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姬延的疑虑
姬延在殿内来回走动。
不能决。
实是此事太大。
关系至少百万人口的生死生存。
下一刻,姬延突然慨然而吟唱:
“天不怜兮,黄河水!
身不利兮,背故乡!
日出东方兮难归还!
天不怜兮忠义存!
身不利兮保家国!
千里滔滔兮葬忠魂!”
万古流等人不知为何,正面面相觑间,倒是吴理猛然想起,“大王,这歌赋可是当时道郡?”
姬延点点头。
当初道郡的奏折、消息,都是经过吴理的手。
姬延唱完,犹自心胸澎湃,不能落座。
“孤,每每念及此事,皆是大周朝有负于他们啊!”
姬延的眼角湿润。
眼前顿时浮出悲壮的一幕。
那是齐真的师爷,带着一百多条道郡的普通汉子,用自己的双手,把自己推向了死亡,推向洛水之中。
每一步吼叫,都是对命运的申诉,诉说他们内心的不甘。
才是壮年,正是要养活一家老小的黄金年纪。
他们,怎么会甘心?
只是为了保全整个道郡,他们英勇的奉献。
诸臣沉默。
朝廷有负道郡百姓,再不能让他们再受一回苦难。
只是这样一来,恐怕就会负了天河郡和南阳郡啊!
众臣无法表态。
左右皆是难受。
姬延却是再度发话,“孤以为,宁可让大周朝的百姓辜负本王。孤,亦不能相负之!”
王景和赵有德对了一眼,暗中苦叹。
在他们的眼里,自然还是治理黄河更加重要。
哪怕废了道郡的洛北三县,也要保住天河郡。
当然,他们这样的想法虽然有些冷酷,却也是有道理的。
只是身份不一样,看问题、做判断、最后的选择也是皆有不同的。
然而姬延并没有打算放弃天河郡。
“孤之意,两处都要!”
“凡我大周朝的子民,孤不能置之不顾,任其自生自灭。”
“若非如此,孤与魏王有何异处?”
姬延是天子,与诸侯是不能等价的。
无论是眼力还是实力。
“孤决议,重开银矿,将银产量提升到每日万两。只是此事重大,众爱卿不可轻易外传。”
“有这些银两,再加上户部开出的粮票,和四海金号开出银票,可保两处大工同时进行。”
“孤,是大周子民的天子!”
顿时,众臣心胸一畅,一起拜倒,“大王英明!大王仁德!”
姬延也是没有办法,多投放白银到市场上,银价必跌。
虽然河工开始的时间至少得在下个月,但银两方面是得要提前支付出去的。
河工所需要的劳动力、取石取土、供粮点,居住点,等等等等,每一样事情,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还好现在大周朝不差粮食。
但是不修两河的堤坝,更会出大事。哪怕赔上银价,也是值得的。
王景还有话说,“大王,若是加上修建洛邑城的民夫,道郡和天河郡、南阳郡三处再就地征用,民夫的数量当是够用的,只是原来修建洛邑新城之时,给出的价格是比较高的。而且所征用洛邑百姓时价格更高。”
姬延还记得这事。
先前为了安置境内的流民,不至于生事,姬延让王景开大工程,修造洛邑新城。
当时,王景从流民中招收的民众,除了给米粮以外,也给银子的。
为了控制开支,给流民的待遇是要比本地百姓要低出一截的。
即使低了一截,以这种待遇给到河工上,也让大周朝承受不起。
姬延叹道:“既然如此,就比照流民的待遇吧!所欠的银两,让户部以四海金号的银票发放。”
万古流插嘴道:“大王不必太在意这些银两的去向。”
黄河大工,所用的民夫必是以当地为主,也就是天河郡的民众会是主力。
哪怕王景修造新城的队伍,也是以南阳郡天河郡等地的流民为主。
让他们回原籍修堤保家,他们没有道理不乐意,哪怕收入没有那么高,毕竟天河郡是他们的故乡。
而且赚得的银两,也会在当地用来置田地,起房屋,安身下来。
对于大周朝来说,这些钱不但花得值得,而且还会流通回朝廷的手里。
因为大周朝有关键的产品,官田。
姬延轻轻点头。
置办田地,总是华夏百姓的最爱。
而且随着大周朝的地域增长,多一些银两在市面上流通也不是什么坏事。
“爱卿所言有理。”
银矿增产、纸张的收益、再加上瓷器的收益,差不多日进四万两银子是有的。
如此一来,足以支持两处大工。
就算有些不足,差额大约也在五六十万两左右,以四海金号的银票和户部的粮票信用,是完全可以应付的过去。
决定了两处大工同时启动,还有一件事情。
赵有德道:“大王既要治水,不知该用什么手段?”
高质量的河堤,还是一般质量的?主要还是造价问题。
姬延沉吟道:“以爱卿之意何为?”
赵有德道:“臣先前和王大人、道郡的郡守齐真,还有一些老河工都计较过。”
洛河段,今年还以原法修造,也就是普通的夯土法,一层层的夯实、加高。
而黄河段就有所区别了。普通的河段,仍以夯土法修造,而在几处险段,用沉箱法混合水浆法,作为河堤的基础,在此之上,再作夯土法。
这是因为夯土法无法承受太大的压力。
而沉箱法有一个好处,就是给河堤加配重。
自身的重量足够,能更容易挡住洪水。
而混合水浆法则用来加固,把核心部分连成一个整体,抵抗洪水。
王景从旁提醒道:“大王,加用这两个方法,特别是混合水浆会让费用增加不少,至少也在三万两银子!”
这个三万两是每一里河堤的造价!
姬延倒吸一口凉气。
这还只是几处险段的加固费用。
若是整个黄河大堤要这么修造,那孤只好去卖了自己。
“这几处共有多长?”
赵有德赶紧报数道:“一共三处,共有三十里地。”
这就是九十万两?
姬延的心头在滴血。
王景补充道:“修好这三处,至少可以挡住今年这样的大水。”
今年的黄河大水,二十年一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也就是说,若想黄河这一段能够长治久安,以后还得要加大投入。
姬延甚至有些怀疑,这样的投入和产出到底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