆手道:“无妨,多关他两日,也是个历练……贼首史元年可有线索?此一番被他逃脱,他日定还会兴风作浪,务必尽快将其缉拿。如若不然,慎言这案子也算白破了,刑部上下务必将此案放在第一位。除此事外,本宫还想与你打听一下,那个名为高敏的主事,究竟是何等来头?”

  刑部大牢本就不见天日,打从住进来后,薛讷终日看书,手不释卷,三餐亦不规律,更是不知今夕是何夕了。

  晌午时,薛府又差人送了东西来,那狱卒拿了薛旺的打点,自然上心,用装着不值钱绿蚁酒的铜壶敲敲牢狱的栅栏,喊道:“府里送了新做的胡饼,说是薛明府最爱吃的,快趁热用了吧!”

  薛讷的思绪正在书中漫游,不知到了哪去,听到“胡饼”两字,却蓦地回过神,俊俏的面庞上终于有了表情。

  柳夫人一直看不上这些坊间小吃,怕不干净,府中不许做,他也很少吃,唯有樊宁爱胡饼如命。难道说,今日薛旺送来的饭食中,有关于樊宁的消息?

  薛讷探身拽过食篮,焦急打开,只见其中除了胡饼外,还放着蒸糕、糖梨、芥蓝、凉拌三丝等吃食,并没见到什么书信。但薛讷仍不放弃,将垫在胡饼与蒸糕下面的纱布抽出来,但见上面果然有两张写着字,看这字迹,分别出自李弘与樊宁之手。他想也不想,便先拉过樊宁所写的那一张,只见开篇挥毫泼墨三个大字,直抒胸臆:“汝甚蠢”。

  薛讷一怔,旋即笑出了声来,他能想象得出,她写信时又气又无奈的模样。但他心甘情愿,她除了咬牙跺脚外,也只有无法言说的点点心疼罢了。

  薛讷一边翻看着,合握的手心里露出半截略略焦糊的红色丝带,正是别院烧毁那日,樊宁落在废墟之中的。这半年来,他一直贴身收着,好似再艰难的案子也有了奔头,整个人充满了动力。

  樊宁的书信不长,除了嗔怪外,还有几句叮嘱担心,薛讷反反复复看了几遍,看到她最后写着“余下诸事,由殿下阐明”,才想起还有李弘的信没看,忙拉过另外一张,在食盒的掩映下细细看了起来。

  “安定公主?”看到李弘所述,薛讷眉头紧蹙,没想到等闲平地起波澜,又出事端,不单牵连着樊宁,甚至还勾连着大唐社稷,他略略思忖,正要想办法提醒李弘不要被高敏所说牵着鼻子走,毕竟此人究竟是否受天皇所托,背后可有何目的,皆不明朗。薛讷对着这一笼屉的食物,正想办法如何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暗示李弘时,便听高敏的声音从牢外的走廊里响起:“看来薛明府正忙着,高某……似是来的不是时候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