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三个环
“让炮兵注意射击方向,宁愿偏离一些,也不要误伤到自己人。”
“持续擂拒守鼓,给下面的将士们鼓鼓劲。”
“同时也好让步兵方阵知道,这时候他们只要原地守住就可以。”
站在高处的李定国、看着被浓烟遮盖住、以至于有些看不清全貌的战场,对身后的传令校尉吩咐道。
不只是清军,李定国也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数百门火炮、近万支燧发枪一起发射的场景,对这种火药造成的浓烟遮蔽住战场的情况,也是第一次见。
但是他还是做出了正确的应对措施,让步兵方阵原地驻守。
这时候就是拼谁更持久。
只要步兵方阵一直站得住、持续给清军造成伤亡,那他们就自然会退走,主动权就会回到西南明军的手中。
而对于二十四个步兵方阵能不能守住,李定国充满了信心。
汉人其实一直很善战,尤其是步兵。
只要他们心中有血性、踩着大地,那他们心中就有底气、就敢面对一切。
当然,这是建立在良好的训练、良好的装备、良好的后勤和指挥,以及没有被抛弃的情况下。
这些要素,在殿下的大力投入之下,西南明军都不缺。
再加上这么多大炮的支持、以及大本营这边一刻不停歇的战鼓的鼓舞,李定国相信二十四个方阵能站到最后。
炮兵指挥权下放到团后,战场上的炮声就没有停歇过。
十个炮兵团、近五百门大炮此起彼伏,几百发炮弹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将一名名清军骑兵和战马或是一发爆头、或是开膛破肚、或是断肢残骸。
造成巨大的伤亡的同时,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许多清军骑兵的脸上都满是恐惧,却碍于命令,不得不发起亡命冲锋。
与此同时,大本营营寨大门大开,剩余的一万骑兵四出,和完成了阻敌任务、最开始出营的一万骑兵一起,在战场边缘不停的来回游**。
他们并不和清军的骑兵大部直接对冲厮杀。
而是分成十多支小股骑兵游**在战场四周,看到有落单的清军骑兵便蜂拥而上、吃干抹净,犹如一群群贪狼一般。
于是,这片纵横五六里的战场,就形成了三个环。
首先是被清军骑兵围困在最中心、不断穿插攻击的西南明军二十四个步兵方阵;
然后就是被西南明军骑兵十几股小部队反包围的清军骑兵;
最后就是后崖的西南明军大本营、以及榆林城的清军大本营。
双方的数万军队在此胶着厮杀不停,而最核心的,还是二十四个步兵方阵。
对于西南明军来说,要靠二十四个步兵方阵站住脚,持续的给清军造成杀伤、逼他们撤军;
对于清军来说,击溃、屠杀这二十四个步兵方阵后,没有了步兵、又爱惜骑兵的西南明军自然就会撤退,对榆林城的攻势也就不攻自破。
双方都有很清晰的战术意图,就看谁能笑到最后了。
此时,西南明军的二十四个步兵方阵,正在大本营的火炮支援下各自为战。
二十四个五百人的步兵方阵,基本把这一两里的空间铺满。
使得进入这片区域的清军骑兵没有辗转的空间,要么转身和后面的西南明军骑兵厮杀,要么就是冲这二十四个步兵方阵。
但同样的,也让步兵方阵的每一面都有大量的清军骑兵,战斗强度非常大。
这时候,就凸显出每个方阵间、约五十米间隔的远见和阴险了。
这五十米的距离,足以从容的通过十多骑。
所以很多清军的战马,是不愿意直冲被大半人高的大盾、四五米长的长矛护住的步兵方阵的,而是会很自然的拐个弯跑进这通道里面。
这就减轻了方阵正面需要承受的压力。
但这个五十米左右宽的通道,却不是一片坦途的光明大道。
五十米的距离,不够骑兵提起速度,所以进了通道的骑兵,只能直来直去,无法有效攻击两侧的明军;
还时刻受到两侧明军的长矛、手榴弹、燧发枪、霰弹的杀伤,痛不欲生!
短短时间清军就出现了巨大的伤亡。
但清军这些类似于野蛮人的的强悍也不是浪得虚名的,在开战大约两刻钟后,陆续有四个方阵被悍不畏死的清军骑兵攻破。
方阵被破的明军自然不是清军的对手、死伤惨重。
这时候,这些被破了方阵的西南步兵按照训练时的本能,有的原地重新结起了一个小一号的方阵或圆阵,有的则是汇入到其它还在坚持的步兵方阵中,充实这个方阵的实力。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西南明军的步兵方阵来说,还有一个利好在慢慢的形成。
那便是清军骑兵的尸体。
不断累积的清军的尸体,在西南明军的方阵面前慢慢垒高、垒高,如同在三眼窑防御阵地那般,慢慢的便垒成了一堵尸墙、尸堆;
而且不只是方阵前面的尸墙尸堆。
在大炮和燧发枪的绞杀之下,整片战场上、尸体都是在不断累积的,错落的尸体,也成了清军骑兵速度的绊脚石。
清军骑兵的机动性进一步减弱。
和李定国站在高高的指挥台上纵览战场全局一样,清军榆林战事主帅济尔哈朗,此时也站在高高的城头,脸色凝重的看着城下尘土飞扬、烟雾萦绕的战场。
陕北本就是黄土地形,加上冬天天气干燥,动一动就是漫天的风沙尘土,何况是数万人在这方圆五六里的范围内胶着缠斗?
再加上西南明军这些火器击发时产生的大量烟尘,更是让战场看上去一团乱麻、若隐若现,仿若置于迷雾中一般。
“王爷,已经两刻钟了,看上去不太妙啊......”
“您看要不要再派一万人去支援一番,或者把外围的西南骑兵驱散,接应一下正中破敌的弟兄们?”
一名站在济尔哈朗身后的清军将领出声说道。
骑兵本就胜在速战速决、最忌和列阵森严的步兵缠斗在一起。
若不是自家的步兵实在不是明军的对手,加上守城也守不住,清军是一百个不愿意让骑兵去冲西南明军的步兵方阵的。
而如今,双方更是缠斗了两刻多钟还不分胜负,可见战事之艰难。
久攻不下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军骑兵的劣势将会越来越大、至少伤亡会越来越大。
城下混战的两万多清军骑兵中,可有五千多是正儿八经的镶蓝旗呢。
本身在之前的突袭支撑点的战事中,就已经有将近五千的满镶蓝旗将士损失了。
这要是再损失个五千人,那对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三万战兵的镶蓝旗来说,就真的是伤筋动骨了。
所以这名清军将领有些焦急的对济尔哈朗提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