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少年曹丕
“恭喜主公,成就霸业!”夏侯惇在酒宴中道。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曹操升了兖州牧,他的小弟们当然也都升官了。
曹操笑得很开心,又是吟诗,又是作对,感觉天下都是他自己的了。
“主公,属下有事要报!”满宠站出来道,以前他是刘岱的谋士,刘岱死了他就跑到曹操麾下了。
“何事?”曹操最讨厌有人打扰他,但是他又不得不洗耳恭听。
“主公当真以为高枕无忧了?”满宠不客气地道。
曹操笑容敛住,示意满宠继续说下去。
“如今天下之大,何人的势力最大?乃是左将军,主公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如今只得了兖州一地,怎么可以沾沾自喜?”满宠道。
曹操拱手,表示受教了。
“不仅如此,主公更应该派遣使者,给左将军问好,并且送去质子!”满宠又道。
曹操手背青筋暴起,没有立刻暴走就是他的涵养好了。
满宠的意思是,你应该送礼给王山表示臣服,然后让你的儿子过去当人质!
是个人都有脾气,更何况是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
但是他完全发作不起来,因为满宠的建议是对的,只有这样,才能减轻鸠占鹊巢的影响。
毕竟他这个兖州牧,是自封的,大家举荐的,还没有皇帝的文书。
“伯宁言之有理!”曹操按捺自己的脾气,肯定地道,“何人为使?”
荀彧主动站了出来,领了这个任务。
当荀彧带着小曹丕来到幽州的时候,王山是颇为惊讶的,因为曹操已经取得了兖州,还这么隐忍。
没想到他把曹丕送来了,和法正差不多年纪。
“拜见左将军!”曹丕一本正经地道,礼数周到,看来曹操对他的要求很高。
王山让身边的法正带曹丕下去玩,而他和荀彧聊了起来。
“文若可后悔当初没有选择我?”王山突然问道。
当年王山和公孙瓒一起讨董时,让赵云去寻找过荀彧。
王山还让赵云多次询问,都被拒绝了。
“非是左将军不贤,只是家族有安排,不得已而为之。”荀彧解释道。
这种世家到处投资的手段,王山也不想吐槽了,道:“孟德是什么心思?还送了礼,他不像过得很宽裕的样子。”
“这些就当是子桓的学费,算不了什么。”荀彧道。
和荀彧这些老油条打交道太无聊了,王山直接让他退了下去。
王山这才想起自己的书童,一出门,就见到小曹丕有模有样地扎马步,这是自己体罚法正常用的招数。
“法正,你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子桓什么时候轮到你来教育了?”王山扯着法正的耳朵,他挣扎着,怎么也躲不开,直接认命了。
反倒是曹丕开口道:“左将军,这是我自己要求的!”
王山松开了法正,他直接趴在地上,直接哭了起来,这孩子哭声很大,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听到了。
法正的叔叔法衍无奈地摇了摇头。
为了安抚这个孩子,王山答应带他们两个出去走走。
法正一听,直接跳了起来,道:“去新城!”
新城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不过,这一次,王山不打算走这么远去辽东,只是简单地在城里走走。
深秋时节,田地已经被犁翻了一遍,上面洒上一层草木灰。
这是让田地高产的不二法门,毕竟这个时代没有化肥,只能用草木灰替代。
大田中央,还有一些蓄水池,这是防止干旱,稻田得不到浇灌。
而且蓄水池里,还会投放一些鱼苗,往往能有不错的收货。
王山的课程,就从认识劳作开始,向他们介绍田野里的智慧,这都是人们一步一步总结出来的,还是就是王山直接灌输的理念。
毫无意义,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知识。
还有那自己转动的筒车,流动的渠水被吱呀吱呀地送到高处,然后顺着小道流淌进田野里。
就是在冬日来临之前,灌溉一次,杀死田野里的害虫。
每一次灌溉,每一次耕种,都蕴含着大道理。
“辽东为什么从来不缺乏粮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提升,利用好每一寸田野。”王山教育道。
他不知道曹丕有没有听懂,但是法正肯定是懂的。
因为这家伙开始读四书五经了,老是拿里面乱七八糟的问题来问王山。
因为他知道,王山不擅长这个,然后他就不厌其烦地问,甚至一些问题,管宁也答不上来。
要不是王山会忽悠,还真对付不了他。
王山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引导法正思考一些物理化学的问题,受限于时代,这些都很难发展,但是以法正的聪明才智,很有可能做出突破。
这些问题明显比四书五经更有趣。
比如天为什么是蓝色的?天空为什么会下雨?
这些知识王山只能慢慢来,一步一步地教,法正从来没有让他失望,所以王山很愿意教他一些新的东西。
至于曹丕,还需要观察一阵子。于是王山教授他们农事,原本无聊的事情,却被他说得头头是道。
曹丕不断地点头,也不知道他听懂了没有。
他和法正在一起,并不会起什么争执,但是法正总是喜欢欺负他,并不是用拳头,而是智商。
甚至有一次,曹丕落入了水里,随行的军士精通水性,倒是没有遇到任何危险,只是把曹丕吓得半死。
“你自己去劝他,若是留下了阴影,唯你是问!”王山道。
法正嘟囔着嘴,很快就把曹丕逗笑了。在法正的眼里,曹丕就好像傻子一样。
这样的相处关系,非常不好,但是王山也不可能一下子让曹丕崛起某种能力,让法正大吃一惊。
曹丕的诗歌不错,不过那要等到十几岁以后了。
“以后不准开危险的玩笑。”王山叮嘱道。
法正点点头,对于早熟的孩子来说,危不危险,他自己就有定论,不用王山操心。
就这样,王山除了陪自己的孩子,就是教导法正和曹丕,倒是过得简单快乐。
三省六部制度也渐渐完善起来,王山不用什么都处理,底下的文臣就能很好地处理。
如果再加个内阁,王山更是爽歪歪,可惜现在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