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历史 五胡烽火录

第249章

五胡烽火录 赤虎 4780 2024-10-20 01:29

  

  是夜。鲜卑人军营。

  连续败退的鲜卑人士气低迷,军营里到处是茫然无措的士兵。

  慕容恪管理军队的方法比较疏散,安置好营帐的士兵们望着夜空,望着远方的魏军营地窃窃私语,他们谈论的话题只有一个:撤军。

  慕容恪站在自己的营帐口,看着士兵们垂头丧气,他那俊秀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点起火把”,慕容恪吩咐自己的侍卫,随后,他一言不发的走向军营深处。

  慕容恪的巡营多少稳定了鲜卑人的士气,然而,鲜卑人的担忧并未消失。待他巡制左营,数名正聚在一起谈论的鲜卑人并没散开,他们虽止住了话题,但却默默地站在那里,用目光向慕容恪发出责问。

  “在谈什么?”慕容恪故作轻松的询问。

  “玄恭啊”,一名鲜卑贵族仗着资格老抢先回答:“这仗没法打下去了。五天了,这个冉闵是疯子,就他那点人,可我们十四万骑兵竟没沾上半点便宜,仗打到这份上,我们也该考虑是否让他一步?

  冉闵是步兵,我们让开大路,派骑兵随后掩杀,他那点人怎够我们一个冲锋的?”

  另一位鲜卑贵族感慨地说:“是啊,都说汉人懦弱,我们只要举起刀,他们就会低下头。匈奴人用三万大军攻陷了他们百万之众把守的京城,可对面那个冉疯子只有一万人,怎么就敢向向我们大军挥刀,而且寸步不退。

  看来,汉人当中还是有硬汉的,不如我们暂且回兵,让过这拨汉军,然后见软柿子下手,择日再战。”

  慕容恪俊秀的脸上浮出一丝怒色,稍瞬即逝。

  “不能退,半步都不能退”,慕容恪语气坚定:“两军交锋讲究的就是气势。我们一旦后退半步,鲜卑人南征的大业就全毁了。

  汉人怯懦,我们之所以用十万之众奴隶数百万汉民,靠的就是气势,靠的就是百战百胜。

  虽然,撤军之后随后掩杀,不失为一条高明战略,但对汉人却不能用。冉闵,一勇之夫也,他以杀胡起家,号令汉人归拢人心。

  一旦我们后退半步,汉人必看到了希望,他们必然蚁附冉贼,中原之地,不再有我胡人落脚之处。

  我慕容鲜卑崛起于辽东,如今,辽东之地竟丧于铁弗高之手,我们没有退路了,只有并力向前才有出路。

  冉闵已连续攻击了数天,师老卒疲,他想再维持前几天的势头,很难很难。你们难道没有发现,我们与冉闵接战第一天,退兵三十里,而这几天,我们每日所退,不过三五里。

  冉闵有勇无谋,一勇之夫也。其甲兵虽精,不足畏惧。他已经没有后援,拼得越凶,后劲越不足。而我们的援兵不断,诸君此时此刻,怎么想的退兵呢?”

  慕容恪这番话令鲜卑贵族振奋起精神,最先发话的那个鲜卑贵族兴奋的问:“接下来,玄恭打算怎么打?”

  “我们兵多,就用这个欺负他,我打算把全军编为三部,从今天开始寸步不退。明日就以新到的六万生力军迎战,其余各部休息体力。

  第二日,再以左右两军迎战冉闵,第三日以中军迎之。冉闵生性喜欢冒险,他连续三日冲击我军,损伤必大。知道我军势大,肯定不愿相持下去,必会冒险冲击我中军。第四日,就是我们决战之日。我已经有了战胜他甲兵冲击的办法,但还需要三日准备。诸君为我争取这三日时间,三日后,看我生擒冉闵。”

  此时,慕容恪身边已围了一大群鲜卑贵族,他们听了慕容恪这话一起发出兴奋的吼叫,鲜卑人表达感情的方法比较质朴,他们吹击着胸膛,发出一声声狼笑“噢噢噢”。

  夜色里,鲜卑人军营如群狼乱舞,这是嗜血的吼叫。

  第二日清晨,一队队鲜卑步兵开出鲜卑兵营。对面,冉闵步兵也整齐的走向战场,走向死亡。

  这片战场以前是石勒的兽园,经过胡人的反复杀戮,这片土地荒凉无比,杂草丛生。清晨的露水蒸腾起来,天空中飘散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空气中还夹杂着一股野草的清香。

  慕容恪抬起头再看看天空,清晨的天空,显得格外的淡雅,闭上双眼享受着这大战来临前的一丝宁静,许久之后,慕容恪终于出声了,他说:“今天的天气很不错!”

  站在慕容恪身后的阳鹜不想慕容恪会来上这么一句,他抬头打量着清晨的朝露,犹豫了片刻,他回答说:“今天的天气真不错。”

  “今天的天气真不错”,慕容鲜卑对面的军阵里,冉闵正眯起眼睛,深深地嗅着早晨空气里的青草味:“天真不错,可我却要在这个好天气里杀人,真是个愁煞人的好天!!”

  冉闵说话间让人感受到十分的无奈。他身边的董闰听到这话听到这话,淡淡地笑了,他说:“天真不错,可明天早晨会怎么样呢?但愿,我不是在鲜卑人锅里炖着。”

  张温咬了咬牙,低声吼道:“宁死不为胡食!”

  冉闵、董闰、张温等一万韩军所作的一切,是不是抗拒“祖国统一大业”呢?——后世的历史是这样记述的。

  人死如灯灭,前人不知而后人辱之,他们如此侮辱这些前人,是指望中华民族仅靠隐瞒历史和篡改真相,其他的啥也不干,就能民族崛起了?

  没有人知道这些人为什么害怕揭开这段历史,只知道,在胡人当政的时候,这段历史是对胡人的挑衅,在“汉政权”当政的时候,他们害怕“激起民族矛盾”,所以禁止谈论这段历史,所以篡改这段历史以迎合胡人的“口味”。

  这些人真的是汉人么,会不会是穿越而来的日本人?也许不是,但他们做到了日本人想做的事。

  冉闵回身望望自己的队伍,士兵们的脸上一片平静。铮亮的铁盔让他的队伍看起来像一片钢铁的丛林。他紧了紧手上的钩矛,轻声说:“开始吧。”

  军鼓擂响,军列头排几名身躯高大的士兵,举起一人高的塔盾,种种的将盾牌墩在地上,大地似乎颤抖了一下。

  “赫!赫!赫!”士兵们齐声发出吼叫,迈着小碎步,一步步向战场走去。

  如果看过《角斗士》等电影的人在这里,它就会发现,冉闵不仅训练军队的方式类似于斯巴达人,魏军所采用的战法也与罗马军团极其相似。

  是的,历史真相却是如此。

  20世纪80年代时,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过一柄西凉长剑,全剑呈柳叶型,剑长1.45米,柄长0.3米、重12公斤。形状像个放大了枪刃的短柄长枪。从形制上看,这柄剑和中原流行的双手长剑(约0.9米)不太相同,它还带有碗型护手,更似罗马步兵剑。

  汉末西凉曾经有一支剽悍的军团,就是马超的部队。他们的步兵防御时使用巨大的橹盾,如同城墙。其作战队形则完全是罗马安东尼鱼鳞阵的翻版。《后汉书》记载,这种队形叫做鱼骊阵。

  关于这支军团的来历有很多猜测,英国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克拉苏那支在远征波斯后,被打散而突围,最后消失在沙漠中的那支军团。

  《后汉书》中的记载是中国重装步兵的最初的记载,在中国历史上,这种重装步兵似乎只是西凉人的知识产权。晋代曾记载了重装步兵的两次出战,那是西凉刺史张轨属下、北宫纯部队两次保卫晋都,挽救了西晋。

  可遗憾的是,按传统,在国家危难时保卫祖国是种大罪。在后世要被扣上“妨碍祖国统一大业的民族分裂分子”的帽子,在当时,那叫“不赏之功”。

  功太大了,不能赏,只能杀。明刀明枪地杀,恐怕打不过他们,那就饿死他们。

  于是,西晋政府以洛阳缺粮为由不供应他们的粮食,再加上种种限制措施,令他们全部饿死,以此消除了心腹大患。当然,洛阳城防也消除了。

  匈奴人接着攻陷了洛阳,西晋灭亡了,皇帝给匈奴人倒尿壶了。他成了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民族英雄”——维护匈奴人统一大业的“汉族民族英雄”。

  东汉的重装步兵出现时,恰逢战乱时代的来临,随后的战火焚毁了大量书籍,也焚毁了关于他们的记录。西晋重装步兵再次出现,随后也是战乱,后人依旧没有他们的记录。这种战法也在历史上失传。再后来,根据历史记载的片言只语,人们认为冉闵的部队也学会了“鱼骊阵”,他正是采用这种战术,硬抗慕容恪14万骑兵的。

  冉闵是如何学会“鱼骊阵”的,历史没有记载。按正常的逻辑,出身乞活军的冉闵不可能接触到这种高深战阵。不过,也有人认为,羯胡人来自高加索,他们完全可能接触到这种战斗方式,但骑兵为主的羯胡人对此战法并不重视,而冉闵时刻想着复仇,他接触到这种号称“骑兵毒药”的战斗方式后,立刻联想到他的复仇大业,于是……

  高翼的出现是历史稍有变化,但历史的大轨迹依旧顽固。冉闵还是用“鱼骊阵”对付他的敌人,亦如他在石虎手下是一样。唯一改变的是,魏军士兵的装备素质大大高于原本的历史。

  但是,这能使历史轨迹产生偏移吗?

  这片土地很空旷,天空中箭矢如雨,遮天蔽日。落在橹盾上的箭矢噼啪作响,然而,但多数箭并没有射透高大的塔盾,没有射穿魏军的铠甲。

  鱼骊阵的移动缓慢而坚定,透过重重箭羽,先锋接近了鲜卑步兵。两军相遇,像两个逆向奔驰的大浪,轰然撞在一起,两军发出震天的吼叫,天空顿时变成红色。

  不,是血色。

  与此同时,西凉马太后废除自立的孙子,立自己的情夫兼儿子张祚为凉州之主。而后,张祚派人掐死十岁的侄子,埋于沙坑——张轨的后人竟然无耻如斯,不知张轨在坟墓里如何做想。

  也在同时,秦帝苻生大宴群臣于太极殿,让尚书令辛牢做掌酒官,正喝到尽兴时,苻生一看,大臣们都不怎么喝,掌酒官还在哪儿闲着没事干,他不高兴了,乘醉对辛牢说:“诶?你这陪酒的不去敬酒,坐哪儿干什么?”

  辛牢点头哈腰,正准备说些儒学大义、圣人经典来劝告苻生不要无节制饮宴,苻生已捞起弓箭来,一箭把辛牢射死。

  血泊横流。这血迹居然流淌在神圣的王宫大殿中,群臣居然没人考虑这是否符合“春秋大义”,他们只感到害怕,十分害怕。

  原来,顺应“五德始终”也有生命危险,圣贤并没有提醒他们这话。到圣贤书之外的地方找方法——你活腻了,俺们平常批判的就是这种行为。

  于是,再也没有人敢不喝醉,一国大臣,衮衮诸公全喝得烂醉,他们横躺竖卧,衣冠不整躺倒在平常议论国事的神圣主殿中。

  苻生很高兴,他说:“喝酒赌钱品人性嘛,喝醉了那才都是好人呐!”

  ……

  也在这个时候,汉国也掀起一场滔天大波。

  汉王高翼收取赵小丁车钱的事,在有心人的宣传下扩散出去,顿时,汉国国内儒生士子口诛笔伐,声讨他们早已看不惯的汉王。

  儒生们认为汉王此举是“与民争利”,讨要车钱的行为是把自己混同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身为一国之主应该“不尚贤,使民不争(不尊尚贤能之士,使人民不争逐名位,不爱个人奋斗);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他怎么能问百姓要车钱呢?古今之桀纣也没有这样做啊!……

  结论是,汉王比桀纣还可恶。

  正当此时,高翼正带领着汉国精锐的部队跋山涉水。他立马道旁,连声催促:“快,快,再快点。”

  骑兵军官楼云拍马赶至高翼身边,劝阻道:“大王,我们已累死半数战马、掉队士卒接近三成,大王,请稍缓脚步,让孩儿们收拢一下队伍吧。再这样下去,即使到了廉台,孩儿们也不能战了。”

  高翼摇头:“你不懂,累死半数战马算什么?掉队三成士兵算什么?晚到一刻,我们多付出的鲜血与金钱,足够再装备这样一支军队。跑,跑死也要在死在廉台。

  告诉士兵,我恩养他们多年,现在是他们回报我的时候了——前进,无论掉队与否,都要指向廉台。我只要廉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