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登基(三)
“臣朱由崧、叩见陛下!”
待朱至澍一步一步、坚定不移的走上皇极殿的台阶,立身于丹陛的最高处之后,环绕的诵乐声也即时停歇;
朱由崧跪倒在朱至澍身前、高举托盘,将这方大明国玺呈在了朱至澍的面前。
同时,也是将这九五至尊之帝位、将大明的万里江山、将大明的亿万子民,呈在了朱至澍的面前!
正如他禅让书中所言:‘禅至尊神器于蜀王、授万钧重担于至澍!’
这方玉玺,让朱至澍都不由的有些紧张。
虽然表面威仪依旧、波澜不惊,但此刻他的心中,早已是翻江倒海、惊涛飓浪!
深深的吸了口气之后,朱至澍才伸出双手,捧起了那方通体皓白、底座上还沾染着鲜红印泥的玉玺;
他的脑海中,不由的响起了那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
称将都是如此,更何况称帝呢?
那鲜红的印泥,多像是新鲜的血肉啊。
尔后,朱至澍将这方玉玺,高高的举过头顶!
“臣、朱至澍!”
“叩拜四方神明、八方英灵、大明先祖、中华历代之帝王!”
“承蒙神灵庇佑、先祖护持,臣朱至澍、方能登顶九五、即位神器,掌万里江山于手、担亿万生民于肩。”
“臣朱至澍在此起誓:”
“一戒骄纵张狂、孤傲自大;”
“二戒怠惰废政、好逸恶劳;”
“三戒奸逆佞臣、宵小馋人;”
“四戒奢侈糜溺、挥霍无度!”
“臣将内修德行、以安民生,外施威仪、以镇四夷;”
“愿为中华千秋万代、国泰民安,威加四海、金瓯永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方神明、八方英灵、大明先祖、中华历代之帝王在上!”
朱至澍手捧玉玺、昂首向天,许下了自己的誓言。
“四方神明、八方英灵、大明先祖、中华历代之帝王在上!”
群臣跟随着朱至澍,齐声高呼。
“咚咚咚......”
声音落下,有一阵子没有响过的鼓声再起。
“跪!”
鸿胪寺司礼官宏亮的声音也再次响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目光所及之处、乃至于不可及之处的所有人,都向着矗立在皇极殿前丹陛之上的朱至澍跪倒、行三叩首之大礼。
这时候,朱由崧早已经走下了丹陛,走到了藩王宗室的方阵中,随着群臣一起向着朱至澍叩拜高呼。
这万岁之声,除了朱至澍,普天之下无人能再受!
“再跪!”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起身,再次跪倒、行三叩首。
“三跪!”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之声响彻寰宇、震撼天地、直透人心!
而这三跪九叩之大礼、三声万岁之高呼,也正式确定了朱至澍大明第十八任皇帝的身份!
“平身。”
立于皇极殿前、身穿九龙冕袍、头戴十二旒冠的朱至澍轻抬右手,平和的说道。
这平和的一句话,却好似得到了万般加持一般;
威仪无比、气贯长空。
“礼毕、宣召!”
到了这一步,登基大典便差不多完成了;
接下来,便是宣读圣旨、大赏群臣的时候了。
只见礼部侍郎邱晋出列、站在皇极殿的丹陛之下,从一旁太监跪奉的托盘之上拿起一卷圣旨,展开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辛卯年正月、吾皇即位,内乱平定、鞑虏几灭,宇内安宁、四海升平,实乃吉祥之兆、盛世之始也!”
“故,奉圣谕:定年号为:天统!”
“承天之志、统镇华夷,四海八荒、天下一统!”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一封圣旨,定下了年号。
按大明惯例,皇帝终其一朝将只会有一个年号;
也就是说,从开元(黄帝纪元)4368年、公元1651年起,便为天统一年了。
在年号的选择中,大臣们也提供了仁武、兴华等不少选项,但朱至澍最终还是选择了天统!
而这个年号,也**裸的向外界宣示了朱至澍的执政理念、宏大抱负、广阔野心:
承天之志、统镇华夷,四海八荒、天下一统!
这道圣旨一出,皇极殿广场前的绝大多数人、尤其是以军方为代表的军功集团顿时面露喜色、战意盎然!
天下一统得靠谁?不得靠他们这些军汉吗?
原本还担心和此前绝大多数情况一样,大一统之后便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他们这些军汉也大多落不到一个好下场;
但如今陛下属意天下一统,那这些担忧,便再也不用有了;
他们这些军汉的前路,富丽堂皇、星光璀璨着呢!
就连为什么陛下只册封了五个伯爵都能理解了;
这是把后劲都藏在了这呢!
是啊,只能给伯爵,不然等天下一统了,可就封无可封、只能除根了......
而和大明臣子不一样,那些列席观礼的属国、它国使臣,他们这一刻的表情,便大多都满是震惊、满是恐慌;
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年号,就好比是催命符一般!
天下一统,统的是谁?
自然就是他们这些非大明治下的国土了。
若真是大明大军临境,他们的国家,挡得住吗?
没有人有这个信心。
而他们也不理解:
明明此前的中土王朝,都是温良恭俭、仁义祥德的啊;
对他们这些外来的使臣,不但客气周到、关怀备至,临走还能得份重礼,唯恐自己等人受了委屈。
所以,出使中土王朝历来都是一份美差,国内无数人抢着要去呢。
这一次,怎么完全不一样了?!
“奉圣谕:定日月相抱、蓝底青天旗为大明国旗;”
“定日月相抱、蓝底青天红纹旗为大明陆军旗,定日月相抱、蓝底青天水纹旗为大明海军旗,定日月相抱、蓝底青天白纹旗为大明空军旗。”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等这些属国、它国使臣从震惊中平复下来,圣旨的宣读又开始了。
与此同时,迎着暖和的朝阳、四面旗帜在皇极门城楼上缓缓升起。
居中那面大明国旗最大、最高,其余三面军旗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