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高老爷
加上高义一家子移民南疆时;
按照成人丁口每人二十亩地、老幼每人十亩地的标准分到的九十亩地。
再加上妙妙给徐墨白生下了两个孩子,又分到了二十亩。
高义手上,如今已经有近两千六百亩地了;
实打实的小地主一个了。
虽然这其中有半数多都是徐墨白的;
但因为战乱,徐墨白的父母早就已经被满清给杀了,现在要自立门户还早着呢。
这地,也就高义在管着。
有两千多亩地、一百多名奴隶在;
这小日子,不知道过的多舒坦呢。
为啥还要去参军,受那风吹日晒、甚至是战死沙场的苦啊?
高大娘分外的不解。
“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头发长、见识短。”
“没有男人去打仗,你这地怎么来的?”
“没有男人去打仗,这天下怎么安宁?”
“天下都不安宁,你得到了两千多亩地又如何?守得住?”
“光那一百多奴隶,就要造你的反了。”
“你得感谢有男人在前面为你打仗;”
“不然,哪有现在这安生日子过。”
“而且现在我大明天下无敌,这时候参军能有什么危险?”
“就凭南洋群岛那些个野猴子?”
“这种情况下还有危险,那就真是命了;”
“若真是这种命数,那不参军也落不着好。”
高义瞪了哭哭啼啼的自己婆娘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大多数的男人,在军国大事上都比女人要更加的激进、更加的从大局上去思考;
高义也是如此。
之前在蓬莱的时候,能做几百个晒盐人的大把头,便足可见高义本身就很不错。
而现在家中有了一个大都督的女婿之后;
高义的政治觉悟,更是蹭蹭蹭的高了不少。
“呜呜呜......”
高大娘就一个普通的妇道人家,想的哪有高义深远?
一门心思只是在心疼自己那干儿子、担心着干儿子的安危;
好一会了,依旧在呜咽着。
“好了好了,娘不哭了哈。”
“爹爹说得对;”
“千斤弟弟一定会没事的。”
高妙妙看到本来好好的,自己娘亲竟然哭了起来,满是心疼加无奈;
只能抱着自己的娘亲安慰了起来。
“爹爹;”
“上一季的稻子,咱们也全卖了吗?”
等自己的娘亲好一些了后,高妙妙看向自己的父亲,问道。
“嗯,”
“留够吃到下一季的粮,其余全卖给官府。”
“只要官府愿意收,咱们就卖。”
“马上又要打仗了,需要大量的军粮。”
“咱们南疆这边不卖粮的话,官家去哪征集军粮?还能去中原收不成?”
“中原那地方,现在可比不上南疆咯;”
“当年爹带着你们来南疆,可真是来对了,哈哈哈......”
高义哈哈大笑,为自己那时候做出的抉择自得不已。
那时候南迁交州,可真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那时候的交州,哪像现在这样阡陌纵横、鸟语花香?
在绝大多数的汉人的印象中;
交州都应该是毒瘴充盈、长虫猛兽遍地、险恶万分、十死无生的地方。
对于这种地方,汉人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
但好在自己眼光足够远、魄力足够大;
力排众议的带着大家南迁来了这里。
不然;
若还是留在蓬莱晒盐的话,已经死了都说不定。
哪能有现在这种好日子。
其实又何止是南迁交州时的抉择难下;
现在从内陆地区移民到南疆,不一样动员不易吗?
高义时常在想:
若是汉人们能有魄力一些、不要给自己设那么多限、不要自己吓自己就好了。
南疆有什么好怕的?
官家什么都做好了,来南疆是过好日子的。
就好像当初自己来交州一样;
不也一样那么多人怕的要死、从而选择留在山东,不愿意来交州?
但现在呢?
若是那时候的人少怕一些,能有更多人跟着自己一起来交州的话,也就能多些人活下来了。
“行了,就先这样吧。”
“妙妙,你在这多哄哄你娘亲,我去找刘管家。”
“这卖粮一事,还得交代他一下;”
“不能让我家千斤来运粮的时候,无粮可运不是?呵呵呵......”
高义起身离座,向着厅外走去。
高家现在可是这一片数得着的大家族了;
一百多奴隶、两千多亩地。
这么大的产业,高义一家子就那么几口人,肯定管不过来。
所以除了买了一百多奴隶之外,高义还请了管家、账房、护院等雇工,帮忙打理高家的产业。
现在高义走在外面,可不是被人叫高老汉了;
而是叫高老爷、高员外!
连县太爷和举人,都经常请自己喝酒呢。
但高义很有分寸;
田地该多少买多少、粮税该多少交多少;
奴隶该多少是多少、雇工该给工钱给工钱。
县里乡里要捐钱搞个什么的,自己也从来都是带头捐钱,绝不拖沓推辞。
乡亲要借个三瓜两枣周转下的,自己也从不抠抠搜搜的。
绝没有以前那些地主老爷欺男霸女、霸占田地、为恶乡邻、对抗朝廷的做派。
这既是高义本身政治觉悟就不差;
也是因为有自家好女婿不时的指点。
他一直记得自己好女婿的那句话:
好处不能一个人占尽了,得所有人都有好处才能长久;
不懂得往外分好处的人,陛下这些年已经杀了不知道多少了......
月底的时候,一支庞大的船队泛海而来;
从红河入海口处进入、然后一直逆流而上。
途径一些重要的口岸时,不时的便有几艘船只停下来,等待着装载早已经准备好的粮食。
等装好之后,这些船只便会先一步起锚扬帆、从红河口出海;
然后朝着东北方向的东番(tw)岛航行而去。
这是大明海军派来装载军粮的船只;
它们此行的目的,便是来交州装载、为明年的南洋群岛战事准备的军粮。
“舰长,您真不顺道回家去看看?”
“这粮食装船得两三天的时间呢;”
“您家离得近,骑马的话,现在出发、晚上就能到了。”
正在缓缓靠岸的船只之上,一名船员对立在船头的高千斤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