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军事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834章 马士英的担当

  

  马士英说完之后,厅中还是好一会都没人说话。

  布政使司衙门、知府衙门的大多数官员,也和督察院、锦衣卫的人一样,选择了明哲保身、作壁上观。

  与会十多位官员中,不少人都只是衙门官员而已;

  刑狱这块,本就是不是他们的职责范围。

  他们自然不会主动说话、主动进入这漩涡之中;

  都在等着马士英和提刑按察使拿主意。

  无奈之下;

  怎么都避不过去的提刑按察使,只能再次站起来出头说道。

  “不可!”

  马士英没有丝毫迟疑,一句斩钉截铁的喝止,直接拒绝了提刑按察使的提议!

  然后他环顾了一圈会议厅。

  厅中的一干官员,一个个的、都为自己突然严厉的语气而面露惊诧;

  好像不明白自己为何突然态度大变一般。

  见到此状的他迟疑了一下;

  之后像是打定了主意,继续开口说道:

  “在座都是自己人,本官也就不藏着掖着、直接明说了。”

  “虽说这事,陛下的心意至关重要;”

  “甚至可以说,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但咱们会面临这种两难的选择场面,陛下一样会。”

  “咱们把这事的抉择推到陛下的身上,的确是消除了咱们身上的负担;”

  “但陛下那边呢?”

  “日理万机的陛下,却会因为咱们的不作为,而凭增一件烦心事。”

  “再者,若是让陛下来做这个抉择,那就是将陛下架在火上烤、且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圣谕一出、天下皆知、再难更改。”

  “但有些话,陛下是不方便说的,说出来了,也就不是本来要说的话了。”

  “所以,有些事情,只能咱们做臣子的自己去领悟。”

  “咱们做臣子的,也要有为陛下分忧的觉悟和担当;”

  “不然,岂不是白拿了这些俸禄?”

  马士英温和的舒缓的语气中,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坚毅。

  已经六十二岁高龄的他,在这一刻、展现出了他看透尘俗的睿智;

  以及在这份睿智之下,魄力过人的担当。

  在要不要说的这么直白上,马士英也是有过犹豫的。

  毕竟官场上,很多话都不宜说的太过直接;

  而应该尽量意会、点到为止。

  但看到一干官员好像没有领悟到此中的深意,马士英这才选择说的直白些。

  即是不想和下面这一众官员搞出什么芥蒂、从而影响以后的工作;

  也是抱着授人以渔、提携后辈的心态。

  他已经六十二岁、很老了。

  以后的大明,得靠下面这些更加年轻的官员。

  他能教一些、就是一些。

  “既然大家都没什么想说的,那本官就独断专行一回吧。”

  “对‘五歌姬案’的定罪量刑;”

  “就按陈大人所述、依照《大明律》定吧。”

  “陛下辛苦修撰《大明律》,必然不希望这套律法成为一个摆设。”

  “且陛下这些年一直推崇依法治国;”

  “咱们如此做,也算是响应了陛下的号召。”

  “本官如此决定,诸位大臣们可有异议?”

  看到厅中的一干官员都没有要发表意见的模样后,马士英便将这事拍板定了下来。

  “下官没有异议...”

  “全凭巡抚大人决断...”

  “巡抚大人说的极是......”

  “......”

  马士英定下决议、征询着厅中众官员的意见。

  而众官员哪有什么意见?

  纷纷出声附和道。

  “那好,就这么定了。”

  “本官这就让人发报、将此决议将由陛下审核......”

  ......

  “这个马士英,当真是个官场高手。”

  “在揣摩上意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

  “不愧是三朝元老啊,呵呵呵......”

  紫禁城养心殿内。

  被打断了谈话的朱至澍,看着眼前刚送来的电报,由衷的感慨道。

  电报不只一封,而是有三封。

  其中一封,是马士英发来的;

  内容是‘五歌姬案’的案件脉络和侦查细节,以及定罪量刑的详情;

  请求自己核准。

  还有两封,则分别是陕西督察院和锦衣卫发来的;

  内容是汇报这次‘五歌姬案’中,陕西官员的表现情况。

  自然也包括那次量刑会议时,各位官员的临场表现。

  也正是因为督察院和锦衣卫的这两封电报;

  朱至澍才知道这份看似简单的定罪量刑的结果的背后,还有一场这么有意思的争论。

  也才知道,马士英的政治觉悟这么高。

  马士英其实是名很不错的臣子。

  虽然在拥立福王、辅佐弘光朝廷时;

  和史可法、东林党等人有不少的合纵连横、蝇营狗苟、明争暗斗。

  和彼时还是蜀王的朱至澍的西南势力;

  也有不少的摩擦算计。

  但历史上的他;

  能跻身于拥立之臣的高位,可见其为官手段不差。

  能在弘光朝廷破灭后坚持抗清、以身殉国,可见其爱国爱民之德行不缺。

  也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品德和才能;

  朱至澍才会将他放在陕西巡抚这等高位。

  但经过这一次‘五歌姬案’之后;

  朱至澍对马士英的看法,又高了几分。

  “既能体谅朕的不易、又有主动担当的魄力;”

  “还能看到朕推行法治的决心。”

  “不错不错。”

  “可惜啊,就是年纪大了点。”

  “六十二了啊......”

  “再用个几年,就不得不退了。”

  “要不,就来内阁吧?”

  “内阁全是些年轻人也的确差了点意思,起码在处理政事的经验和老道上,要差稍许。”

  “若是能有马士英这等老臣压一压阵、带一带;”

  “这些年轻人,当能成长的更快些才是。”

  “还有龙文光也是;”

  “六十六了。”

  “也到了该退下来的时候了。”

  朱至澍拿起笔,在案桌上的一本本子上,写下了龙文光、马士英两个名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朱至澍可是一直记着这句话。

  随手记下心中所想之事的好习惯,也从蜀王府时、便一直保留至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