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军事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189章 海边盐户

  

  登陆之后就是建设了。

  因为现在的满清战斗力还是满格、有了中原腹地后战争潜力也大幅增长的原因,和满清的斗争,绝对不会像收复西南一般轻松写意。

  对于庙岛群岛这个离岸基地,朱至澍已经做好了长期存在的准备。

  所以特意运过去了一批工匠。

  第一批主要是造房子、造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工匠,后面还会陆续增派修补战舰等设施的工匠。

  而有这些工匠的加入,庙岛群岛的基础建设一天一个样,每天都有更多的士兵走出帐篷、住进明显更加坚固和舒适的房子之中。

  而在这之前,士兵们也不是干等着,来都来了,肯定要给满清上上眼药才行。

  所以在休息了两天、士兵和战马的精气神都恢复的不错了之后,刘镇藩组织了一次对蓬莱的军事行动。

  正好有一批战舰要返回西南休整去了,空着手回去多不好,带点人回去,当做给蜀王殿下的见面礼,这样就好看多了。

  刘镇藩可是个体面人,不想失礼。

  于是,岛上的工匠们热火朝天的建设的同时,四个岛上面却已经是战鼓阵阵、一片繁忙。

  一名名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牵着战马登上了刚下来两天的运输船,然后在战船的掩护下,在南长山岛集中后,向着山东布政使司蓬莱地区行去。

  庙岛群岛离蓬莱很近,最近的南长山岛离蓬莱只有不到40里,片刻就到。

  所以当海面上出现片片帆影的时候,正好赶上蓬莱沿海的盐户们坐在海滩边吃午饭。

  “海盗!”

  一名干饭不专心、东张西望的年幼盐户,第一时间发现了天际边那密集的帆影。

  还以为是曾经肆虐海疆、如今也为数不少的海盗,吓得一声大叫、惊慌失措中还打翻了自己缺了个大豁口的粗瓷海碗。

  虽然经过反复清剿、加上郑芝龙归顺,大明海疆的海盗少了很多,但仍然有一些藏得极深的没被彻底铲除,时常来岸上打打秋风。

  所以这些在海边讨生活的盐户和渔民可没少遭殃,这才会像惊弓之鸟一般。

  但即使海边有海盗,他们也宁愿在海边。

  在海边可以晒盐、捕鱼,虽然也经常被城里的清狗盘剥,甚至运气不好还经常被杀几个,却好歹有条活路;而且海盗来了也懂得不要竭泽而渔的道理,往往只是抢掠钱财;

  但内地,现在可就真的不一定有活路了。

  这么多年的仗打下来、加上连年干旱,差一点的地方直接就绝了收;好的田地,也都在大户豪绅的手里,哪是这些平头老百姓能染指的。

  所以这时候虽然海边危险,但比起内陆却更有机会能苟延残喘的活下去。

  “不是海盗。”

  年轻盐户身边一个明显年长几分、还带着些许沧桑的轻壮汉子放下手中吃了个干干净净、清洁溜溜的粗瓷碗,站起身眺望了一番远处的片片帆影,不急不忙的说道。

  “啊?不是海盗?为什么啊?”

  “那是什么啊墨白大哥?”

  年轻盐户听说不是海盗,这才松了口气,然后好奇的对着青壮汉子问道。

  “这都快把天都铺遍了,海盗有这声势的,早就不是被招安、就是被郑芝龙给剿灭了。”

  “而且有这声势了,还做什么海盗,上岸领个指挥使的差遣不好嘛?”

  “什么是指挥使啊墨白大哥?”

  年轻盐户又抓住了新的好奇点。

  “指挥使是一个官的名字,也是品阶。”

  “官,很大的官吗?”

  “挺大的,但其实也就那样。”

  “哈哈哈,墨白大哥这语气,好像自己不是和我们一样的盐户,而是比指挥使还大的官一样。”

  看到青壮汉子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年轻盐户不禁打趣道。

  “好了,别没大没小的,要不是你墨白大哥,上个月你就淹死了,你墨白大哥说什么,你都得听着才是。”

  一名在这群盐户中看上去数得着的年长、几近古稀的一名盐户也放下了手中的粗瓷大碗,训斥了没大没小的年幼盐户两句。

  花白的头发和胡须,和这名老者盐户黝黑的皮肤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一蓬白雪洒在了木炭里。

  “晓得了大把头,对不起啊墨白大哥。”

  “没事,千斤还是小孩子吗,好奇心重是常事。”

  青壮汉子一点都不生气,还笑着揉了揉这名名叫千斤的小娃子的大头。

  “对了墨白兄弟,你说那不是海盗,那估计是什么啊?”

  “这数量看上去,可着实不少呀。”

  老者盐户面色凝重的看着远处密集的帆影,心有余悸的问道。

  他在海边生活了半辈子,如今已经五十有余了,对于海边的各种悲惨经历的太多太多,多到看到这帆影,心中便不由的走马灯一般回想起来以前的悲惨。

  “高大伯不用担心。”

  “这时候还能有这等规模的,这片海域只有郑芝龙、大明、建奴了。”

  “哪方我们都见得多了,不差这一次两次的。”

  “让大家伙都收拾收拾,准备些钱粮之物的吧,这要是郑芝龙就好了,也看不上我们这些苦哈哈,但要是大明或者建奴的水师,那可就保不准了。”

  “嗯......”

  “还真是,这郑芝龙比起大明和建奴,还真是祸害我们最少的。”

  “世道如此,上哪说理去。”

  听到青壮汉子说的,老者盐户也点了点头,一旁附声赞同到。

  “听闻胶州湾那边,有郑家的船来收难民,而且据说是那西南的蜀王买人去南方种地,墨白兄弟听过这事没,觉得有几分真?”

  老者盐户又想到一事,问起身边这名青壮汉子的意见。

  这名自称李墨白的青壮汉子,却不是本地人,而是两年前流落到这边的。

  来的说话沉默寡言,但因为孔武有力、加上看着不像坏人,便被这名叫高义的海盐把头收留了,一起在蓬莱这边晒盐讨生活。

  但没过多久,这李墨白就展现出了不同常人的勇气、眼界和大局观,多次在应对建奴和海盗的盘剥中挺身而出,保全了这一百多户盐户。

  这也让他快速的成为了这一百多户盐户中的核心人物之一,连大把头高义,都有心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只是高义心中也明白:

  这李墨白恐非常人,怕是自己那女儿,配不上呢。

  虽然自己女儿的身段样貌,在这方圆数十里的盐户中都是小有名气的,但身为大把头的高义自然也知道,在真正的大人物面前,什么样的女色没见过?

  光凭个样貌,在大人物面前可不足以为凭。

  “那事我也听说了。”

  “川蜀本就富庶,又听说那蜀王打下了安南。”

  “若真是如此,那缺少汉人耕种当是真的。”

  “怎么,高大伯是海边呆腻了,想着南下种地去?”

  李墨白笑了笑,反问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