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和平年代里,刑事犯罪是对国家、社会、公民权益的最大侵害与破坏;与刑事犯罪作斗争,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战斗在打击刑事犯罪第一线的刑警,需要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斗智,比试着道低魔高,能否会水落石出;斗勇,不时有刀光剑影,甚至是阴阳两界。刑事侦查,是一项神圣崇高的事业。刑侦民警,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群体。
文学作品中,侦探小说是犯罪与打击犯罪斗争典型的文学反映。它惩恶扬善以伸张人间正义,它设谜解谜以引发读者兴趣,它还涉及天文地理、鸡毛蒜皮以启迪受众智慧。侦探小说是出版发行量较大、吸引读者较多的文学类型之一,其所塑造的神探级人物,不少是读者津津乐道、极为崇拜的偶像。
我于1983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医疗系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临床医生工作,出乎意外,我被分配到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任法医。那时候,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包分配。说实话,开始阶段,我为没当成医生而深感遗憾。但是,很快我就被法医职业、刑侦事业所深深吸引,积极认真地投入到一个又一个案件的侦查工作中。我觉得,医生诊疗疾病与刑警侦查破案有许多相通之处。十多年后,我担任了总队领导,后期还当了十来年总队的主要领导,组织、参与了许多大要案件的侦查工作。
三十多年的刑侦生涯里,我深感刑侦事业的艰巨与重要,刑事警察的艰辛与光荣。退休后,每每想起刑警,特别是基层刑警,那些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甚至舍生忘死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想起案件,尤其是自己亲自参加侦查过的重大命案,以及刚到现场时对案犯残暴行凶的愤怒、侦查过程中的艰难、破案后的欣慰,总觉得应该为刑侦事业、刑警兄弟做点什么记录,写点什么东西。于是,便有了这部侦探小说《逃往何方》。
写侦探小说,我觉得要尽可能发挥自己工作经历的长处,贴近现实写案情,运用专业写侦查,情节要合理、细节要真实,形成个性特色。《逃往何方》中的许多情节、细节都是我自己亲历亲闻的,如抓捕过程中,刑警与案犯几乎同时开枪,案犯打的是哑弹;狗叼断手发现案件;案犯交代几乎是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原文。而对案件双方当事人情感生活、发案原由的描写,不少素材均取之于真实的案例。
当代的刑事侦查是“专家破案、团队破案、科技破案”相结合。当代中国有神探,但在我国的法治社会实践中,他不可能是私家侦探,也不可能是业余探案爱好者,而只能是在刑警队伍的领军人物和专家行家之中。《逃往何方》中的刑侦大队长马超就是神探之一,而他也是通过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与网络信息,才破获了一起又一起疑难大案。
侦探小说要进行逻辑推理、设谜解谜,我在写作中作了一些努力。如一只断手案的N种发案可能,哪一种推理是正确的?赵达在月圆之夜得到了甜美的爱情,为何又在月圆之夜几乎命丧别墅?凌同喜用微信摇一摇,摇到了美丽的邂逅,结局如何?
侦探小说应具有揭露犯罪以防范犯罪的社会功效。由黄赌毒引发的刑事案件,以大要案较为多见。《逃往何方》的第一、二、三章剖析了因黄赌毒导致的严重社会危害,以引起人们对防范和打击该类犯罪的重视和参与。第四章描写了一个比较复杂与历时较长的案件,阐述了“人不能触犯法律,否则就会丧失最为可贵的人身自由”的道理。第五、六章叙述了因男女情感引发的凶案,直击当前社会上较为突出的婚恋问题,以及女性犯罪问题,警示人们要“珍惜感情,敬畏生命;善用网络,慎交网友”。
《逃往何方》塑造了以马超为首的一批优秀刑警人物,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他们的侦查智慧、吃苦耐劳、流汗流血,可敬可佩、可歌可泣,是刑警敬业、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就本书而言,我深知,与其说是一部侦探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刑侦纪实小说比较妥帖。感谢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文艺分社社长易孟林同志的大力支持,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时间、精力为书稿做修改与润色;感谢责任编辑张倩同志的细心工作,使之能够付印成书。
期望本书能够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如果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和增添一点参与打防犯罪的意识,那就意味着我又为刑侦事业做了一点工作。
谨以此为后记。
蒋庆明
二〇一九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