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先南后北、北伐再议
“陛下言重了。”
“其实这哪是臣的功劳,该是陛下的功劳才是。”
“若不是陛下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早早的收复了河套地区;”
“这阴山和燕山相互配合、共同拱卫宣化的方略,根本就无从施展。”
“再者,咱们也建不起足够多的骑兵;”
“没有骑兵便只能固守,哪有主动出击漠北的能力?”
“最后就是将士们犀利无匹的武器、强横至极的战力了。”
“装备了板甲、燧发手枪的将士,对阵蒙古人时完全不落下风;”
“甚至能以一敌二、以一敌三!”
“这些可都是陛下的功劳,臣只不过是捡了便宜而已,不敢居功。”
面对朱至澍的夸奖,李定国满是谦逊。
“呵呵,宁宇过谦了。”
“放心,你的功劳,朕会记着的。”
“好了,说点别的;”
“对于北境接下来的安排,宁宇你有什么建议吗?”
“若是有的话,不妨细说一番,朕好集思广益。”
一番商业互吹之后,朱至澍换了个话题。
制定一个地方具体的发展战略;
自然要多听听当地官员的意见。
若中枢全凭想象而进行千百里之外的微操,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
“臣不敢。”
“陛下圣明无双,治国理政之能古今少有,臣怎敢在陛下面前班门弄斧。”
“臣唯一关心的事,就是咱们什么时候远征漠北啊?”
“虽然这些年来,臣不断的派遣将士越过阴山、袭扰深处漠北的蒙古人;”
“但毕竟不是大举北伐,所以最里也不过才深入三五百里而已。”
“这点距离,可以放放蒙古人的血;”
“但要说让蒙古人伤筋动骨,失去威胁我大明的能力,却是大大不足的。”
“所以;”
“这远征漠北一事,还是得做。”
“只要远征漠北之仗打好了;”
“别的不说,保边境三五十年的安宁还是可以的。”
“陛下以为呢?”
作为军伍之人,李定国最关心的,还是打仗。
自从剿灭阿济格、收复宣化镇(1649年)之后,李定国便一直在大同这边呆着;
肩负起了镇守大明北境的重任。
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
虽说在这五六年的时间里,李定国也是身处边关重地。
但蒙古人早在前些年便被打怕、被打疼了;
不休养个几年十几年的,根本没有再次南下犯边的能力。
所以李定国这五六年日子过的清汤寡水、好似致仕养老一般。
可不把他给憋坏了吗?
尤其是在南疆这些年打的风生水起,灭国数个、拓土万里的对比下。
李定国的心啊,更是跟猫抓狗咬似的;
着实是想有一场大战了。
“哈哈哈......”
“宁宇休急。”
“你才三十三岁而已,急什么呢?”
“什么时候北佂漠北,朕还没想好。”
“从目前的形势来说,还是南边更为优先一些。”
“毕竟南边只要打下来了,那就是数不清的耕地,可以养活无数的百姓;”
“而漠北打下来了,也不过就是添加些草场、戈壁、荒漠、牛羊而已。”
“但朕答应你:”
“一定会北佂漠北的!”
“蒙古人施加在汉人身上的血债,必定要偿还。”
“并且这封狼居胥、饮马翰海的功劳,一定少不了宁宇你的一份。”
“这样该满意了吧?”
面对李定国的请战,朱至澍大笑不已的同时,也没忘对李定国许下承诺。
同时,也简单的和李定国说了下、自己决定先南后北的原因。
朱至澍能理解李定国积极求战的决心。
武将嘛,本就如此。
再加上看着以前的同仁都在立功,而自己却在北境这边数沙子,不急才怪呢。
但朱至澍也相信李定国能理解、认同自己的战略制定。
李定国是一名谋略出众的帅才,并不是那种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莽夫。
“哈哈哈......”
“既然陛下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那臣就等着陛下远征漠北、饮马翰海的旨意了;”
“臣先在此谢过陛下了!”
“......”
两人一番说七说八之中,时间也在缓缓的流逝。
转眼间;
就已经是夕阳西下、晚霞映天了。
远处的天际边;
一轮已经不再刺眼的红日、孤悬在山峦一侧。
倔强的它不愿就此草率的落幕;
在彻底沉入星野之前,竭力的给这片壮丽俊美的山河、披上了一层金光。
使得这片山河在壮丽俊美之外,陡增了几分庄严肃穆、沧寂茫桑。
与它千百年来边关重塞的身份,极为相符。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山这河、这城这人;”
“这片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基业,谁能不为之迷醉?”
“谁能割舍的下呢?”
“咱们一定要牢牢的守住它;”
“再也不失去了!”
朱至澍矗立在城头,看着晚霞之下的壮美宣化,对身旁的李定国叮嘱着。
宣化这地,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了。
你来我往、攻杀不断;
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这一座座毁了又修、修了又毁的城池下,不知道埋葬着多少的白骨;
这一条条阔路和大河边,不知飘**着多少的怨魂。
别再失去了。
不然;
又是一场浩劫。
这番话,看似是在叮嘱李定国;
但何尝又不是在鞭策着朱至澍自己呢?
在宣化府盘桓了几天、歇尽了一路的疲惫之后,朱至澍再次上了路。
这一次,他的目标是集宁城(今乌兰察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