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烫手的山芋
他们沆瀣一气。
从来也不会体谅,这样搞下去整个国家都完蛋,他们这些当官的也将走到尽头。
真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想的,也就是说大家都在一艘船上。
那些当官的就像是船上的管理员。
他们每天都干着拆船板,私自用它来做烧烤。
就不想想。
把船搞出一个大窟窿,船沉没了自己能够逃出生天?
蔡熠觉得他们真是一群傻鸟。
既然他们冥顽不灵,那就不要怪他采取手段和措施。
派出的暗探已经查明详情。
丞相勾结了很多官员。
他们结成利益同盟。
皇帝要派人去查他们简直做得滴水不漏,任何问题都查不出来,很多次都是无功而返。
丞相可以说只手遮天。
皇帝的钦差大臣还没有到地方。
人家早就已经做好了,迎接准备。
到检查那天。
州府官员早就利用国库的钱,把街道和老百姓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且钦差还会被陪同的官员有意识地引导,去他们打点好的村子。
给老百姓每家每户送去了满满的米面。
破天荒地每家每户都给两斤肥肉。
和那个村子的村民约定好了。
只要钦差大人来了,你们就要装出衣服,过得很幸福的样子。
检查过后,如果通过了。
官员会给老百姓每人十两白银。
如果不通过这个村子,从此以后会被列入他们打击和报复的名单。
像这种威逼利诱的手段使用过后,老百姓当然要乖乖听从。
而老百姓也是非常短见的。
在他们眼里十两白银可是他们一家几口人一年的收入。
所以他们会卖力地当演员糊弄上级严查。
所以嘛,皇帝派了很多钦差到各地去检查,能查出问题的,还不到百分之一。
这就造成一个假象。
还以为国泰民安,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
正所谓金玉系其外,败絮其中。
只要有人勇敢地扯下这张遮羞布。
露出来的是满目苍夷。
这些当官的私底下层层贪污。
赈灾粮款发到老百姓的手里,十斤粮食还不到半斤。
丞相说赈灾他很懂。
不首先把这些赈灾的官员喂饱。
谁给他们发放粮食啊?
如果当官的都饿死了,那么老百姓绝对会饿死。
千里当官只为财。
权力在任何人的手里只要给个眼神,那些想依附权力的大富豪们,排着队给你送银子。
这个丞相说话真是岂有此理。
如果要把赈灾的官员喂饱。
那得多少营养才能满足他们贪婪的胃口?
到了老百姓手里只剩下可怜的一点粮食,他们用草根树皮以及米糠调和在一起,勉强地果腹。
丞相被一些清廉官员责问。
他还蹬鼻子上脸地说。
已经饿得快要死的老百姓,他们根本就不是人了。
他们就是一群饿疯了的畜生。
整个国家最大的蛀虫就是丞相。
据说他家吃一顿饭就要杀一百只鸡。
而且鸡肉他们不吃,专吃鸡的舌头。
在城下门口的垃圾桶,整天围满了乞丐。
这些乞丐定时定点地来这里捡剩菜剩饭。
那些乞丐都说,再这样吃下去他走路都成问题了,个个都胖得不成样子。
很多老百姓都感慨,要是自己拉得下那个脸面,也宁愿当个丞相府门口的乞丐。
这尼玛的简直是世人无法评论了。
荒诞到如此地步的丞相。
竟然还是个百官楷模。
在年度评审好官员的时候,丞相毫无疑问地成为第一名。
他手下的官员竭尽全力地拍马屁。
作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丞相,权力实在是太大了。
按照朱元璋的办法,那就皇帝当丞相。
六部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
少去中间商赚差价,妥妥的少了被奸商盘剥。
更要命的是蔡毅了解到。
上一次帝婵命令一个心腹官员微服私访去探查江北真实。
这些事都是蔡熠通过暗探了解的。
心腹可能刚刚到达,半夜就莫名其妙的传承了,然后那名心腹官员莫名其妙淹死…
虽然明知道这其中的猫腻很大,但无法找到确凿证据,也根本无法把这些混蛋绳之以法。
作为皇帝也不是想杀谁就杀谁。
必须给他们确凿证据,让他们心服口服,这样才能杀他们。
皇帝要是想杀谁就杀谁,那谁还跟你干事儿了?
说不定你莫名其妙的就被干掉了。
自古以来大臣们被压迫的狗急跳墙,他们也会铤而走险干掉皇帝。
这类事情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
蔡熠他没有把这些告诉皇帝。
皇帝是个女人。
女人嘛是用来保护的,不应该给她压力的。
决心用自己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帝婵。
让她舒舒服服的安稳的坐上龙椅。
大臣们见皇帝不说话,再也忍耐不住。
户部侍郎石开龙,再也忍受不住这种静默。
他站出来。
身子弯曲,双手合拢,头颅深深的操作帝婵一拜。
“启禀陛下,曾推荐自己去监督赈灾款。”
这个老不死的家伙。
此刻心里在盘算。
户部现在分到的钱财,比之前少了一层。
如果皇帝派他去监督赈灾两款,那么就占据了主动权,可以提出给户部多分一层利润。
赈灾款谁去调拨和监督成了香饽饽。
每个部门都在争夺。
谁个部门拿到手谁就给自己的部门多一份提成,话语权完全掌握在他们手里了。
这种香饽饽争夺的人就跟菜市场卖买菜的大妈一样。
蔡熠看在眼里,笑在心里。
“这群老六你们真不知丑陋两个字是怎么书写的吗?”
堂堂庙堂之上,竟然是一群衣冠禽兽。
石开龙刚刚把话说完。
吏部主薄,马上就站出来。
“我吏部向来不缺干练的大臣这次正在量款,臣愿前往。”
这话说的铿锵有力。
吏部自古以来就是组织部,官员绩效考核,政绩都在这挂档。
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百官的命运。
这样一个部门,他们丝毫不亚于财政部门。
掌管国家产量的就是户部。
可以简单的说是财政部门。
户部的官员们就不高兴了。
这些户部官员哪里不懂吏部主薄他心里的小揪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