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大河歌
霍去病如此慎重,也是考虑到大周朝的处境。
唯有斗而不破,才可以在秦魏两国之间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如此才可让大周朝的利益最大化。
孟飞没辙了,“那,那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吧!”
一万多张嘴,可是等不得。
霍去病沉吟道:“本侯已经给燕将军传去书信,看看他能否从三水关处调些粮草前来。”
从三水关运送粮草到南阳郡,仅只比道郡要远上一些。
然而李陵却是摇头,“大将军,只怕此计也不可行。”
三水关背靠洛北两郡,只要过了三水关,距离南阳郡不过是百里的路程。
只是有一点,三水关再向北走,也有黄河水经过。
而且大周朝在这个方向上更连一条船也没有。
因为这里原本就是魏国的土地。
霍去病一时也犯了难。
先前还想着燕江城那边能不能替他想些办法。
眼下看来,也只能靠骠骑军自己了。
“既然如此,我军先去抢了秦军的粮草。”
理由只有一个,近。
很快,霍去病亲自领了骠骑营出动,把全军的七百匹驮马一起带上搬运粮草。
出了南阳郡二十里,霍去病就盯上了一队目标。
正是一队秦兵。
而且这一队秦兵还是去劫掠了魏国的粮道,正满载而归。
“去病哥,这可是正好!免得去秦军粮仓。”
霍去病也是大笑数声,战刀一挥,骠骑军如虎似狼的扑杀过去。
一顿砍瓜切菜,没有花费什么气力,就将大队的秦兵截杀一空。
“去病兄,要不要追过去?”孟飞还没有杀过瘾。
当然,也是想要斩草除根。
最好先不要与秦军硬碰一场。
霍去病眺望了西边一阵,果断的摇头,“黄河之水既涨,只怕秦军马上也要断粮!”
孟飞眼里一亮,“去病哥,这样我们岂不是正好立功?”
没有粮草的秦军,还怕他们做什么?
霍去病却是狠狠瞪了一眼,“少废话,全军回南阳,把所有的粮草都转到马上。”
孟飞没敢再出声。
毕竟身后还有一万名骠骑军的兄弟们正等米下锅。
他却没有霍去病想得更远。
秦军越是面临着断粮,越是危险。
很有可能最后一搏,全力攻打魏国。
若是骠骑军这时插上一脚,要么把秦军的怒火转移过来,要么甚至逼得秦军与魏国联手。
这样的事情,在战国时代并不少见。
洛邑,乾坤宫内,姬延最后不得不向吴理妥协,让骠骑军因地就粮。
不过被迫作出这样的决定,姬延是恶心不已的。
好在吴理主动提出由内阁给骠骑军下旨,姬延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吴理离开好半天,姬延的心情才慢慢好了一些。
仔细又看起道郡方面的各种奏折。
来自各县各守的信息,都仔细看了。
齐真在下决心扒开河堤之前,还是作了些应急的。
虽然河西三县暂时没有完整的失踪人口数据报上来,但估计问题不大。
一来陈迟渡河之后,以齐真的名义,严令三县完全动员起来,将所辖的百姓尽数转移到高处。
二来就是救援的船队到的及时。才到了道郡,马上被齐真全部派向河西地区。单只是扒堤的那些河工就救起来不少。
当然也有不知所踪的。
陈迟和大部分带过去的亲随都已经葬身鱼腹。
带队的老河工也已经不知影踪。
救援船上的人是听到那边的动静,已经全力赶去,只是风浪太大,救之不及。
姬延看到奏折最后竟然还有歌赋,不由缓缓念了出来。
“天不怜兮,黄河水!
身不利兮,背故乡!
日出东方兮难归还!”
念完,姬延的眼角湿润。
眼前顿时浮出悲壮的一幕。
那一百多条普通的道郡汉子,每用上一分力气,都将自己朝着死亡踏进了一步,每一步吼叫,都是对命运的申诉,诉说他们内心的不甘。
才是壮年,正是要养活一家老小的黄金年纪。
他们,怎么会甘心?
“天不怜兮忠义存!
身不利兮保家国!
千里滔滔兮葬忠魂!”
姬延坐下,抓起笔纸,运笔如风。
最后更在纸头写下两个大字:大河歌。
一曲天葬歌赋跃然纸上,姬延意油未尽。
“吴典,道郡这些河工,身后有何抚恤待遇?”
吴典赶紧上前,“启禀大王,以奴婢所知,工部和户部都是没有任何的待遇,只有地方上有些自主的权利。”
什么都没有?
姬延的身躯一僵。
仔细一想,方才明白过来。
古时用工极多,开渠、筑城、河工、长城、营寨等等,大约一年里倒有两到四个月的时间是在用工。
有时候地方上的主官还要趁机去乡下抓些百姓来做私活什么的。
甚至有些名声不大好势力却很大的地方豪强也是如此。
算上在路上的时间,各诸侯国的百姓差不多有小半年的时间都在做工。
工钱当然是没有的,路费都得要自己出。
至于一项工程做下会死多少人,那根本就是无法计算的。
秦长城死了多少人?
十万人差不多。
这只是因为这个工程太过浩大,太过瞩目,死亡人数才被后继的汉朝所夸大。
但至少数万人是有的。
就算是只有数万人,秦王也是赔不起的。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背景,大周朝的做法,也就并不再让姬延意外。
“这怎么行?”
姬延想到,若是让地方上给些抚恤,恐怕也是不多的。
只有从源头上做起,方才能让这些牺牲的英雄流血不流泪。
“把兵部的阵亡将士抚恤找出来。”
既然同样是为国牺牲,姬延当然要找到比照的对象。
吴典却是弯着腰道,“大王,兵部的抚恤以前是阵亡三两银子,现在大王圣明,改为阵亡将士亲属可以得到十两银子。”
姬延点点头,“十两银子也还少了。怎么养得活一家老小?”
吴典低下头。
这些话,姬延当然不是说给他听的。
姬延想了想,“若是伤残又要如何?”
“大王,这得要看情形,如果战场受伤,由朝廷给予医治,愈后仍回本队。”
“若是伤重,断肢这种的,就只能给二两银子令其归家。”
“若是有伤,不能再服兵役,却还有能力,可由军中安排。”
“军中有功的,得到将军认可的,都可能令其去作几任的地方守备,多半不是边地。”
姬延听得仔细,也不再多问,下笔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