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二章 最后的疯狂(二)
苏府一聚,赵祯敏锐的感觉到苏锦似乎有一种猜透自己心思的感觉,他略有些心虚,大半年来,苏锦在相位上兢兢业业从不多言,就算是自己暗中将他所属将官的兵权尽数剥夺,苏锦也没来跟自己说些什么,但那日宴会上苏锦以酒遮面公然调笑自己的行为,说明苏锦已经不再对自己有丝毫的敬畏,那是另外一种表达不满的方式——当众羞辱。
赵祯坐立不安,猜不透的人和事才更加的让人恐慌,想来想去,他觉得不能再等下去,苏锦像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座大山,早一日搬掉,自己便早一日舒坦;于是赵祯连续数日秘密召见张尧佐和韩绛两人,要两人找准时机,提前动手,将苏锦一举成擒。
张尧佐和韩绛调集人手,开始暗中紧盯苏锦的行踪,寻找下手的机会,本来以张尧佐的脾气,便是带兵直接围困苏府,将苏锦全家大小尽数捉拿了事,但赵祯担心在无借口的情形下会引起轩然大波,加之探明苏府左近有数百护卫,一旦稍有拖延不能得手,苏锦必会立刻将自己在沙洲上的承诺公之于众,不到最后关头,赵祯还不想不顾一切的撕破脸皮。
赵祯的如意算盘是,找到苏锦溜单的机会,将之秘密击杀,树倒猢狲散,其他站在苏锦一边的人,自然会掂量形势的发展;自己再出面给予苏锦风光大葬,既除掉心头大患,又赢得天下民心,保证朝廷不会发生混乱的局面,然后再慢慢的肃清苏锦的残党。
当然如果没有这种机会,那张尧佐等人派去各地的人手便可以有用武之地,第二套方案便是直接硬来,多地同时动手,便是惹起什么祸端也顾不得了。
……
从二月底在明州沙洲上的谈话至今,九个月里赵祯的所有行为苏锦都了如指掌,赵祯将自己的西北军属将明升暗降剥夺兵权,暗中拉拢多位朝中大员,以及派遣禁军分赴各地以巡查城防之名驻扎待命,苏锦都很清楚。
苏锦佯作对这一切懵懂无知,甚至当有人提醒他这些的时候,他都毫不留情的将来人骂走;苏锦当然不是对赵祯还抱有什么幻想,他只是不想将弄得沸反盈天天下震动而已,自己为之辛苦奋斗了十五年的大宋帝国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的局面,决不能断送在自己的手里。
几个月前,潘江和景泰等人来京曾隐晦的承诺苏锦,若苏锦想废掉皇上,不管是立新君还是自立,他们都将率所部大力支持;那时候潘江和景泰麾下有三十万兵马的管辖权,而且王朝和马汉还掌握着禁卫军的五千余人马,完全有能力扭转乾坤。
朝中带兵之臣如狄青、范仲淹、韩琦等人都是苏锦故交,他们也许不至于帮助苏锦做这件事,但绝不会因此而率兵讨伐苏锦,最多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因为苏锦和赵祯之间的矛盾在外界而言是秘密,在这些人的心里却是心知肚明,迟早会有爆发的一天。
但是苏锦不能那么做,虽是后世穿越之人,苏锦心目中对于好恶奸邪的思想多少还受着数千年儒家思想的影响,一旦迈出那一步,自己便成为百姓口中的乱臣贼子,人们不会管你当时面对的是什么,他们会毫不经过大脑的认定这是谋逆之举;苏锦虽不在乎史书怎么写,但他不愿意当百姓口中的乱臣贼子,那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目的。
来到这个陌生的年代的自己本来就是时空上的一次谬误,自己压根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后来有鉴于大宋百姓的疾苦和愚昧,苏锦才逐渐的从细枝末节入手,改善大宋的境况,稍启民智而已;目前看来目的基本达到,苏锦绝不会去让自己十几年的努力在一片战火涂炭中摧毁殆尽;不仅是被叫做乱臣贼子不好听,更是因为怕由此引发的全面内战而导致大宋土崩瓦解,又会民不聊生,那样违背的自己的初衷。
身边可疑的眼睛越来越多,苏锦知道赵祯已经等不及了,赵祯是在寻找机会下手了,苏锦决定给他这个机会,给他机会,那也是自己脱身的最好机会。
十一月十八早朝后,苏锦觐见赵祯提出告假回明州,因为十一月底是王夫人的六十大寿,王夫人留在气温温和的明州避寒,苏锦要去祝寿也只能去明州,另外苏锦还明白的告诉赵祯,苏记的年会也会同时召开,在年会上,苏锦将会宣布将苏记一切产业移交给朝廷的消息。
赵祯心头狂喜,这可是个极好的一网打尽的机会,不仅是苏家大小都会去祝寿,而且朝中和苏锦关系交好的官员也会赶去奉承,再加上明州是沿海小城,离京城千里之遥,就算出了天大之事,消息也能封锁起来,这是最为有利稳定的一种方式;按耐住心头的兴奋,赵祯先是温颜宽慰苏锦几句,命张贵妃赐了美玉珠宝,并下旨册封王夫人为一品诰命夫人的殊荣,答应苏锦回明州为母祝寿。
苏锦离开之后,赵祯第一时间召见张尧佐和韩绛,命他们即刻先于苏锦之前带兵前往明州布置,寿宴当日便是最好的下手时机;张尧佐和韩绛兴奋不已,一网打尽会省了很多的手脚,而且在苏锦之母的寿诞之日动手,这是多么刺激的一件事,可以想象,当苏家上下喜气洋洋的为母亲祝寿的时候,自己带着大批禁卫军充入宅邸下令砍杀的时候,那是什么样的一副场景,想想都让人兴奋的发抖。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赵祯写下秘旨命韩绛连夜南下杭州府,全面接管两浙路兵马都部署的兵力指挥之权,控制住两浙路的局面,以防不明白事情的当地文武官员犯糊涂跑出来搅局。
苏府上下开始打点行装南下,苏记京城各家店铺的掌柜以及店内精英伙计都被秘密要求携带全部家眷和细软跟随前往,一行六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出了京城踏上南下的国道,随行的四百名护卫毫不避讳的将火铳背在身上,苏锦就是要告诉赵祯,自己所说的火铳枪配备之言毫不虚夸。
赵祯压根没有半路动手的意思,因为那已经是下策了,他只命人远远缀着苏家的大队人马,确保他们不会忽悠自己并不去明州,而是一路往南逃窜到大理国或者是其他邻国去便可。
于此同时,苏记全大宋各家商铺矿山银庄等产业的精英人员也携家带口的从四面八方赶往明州,他们只知道是去参加苏记年会,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大东家要求要携带家眷,收拾细软;但苏记的传统是执行坚决,即便是不明白,也还是照做不误。
十一月二十六,苏锦抵达明州,晏碧云亲自来城外迎接,夫妻二人钻进豪华马车之后发生了如下一段对话:
“夫人,船只可已经准备妥当了?”
“二十艘大船已经完工,作坊速度太慢,奴家花了一倍的价钱让他们请了广州泉州等地的造船作坊的工匠前来帮忙,按照夫君的要求,全是铁皮包头的楼船。”
“好,西北货物可运达了?”
“五万桶火油、一万桶火药均已运达装船,你所列出的人员清单,物品清单已经全部采购齐全尽数堆在码头上,赵虎带五百人日夜看守。”
“辛苦夫人了,即日起全部装船,三天时间必须全部装好,另外食物清水菜蔬的分配还需夫人费心,这些事不能让他人经手,这一年来辛苦夫人了。”
“夫君说的什么话,你我夫妻同心,本就是同生共死一辈子,即便你没说要去何处存身,奴家也完全相信你的安排。”
苏锦将晏碧云搂在怀里轻轻一吻道:“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一片蛮荒之地,虽然我没去过,但是我知道他就在那里,那里的土地和大宋一样的辽阔,在大宋我还有许多没有完成的梦想,在那里我会努力一一的实现,大宋是我的故国,我不愿因为个人的生死而让这片土地陷入流血之中,所以我们必须走,你明白么?”
晏碧云凑上樱唇热吻苏锦,轻声道:“我懂,大家都懂,伯父大人说了,一池难容两蛟龙,夫君是人中之龙,既不能久居人下,又不能同室相残,便只能开辟新天地了。”
苏锦笑道:“晏大人这句话总算是说到点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