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瑞华从保定军校回来以后,余老夫人心情大好,身体慢慢硬朗起来了。
听说小儿子在那次镇压铁**工人大罢工的行动中,暗地里放跑了**党的要人,余老夫人很高兴,对余瑞华说道:"人啊,不逼到那一步,是不可能罢工的。你哥哥也开设了纱厂,他对工人很好,他的工人决不会罢工。孩子,你做得对,有时候,命令也不是都能执行的。"
余老夫人很欣赏小儿子,对女婿就格外生气。女婿在战场上反反复复,跟儿子与儿媳大打出手,他们各为其主,无论怎么打,她都能理解,却就是不能理解女婿率兵去屠杀手无寸铁的工人。
她大骂女婿:"王俊林,你太过分了,你连手无寸铁的人也杀,跟前年那些拿着枪在武昌到处杀人放火的兵痞子有什么区别?"
"母亲,我是在执行命令。"王俊林辩解道:"而且,他们罢工,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我却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秩序是靠这个维持的吗?"余老夫人更加生气了,说道:"余家开设了纱厂,你们王家开设了面粉厂,还有房地产,我们都有工人,他们怎么不罢工?是铁**的管理者们对工人太严苛了,他们才罢工的。"
余老夫人并没有说服王俊林。不过,王俊林再也不敢跟余老夫人顶嘴,口头上答应以后决不会屠杀手无寸铁的工人。
两年以后,再一次发生了罢工。这一次,罢工的规模更大范围更广,无论是武昌,还是汉口、汉阳,无论什么行业,几乎所有的工人全都卷入了罢工。余老夫人仍然觉得各个工厂厂主做错了,他们应该坐下来,好好地听一听工人的呼声,工人有什么要求,可以当面商量解决;却王俊林再一次奉命前去镇压。
王俊林一样要让余瑞华冲锋在前。他不可能因为余老夫人的话,就放弃了教导余瑞华的责任。不过,他也深知,余瑞华受了母亲的教育,可能会采取过去的方针,故意放纵那些工人,于是暗地里安排一些兵士,只要余瑞华一出现在罢工现场,就立即打着余瑞华的名义,向工人们开枪。王俊林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余瑞华一上阵,就打死了好几个工人,打伤了更多的工人。
余瑞华屠夫的名声从此响遍江城。凭借这次行动,余瑞华受到了萧耀南的特别嘉奖,当上了连长。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余老夫人的耳边。余老夫人哪里肯信?赶紧向大儿子余瑞光询问事情的真相。余瑞光不仅听过余瑞华命令兵士开枪打死打伤工人的传言,而且亲眼看到余瑞华的手下开枪杀人。
事情就发生在余瑞光的纱厂。当时,他正在跟工人代表面谈。
工人们这一次罢工,其实是为了声援上海五卅运动。余瑞光十分理解工人的痛苦,也就跟工人代表商议,可不可以分出一部分人马,继续维持纱厂的运转;因为纱厂的境况已经大不如前,罢工持续下去的话,纱厂一关闭,工人就会没有生活来源,余府虽说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却毕竟还能搞到一碗饭吃。工人们平时承蒙余瑞光的关照,心里常怀感激,一听余瑞光的话,就要复工。
却余瑞华率领一群兵士,持枪荷弹,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迅速包围了工人,也不说话,就有兵士动手开了枪。余瑞光急了,赶紧冲到余瑞华跟前,质问他为什么要开枪。余瑞华并没有下达开枪的命令,一样想阻止;却工人们一见有人死伤,就奋力地跟兵士展开了搏斗。余瑞华控制不了局势,纱厂工人死伤无数。
死伤的是自己的工人,余瑞光心里非常痛苦。等待一场屠杀停歇下来以后,他就迅速处理善后事宜。却工人被屠杀的事件立即传遍全城,所有的工人群情激奋,严惩凶手的呼声响彻大江两岸,罢工声势如火如荼。余瑞光善后的努力,顿时化为泡影。他跟工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就此画上了句号。他再也不能在工人面前挺起胸膛,总觉得自己才是罪魁祸首。他为此备受折磨,很想瞒着母亲,却在母亲的严厉询问之下,只能吞吞吐吐地说出了实情。
余老夫人身子一挺,眼睛望着前面,举起拐棍,大喝一声:"把余瑞华这个畜生给我找回来!"
话音还没有落地,人就一头栽倒在地上。
余瑞华回到余府的时候,余老夫人已经被救起来了。余瑞华蹑手蹑脚地走到母亲跟前,低垂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出。
余老夫人瞥了他一眼,说道:"畜生,我曾经为你感到高兴。现在,你真的很让我失望。"
余瑞华跪倒在母亲跟前,说道:"母亲,我真的不想屠杀那些工人。可是,我没有下达命令,那些兵就先开了枪呀。"
"你不下达命令,你的兵敢开枪吗?"余老夫人愤怒地喝问道。
从小儿子的分辩之中,余老夫人得出了可靠的结论:的确是余瑞华下命令打死了余家纱厂的工人,酿成武昌全城的工人都遭到了荼毒。
她深感对不起余家列祖列宗,更觉得对不住已经死去的丈夫余昌泰。余昌泰一生耿介,绝对不会主张对手无寸铁的人开枪。余瑞华却这样做了。她深感内疚,总是责备自己,从此精神支柱倒塌了,人一病不起,将近半年过后一缕魂魄幽幽地去了天国。
余老夫人一走,余瑞华心里更加痛恨王俊林。他想清楚了,一定是王俊林暗中做了手脚,手下那些兵士才敢不听他的招呼,一冲上去就率先开枪屠杀工人。是王俊林逼死了母亲!
他一怒之下,提了枪,冲到王俊林面前,把枪口对准王俊林,骂道:"王俊林,是你逼死了我母亲。"
王俊林冷冷地看着他,什么话也不说,一直到余瑞华放下了枪口,蹲在地上痛哭流涕,这才慢慢地走到余瑞华跟前,抽走了他手里的枪,轻轻拍打着他的肩头,说道:"不错,是我预先命令你的人马开枪的。要不是我,你就得不到荣誉,也得不到晋升的机会。这些,难道不是我给予你的吗?母亲因此而死,我感到很难过。我们一块好好料理母亲的后事吧。"
余瑞华乖乖地听从了王俊林的命令。
余老夫人的后事办得风风光光,甚至连督军萧耀南也因为余瑞华在屠杀工人运动当中取得了很大的业绩,而亲临了葬礼的现场,给予了余老夫人极大的褒奖。武昌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僚,就更不用说了,全都涌进了余府。汉口的王府,汉阳的赵府,也都派遣了很多人前来吊唁。甚至有人给远在广州的余梅芳、林英华发去了电报,告诉他们余老夫人死亡的消息。从广州到武昌**途遥远,交通不便,没等林英华、余梅芳夫妇回到武昌,余老夫人就下葬了。
对母亲的死,余瑞华一直心怀愧疚。他不再去部队,在家替母亲守灵。跟他关系很好的赵承博前来吊唁的时候,跟他说了许多话,也不能让他有丝毫的起色。王俊喜更是觉得可以把余瑞华拉入自己的阵营,一块对付王俊林了,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在余老夫人下葬以后,每逢过七的日子,都会前来余府,想跟余瑞华接触。
王俊林很清楚余老夫人为什么死亡,也清楚余瑞华对自己怀恨在心,可是,他不能计较。余瑞光一向老实;余瑞祥跑去了广州,就是知道了母亲去世的消息,料想也不可能回到武昌;教导余瑞华之责,身为姐夫,他要一力承担。
工人大罢工的风潮渐渐平息了。工人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工厂。余瑞光忽然感觉到,工人跟他之间业已经营出来的友好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工人们视他宛如仇敌。他心里充满了痛苦,还得努力支撑精神,好好地打理工厂。他实在担心工厂难以运作下去。他越来越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向他袭来,似乎一定要扼住他的喉咙,将他拖入死亡的地狱。
在母亲的葬礼期间,王俊财单独跟他谈了好一会儿。王俊财开设的面粉厂,也因为工人大罢工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不过,王氏家族的重点在于买卖地皮,修建房子。在汉口重建过程中,虽说打着为了替王俊林赎罪的名义,兴建了许多房子,给予了老百姓一些关照,却还是从中赚取了很大的利润;即使面粉厂倒闭了,王府依旧是汉口首屈一指的豪富之家。
王俊财说:"伯母去世,你心里难过;纱厂的情况不容乐观,你一样难过。你不能太悲观,应该振作一点。伯母已经走了,你要把一切精力都放在纱厂上。"
余瑞光望着他,一点表情也没有,不过,心里涌起了一股微微的暖意。只有王俊财能理解他。王俊财跟他一样,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王俊财继续说道:"余、王两家是世交,我们的厂子都遇到了困难。我的境况仍然比你强。我们都不能倒下。我还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你。谁也不能打垮我们。"
余瑞光流出了眼泪:"我们深受外来资本的打击,已经很难继续维持下去了,却这一次的罢工,真的让我们雪上加霜。"
"国家听凭外国势力横行,保护不了我们。我们就只有靠自己了。"王俊财说道:"我一直以来,喜欢跟外国人做交易,从外国人那儿获得利益,颇受一些同行的指责。我这也是在保护自己啊。"
余瑞光望着他,不做声了。
王俊财叹息一声,继续说:"国家已经变成这个样子,真的需要一些大改变。"
王俊财把话题一扯远,余瑞光就跟不上趟。两人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此后,余瑞光果然得到了王俊财的资金援助,可以慢慢地把工厂维持下去了。
在余老夫人离世以后,作为余府的二少奶奶,赵春丽回到了余府,帮助余瑞光操办老夫人的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