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强弱的对比在水浒传里比比皆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到处都是,不是彼强就是此弱,而且往往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拿武松和他的哥哥武大做对比。
武松从小没了父母,哥哥拉扯他长大。本来在家里做老大的应该占尽优势,性格上应该强势一些,但武大郎也许真的是因为先天的缺陷,反而弱势。大哥软弱无能,自然不能给兄弟庇护,武松为了保护自己,也只好自己变的强大,因为软弱总是要被人欺侮的,天长日久,兄弟两个分化的越来越严重,一个越弱,一个越强。
人都是势利的,怕强凌弱几乎是多数人的天性,软弱的人连小孩都会欺侮,武大郎就是这样的,郓哥就敢欺侮他。
郓哥为了报复王婆,告诉武大老婆与人通奸的事,武大想要知道真相,要送郓哥十个炊饼。郓哥说:炊饼不济事。你只做个小主人,请我吃三杯,我便说与你。及至到了酒店,拿了几个炊饼,买了些肉,讨了一旋酒,请郓哥吃。郓哥又道:酒便不要再添了,肉再切几块来。当然,他是小孩对酒没有兴趣。
后来同样的事情,武松也去找郓哥问,郓哥有提过要酒肉的事吗?没有,他不敢。武松也带他到了酒店里,但只让给他造了饭,既无酒也无肉。是武松小气还是武松穷?武松不如武大挣的钱多吗?当然不是。因为在武松眼里他就是个小屁孩,还要什么酒肉。尤其是武松急于知道真相,怎么可能让他大模斯样喝酒吃肉。
强势意味着掌控权,弱者往往就在强者的掌控之中。武松对付郓哥,给饭那是客气,不给你照样得说,不说,那就问问手里这把刀子。他用刀威吓过何九叔。武松请何九叔时是要了酒的,那个只是成人之间交往的面子问题,要酒也是客气,绝不是真让他吃酒,事实上何九叔哪里有心思吃酒?当武松把刀子扎进桌面时,就是在警告他:面子可以给你,但掌控权在我手上。但对郓哥这个小屁孩,哄哄就可以。郓哥也很识相,不想人家用刀子来威吓他。
郓哥对武松也使了一些小聪明,让武松给了他五两银子,但对武松来讲,你可以使些小聪明来博得我的同情,但你不能掌控我。武松不是识不破他的小伎俩,只是不屑于跟他计较,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
在武大和郓哥之间,郓哥是实际上的强者,他对武大实施了掌控和要挟,让武大不得不在他身上花更多的钱。
挣钱多的花的少,挣钱少的反而花的多。这就是为什么穷人越穷了,富人越富了。强者越强了,弱者越弱了。为什么富与强总是连在一起,贫与弱总是连在一起。因为你弱人家才敢诈你、欺侮你。高俅为什么谁都敢欺侮?因为他强势。武大为什么总被人欺侮,因为他弱势。
从前看到《洪湖赤卫队》里的唱段,湖霸把韩英一家赶出茅屋,他们住到破船里,后来连破船也被抢了去,打死了爹爹,赶的她们母女无处可逃。总是难以置信,天下竟有这样的人,怎么会这么过分?甚至以为是戏剧夸大其词。现在倒能想得通了,人总是得寸进尺、贪的无厌,反正你软弱你无能,欺侮死你也没办法。所以要改变恶劣的命运,只有让自己变的强大,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出身底层社会的武松一定是从小受多了人的欺凌,为了保护自己才变的强大起来。武大因为软弱不但守不住老婆还被人害的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