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三章 问策(下终)
“草民所求之第二件事便是请皇上下达封路令,各处官道凡能通行车马之处均需设卡拦截,派不受地方节制的专人进行检查,来往货物须得有官当地州府出示的路条方可通行。”
赵祯道:“这是为何?这样一来岂不是人心惶惶么?”
苏锦道:“不得不如此,这是为了防止粮食的转运和隐藏,草民会有一系列的手段,让那些藏匿起来的粮食现形,但若不设路卡的话,这些粮食便会流往别处的州府,照样卖上好价钱,岂不是便宜了那帮人?”
晏殊道:“你既然怕有官商勾结之事,为何又要当地官府出示的路条呢?”
苏锦笑道:“这么一闹起来,必然满城风雨,在这个当口还敢给粮食出具路条的州府官员,九成定是得了好处或者占着股份,路条便是他们的现形的催命符。”
赵祯道:“这一条朕也应了。这回不用其他人,调京城禁军一万分赴各州公干,遇到有私自转运的粮食一律收押,着杜衍亲自督办。”
晏殊脸皮子一动,想说什么却又忍住没有开口。
“第三个请求,缴买上来的粮食请允许草民有请求调配之权。”
晏殊皱眉道:“你是想用粮食作为手段,对奸商进行打击?”
苏锦道:“正是,关键时候起作用的不是恐吓和武力,反倒是这些口不能言的粮食,它们在哪里,哪里便安稳,它们的作用甚至胜过任何手段。”
晏殊道:“但是这个恐怕有点难,粮食是要随时调配各地,军粮赈济都要用,怕是不能让你随便调来调去。”
苏锦道:“我又不是全要,只要一部分,最多不过一次调动一两百万石,而且都按照手续来,调配之后钱款收归国库,我是一分都不会落入私囊的。”
晏殊看着赵祯,赵祯咬咬牙道:“只要能渡过眼下这危机,这一条也可以应了。”
苏锦咧嘴笑了,赵祯看着苏锦正色道:“朕这回可是给了你充分的权利,这事你要办不好可是要耽误大事的,到时候你可没有托辞。”
苏锦把心一横道:“皇上,这件事若是苏锦办砸了,您砍了我的头,将罪责全部推在我的身上便是,只要皇上下了决心,草民有信心将此事办好。”
赵祯微笑道:“甚好,朕等着你的好消息,朕赐你金牌一块,有此金牌天下畅行,各州府官见到金牌如朕亲临,不过你不能拿出来显摆,不到关键时候别拿出来,而且只能用一次,你若随意滥用,朕决不饶你,若无其他要求便回去等候旨意,朕还有事跟几位爱卿商议,你也回去安顿安顿,说话便要动身。”
苏锦忙道:“皇上,草民还有一个请求。”
赵祯道:“哦?什么请求?”
苏锦道:“此事若是办成了,皇上给我什么嘉奖呢?”
赵祯沉思了一会道:“你若办成这件大事,朕赐予你官身,封你当个真正的官儿,还要重重的赏赐你。”
苏锦笑道:“这个我没兴趣,官我可以考科举,赏钱赏物对草民来说意义不大,草民家中还有几个子儿,吃喝穿用当不愁。”
“那你想要什么?”
苏锦想了想道:“草民只有一个要求,而且是件成人之美的好事,到时候还请皇上成全。”
晏殊鼓着眼睛看着苏锦,这小子当真不可救药,是是就想将自己的心头肉晏碧云给弄到手,不过若是真能如此,也算是解了碧云丫头身上的枷锁,这小子虽跳脱,对晏碧云倒是一片真心,为了她连官职都不要,简直无法想象,这在当世怕是很少有男子会为了一个女子做出这么大的牺牲。
赵祯笑道:“成人之美的是朕最爱干,看上谁家的女子了?你办好了差事,朕便为你保大媒便是。”
苏锦大喜道:“君无戏言。”
赵祯指着苏锦哈哈大笑道:“讹上朕了。”
……
苏锦出了宫来,急速找到晏碧云,将经过一说,晏碧云喜出望外,同时又很感动,她高兴的是苏锦最后提的要求,皇上虽不知道苏锦指的是谁家的女子,但既然金口一开,到时候也无法反悔;感动的是苏锦居然连前程都不屑一顾,只求和自己鸾凤和谐,这份真情才是最为难得。
苏锦乘此机会大占了一轮便宜,晏碧云居然也没有斥之以大义,而是任君怜爱,只是紧守着最后一关。
两人卿卿我我了半天,苏锦忽然一拍脑袋道:“差点把大事忘了,那粮食可是在庐州?”
“是啊,匿在庐州东北的隐秘所在呢。”
“这几日我可能要动身,一旦圣旨下来,不日我便要去扬州府,这五十万石粮食要运达扬州,碧云你怕是要辛苦一趟去庐州安排一下。”“那还用说?奴家的粮食除了奴家去,谁也找不着,也没人会承认;这事你就放心吧。”
苏锦感激的拉着晏碧云的手道:“真是个贤内助,我怎么这么有福气呢?定是我前世敲烂了木鱼修来的。”
晏碧云戳着他的额头道:“你呀,就会哄奴家,这回你把伯父大人气的够呛,回来后好好跟他赔礼。”
苏锦道:“我帮他这么大的事,还不够诚意么?这差事可不易办,说老实话,我现在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晏碧云睁大眼睛道:“没底你还敢在皇上面前打包票?”
苏锦道:“难道跟皇上说‘我不行,我没本事’么?便是硬扛着也要上啊,再说也不是一点把握没有,就凭我苏锦,出生入死,火里来水里去,多少也是个见过场面的,岂能畏难而退?”
晏碧云噗嗤笑了,苏锦把胸脯子拍的砰砰响,那样子活像个大马猴,事已至此抱怨也没有用,苏锦便是一脚踏进火坑,自己也决不能任由他一个人煎熬,总之是生死一处了。
……
第二日,朝廷便有了大动作,第一件事便是下诏废除了‘减餐令’,赵祯掩饰的很好,诏书上说,勤俭之行乃是出于自觉自愿,朝廷下诏书强令行减餐令,有违仁治之道,故而废除之,愿意坚持勤俭之行的百姓,各地官府在年底可拟奏名单报上,朝廷给给予褒扬。
减餐令一废除,人人喜笑颜开,也打消了市面上对于减餐令的一些传言,虽然大饥荒的流言依旧悄悄传播,但很多人却是将信将疑了。
第二件轰动朝野内外的事便是朝廷官价收买民间存粮的诏书下达,诏书上说,即日起到十一月二十这一个月内,凡是民间存粮超过五千石的商户或者富裕之家须得将多余粮食按照高于市价一成的官价粜与官家。
在此期间,凡缴卖五千石的人家,可获当地州官亲书赠与的匾额一块;一万石以上者,除州官赠与匾额之外,家族中的男子可自动获得秀才资格,并获当地官学入学资格;十万石以上者赐九品官身,可在当地州府部门安插职务领取朝廷俸禄;三十万石以上者可获八品官身,并将享受候补官缺之资格;五十万石以上,赐举人出身,享受中举资格并允许参加下一年度礼部会试;百万石以上者赐同进士出身,与同科进士共享朝廷官缺之额,并由皇上亲自题赠《义商》匾额。
但凡在十一月二十之后尚未主动缴粜者,超过期限,再粜者价格将为三百文一石,不享受任何嘉奖,十一月底朝廷将派有司稽核全大宋商户及富裕之家,若有私屯粮食不愿上缴者一律按宋刑统从重处置。
一时间朝野纷纷,流言蜚语满天飞,有拍手称好的,有大叫荒唐的,有嗤之以鼻的,也有惊慌失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