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军事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910章 俘虏的处置

  

  “启禀陛下:”

  “经过多年来、多条线路的磨砺,如今对于电报线路铺设的相关事宜,电信部上下已经比较熟悉,有了许多经验心得、也培养出了一批技艺娴熟的工匠。”

  “所以这一次架子铺的比较大。”

  “往缅甸布政使司、丹那布政使司,以及其它几个布政使司首府的电报线路,同步在铺设之中。”

  “速度快的,今年底就能联通了。”

  “速度慢的,三年内应该也能竣工。”

  “到时候,整个南疆、就都和中枢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都能日日夜夜、随时随刻聆听陛下和中枢的指导了。”

  史可法回答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得。

  虽然史可法战略眼光有些短浅,以至于提出‘联虏平寇’这种大错特错的战略。

  但在务实的事情上,他是一名干臣、能臣,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朱至澍将电信报交到他的手上,他便做的不错。

  电报、驿站等事务,都井井有条、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例如这里程过万、耗时数年才得以联通的‘京金线’,就是史可法政绩和能力的见证。

  而在京金线联通之后,电信部没有满足既有的成果、就此马放南山。

  而是在‘京金线’这条主干线路的基础上,继续向周边地区铺设、蔓延着分支线路、编织着电报线路网络。

  不只是‘京金线’,‘京宁线’、‘京成线’、‘京沈线’、‘京沙线’等电报线路,都是如此;

  都在主干线路的基础上,向周边地区积极的延伸着。

  如今除了南疆和南洋群岛外,大明的所有布政使司,都已经联通了电报;

  内陆地区,甚至已经在朝着每个府都联通电报而努力了。

  “嗯,不错。”

  “史卿做的不错。”

  “这些年,咱们的电报线路能扩张的如此之快、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史卿居功甚伟啊。”

  看着眼前这位已经五十七岁、须发都已经斑白的老臣,朱至澍满意的点了点头,由衷的表扬了一番。

  同时心中,也在想着史可法即将致仕、以及电信部接班人的事情了。

  岁月不饶人啊。

  一晃眼的时间,自己已经四十二岁;

  而眼前的史可法,也五十七岁了。

  六十一道坎,过了这个岁数,纵使有万般雄心壮志,但体力和精力跟不上,却是无法克服的客观事实。

  为了工作能更好的开展、也为了能给年轻人出头之路;

  纵使万般不舍,这些老臣,都不得不一一致仕。

  前些年的时候,朱至澍已经安排龙文光和马士英、以及一些别的老臣子致仕了。

  也并没有委屈他们。

  例如致仕前只是正二品文官、加授资德大夫、吏部尚书,封爵也只是中砥伯的龙文光;

  就是以正一品文官、特进荣禄大夫、中砥侯的品阶、散阶、以及爵位致仕的。

  以表彰龙文光这位从龙之臣十多年来,对朱至澍登上大宝的一路扶持、以及对大明复兴做出的贡献。

  这也是朱至澍登基后,册封的第一位侯爵。

  马士英也是如此,致仕前在品阶和散阶上也都有加封。

  且本没有爵位的它,致仕前朱至澍也给了一个子爵的爵位。

  从朱至澍的本意来说,此举既是对投诚臣子的千金市马骨、也是对马士英投诚后这些年勤勤恳恳的付出的感激。

  朱至澍自问自己做的还是很到位的,不算是吝啬了。

  “往缅甸布政使司的线路,可以着重加快一些进度。”

  “或许明后年,电报线路就可以往南亚延伸了;”

  “先把金边府通往那边的电报线路铺设好,到时候一联通、就可以直接用了。”

  将心中所想的致仕事宜暂且放下后,朱至澍接着说道。

  “陛下放心,臣就是这么安排的。”

  “嗯,很好。”

  “电信部交给史卿打理,朕果然没选错人。”

  朱至澍点了点头,再次对史可法的精明强干表示赞许。

  “对了,那些西方人怎么样了?都甄别完了吧?”

  朱至澍又想起一事,对另一名官员问道。

  “回陛下的话,已经甄别完了。”

  “筛选出了一万多愿意入我大明、为我大明效劳的人。”

  “其余的人则将被送往西南,去那里挖矿修渠。”

  “只是有些西方人、尤其是那些有爵位在身的贵族,一直在嚷嚷着要用钱将自己赎回去。”

  “说不用多久,他们的祖国和家族,就会用钱来把他们买回去了,不愿意归附咱们大明、也不愿意去做苦力。”

  “臣看他们说的言之凿凿、信誓旦旦的,好像不似有假。”

  “这事陛下您看?”

  一名负责战俘处理的官员回答道。

  “赎人?”

  “呵呵呵,好像西方是有这个传统。”

  “但是,咱们大明、是缺这三瓜两枣的人吗?”

  “这些人可都是精于海上作战的技术人才,为了些许钱财就把他们放回去,那岂不是放虎归山?岂不是置我大明将士的性命安危于不顾?”

  “断然拒绝他们!”

  “要么归附我大明、要么做苦力做到死,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朱至澍眉毛一挑,径直说道。

  语气中毫无商量的余地。

  在朱至澍南巡的队伍还未到达金边府的时候;

  徐墨白发来的、大明海军击败了西方联合舰队、俘虏了三百多艘战舰和大量水兵的加急军情,便通报到了朱至澍这里。

  随之而来的,还有徐墨白对于如何处置这大量的俘虏的请示。

  其实若是一般的俘虏,那根本没有请示的必要。

  如何处理俘虏,战前就已经把基调给定下来了,按着执行就可以。

  此前为期数年的东南亚战事,那抓的俘虏还少了?

  如果每一次都要请示的话,那朱至澍早就被烦死、被累死了。

  主要是因为这批俘虏,非常的特殊;

  在他们其中,有非常多的海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海军难以建设的难点,除了因为战舰昂贵、适合建造战舰的木材寻之不易外;

  再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起来不容易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