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军事 将军的女儿

第39章将军故乡的际遇

将军的女儿 纳兰香未央 5476 2024-10-19 19:14

  

  “我知道你一生的志愿,你还是选择飞行吧,否则你会悔恨终生,后悔一辈子的,国仇家恨不是儿女私情可以湔雪的,别为我操心。两个女儿,大女儿在沈阳有姑姑照顾,小的在你那里有婆婆爱护,我也毋须牵挂。”

  半个月后,章雪川和他的第一批赴灾区的医疗队回来休整,他黑了,瘦了,但是精神气很足,眼睛也很有神。章雪城就捂嘴笑:“章大教授你如今真的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很像一名军人了。我劝你趁着这股强劲东风,赶紧回干休所去觐见一下父亲大人,让他老人家对你刮目相看一回?”

  “嘁,完全是机会主义者论调,没品位,没风度。”那个家伙对妹妹白白眼,又恢复了他往常**不羁的松弛样子。

  但是家还是要回的。周六聚会,又是全家团聚,干休所里欢声笑语,异于往常。

  夏静波盯着小儿子看了好一阵,欣慰一笑,也没作声。章虎臣只是淡淡问了句:“上班了么?第二批医疗队什么时间去?”

  小儿子是一如既往的神情紧张,用最简单的话语回答了父亲的问话,就忙借机溜到书房去和侄儿章远泽聊天去了。

  他们父子俩的这番情形让夏静波又笑又叹:“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话再没错的。”

  “妈,您在说谁呢?我爸?我小哥?”章雪城搂住母亲嬉皮笑脸。

  “我谁都没说,我说我自己。”母亲微嗔着女儿,转身进了厨房。

  第二批医疗队不久后出发,完全是为了灾区重建的医务保障工作。欧阳巍申请通过了却没能成行,他病倒了,住院检查。

  章雪城就在这时有了一个去东北的机会。作为本地的医院图书馆学会的秘书长,她应邀去长春参加该地图书馆学会的年会。她决定把握好这个机会,会后请两天假,去一下自己神往已久的那个地方——吉林省通化市,高志航的故乡。

  方翘楚当然更不肯放过这个绝妙机会。在章雪城结束了长春会议之后,她也飞抵长春,和她一起坐火车赶赴通化。

  到达通化站已是夜间十一点钟,通化火车站灯火通明。霓虹灯组成的通化两个字在夜空中闪现出耀眼的光亮。

  “啊,志航!我终于来到了你的故乡!”站在人迹稀少的通化火车站站前广场上,方翘楚又蹦又跳,大声呼喊,眼中有晶莹的东西在闪耀。

  章雪城了解她的感性情怀,只是微微一笑。她望着那闪烁在夜空中的两个字,心里也是百感交集。是的,她们终于来到她——心目中的英雄的故乡。

  这样激动的情绪,很快就转换成了不解和困惑,以至于出奇的愤怒,只为她们在上了一辆出租车后,和司机有段对话。

  方翘楚已经提前在网上订好了一家酒店,从地图上看,距离高志航故居纪念馆只有1。5公里。此刻她们打了一辆出租,直奔酒店。热心的出租车师傅看到两人兴奋的神情,忍不住相问:“是第一次来通化吗?来旅游的?”

  “是的,我们是专门来看你们这里的一个名人遗迹的。”

  “哦,我们这里的名人,是谁呢?”

  “高志航。”

  “高志航?高志航是谁?”

  “您是通化本地人吗?”

  “当然啊,地道通化人。”

  章雪城和方翘楚面面相觑,简直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方翘楚伸头欲打量一下前排司机的脸:“师傅,你不是和我们开玩笑吧?你不知道高志航是谁?”

  那位司机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面相和善,也很诚恳,他回头看了一下后排坐着的两个女孩,憨厚一笑:“瞧你们说的,素昧平生的,我和你们开什么玩笑?我真的不知道谁是高志航?哦,据你们说,是我们这圪垯的人,是哪个年代的人啊?”

  “天啊,章雪城!你能确定我们是在中国、吉林、通化么?”方翘楚已经忍不住大叫起来:“我的上帝,我的圣母玛利亚,我的佛祖,我的释迦牟尼……”她说着胡乱叨叨起来。

  章雪城比较镇定,她的性格一向是遇乱不慌。她笑着和司机师傅唠着嗑:“那请问师傅,你们通化有什么名人呢?有哪些景点可以看的呢?”

  司机师傅热情推荐着:“其实我们这圪垯也没什么好看的,虽然是号称北国山城,也就是个小地方。近来药材生意兴隆,家家都整这个。哦,还有人参,我们这边据说是‘中国三大天然药库’之一,其中人参产量占全国的40%……哦,对了,提起名人,杨靖宇知道不?东北抗联的著名英雄。这里有个靖宇陵园,是我们通化的重要旅游景点,来这里的人都会去看看。”

  章雪城沉吟着:“据我所知,杨靖宇将军是河南人,他的老家确山和郑州烈士陵园都有他的墓葬。难道这里也有么?”

  司机点头:“这里才是他真正的遗骨埋葬地,陵园修得很不错,里面还新建了一座东北抗联纪念馆,用很多现代化的手段展示当年那段历史,很值得一看啊。”

  章雪城笑着对司机道:“我们会去看看的,谢谢您的推荐。”一旁方翘楚一直沉着脸不说话,她已经被这位通化司机刚才对高志航的“无知”弄得心情很糟起来。

  到了酒店,办理入住手续之前,方翘楚低声对章雪城道:“等会儿我问问前台的几个服务员,有关高志航的事情,我不相信我们脚踩着通化的大地,会问不到‘高志航’这三个字的信息?”

  章雪城看了看前台那几个年龄都不会超过二十岁的女孩,撇嘴一笑:“我劝你省省吧。看看那几个小孩子样的人,更未必知道这些事情了。”

  “我不相信,也不甘心啊!我们这是在吉林通化,在他的故乡,这里离高志航纪念馆不超过1公里半的路程。我不信了,难道高志航这三个字,真的是让所有人陌生的一个词条么?”方翘楚狠狠地跺跺脚,转身向前台走去。

  很快她就再次绝望了。那几个小姑娘听到她报出的这个名字,都是一头雾水状,面面相觑,无辜地向她摇头。

  这样的情形,让她们几乎一夜未眠。

  第二天早晨下起了小雨,刚进十月下旬的北国,已经有了丝丝寒意。

  因为不认识路,她们还是决定打的前往目的地。在叫到一辆出租车后,她们没有立即上车,而是躬身问司机:“师傅,我们要去附近不远的一个纪念馆——高志航纪念馆,您知道地儿吗?”

  “高志航?是那个国民党开飞机的么?”司机师傅思索着回答,方翘楚已经乐得赶紧拉开门坐到副驾驶座位上:“谢天谢地啊,终于找到了一个明白人儿!”

  1。5公里几乎是转瞬即到,路上方翘楚还是问清楚了司机知道这个地方的原因。

  “我拉过几次客人,有台湾的,海外的,都是来看这个纪念馆的,所以能知道这个地儿。平日里也没有别人来这个地方,怎么怨大家不知道呢?”

  车子停在了路边,司机指着对面的一座青砖小楼:“喏,就是那儿了。”

  细雨蒙蒙间,她们向那座小楼走去。这是一个占地面积约四百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在周边的高大建筑物的围绕映衬下,显得很不起眼,但是古朴典雅的造型,门楣上那个黑色的牌匾上的六个大字:高志航纪念馆,以及周围墙上那几块刻有“高志航故居”“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字迹的标志牌,能彰显出这个小楼的不凡之处。

  雨还在下着,是那种很细密的轻雾似的小雨,给人们的头上很容易就织上了一层薄薄的水幕,却不会轻易让人奔走逃离,想躲去它的抚弄和笼罩。章雪城心里暗暗奇怪,这样的情景,使她回忆起那次在宜昌——高志航将军的埋骨地时的场景,也是这般细雨绵绵,仿佛是故人向她娓娓诉说着一种柔情万种的家国情怀。

  这就是缘分吗?我注定会在这里,触摸到这对不凡的夫妻的非凡情怀,还是一位英雄的磊落胸怀?一位妻子和母亲的舍弃和祭献?

  章雪城在心底默默沉思,但是她马上醒悟过来一个问题——一个昨晚她们在酒店就纠结的问题:昨天初到此地的遭遇,让她们心中产生了一丝焦虑:既然这里很多人都不知道高志航这个土生土长的人物,那么那个高志航故居纪念馆,是否还正常开放?

  方翘楚当时是信誓旦旦:“我可是遵照你的指令提前做了功课的啊。我在网上查到了高志航纪念馆的电话,专门询问过的,他们最近正常开馆。”

  可是,目前在细雨中,映在她们眼帘中的这座建筑物却是那样的沉寂,大门紧紧锁着,丝毫没有别的纪念馆开馆时正常迎客的景象。

  “老天保佑!哦,不对,应该是高将军在天英灵保佑,让我们能顺利进入这个纪念馆。”方翘楚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她又回看章雪城:“城城,你放心吧,我是谁?神勇无敌又绝对死缠烂打的方翘楚方组座!你信不信?我今天一定能让你进去看这个纪念馆!哼,我们千里迢迢就是奔这个来的,如果他们敢不开馆,我就找到通化市政府,去静坐抗议,我要告诉他们,我们是从多远的地方专门来拜谒我们心中的英雄的?我恨不能……”

  “好了,好了,我的方组座先平心静气一下好吧?”章雪城打断她的话:“咱们先弄明白情况再做决定吧?”她边说边试探着推了推那扇紧闭的大门,却忽然间门开了。

  那个年轻的小伙子管理员后来聊起来时告诉她们,这个纪念馆平日里少有人问津。尤其是像今天这样阴雨连绵的天气。他正想再坚持一会儿,如果再没人来,就准备回自己位于文化馆的办公室了,却不料章雪城她们会在此时推门进来。

  他非常奇怪章雪城她们竟然会从千里之外的地方专门来到通化,来参观这个纪念馆。方翘楚适时介绍了章雪城是《高志航传》作者这个情况,小伙子露出一副仰慕的神情,不但破例为她们打开了二楼展室(这个展室因为正在装修而停止开放一段时间了),而且还拿出来本馆编印的一本《通化高志航传》的册子给她们看。

  章雪城谢过了他的热情接待,她要集中精力去参观这座她心目中仰望已久的一方圣地。正对大门是一座高志航将军的铜像,在章雪城的眼里,这座铜像过于呆板,并不能诠释出曾经有着“蓝天骑士”美名和“空军战神”威名的将军的风采。但是毕竟是在将军的故乡,就像来到了他的家中一般,她和方翘楚认真地向着将军的铜像三鞠躬。

  整个展室分成上下楼,由少年壮志、东北飞鹰、空军战魂、血洒碧空四个部分组成。在这里,章雪城看到了很多早已印入脑海的将军各个时期的照片;一些珍贵的实物:如他用过的铜墨盒、猎枪、德国莱斯相机等。最让她感怀的,是将军和家人的情感章节的展示。

  他抱着小女儿亲昵的照片:身穿白色衬衣的年轻的父亲,将两岁多的小女儿放在膝上,他正侧着脸打量着女儿的笑脸,脸上溢满了温馨满足的笑意;

  一家三口温馨的合影:他和他后娶的妻子,可能还在新婚期吧,两个人并排坐在一起,身前坐着他和前妻生的小女儿。三个人组成了一个新的幸福家庭,在那战乱流离的年代,这种温馨和情爱,曾给鏖战蓝天的战鹰以多大的精神慰藉?

  高志航和他的父母、兄妹们全家福:一个典型的东北农村家庭,枝繁叶茂,祥和宁静。在这团聚的背后,一幕幕人间生别离的悲剧即将上演……

  最后,章雪城来到一幅照片前,久久凝视不语。

  那是一张高将军俄籍妻子嘉莉娅女士的大照片,章雪城看得出来,其实这幅相片和自己在高丽良老师家里看到的那张高志航夫妇、高志航的姐姐以及高丽良的四人合影是同一张。只不过是将嘉莉娅的头像裁剪下来,放大而成。也许,这就是这位不平凡的俄罗斯女性唯一传世的影像了吧?

  相片放得很大,自然是不清楚的,颗粒粗糙。但相片下方的一段文字却读来令人不忍移步,想一遍遍品读着,思索着。

  “我知道你一生的志愿,你还是选择飞行吧,否则你会悔恨终生,后悔一辈子的,国仇家恨不是儿女私情可以湔雪的,别为我操心。两个女儿,大女儿在沈阳有姑姑照顾,小的在你那里有婆婆爱护,我也毋须牵挂。”

  这段话下面的落款是:“嘉莉娅给高志航回信摘录”,根据信的内容,当在他们夫妻分别时分。章雪城久久站在这张照片底下,一遍遍在心底默念着这段时隔七十多年,读来仍然令人心颤的文字,让一点惆怅忧伤的心绪,像虫子一样爬上了心头。

  参观结束后,她忍不住又一次回到这张照片前,再一次在心底默念这段话语,她的脑海里闪现出在昆明拜会高丽良老人时,自己和老太太的一番对话——

  高丽良:“唉,现在的人,的确很少能准确诠释那一代人的情感和情怀了,那种义无反顾,那种近乎冷酷的冷静抉择,那种理所当然的壮烈和奉献……小城子啊,正如你上次所言,冥冥之中你似乎和我父亲、和我们家有着奇妙的缘分?我在想,也许隔越七十多年的时空,你真的能够参透玄机,理解他们,将这段不平凡的爱情,以及这场不平凡的诀别如实表达出来?如果那样,你就算真正理解和明白了我父亲是怎样一种人?我母亲又是怎样一种人?”

  章雪城:“从您这几次的诸多片段回忆中,我的确触摸到一些他们身上的过往痕迹,但是这还不够……似乎还缺少一点触及灵魂的东西,让我去理解他们的家国情怀……我想,我应该如您上次所说的那样,找机会去一次高将军的故乡——通化,在那里再次感受历史的气场,往事、故人的气息。也许我会有新的感悟也未可知?”

  如今,她就站在这片真实的土地上,感受着将军生活过的气息和气场,她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萌动着,在激发着它喷薄欲出。

  参观完纪念馆,她们准备动身去另一个地方——高将军墓地。这里依旧是衣冠冢,但是坐落在将军的故乡,就有着魂兮归来的特殊含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