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其实王爷也是有许多苦衷的。”胡国柱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起来,“虽然当初毒死永历皇帝,是王爷的不是,但是那个时候,大明大部分的地方都已经沦陷,王爷如果不是忍受千万人的唾骂,把永历皇帝给杀了,只怕会有更多的大明宗室和臣们会惨遭清廷的屠傻,王爷现在也很后悔,但是想必永历皇帝知道了这些事情,也会明白王爷的无奈。”
这点我也是相信的,大明朝能存在历史上近三百年,肯定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儿子们太能生,也俨然成了压垮大明朝的稻草之一。大明的宗室子弟,倒是没有制造多少战乱,但他们的生活,都是民脂民维持的。最盛的时候,大明有多达百万指望着民脂民膏过活的宗室子弟,这也成了大明朝巨大的财政负担。
若如此算来,还真的可能有一支明朝的宗室现在落在了吴三桂的手中。
“哦,是这样啊?”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虽然胡国柱的这个理由看似很瞥脚,便却是最合理的解释了,也或许他真的借用此机会,保护了不少的大明宗室呢。
而我华夏千百年来,一旦王朝更替,也必然会带来皇族的被屠傻和毁灭,而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通过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一切。
以我看来,还是我们这个民族,没有学会妥协的艺术么?
政争,如果不学会妥协的话,那它的最终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斗争双方拼个鱼死网破,因为,如果不把对方杀死,就是失败后被对方凌辱至死,历朝历代,从刘裕谋杀后晋皇帝开始,末代皇帝,貌似就没有几个善终的。
对于互撕的双方来说,任何结局都是他们自找的,是他们为自己的选择所付出的代价。可是那些被裹挟的人们,他们的选择时候,或许这根本不是他们的本意,而是对强权不得己的屈从,让他们跟着强权者一块毁灭,小民们何其的无辜。
若只是少部分人被裹挟倒也罢了,但若是整个帝国的小民们都被裹挟着,该会如何。其实不用我说,你们已经看到了,我不敢说,大家互相投以一个意味深长的苦笑,并且一起默默的祈祷吧。
经过胡国柱一番详述,我才算明白了吴三桂的状况,用胡国柱的话说就是,咱平西王也有他的苦衷啊。
吴三桂虽然引了清军入关,又为了取信于清廷,毒杀了永历皇帝。但这位爷确实太会替自己辩护,就如同胡国柱说的那样,人家的种种都是为了保护反清复明的有生力量,千万里长征到云南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有生力量,抵抗满清的入侵,有我们的张嘎、黄二小、胡兰等人就够了,至于说反清复明的生力军和核心力量,则必须受到婴儿一般的保护。
可笑的是,也居然有人真的相信了他,不远万里来投奔他,内心天真的还以为,吴三桂或真的能扛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只是不知道现在沉迷于女色酒肉之中,沉迷于云南王的虚荣之中的平西王,到底还有几分心力惦记着反清复明的事情。
吴三桂和清廷之间,就好象鸡女和瓢客一样,都知道对方心里想着的是什么。但是天还没有亮,只要还在黑夜之中,他们就是温情脉脉的情侣,一旦天亮之后,各分东西甚至成为仇人,那还另说。
其实,矛盾早在吴三桂在云南开藩设府,坐镇云南后,吴三桂的权力和声势
愈来愈有脱离清廷的时候,就早已经暗暗发酵了。
对于顺治帝和他的朝廷来说,他们收拢吴三桂,无非是因为自己身为满人,人数太少,一方面是需要树立一个汉人的降臣来作为标杆,又说服更多的汉人放弃抵抗,另一方面,他们养着这条狗,可是指望这条狗替自己咬人,而不是有一天被这条狗反咬一口的。(真不好意思,其实用狗来形容,太不贴切了,在笔者的意识里,许多狗可比人忠实得多了。)
如今,随着明朝的大部分领土归于清廷手中,也只剩下个两广看似短时间内无法收复了,对于日益坐大的吴三桂,清廷也是越来越不安起来。
吴三桂深知,在南明政权尚未消灭之前,他与清政府命运相连,再说杀死永历皇帝的仇在那里,他若是不拼死作战,那就再无退路了。
但在云贵底定之后,他便作起了“世镇云南”的美梦,并处心积虑地要把云南变为自己的割据领地。在正治上,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于辖下的各级官吏,他“选用自擅”,“各省员缺,时亦承制除授,谓之西选”。与此同时,他还以重金收买在京朝官及各省将吏,为自己效劳。
在经济上,吴三桂除利用正治特权籍没“故明沐天波庄田七百顷为藩庄”之外,还大肆兼并土地,“勋庄棋布”,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与此同时,他还“垄盐井、金铜矿山之利”,官卖各种土特产品,放高利贷,并凭借其庞大的财富,豢养宾客,收买士人。在军事上,他招纳李自成、张献忠余部,编为忠勇五营、义勇五营,加紧训练。此外,吴三桂还纵容部下将吏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杀人越货,毫无畏忌,讼牒、命盗两案,甲兵居其大半”。清廷也知道,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是他们身上的恶瘤,如果不趁早根除的话,必将成为大患。
对于吴三桂的这些活动,清朝洞若观火。因而在云贵平定之初,便着手裁抑吴三桂的权势。和历史上不同的是,不要等到康熙皇帝亲政,顺治皇帝自己看着时机差不多了,即以云贵军事行动已经停止为理由,收缴了他的平西大将军印信,接着,又“截其用人题补之权,迁除悉归部选”。六年,又乘其疏辞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之机,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中央。同时,还剥夺了他的司法特权,“平西藩下逃人,俱归有司审理,章京不得干预”。吴三桂则以“构衅苗蛮,借事用兵”,扩军索饷相报复。吴三桂和清朝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了。
因此,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平定之后,清廷一方面要求吴三桂、尚可喜等各路降将裁减军队,另一方面也着力裁减吴三桂等人的军费。另一方面,通过化土归流的办法,向云贵等地方派出流官,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清廷的种种做法,无不指向以吴三桂为首的降将的利益,清廷想要干什么,吴三桂等人心知肚明。因此,随着清廷的手伸得越来越长,吴三桂等人便愈觉得不安。因此,当他们得知了清军在广州被我们的火枪打得落荒而逃的消息之后,便动了跟我们买卖枪支的想法。
之前因为我们一直不太待见他们,他们派出的使者也被热血上涌的我们直接避之不见。他们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但无疑,陈圆圆的来到,为双方关系的破冰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难怪吴三桂知道陈圆圆怀抱他投的时候,并没有雷霆大怒,而是派出了
自己手中得力的干将胡国柱来了。
因为,吴三桂看来真的是一个成熟的政客,作为一个成熟的政客,牺牲自己的兄弟姐妹为自己在同类中博取同情,牺牲自己的爱人为自己取得助力,甚至为了更远大的目标,连自己的亲儿子也是能够牺牲的。那么,为了更伟大的抗清大业,牺牲一个已经人老珠黄的陈圆圆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看来,作为一个成熟的政客,吴三桂就算心里不爽,也是打算接受陈圆圆另投我的怀怀抱的事实了。
“如果平西王爷真有诚意的话,”想了很久,我终于缓缓说道,“可以将大明宗室的人如数送到广州,如果我们的人确信无虞的话,我们可以将部分的火器的技术转让给你们。但是,你也知道我们的火器技术来之不易。我们收下这群宗室,只是出于情义,因为再怎么说,她是我的六王妃的家人。但在商言商,从交易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吃亏的。所以,仅仅这些,仍然是不够的。”
“陛下若有要求,只要我们能实现的,一定努力实现。”胡国柱根本没想到我会同意他们的要求,禁不住喜形于色道。
“想必你来到这边也看到了,我们这边矿多,地多,唯独缺少的便是人。因为我们希望,能以平西王爷出面,帮我们收集一万名有手艺的青壮。当然,如果他那里有大明的匠户的话,我们也是欢迎的。”
明朝的军户政策,使得许多手工业者沦为最底层的阶层,他们的手艺,本来应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力的。但这种泯灭人性的制度,却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使他们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苟延残喘。以前通过张名振,我们收集了数千人,但还远远不够,若是吴三桂愿意送来的话,我倒是不在意的。
“这个不是问题,这个不需要和王爷说,我直接就可以答应下来了。只要陛下需要,莫说一万,两万我也能想办法。”胡国柱迫不及待地说。不过,貌似吴三桂现在控制的不止云贵地区,好象湘南地区也在他的手中,云贵人口密度不大,湘南可是人口密集的地方。这么说来,两万人倒不是难事。
“还有一点,我希望平西王能帮我准备一千名滇马,这个对你们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在火车发明之前,畜力仍是我们主要的运输方式。但是其它的马种似乎不太适应这里的气候。倒是滇马虽然速度和体型不占优,好在耐力较好,或许适应澳洲的的气候。
“这个不是问题,这个我也能答应陛下,就这些了?”胡国柱能完成此行的任务,似乎自己也觉得不敢相信。
“就这些了。但是,我们需要看到你们的诚意,如果没有别的事情,我想胡先生可以回去准备了。”我毫不犹豫地说。
胡国柱满意的离去了,我却要准备说服一番长平公主了,她对那些皇室的人,似乎不太待见。而且,那帮纨绔们来了之后,多半也是我们的负担。但是从道义上来说,我们又不得不做。因为我们总不能一直呆在澳洲,总有一天要回去的。
没想到刚送走胡国柱没有多就,我却迎来了一脸憋屈的李哲:“老爹,我再不想呆在这汉京了,我也要象杰哥一样,自己打下一片土地来,我知道,老爹对我未来的安排,就是充当帝国的吉祥物,我也认了。可是我还这么年轻,我也想看看,我究竟能有多大的才干,老爹,你就答应我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