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青花瓷(3/3)
厅中。
几个老工匠围着桌案,望着青花瓷图纸,目不转睛。
“驸马爷,这是您绘制出来的!?”
“青白色搭配的彩釉我还是第一次见,这花色搭配,还真是别具一格。”
“驸马爷,难道您也懂瓷器烧制!?”
“这个色彩搭配,不简单......”
......
几个老工匠说着,抬起头望向秦牧,眼眸中满是疑惑。
秦牧文韬武略,能工巧匠,鬼斧神工他们倒是了解。
但他们还真是不知道,驸马爷对瓷器烧制竟还有所研究。
如今唐初,瓷器烧制的工艺虽已成熟,但若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经验,那还真烧制不出精美的瓷器来。
而且,烧制瓷器十分讲究,天气不同,对于瓷器烧制都有不小的影响,没有几年功夫那是无法入门的。
所以对于秦牧如此身份地位,还对瓷器有研究,一众老工匠感到十分好奇。
“呵呵......”秦牧笑了笑,“我对于瓷器烧制还真不懂,只是突发奇想绘制出了喜欢的色彩,图案和瓶型。”
“我管这种瓷器称为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烧制青花瓷需要用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绘制出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的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原料,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所以用以烧制青花瓷极佳。”
听着秦牧的解释。
一众老工匠一脸懵逼!!!
你......
你特么的说你不懂!?
这叫不懂!?
见众人一副惊叹的表情。
秦牧笑着道:“几位老师傅不用惊讶,我真不懂,就知道这点毛皮,东西我已经全部准备好了,你们只管试验烧制便可。”
话落。
几个老工匠面面相觑,随后尴尬的笑了笑。
只是略懂皮毛?
这话他们万万不会相信。
但他们没有跟驸马爷较劲的心思,毕竟驸马爷的创造力那在大唐是出了名的,也许就是有天赋。
随后。
几位老工匠便出了大厅,拿着图纸去窑前研究了,驸马爷交代的任务,他们怎么也要认真完成。
老工匠走后。
钱多多望向秦牧,疑惑道:“少爷,这......这真是你设计出来的!?”
秦牧端着茶盏,微微点头,笑道:“怎么?有问题?”
钱多多急忙摆手,没问题,“您不知道,我对瓷器有些研究,而且十分喜爱,不过咱们茫崖商行本着不与民争利的原则,便也没有涉足瓷器行业。”
“如今,咱们大唐瓷器早已远销西方各国,销量极大,利润极高,好几个商行就是因为瓷器发家的,瓷器与玻璃发展可以说是并驾齐驱,民营窑厂烧制出来的瓷器,一点不比官窑次,尤其深受西方贵族喜欢。”
“虽然我对瓷器颇有研究,但您这青花瓷若是售卖,效益一定非常高。”
“这花色给我的感觉,清新自然,素白玉坯,朴实无华,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浑然天成。”
钱多多说着,想着方才的草图,回味无穷。
这青花瓷若是烧制出来,绝对能在大唐瓷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况且,茫崖商行不差钱。
钱,人,料等都可以不计成本的投入。
所以钱多多有信心,这青花瓷烧制出来,连官窑都要黯然失色,靠边站。
钱多多是个生意人,很自然的便想将这玩意化为白花花的银子。
听着他的夸耀。
秦牧笑道:“怎么?你对这青花瓷有想法?”
“呵呵......”钱多多不可置否的笑了笑,“我就是想想,咱们茫崖商行不与民争利,我怎么也不会破了规矩,咱们茫崖商行也不差这一个品类。”
虽然心里非常想,但钱多多依旧矢口否认。
没办法,规矩就是规矩,茫崖商行之所以能有今天这个地位,那就是因为讲规矩。
他们若是真的开始与民争利,对整个大唐商业都将是一次毁灭性的席卷。
秦牧沉吟道:“我明白你的想法,但咱们身为大唐一号商行,不光要注重利益,更要注重整个大唐的商业发展趋势与平衡。”
“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大唐将有多少小作坊,小商行和小商贩倒闭你知道吗!?可能茫崖商行起来了,但我们会砸了多少百姓的饭碗你想过吗?”
“我们要在整条大唐商业链中起到平衡作用,而不是让商业发展误入歧途,逐渐畸形。”
“发展要讲求平衡,注重稳健......”
听着秦牧的话。
钱多多陷入了沉思。
看来他的想法跟秦牧比起来,还是幼稚不少。
钱多多思考的只是茫崖商行的荣誉与利益,而秦牧一直强调的便是大唐商业发展的平衡性。
他也不知道秦牧究竟经历过什么,非常在意大唐商业发展的趋势。
紧接着。
钱多多应声道:“是,少爷,我记下了。”随即又道:“那您烧制这青花瓷......”
秦牧淡淡道:“当做杏花酿的酒瓶。”
钱多多:......
虽然他已经猜到了,但还是无法接受。
原本可以靠瓶子赚钱,非要往里面灌酒。
但没办法。
原则就是原则。
虽然是酒瓶,但钱多多有预感,这青花瓷必将在大唐瓷器行业掀起波澜。
唉......
钱多多无奈叹了口气,虽然不愿放弃,但也只能忍痛割爱。
驸马爷的名声大于一切。
见他这副失落的模样。
秦牧宽慰道:“不用惋惜,科学院已经建立,今后各种商品将会源源不断的研制出来,今后有你忙的。”
“是。”钱多多笑了笑。
听着秦牧这话,他的心情好了不少。
紧接着。
秦牧站起身来,“走,看看我们的酒瓶烧制的如何。”
与此同时。
院内窑前的一众老工匠正在紧锣密鼓的忙活着。
不过,虽然有图纸,但老工匠还是分成了好几拨。
毕竟他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那若是执拗起来,谁也不服谁。
所以便是想法一致的几个老工匠自觉分成一组,暗中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