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永欣寺中
唐代的越州,就是后世的绍兴市,直领会稽、山yīn、诸暨、余姚四县,永欣寺就位于越州城南十五里外,秦望山麓脚下的一个狭长山谷里,三面青山环抱,宁静优雅、气候宜人、依山傍水、林泉秀美,是一处清幽脱俗的胜境。
永欣寺的前身,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的旧居,传说在某夜,这里忽然出现五彩祥云,皇帝听闻之后,下诏赐号将王献之的旧宅改建为云寺,然而,直正将永欣寺发扬光大的,却是智果禅师,与惠欣和尚。
两人,皆是闻名于世的大书法家,云寺也因他们而改名为永欣寺。自然,两人之中,最负盛名的当然是世号永禅师的智永和尚,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孙,王羲之第五个儿子王徽之之后,家传渊源,本身又努力,常居永欣寺阁,闭习书三十年,名扬天下。
别的且不提,单是智永禅师的几个徒弟,智果、辨才、虞世南,也是当世的俊杰,名传千古的人物,如已经逝世的智果和尚,青出于蓝胜于蓝,曾被隋炀帝杨广称赞,和尚(智永)得右军智果得右军骨,至于虞世南,更是举世闻名的书法大家,深得世人敬重。
而今永欣寺的主持辨才和尚,尽管在书法上的声名不及两位师兄弟,然而却研习佛法,境界高深,在智永禅师圆寂之后,在众僧的推选下,接任主持之位,与很多高僧那样,平时深居简出,潜心修行,少理凡尘俗事。
脑中想着道听途说的情报,韩瑞慢慢的向永欣寺山而去,反正即使没有自己,辨才和尚手中的兰亭序,迟早被人骗去的,正是有这样的想法,所以韩瑞倒也十分坦然,来到越州之后,也不急帮虞世南送信,慢悠悠的前来,准备打个前哨。
仔细观望山谷优美的景只见浓荫蔽日,环境非常清幽,游人自松林间穿行,上有团才绿荫,如伞如盖,耳畔阵阵松涛,如如咏,顿觉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确是修身养避居隐世的好地方。
此时已是初夏,不过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uā始盛开,尽管永欣寺山谷附近,没有桃树,然而山uā漫烂,姹紫嫣红,招蜂引蝶,仍然是ūn意盎然的情形,自然吸引诸多游人前来礼佛散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这句诗中,四百八十寺,说得有些少了,早些年,智永禅师在世,曾经有过一个创举,写了八百余本真草千字文,分别赠送给逝东诸寺,由此可以推算,江南的佛寺之盛,永欣寺能在这么多寺院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刹宝寺,凭借的自然不是美妙的风景。
寺院繁多,竞争jī烈,作为一处林泉秀美、环境清幽的丛林寺庙,如果没有点儿特是很难名动天下,让人慕名而来的,寺中有高僧大德,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而已,毕竟哪个寺院没有个高僧坐镇,恐怕也难以维持下去。
不过,永欣寺,本是王献之故居,先天上,就占了优势,立即就引得一帮文人雅士前来瞻仰,然后,这些文人雅士留下的诗文足迹,又引得后人慕名而来,如此循环往复,好像滚雪球似的,积累越多,底蕴越大,名气自然深入人心,成为金字招牌。
咳,也就是所谓的名刹古寺。
韩瑞嘀咕,觉得寺院与开商店差不多,也是经营出来的,只不过,古代的商店,由于是家族经营,就像世袭制,很容易衰败,而寺院却是推选出来的,比较民主,即便这一代主持平庸无能,导致寺院名声下降,毕竟是多年积累的品牌,实力雄厚,只要下一任方丈有作为,立即焕发生机,具体的事例,可以参照嵩山某寺的总裁e的运作,就可完全明了。
当然,永欣寺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寺中常年累月,香火鼎盛,迎客的小沙弥,ī底下还经常向佛祖祈祷,希望游人香客少些来,让他们不要那么辛苦。
显然,就如同某些和尚很在意香油钱那样,佛祖还是很在乎香火的,没有理会小沙弥的祷告,随着夏季的来临,阳光炽烈,越来越热,上山赏景避暑的游客反而更多了。
带着仆役,韩瑞伴随人流,慢慢过了山进入天王殿中,也没有标新立异,拿了几柱清香,简单的礼拜,捐献了香油钱,随之让出位置来,给虔诚的信众膜拜。
轻步走出了天王殿,韩瑞左顾右盼,有些茫然起来,不知道该前往何处,毕竟永欣寺的整体建筑极大,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飞踊,就算是走马观uā似的游戏玩,恐怕也要一天时间,才能走得尽。
而且,此来寺院,别有用意,不是单纯游玩的,就算是装模作样,也要将姿态做足了,至少见过辨才和尚,才能说得过去。
“阿弥陀佛,施主有礼了。”旁边的和尚,见到韩瑞气度不凡,嗯,主要是衣饰华丽,镶鑫佩yù的,一副贵公子模样,自然知情识趣的上来招呼。
“大师客气。”韩瑞微笑回礼。
“这位施主,应该是初来鄙寺……”看似猜测,迎客僧却十分肯定,毕竟迎来送往多年,眼力可以称得上是明察秋毫。
韩瑞适时lù出点惊讶兼杂佩服的神笑着说道:“大师法眼如炬,正是如此,久闻永欣寺之名,特意前来景仰。”
一般来说,慕名而来的贵公子,出手都是比较阔绰的,这可是潜在的大客户,怎么可能怠慢,特别是在韩瑞表示留宿的意思之后,迎客僧心uā怒放,连忙招来一个机灵的小沙弥,为韩瑞安排雅静的禅房,顺便带他浏览寺中景观。
永欣寺中,最出名的,自然是子敬(王献之)山亭、洗砚池、铁限、退笔冢、白rǔ亭、五云山等地方,其中的典故,小沙弥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不少了娓娓向韩瑞道来。
子敬山亭、洗砚池,相传是王献之时常临书写字的地方,至于铁限与退笔冢,那就是智永和尚的典故了。
当年,智永和尚效仿先人,如痴如醉地练字笔用了一支又一支,他常把用坏了的笔扔进大瓮,天长日久,就积了好几瓮,将其埋在塔林下,自撰铭词以葬之,时称退笔冢。
就是由于智永和尚坚持不懈的努力,书法得以名满天下,上求索真迹的人络绎不绝,以至于连限也踩坏了,只好用铁皮加固,时人称为铁限,传为美谈。
怎么说,韩瑞也是文人雅士之流,既然来到永欣寺,必不可少,要瞻仰几处名人遗迹,免得有人问起,却什么也回答不上来,那也太丢脸了。
在小沙弥的带领下,韩瑞走过寺院两边长长的厢房,来到了智永和尚久居的东院前槛果然是用铁皮包裹的,在小沙弥暗藏得意的目光下,韩瑞也很给面子,感叹了番,心中也免不了恶意诋毁槛这么容易踩坏,也有可能是质量问题……
“能否进去,瞻仰永禅师的故居?”韩瑞问道,东院是主持方丈起居之地,说不定可以巧遇辨才和尚。
“这个……”小沙弥迟疑不决,想了想,反正只是一间空禅房,看看也无妨,当下微笑应许,在前面引领韩瑞进去。
东院古木参天,枝繁叶茂,环境幽森,十分静谧,看到古香古è的建筑,就有种玄之又玄的佛法禅意扑面而来,给人莫名神圣的感觉,不知不觉,屏气凝神,步伐轻了几分。
走了几步,来到一间禅房之前,小沙弥轻手推开,韩瑞慢慢走了进去,左右打量,陈设十分简朴,一榻一案一坐蒲而已,墙上挂着几幅字,中央一个大大的佛字,法度谨严,一笔不茍,运笔jīng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秀润圆劲之极。
“这是永禅师亲手所书。”韩瑞自语说道。
“正是。”小沙弥点头,不免有几分自豪。
韩瑞仔细观赏,突然说道:“这位小师傅,在下十分景仰永禅师,特别慕其书法真迹,今日前来,不惜重金,希望能求得只字片语墨宝……”
这种请求,小沙弥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稔熟的说道:“此事,小和尚不能做主,还须方丈同意。”
就等这句话,韩瑞顺水推舟道:“恕在下冒昧,敢问小师傅,贵寺辨才方丈何在?可否帮忙引见,求教佛法。”
“这个……”小沙弥犹豫说道:“这个时候,方丈在参悟佛法……”
“呵呵,也不急于一时。”韩瑞笑着说道:“反正,也要在寺中打扰数日,什么时候方丈大师有空了,再见我也不迟。”
小沙弥松了口气,也机灵的引手道:“施主,此地不能久留,不如去看下退笔冢……”
韩瑞欣然答应,恋恋不舍望了眼墙上的书法,转身出了禅房,在小沙弥的带领下,出了东院,向塔林附近的退笔冢走去。
很快就来到地方,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有一座高高的坟冢,光秃秃的隆起,没有任何装饰点缀,然而韩瑞来到此地,心中不由浮现几分敬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谁都知道,但是古往今来,能够坚持的人,屈指可数,永禅师就是其中之一。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