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秦亦虎安排手下对余得平生前的亲友及其他有关人士分别进行了走访,其中包括他的女儿余小青,康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某些职工,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的某些医护人员,以及他的一些生意伙伴。走访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余得平的身体状况,以及他近一段时间的心情。可是,调查并未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结果。所有受访者一致认为,余得平一向身体状况良好,多年来从未患过什么严重的疾病;而近期也没听说他身体有什么不舒服。
只有余得平的秘书林红梅提供了一条线索,引起了陈子明的注意。据林红梅说,近几年来,董事长由于年事渐高,所以一般情况下很少亲自赴外地出差;但是,前一段时间,却接连去了两次上海,第一次是3月中旬,第二次是5月底左右。据余得平临走前说,他去上海的目的是与德国的一位外商商谈某几种心血管科医疗器械在中国代理权的有关事宜。
陈子明立即考虑到,他是否是借机赴上海看病呢?由于他自己是医生,因此如果他身体上出现了某些征兆,他应能估计到可能患了某种疾病。他也应当知道,对于该疾病,国内的哪家医院最具有权威性。所以,如果他的确患了某种较严重的疾病,他就很可能根本不去本市的几家医院检查,而直接去上海或北京,因为那儿的检查结果更可靠。
可是,上海的大医院非常多,余得平究竟是去了哪家医院呢?如果一家家查起来势必非常麻烦。陈子明突然想起了一个方法。
由于余得平毕业于医科大学,而且从医多年,后来又从事医疗器械的销售。因此,他在上海的某些大医院必定有不少朋友或者是熟人。既然如此,倘若他准备赴上海看病,理应预先打电话给上海的某个朋友。只要查一查他赴上海前几天打到上海的长途电话,就不难找出那位朋友了。
秦亦虎立即派人赴电信局调查,很快就查明,余得平在5月底赴上海前两天曾给上海方面打过电话。秦亦虎查明该电话号码后,当即就与上海警方进行了联系,很快就有了结果。该电话号码的机主名叫程玉书,是国内著名的神经科教授。
秦亦虎立即亲赴上海,找到了那位鼎鼎大名的程教授。程教授听说余得平因氰化钾而中毒身亡的消息后,大吃一惊。于是,他将余得平的患病经过以及后来的诊治情况全都说了出来。
正如陈子明所料,余得平的确患了绝症。
几个月前,余得平开始发现自己身体上的某些部位出现了一些感觉异常,比如:针刺感,麻木感,电灼感等等。一开始他还不太在意,以为是自己工作太忙、太累所致。可是后来,他发现这些感觉异常逐步向邻近部位扩散,接着就出现了肌肉**的症状。首先是脸部,有瞬目、斜视、口角及面肌**现象,随即同侧肢体也开始**。余得平在大学是学医科的,他当然知道自己可能患了什么病。因此,他于三月中旬来到上海,请程教授为他检查。
程教授并非余得平的同学,只是以前在国内的学术会议上见过几次面,后来因为购买医疗器械的相关事宜又联系过几次,因此相互间比较熟悉。他听说了余得平的症状,立即就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安排进行了一些检查,如:颅脑CT、核磁共振、以及相应的生化指标检查等等。检查结果表明,正如先前所预料的一样,余得平所患的是一种颅脑肿瘤。据程教授估计,很可能是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该肿瘤好发于成人大脑,而且生长迅速。最为不幸的是,由于该肿瘤所处的位置非常危险,不易进行手术,所以预后很难乐观。
程教授告诉余得平,倘若决定动手术,成功的概率大约不会超过20%。而且,即使是手术成功,也很可能复发。余得平听了这样的结论,他并没有惊慌失措,也不曾表现出过分的悲哀,因为他也是一个医生,在他来上海之前已经对自己的病情作了客观的估计,现在的检查结果只不过证实了他先前的估计罢了。
经过一夜的反复考虑,第二天他告诉程教授,他已经决定不做手术,仅接受药物治疗。他不是不想延续生命,但是他深知这种肿瘤所可能导致的后果,他不想做无谓的抗争。他说,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但他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做。但具体是什么事情,他并没有告诉程教授。
余得平第二次来到上海,已是5月下旬了。他告诉程教授,他的病情已经有所发展。最近一段时间,他经常出现感觉障碍,感觉定位与感觉区别的能力逐渐消失,不能辨别形体,有感觉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肌肉萎缩和触觉不注意症。有时候甚至出现幻视、幻味、幻听等等。
程教授明白,余得平的病情已经日趋严重,肿瘤也已经转移。然而,除了给他开出一些药物之外,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据程教授估计,余得平的生命大约只剩下一、二个月了。
秦亦虎的调查结果表明,陈子明的判断是正确的,余得平可能具有自杀动机。而他对程教授所说的所谓重要事情,大约就是在自己临死前必须置陶大卫于死地!
但是,以上的调查结果只能说明,余得平可能是自杀,但却不能证明他就是自杀,可能毕竟不等于现实。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余得平就是自杀呢?
陈子明陷于深深的思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