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军事 乱世栋梁

第十一章 希望

乱世栋梁 米糕羊 3644 2024-10-19 19:09

  

  临近年底,下午,彭蠡湖畔白石村里,家家户户升起炊烟。

  渔船靠泊在码头,回家的大人们忙着准备今日的“夕食”,孩童们则在村里各处嬉戏打闹。

  白石村为杂姓聚集的渔村,村民基本上都是靠水吃水的渔民或者养鱼户,没有什么人多势众的大姓,左邻右舍之间关系还算融洽。

  村内一隅,一个平平常常的院子内,一名幼童从外面跑来,推开柴扉进入院子,跑向散发香气的厨房,又有一条大黄狗紧随其后。

  幼童跑进,见着灶台边有个同样梳着总角发髻的少年在煮菜,上前扯着喊起来:“三叔!鱼做好了么?”

  被人喊做“三叔”的李笠,自己都还未成年,因为年底官府放假,总算能够回家。

  他见小侄子李昕眼巴巴看着灶台上的釜,于是笑起来:

  “再等等,慢工出细活,一会三叔煮出来的鱼,定然好吃得让你舔碗。”

  李昕眨着眼,用力点点头,李笠看着那大黄狗摇着尾巴近前,于是从砧板上捏起一块鱼肉,拿给侄儿:

  “带着大黄出去看家,莫让老鼠溜进来,把美味都偷吃了。”

  李昕应了一声,接过鱼肉,在大黄狗面前晃了晃,边往外跑。

  出厨房时迎面走来一名年轻女子,女子身着布裙,用布巾包头,手里提着竹篮,李昕向其喊了一声“娘”,女子点点头,继续往里走。

  这是李笠的嫂子,他长兄的未亡人林氏。

  林氏样貌平平,身高也平平,身材略瘦,面色有些苍白,见着小叔子正在煮汤,忙得满头汗,关心道:“小郎,不如嫂子来煮汤吧?”

  按习俗,小叔子称为“小郎”,李笠不太习惯这种称呼,他看向林氏,笑了笑:“没事,嫂子帮个手就行。”

  林氏也在厨房里忙起来,又看着小叔子忙碌,看着小叔子将米放在铜铛上煎,当米被煎得散发出香味后,再将其放入碗里碾碎成米粉。

  然后将早已洗净、切好的鱼块和在一起,放在碟子里,加佐料,静止片刻,再放到蒸笼中蒸熟。

  此即为“粉蒸鱼”的大致做法,林氏之前闻所未闻。

  李笠没有藏私,把粉蒸鱼的烹饪方法细细和嫂子讲解,尤其最关键的米粉,那是一定要用心制备的。

  米粉,就是碾碎的碎米,制作鱼鲊时都会用到,但是粉蒸鱼用的米粉想要香,碾碎之前必须先炒,这样才能让碾出来的米粉具备特别香味。

  然后掺入陈皮等寻常可见调味料,“秘制米粉”就调制完毕。

  李笠没打算这么早把“炒”的烹饪技巧透露出来,再说如今手头也没有炒菜锅,所以改良了一下做法,用铜铛来煎米,效果也是不错的。

  至于那花鲢鱼头汤,不用酒和姜也能有效去腥的诀窍,就是对半剖开后先用茶水泡大概半个时辰(一个小时),然后用铜铛煎。

  这样处理后的鱼头,既没有腥味,煮出来的汤又浓又白,然后用自制味精(土法味精)提鲜,鱼头汤会很好喝。

  如果这个时代有味精,那可真的能让天下英雄“竞折腰”,但李笠没本事制作味精,他所用的土法味精,是黄豆味精。

  黄豆,鄱阳城内就有卖,于是他按着后世的家庭厨房做法,自制土法味精。

  先将干黄豆泡水,直到泡胀,然后沥干水分,放到铛里大火煎至起泡,然后小火煎至金黄、酥脆即可。

  等烹饪时将适当黄豆碾碎下料,菜肴就有了不一样的鲜味。

  虽然这鲜味比不上真正的味精,用的黄豆也比不上名贵调料,却是物尔美价廉的土法味精,用来烹饪家常菜很合适。

  这就是李笠的秘方,在后世不算得什么,正确的做法是用炒菜锅油炸黄豆,但是他利用现有炊具进行改良,土法味精的提鲜效果还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两道菜的做法,李笠已经将其卖给了常来食肆的东主马青林,所得铜钱用来还自家欠下的高利贷,化解了一场危机。

  之后,还剩下一些钱,可以过个好年。

  林氏带着儿子李昕在白石村守家,所以不知道姑婆(婆婆)和小叔子具体是怎么把债还的,只知道小叔子年底放假回家后,做事麻利,很有主见。

  如今煮菜讲得头头是道,让她听得入神。

  心中只觉奇怪:怎么小叔子一场大病之后,像变了个人似的?

  她清清楚楚记得,自己嫁入李家后,李三郎可从没下厨,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可眼下却知道复杂的菜谱,还说得头头是道。

  莫非那一场病,让小叔子得了佛祖指点,领悟了什么?

  梁国崇佛,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信佛,林氏和婆婆吴氏同样信佛,所以她只能把小叔

  子忽然“开窍”归于佛祖保佑。

  也不枉我天天念佛,终于得佛祖显灵,保佑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林氏如是想,多年来的郁结一扫而空。

  她临盆时难产,差点就一尸两命,亏得稳婆有经验,最后母子好歹熬过来,但她也伤了元气、落下病根。

  祸不单行,儿子还在襁褓,舅公(公公)和良人死于兵乱,李家家境急转直下,年纪轻轻的林氏守了寡。

  这年头,寡妇改嫁很寻常,没人会指责什么,林氏娘家人想让她改嫁,她却想留在李家抚养儿子。

  加上临盆时落下病根,稳婆说她可能再无法生育,所以娘家人也不强求,毕竟无法生育的女子想要嫁个好夫家是很难的。

  李家家境不错(相对而言),有鱼池,林氏有两个小叔子,熬过几年,就好了。

  然而,接连的变故,让李家家境继续跌落。

  以至于家里负债累累,连赖以为生的鱼塘都要被债主收走。

  眼见着日子越过越艰难,回娘家不受待见,想带着儿子改嫁也嫁不了,林氏心中抑郁,几乎没多少笑容。

  即便有,也是强颜欢笑。

  如今好了,债还了,小叔子忽然能干起来,行事很有主见,这让林氏松了口气。

  加上朝廷前不久昭告天下,让各地官府酌情放免服役女丁,婆婆吴氏得脱吏役,回家主持家务,林氏肩上的担子瞬间轻了许多。

  最艰难的时候终于熬过去了,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林氏正憧憬间,粉蒸鱼已经做好,蒸笼散发出淡淡香味,让人闻了食欲大增。

  忽然外面传来喊声,喊的是李笠的小名“寸鲩”,李笠让嫂子收尾,转出去一看,却是武祥和梁森来了。

  两人各自拎着几条大鱼,笑眯眯的走进院子里,和正在收拾院子的吴氏打招呼。

  见着李笠出来,两人拎着鱼冲过来道谢。

  谢的是什么?谢的是每人三千文。

  那日李笠还债之后,神秘兮兮的跟两个伙伴说有惊喜,待得放假回村,就在昨日,给武祥和梁森各自送了沉甸甸的三千文钱。

  李笠有计划,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就当自己是在创业,而跟着他一起创业的“老员工”可不能亏待。

  如今新年将至,给老员工发年终奖不是应该的么?

  武祥和梁森当然不知道什么“年终奖”的说法,但沉甸甸的铜钱,着实吓人。

  三千文,至少三十六七斤的分量,这笔钱的数目,好像比他们自家的积蓄还要多。

  两个少年当时就吓蒙了,硬是不要,还是李笠“恐吓”了许久,才傻笑着带钱回家。

  现在,武祥和梁森以牙还牙,把沉甸甸的大鱼挂到李笠肩上,三人打闹起来。

  一如往日三人在村头村尾嬉戏那般。

  梁森捏着李笠的面颊,武祥扯着李笠的头发,而李笠一手掐着梁森的腰间肉,一脚踩着武祥的脚。

  他在和伙伴较劲的同时,满不在乎的说:“谢什么谢嘛,打小起的交情,前些日子你们跟着我奔波,多辛苦,我怎么能亏待自己的好兄弟?”

  武祥和梁森没见过世面,不善言辞,只是用熟悉的方式,表达对李三郎的谢意。

  “寸鲩,过完年,我们还跟着你做事,一起捕鱼!”

  梁森激动的说,武祥不住点头,李笠也很高兴:“好!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发财,将来住大宅子,有许多田产!”

  李笠小名“寸鲩”,指的是一寸长的鲩鱼(草鱼)苗,武祥小名“黄团”,团即“团鱼”,也就是鳖。

  梁森小名“灰鸭”,当然就是灰色的鸭子。

  三人小名包含着浓郁渔家气息,自幼一起长大,终于在十三、四岁年纪,有了不同以往的志向。

  嬉戏打闹的三人,让小院充满了活力。

  李笠下定决心,接下来抓紧时间挣钱,带着小伙伴一起发财致富,然后置办田产、招募人手,想办法改变社会地位。

  有了钱,就可以结交人脉、找靠山,壮大自己的实力。

  这就是当务之急,是他最该做的事。

  在院子一角做事的吴氏,看着幺子和伙伴嬉闹,看着笑盈盈的守寡儿媳,还有跟着凑热闹的小孙子,同样开心的笑起来。

  儿子有本事了,家里有希望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