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军事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784章 铁铸钱币

  

  “呵呵,陛下言重了。”

  “先贤武侯曾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自问:”

  “臣虽无武侯之才能,却亦有武侯之忠义。”

  “为陛下、为大明、为汉人;”

  “臣亦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区区施政风险,臣有何惧?”

  “臣只惧怕才能不足、智昏体朽;”

  “以至于误了陛下的大事;”

  “误了大明、误了天下苍生......”

  刘之温对着朱至澍再次诚恳的行了一礼,动情说道。

  “哈哈哈,好;”

  “弘正(刘之温的字)此言,朕深感欣慰。”

  “好了,不说这些伤感的事情了;”

  “说说新钱的事吧,弘正筹划的如何了?”

  每个朝代、甚至每个皇帝,都会发行自己时代的钱币;

  例如已经驾崩的崇祯皇帝,便发行了为数不少的崇祯通宝;

  就连已经退位禅让的弘光皇帝朱由崧,都发行了一定量的弘光通宝。

  再加上此前遗留下来的天启通宝、万历通宝;

  乃至于更前面的隆庆通宝、嘉靖通宝等等。

  这些各个年代、各式各样的钱币一同在大明、甚至是周边国家地区流通着;

  构成了现在大明经济的基础。

  反倒是朱至澍;

  因为登基之后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忙的焦头烂额;

  以至于竟然还没来得及铸造自己的钱币。

  如今各方面都稳定了下来;

  那铸币一事,自然也就要提上议程了。

  而负责之人,自然就是户部尚书刘之温。

  “臣今日正好带了样品过来,陛下请看。”

  在得知朱至澍召见自己的时候,刘之温便大概知晓所为何事;

  所以提早便做好了准备,带来了新钱的范本。

  “这就是小平钱。”

  刘之温从随从手上的锦缎木匣中取出一个钱币,呈于朱至澍查看。

  钱币外圆内方、通体褐色;

  厚约2毫米、比大拇指略大一些。

  正面乃是正楷书写、端庄正气的‘天统通宝’四字。

  背面镌刻的内容则比较复杂。

  方孔的正上方,是一个同样用正楷书写、端庄正气的‘明’字;

  方孔的正下方,是一个简体书写的‘一’字;

  方孔的左边,是大明国旗上的太阳标志;

  方孔的右边,是大明国旗上的月亮标志。

  而在钱币的边缘,还有一行极细小、需要仔细看才能识别出来的小字,上书:

  “天统二年,制于北京铸币局。”

  钱币整体方正整洁、美观大方;

  字体、图案、边缘等细微之处也是清晰明了、干净利落、圆滑竖直。

  处处可见制作工艺之精湛;

  远甚于刘之温一并呈上的、作为比对物的弘光通宝和崇祯通宝等旧钱。

  “不错!”

  “制作工艺很是精湛,丝毫不见粗制滥造的劣质感。”

  “正该如此!”

  “不然,若是咱们发行的钱币还不如以前的那些,那百姓又如何会愿意使用这新的钱币?”

  “不错,弘正,你做的不错。”

  “这小平钱成本如何?”

  有对比才有差距;

  新钱币一入眼,便肉眼可见其远胜于那些旧钱币的品质。

  看完这制作精美的新钱币,朱至澍很满意,紧接着便问起了成本。

  一枚小平钱、也就是一文钱的货币,代表着可以购买到价值一文钱的东西的购买力。

  但若是官方铸造这一枚小平钱时,成本只需要一半的话;

  那就意味着铸造出一枚,官方就挣了半枚,是在赚钱。

  反之,那就是在亏钱了。

  什么生意都有人做、唯独亏本的生意没人做。

  发行新的钱币,本质上也是一门生意,只不过生意的主体是朝廷而已。

  而朝廷要发行的钱币,那可是以海量计;

  哪怕单枚成本只高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在这海量的发行量面前,亏损也极为庞大。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所以,朝廷自然不愿意亏这个钱。

  “陛下放心。”

  “铸币的成本,主要是高在两块。”

  “其一是设备、工匠等成本,其二是铜铁等金属材料的成本。”

  “其中,最高的那项成本,便是铸币用的铜。”

  “而陛下可从这枚钱币不同于旧钱的颜色上,判断出其实它用的不是铜,而是铁。”

  “铜价昂贵,但铁...”

  “以如今咱们大明的炼铁产量,成本不及铜价的十分之一。”

  “再加上我等有蒸汽机等先进机械。”

  “整体来说,一枚新钱的成本、约等于此前的三成。”

  “铸一枚新小平钱,朝廷便可赚七分的利润。”

  刘之温得意的向朱至澍介绍着这枚小平钱低廉的成本。

  出三归十;

  这一出一进,就给朝廷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作为主管此事的刘之温,自然有为其骄傲的资格。

  “哦?原来是铁钱啊。”

  “但铁价较低,用铁铸钱、百姓认可吗?”

  “若是不认可的话,那岂不是要发不出去?”

  朱至澍再次细细打量起这几枚形制不同、年代不同的钱币,疑惑的问道。

  铁钱百姓不认可、不愿意接受和使用的消息;

  后世朱至澍可是从不少的途径听说过。

  却没想到刘之温铸的也是铁钱。

  这也让朱至澍有了些担忧。

  “陛下放心。”

  “其实不论金也好、亦或者是银、铜也好,都只是从石头里炼出来的;”

  “严格来说,本质上都差不多。”

  “如今金价十倍于银、银价千倍于铜、铜价十倍于铁;”

  “只不过是世人给到它们的表象价格而已。”

  “钱币也是此理。”

  “为何这小平钱只值一文,这折五钱却值五文,这折十钱更是能值十文?”

  “只因百姓拿着这小平钱、折五钱、折十钱,可以抵缴等额的税务、可在九监处购买到等额的物资。”

  “只要官方从今往后一直认可并维持这钱币背后代表的价值;”

  “那别说是用铁铸;”

  “就算是用木头刻,百姓们都愿意使用。”

  “当然,用惯了铜钱的百姓们一开始会所有顾虑、不愿接受和使用是很正常的;”

  “但还是如刚才所说:只要官方从今往后一直认可并维持这钱币背后代表的价值;”

  “那这新钱,不用多久就能通行天下。”

  “但是!”

  “若是如此前的宝钞那般滥发、并且朝廷自己都不认可的话;”

  “那除非是十成十的铜钱,否则钱币价值下降,是肯定的事情。”

  “所以,关键还是官方要从今往后、一直认可并维持这钱币背后代表的价值!”

  “这点,请陛下务必要牢记才是!”

  刘之温态度严肃、语气坚定的说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