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不提北方流民,先从南方局势说起!
安戮妖乱后,朝廷从北方收不上税,只能把税负重担都压在南方身上,继续实行租庸调制,只是这个租庸调却变了味儿,在原本额定征收的之外,还要再加收好几笔不小的税银,美其名曰孝敬银。
到了最后,孝敬银甚至成了常税,每年上涨的税银,叫人躲无可躲!
说起来,南方老百姓过得确实比北方流民体面,却不意味着他们的百姓,就能富庶到哪里去,高额的租庸调折色银以及孝敬银对他们来说,是笔不小的负担,再加上南方的官榷院作为繁多,经济的大头已经被玄帝给挣走,只留五成市场给南方商贾,这些利润再分到百姓手上,勉强过活而已。
是以,江南经贸火热,百姓却渐渐贫苦,南方的百姓,也没能等来太平盛世。
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们比北方流民更悲惨,光脚的好赖不怕穿鞋的,北方流民没活路了,还能往南方逃,南方百姓没了活路,又能往哪里逃走,江南以外全是海,你总不能去跳海吧。
常言道人挪死树挪活,沿海的百姓,还真就从朝廷对南方的掠夺中,闯出了独特的一条路。
这条路,就是成为海寇!
大端贸易发达,江都、广府、明州、安州都是优良港口,从东南外岛沿着海岸到大端贸易的海船不计其数,港口千舟万艘,蔚为壮观。
一些沿海活不下去的百姓,建造海船拉起海寇大旗,开始聚拢势力正式落草为寇,他们的船往往是个大型船上城市,吃喝拉撒一应俱全,哪怕半年一年不下船,也能支应得起全船生活。
一旦有外洋航船靠近岭南海岸线,他们就会利用大船小船配合,强行从海船手中抢下一批货拿起卖,若是有外商不给的话,要么就杀人越货抛尸越货,要么就把人抓起来卖成奴隶,反正胡奴和昆仑奴,最受当今权贵的欢迎,总能从这些外洋胡人身上榨取钱财。
由此,在东南外岛和岭南海岸线附近,形成了许多股不同势力和阵营的海寇,这些人仗着不在大端国土,基本不遵任何国家律法,肆意杀人越货、沿海犯案、敲诈勒索。
在他们的示范下,沿海清苦老百姓见到自己累死累活打工一年,还不如人家在船上抓几下刀子,心里难道会没有想法,这些海寇也希望再扩充势力,就开起同乡帮带模式,大量的沿海破落户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靠着血缘情谊的纽带进入海上,成为倭寇。
海寇猖獗,必然不利于航线稳定,大端也知道海寇的危害有多大,多次派楼船前往外海域缴灭海寇,只是,海寇这些团体知道不容于大端,往往把自己的踪迹隐藏起来,平时只派小船穿梭海洋,他们大费周章缉捕海寇,无非是抓了几个小喽啰,为此浪费的军力武力不可计数得不偿失。
这些海寇并非数量固定,他们就好像春风吹野火,哪怕缴灭得再干净,过段时间又会有新的百姓下海成寇。
久而久之,海寇问题就成为各地航线存在的隐患,玄帝只好命沿海组成抗寇军,划定岭南至东南沿海的海区,专门在海上保驾护航,以保护航线上的外洋商船。
可以说,海寇的问题,全是玄帝经济政策的遗祸,只要给沿海百姓休养生息,这些海寇自己就消失了,毕竟大端并不禁止海外贸易,他们做什么都能养活自己。
满朝诸公你知我知玄帝也知,可就是没人提出来要玄帝退出江南经济,他们怕的就是顾此失彼。
江南的经济状况,直接关乎着大端财政收入,不可轻易放弃,谁要是让玄帝放弃江南,那基本等同于从玄帝钱袋子里讨钱,这玄帝怎么可能同意。
他不愿意放手江南经济,海寇的问题始终都无法解决,到最后发展成什么样,暂时还未可知。
说罢江南问题,再说回北方流民。
这些人到了南方以后,多数都待在金陵府、杭州府、姑苏府、江都府,靠进入府州间的手工艺作坊来赚钱养活自己。
对于他们的到来,有人欢喜有人愁,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欢喜的人,必然是手工作坊业的东家!
以往,江南地区招募雇工匠作,每月最底是六钱银子,还要限制在五个时辰内,若超出了五个时辰,那就要另外再付一笔占役钱,充作这些匠作工人的赏钱,花出去的钱都是成本,他们扩展公坊规模,最先考虑的就是成本。
等北方流民到了江南,他们为了活下去,什么样的脏活儿累活儿都愿意干,只要能在城市里安顿下来,甚至愿意白给工坊干活,只为了吃一顿饱饭,对于此,江浙的东家们确有心事,却也只是想想,不敢真的不白给钱。
只因道、州、府、县四级官府都盯得紧紧的,一旦有流民没有讨到工钱,必然要把工坊主拉去问罪,他们这个样子可不是为了为民做主,更不是要体恤百姓,重点只是为了防止民乱。
这些流民在北方活不下去才来南方,如果也被南方剥削,真要是想不开了,在原地闹起乱子就不好,官府的态度就是工坊可以少给钱但不能不给,为此,他们也做了妥协,允许工坊主延长做工时辰,只要雇民愿意,那就完全没有问题,若能做到工坊里的北方雇工占据五成,那官府甚至能减免税负。
东家们被交了底心中也有数了,他们给流民的钱每月只有三钱银子,每日做工时辰动辄六七个时辰,甚至有的工坊昼夜不息,叫流民没日没夜的干活,哪怕流民当场死在工坊,也不符过是封锁消息,不叫所有人知道,再给府县塞点银钱,这件事就过去了。
降低了用工成本、又加长了做工总时辰,东家们发现他虽然雇佣的人多了几倍,不但被赔钱反而还靠着这些廉价雇工赚了不少,再加上减免的税负,那简直是大赚特赚。
等他再回头看向本地雇工,那真是横挑眉毛竖挑眼,他们的工钱不但给得多,一旦超出了五个时辰还要多给钱,这笔钱怎么说也是个成本,要是把这些人给踢走了,再招些北方流民来,那岂不是赚翻了。
商贾重利轻别离,他们的想法,很快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