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军事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

第802章 欺师灭祖?正本清源

  

  且在这秀丽的布置之外;

  还间杂着操场、沙池、靶场等等锻炼用的场地。

  可谓是将修身养性、求学问道、强身健体融合到了一起。

  足可见岳沐辰在府学的建设上,是真的花了心思的。

  但唯一美中不足的;

  就是这学堂啊,学生太少了。

  朱至澍从学堂的大门走到校长的办公室;

  这一段足有一两百米的路,却只看到了十余位学生。

  要知道;

  济宁府学已经成立了两年;

  按理来说,这里该有一百二十名学生才是!

  每座府学,都设立了小学、中学两个年级;

  每个年级都是一年招一次生、一次招收三十名学生。

  但如今济宁学堂这冷冷清清的模样,哪里像是有一百二十名学生的模样?

  “大爷,咱们学堂,有多少学生啊?”

  跟在门房后头的朱至澍,忍不住的问道。

  “可不少哩,有小四十人呢。”

  “而且咱们这什么都有;”

  “不但可以学文化,还可以强身健体呢。”

  “令公子要是来这求学,必然不会觉得无趣。”

  门房也不是个嘴笨的人;

  朱至澍一问,也就顺着话题说了起来。

  且言语中、还帮着学堂说话。

  可见在招生这一块,学堂算是上上下下都一起动员了。

  “才四十人?”

  “只有三分之一?”

  朱至澍的心中、掀起了波澜。

  他知道济宁府学推广的不顺利、却没想到是这么的不顺利!

  比自己预想的还要糟糕许多。

  不多会的功夫,朱至澍等人,终于见到了济宁学堂的校长;

  一个头戴黑色唐巾、身穿暗青色长袍、下颌处留着寸长胡须的儒雅中年人,正站在台阶上等着朱至澍。

  “这位就是要送子弟前来本学堂求学的朱员外了吧?”

  “久仰久仰。”

  “......”

  一番客套见礼后,校长将朱至澍等人迎进了接待的正厅。

  待侍女上完茶水之后,作为东道主的校长才开口问道:

  “不知朱员外是哪里人士啊?”

  “梁山县人士。”

  朱至澍回答道。

  梁山县是济宁府北端的一个县城,历史上也名气不小;

  大名鼎鼎的梁山聚义、水泊梁山,便是在此处。

  说来也奇怪;

  小小的一个济宁府;

  既能有孕育出了儒家圣贤的曲阜、邹城、嘉祥等地,也能有快意恩仇、高举反旗的梁山。

  要不怎么说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呢?

  “原来是梁山县人士。”

  “梁山不错,是个好山好水的好地方啊。”

  “那不知朱员外是因为何故,才要将公子送到本学堂求学的呢?”

  这时候,话题才进入正题。

  虽然济宁学堂两年来学生都缺编严重、校长本人也是心急不已;

  但无论如何都还没到饥不择食的程度。

  对于求学之人的目的,还是要了解一二的。

  “说来也简单。”

  “本人有房亲戚,乃是在济南府下当差。”

  “他家中的子弟,便是在济南府学中求学。”

  “我那亲戚前阵子回乡的时候,很是和我说了一番府学的好处;”

  “言府学所教不但通俗易懂、易于上手;”

  “还经世济用、包罗万象。”

  “再加上传闻府学、乃是有陛下亲自鼎力支持;”

  “连明年科举,都要正式加入府学所教授的新学内容了。”

  “做父母的,哪有不想子女能有个好的出路的呢?”

  “所以便专程来济宁府学拜访先生,了解一番济宁府学。”

  朱至澍回答道。

  自去年科举秋闱、也就是乡试中加入了新学的内容后;

  今年的春闱、也就是会试中,再次加入了新学的内容。

  虽然在这两次考试中,新学的内容都只是作为附加题、并不计入科举考试的成绩统计;

  但朱至澍的态度,已经让很多有心之人都心中了然了。

  再加上今年春闱结束的时候;

  朝廷已经放出了话,将会在明年的童试中正式加入新学内容、并计入成绩。

  这就更让新学一时声名鹊起。

  各地的府学,也在那之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快速的步入正轨。

  但这里,显然不包括济宁府学。

  “呵呵,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此说来的话,那朱员外大可放心;”

  “新学、必然不会让朱员外失望的。”

  校长听完朱至澍说的缘由,仿佛遇到了知音一般,大喜着说道:

  “那就请朱员外改日将令郎带过来看一看吧;”

  “若是合适的话,便可以安排入学了。”

  朱至澍身后跟着王和、常千雁、伍超三人;

  四人中最年轻的,就是已经是三十五岁的朱至澍了。

  显然,那位要入学的‘令郎’,这次并没有跟来。

  “没问题,改日我便将小儿带来、让先生过目。”

  “但本人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听我那亲戚说,济南府学开学那天可是人潮汹涌;”

  “我亲戚那个入学名额,还是花了好大一番力气才得来的。”

  “怎得我济宁府学学生却如此少呢?”

  “可是...”

  “可是因为曲阜那边的打压?”

  “若当真是这个原因的话,当不会对我小儿、以及我家有什么影响吧?”

  朱至澍面露难色、故作隐晦的问道。

  曲阜,就是孔老先生的故乡了。

  如今的衍圣公、乃是孔子的第六十五代世孙孔兴燮(xie、第四声);

  于顺治五年(1648年)由清廷册封。

  本来这种册封是该推翻的;

  但是因为前一任衍圣公是病故、孔兴燮袭任合法理;

  且衍圣公这一封号特殊;

  再加上登基不过两年、事务繁多。

  并也就此顺承了下来。

  朱至澍提起这事,自然也不是无的放矢;

  而是要通过这个问题,知晓济宁府学推广不力的具体原因。

  到底是因为济宁一带儒学底蕴过于深厚、新学为大众所排斥呢?

  还是因为孔家的人从中作梗、背地里使手段呢?

  若是前一个原因还好。

  但若是后一个原因;

  那多年未见血的孔家、保不准就得破破例了!

  本就是百家争鸣、凭什么独尊儒术?

  朱至澍此举、非但不是欺师灭祖;

  反倒正是正本清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