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军事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285章 香水和玻璃

  

  陕西这边战事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结束了南巡、回到了成都的朱至澍也没闲着。

  首要的大事便是继续和匠造监的人忙活着各种军事装备的研制工作。

  而又经过几个月时间的攻关,匠造监也不负众望,虽然无烟火药、底火等等关键技术都还未得到根本性的突破,但其它方面却有了可喜的成果。

  例如开花弹已经相对成熟,现在正在进行第一批的试生产,等最终定型后就会进入全速生产以及推广使用的阶段;

  例如88毫米野战炮终于定型落地,现在已经开始在建设生产线,开始进行试生产。

  如今西南的流水线工艺已经很成熟了,尤其是火枪这种零部件众多、又相对小巧的产品,更是全部在流水线上进行生产,效率非常高。

  这也是西南每个月都能有上万支合格的长短燧发枪被送进部队列装的底气所在。

  除了军事装备外,朱至澍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开始了对民用工业品的研制。

  在民用科技方面,之前自己也研发过产钳、脚踏式打谷机。

  这两个发明中,产钳是大大提高了西南地区产妇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堪称活人无数的菩萨技艺,如今也已经不只是西南,其它地方也传了出去。

  朱至澍也不禁止,这个时候还远没到后世人口多到承受不住的阶段,相反人是越多越好,尤其是汉人,毕竟统一大明后,便要开始推动殖民了。

  其实现在就已经在开始殖民了,交州就是殖民的第一步。

  脚踏式打谷机则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这个技术暂时被严格控制,孰重孰轻还是要分清楚的,毕竟在这个时代,农业就是财富、农业就是战争潜力,不能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就增加其它地方的战争潜力,那是对西南将士的犯罪。

  经济工业品则暂时只有一样,那就是自己研发的香皂了。

  如今已经是西南的拳头产品,广受海内外的各界人士的喜爱,不只是南洋,甚至欧洲都有了香皂的身影,只要有点经济实力的,都会买上几块成都日化的香皂使用。

  这洗完后又香又滑又很多泡泡,简直太让人爱了爱了。

  但就靠这一个,赚钱还是太慢了。

  所以难得闲下来的朱至澍,现在就在开发第二件能大赚特赚的产品——香水。

  古人对于‘香’有多嗜好,不论是从现实生活中还是古诗文献中都能看出来。

  宋代苏轼就在《翻香令》中写过: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宋代周邦彦也在《苏幕遮》中写过: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可见古人对‘香’的重视。

  这也是有现实因素的。

  古代的衣服可不比后世的衣服清凉,不论春夏秋冬,很多时候都是繁重的长袍厚搙;再加上古代条件不如现代,姑且不论洗澡频不频繁,起码没现代洗的干净。

  所以古人很多都会有股味道,然后便有佩戴香囊、熏香的习惯。

  而且这还只是东方,朱至澍相信,香水这玩意儿,更大的市场其实是在西方!

  原因嘛,懂的都懂。

  所以生产香水,一定是个能赚大钱的买卖。

  但是香水这东西难嘛?

  最简单的香水只需要把香源(花朵、叶子等均可)搞碎,加水过滤便可,一瓶简陋至极的香水便诞生了;

  而就算是高档的香水,也无非就是提纯香精、按照配方混合、加入酒精、适当发酵,这样也能做成。

  真的要说靠香水赚钱难,这第一个难,就是难在好的配方上。

  如何制作一种让大多数人都喜欢的香水呢?

  第二个难点,就是制作出来之后,又该如何赋予它高档的身份,让达官显贵们愿意为它花大钱呢?

  第二个难点对于朱至澍来说就好解决多了,蜀王王室亲自背书的东西,那还不是真的好、真的妙、真的呱呱叫?

  所以朱至澍这些天都在忙活这事,董水井的酿酒工坊专门被划出了一片用于香精的提取工作。

  同时朱至澍带着四位王妃以及王府中的宫女、还邀请了许多成都达官显贵的富太太一起参与到这场‘闻香盛宴’中,为得到最好的香水配方费日良久。

  皇天不负有心人,历时近一月,朱至澍终于得到了四款香水的配方。

  领进门之后,朱至澍就懒得操心这种小事了,将这事交给了下面专门负责西南官营贸易的官员去操办后,转身又投入到新的赚钱产品的开发中去了。

  今天的朱至澍,正穿着一身清凉的短打衣裳,和一些工匠在一座高大的炼炉面前苦苦的等待着。

  高温让每一个人脸上、身上都是大滴大滴的汗珠,但这些人却好像没有感觉到一般,反倒是充满希冀的看着眼前冒着一阵阵红光的高炉。

  “时间到了,开炉!”

  一名工匠看了看一旁的座钟,带着一丝兴奋的喊道。

  炉口一打开,便是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让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温度的众人,再次涌出一阵猛汗。

  而当众人看到从炉口流出的近乎于透明色的黏稠**后,顿时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声,几名工匠甚至激动的抱在一起欢呼雀跃。

  “成啦!成啦!”

  “透明的玻璃终于成啦!”

  没错,正是玻璃!

  玻璃的前景,每个人都能想到。

  谁能拒绝一间透亮、却又不畏严寒的房子呢?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

  想一想:

  冷冽的寒风呼呼作响、片片鹅毛般的雪花簌簌而落、好一片皑皑的冰天雪地的美景,想看却又冻的要死;但此时,你却可以坐在一间透亮的房子里烤着火炉、喝着热茶、还可以吃着火锅,赏着这难得的瑰丽雪景,兴致来了还可以来次运动......

  这是何等的惬意和自在?哪个达官显贵哪里拒绝的了这等风雅?

  所以玻璃一定会大卖!

  最早的玻璃,其实在公元前十世纪左右就已经有了,只是那时候技术太差,只能够制作成小颗小颗的玻璃珠,但就这样,也让发明玻璃的腓尼基人大赚了一笔;

  大约在4世纪,古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

  到13世纪,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相对很发达了,且为了控制这一暴利产品的技术不外流,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但意大利人此时所谓的‘发达’也是很有限的,不论是玻璃的成色还是大小,都和朱至澍心中真正堪用的玻璃相差甚远。

  而朱至澍要做的,就是真正的可以大规模商业化的玻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