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宫外,檐下,黄姈默默站着,一动不动,听着里面的动静。
寝宫里,外间,谢太后坐着,有些坐立不安,听着内间的动静。
内间,皇后李平安正在喊着,一个小生命即将诞生。
这个小生命是男是女?是许多人很关心的事情。
但对于在寝宫外路过的李笠而言,无所谓。
首先,忠臣的路是肯定走不通了,其次,他不会丧心病狂到对自己可能的外孙做什么“斩草除根”。
所以,是男是女,其实无所谓。
不过,若生下来的是男孩,就有些麻烦。
别的不说,这年头婴儿的夭折率很高,一旦小家伙出了意外,黑锅搞不好就得由他这个外祖父来背。
或者,有人故意会把污水往他身上泼,说什么“李笠为了篡位,害死自己亲外孙”云云。
所以,今天,李平安生下来的,必须是女孩。
至于张贵人,今天也临盆,生下男孩的话,就是皇位继承人。
若如此,张贵人的娘家范阳张氏,就会再次成为外戚,不过,这无关大局。
李笠转到一处宫殿群,这里权做丞相府的官署——他直接在行宫里办公,不给潜在的敌人们以任何机会。
祖珽已经等候多时,见李笠来了,低声问:“明公,皇后那里?”
“还没消息。”李笠走到位置坐下,随后示意祖珽就座。
祖珽坐下,向李笠汇报一件即将开始实施的政策。
那就是向佛寺开刀:佛寺的田地必须向官府缴纳田租,寺户必须服从官府征调,服劳役。
梁国佞佛,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光是建康城,就有佛寺数百座,占据着大量良田,拥有大量依附民,却不缴纳一粒米,没一个人服劳役。
还吸纳大量僧尼,成日里念经诵佛,却不事生产,造成大量劳动力的损失。
与此同时,富有的寺庙还从事质押、放债业务,如同商贾一般经营产业,每天都有大额“现金流”,却几乎不用缴纳什么税。
所以,过度膨胀的寺庙,已经成了国家的毒瘤,这些坐拥大量田产的寺庙,也构成了庄园经济的一部分——寺庙庄园经济。
一般的庄园,无论大小,是以宗族(血缘)为纽带而凝聚起来的。
而寺庙的庄园,是以宗教信仰为纽带而凝聚起来的。
无论哪种庄园,都是庄园经济的基础之一,而庄园经济是当前时代主流,各地大小庄园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是导致王朝中枢经济实力虚弱的罪魁祸首。
要想重振皇权(君权),要想让中枢掌握本该掌握的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就得对庄园经济开刀。
对宗族庄园开刀,就要对庄园进行征税,并清查隐户,把劳动力从庄园主手中抢过来。
对寺庙庄园开刀,就要控制寺庙数量,对寺庙田产进行征税、并清查寺户,控制僧尼数量,强制各寺庙“多余”的僧尼还俗。
并且要控制剃度出家的僧尼人数。
按照事情的难易程度,李笠决定先对寺庙开刀,向寺庙要田租、劳动力,但不会采取纯粹的暴力灭佛。
具体事宜,由祖珽来负责。
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李笠来拟定,他的策略是“温水煮蛙”,一步步来。
简而言之,就是用孔方兄和大师兄来软硬兼施,分阶段实现最终目的。
第一,实行度牒制,度牒即出家人的身份证明,僧尼必须有度牒,才是“真和尚”、“真尼姑”。
否则就是非法出家,要坐牢的。
而度牒的发放,官府说了算。
不过考虑到资格认定的“专业性”,官府会请有名寺庙的得道高僧,以“专家”身份组成“评审团”,对现有寺庙的和尚进行评定。
各地官府根据“评审团”的评定结果,对相关寺庙的和尚发放度牒。
度牒发放数量是有限的,评定之后无法获得度牒的僧尼,立刻还俗。
若还俗僧尼无家可归,朝廷会有专门的机构,为其解决“就业问题”。
李笠对此次度牒的发放数量进行了控制,具体实行“比例制”。
譬如,某个寺庙有和尚两百人,评审团评审后,认为其中一百八十人合格,但是,度牒数量,按百分之三十发放。
于是,这合格的一百八十人当中,只有五十四人可以获得度牒,其余一百二十六人,连同那二十个评定不合格的人,全都要还俗。
剃度,也得经过官府许可,发放度牒后才能正式出家。
如此一来,等度牒制实行后,梁国境内僧尼数量,第一阶段会大幅减少。
第二,实行佛学定期考核制,由高僧组成的几个“评审团”,定期按范围对各自范围内寺庙的和尚进行考核。
若这些和尚考试不及格,那就意味着“没有慧根”,和佛祖无缘,必须还俗,免得挤占宝贵的度牒名额。
如此制度,就是解决佛寺“只入不出”导致僧尼数量渐增的问题。
第三,实行寺庙分级制,把几个有名的大寺庙,立为各“派系”的顶级寺庙,其他寺庙依次分级。
什么级别的寺庙,可以拥有多少僧尼,都有规定。
与此同时,各级别的寺庙,可以拥有多少免税田也有规定,超过数量的田地,意味着超过僧尼自给自足的需要,必须向朝廷足额交税。
寺庙不可以有奴婢,但可以雇佣佃农种地,佃农的数量,不允许超过寺庙僧尼的数量,雇佣契约,必须在当地官府留档。
第四,寺庙不许经商,但可以经营逆旅(客栈),可以有偿佣书、造像,但造像不许用铜。
这是大体上的策略,具体实施起来,有许多“细则”
不过最关键的就是建立“评审团”,用佛门子弟,来“清理门户”,把多余的僧尼、不学无术的混子、偷鸡摸狗的佛门败类,清理出去。
考虑到那些得道高僧大多年事已高,不太方便四处奔波,李笠特许这些得道高僧推荐其座下弟子,以“大师兄”的身份,替代师父,作为评审团“专家”。
“大师兄”们组成的各个评审团,一如官僚体制里的监察御史或者考功郎中那样,定期对各地佛寺的人员以及寺庙“资质”进行考核、评审。
祖珽觉得李笠这种招数简直是卑鄙……太有针对性了,让佛门子弟自己“清理门户”,引起的反弹,也会比直接暴力“灭佛”小很多。
但是,强制对寺庙田产进行征税,清理寺户,禁止寺庙经商,这就是断人财路,和杀人父母没区别。
所以,李笠给了另个出路:朝廷按照级别,定期向各级寺庙拨款,数额以级别来定,以满足寺庙正常的日常开支。
不过,地方官府要派员入驻寺庙,监督拨款的使用。
寺庙可以继续经营质押、放债业务,可以经营“有偿储蓄”,甚至可以凭借自身信用,参与“异地存取”业务,有一颗摇钱树。
但必须先获得官府发放的“许可”。
未获许可,就不许从事相关业务,一旦发现非法经营,后果严重。
想要获取许可,当然要符合一些条件,并且承担某些很关键的责任。
譬如,放债利息要控制,不能过高。
譬如,承接朝廷制钱的兑换,满足当地百姓的兑换需求。
具体实施,当然有很多细则,确保“听话”的寺庙,能得“孔方兄”相助。
有了“孔方兄”的帮助,寺庙每年都能有可观的稳定收入,应付一些额外开支,或者可以存下积蓄,以便应急。
当然,这只是开始,李笠的最终目的,因为过于那什么,不便表露出来。
祖珽向李笠汇报了相关事宜,下个月,这项政策就要正式施行,首先在建康开始,因为建康乃至三吴地区,佛寺真的太多了。
目标是一年内,完成第一阶段:
全国僧尼数量减少六成,大部分寺庙的田产,六成以上要缴纳田租,寺户要清理至少六成。
这个坎跨过去,就是第二阶段。
跨不过去,引得群情激奋的话……
“责任我来扛,你们只管做事。”李笠明确表态,当领导就必须有背锅的觉悟,否则手下不敢放开手脚做大事。
“真要乱得不可开交,就上军队,他们有铜铸佛像,我有铜铸大炮!”
“现在,先拿寺庙开刀,获得大量土地、劳动力,给国库增收,养更多的兵。”
“之后,就是江南的大地主!我不管他们是世家高门,还是三吴著姓,亦或是强宗、大户,不交税、不服劳役,可以,交人头!”
“只有军功才可以减税、限期免税,他们凭什么和为国浴血奋战的将士,享受同等待遇!”
“我都亲自带头缴税了!”
李笠说话带着杀气,祖珽则摩拳擦掌,要让大量僧尼还俗,让寺庙给占据的土地交税,只有这样,接下来,才好大有所为。
当中枢掌握了足够多的土地和人口,意味着能够筹集更多粮草,养更多兵马,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
那么距离天下统一,为期不远。
数百年乱世,在自己手中结束(哪怕自己只是个帮手),如此感觉,怎能不让人激动?
正说话间,随从入内禀报,说皇后生了。
“生了?”李笠愣了一下,思绪转回来,“是男是女?”
那随从迟疑了一下,回答:“是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