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自己的玩笑被小妻子毫不犹豫地打了回来,李睿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也是讪笑了一声,然后也是诚恳的对欧阳楚楚说:
“你不要想多了,我确实早有谋算,只是想再听听你的想法,对照一下,看看是不是能有所助益,绝无其他想法。”
李睿其实并没有太多作为皇帝的自觉,对自己身边人的时候,确实很少自称为朕,更多的时候,都是以你我相互称呼的。
听李睿讲得这么诚恳,欧阳楚楚依然不上当,而是保持了自己的角色定位,硬气地说:
“还是有规矩比较好,臣妾告退,若是陛下想好了,通知臣妾一句,我就好回复灵妃一句就好。”
“好,你就回复灵妃,大景在这次的战争中肯定是亡不了。”
欧阳楚楚等了半晌,看李睿似乎没有再说话的想法,就忍不住追问了一句:“就这一句话?”
“就这一句,算是我对她的答复。”李睿摸着嘴巴上刚刚长出来的一些胡子碴说着。
其实,在印证过云苏烟从大景京城传来的消息后,李睿就立即交代大明驻京城的代表郭佳给了大景皇帝赵钝一个回复了。
只是,这个回复比较残忍一点,让赵钝一时间无法决策而已。
当然,李睿很有信心,很快赵钝表示同意的消息就会传递回来。
毕竟只要他大景的半壁江山,总比让大景灭亡来得好吧?
其实,在写信给大景赵钝以前,李睿就试探过垣国的心理预期,发现这垣国根本就没有灭亡大景的想法。
在垣国人眼里,大景人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是却胜在人口众多。垣国人虽然骁勇善战,但是总人口还不到大景的十分之一。
若是打败大景,让大景出出血那是最好的,若是要硬吞大景,垣国的贵族们都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所以,垣国这次战争的目的就不是灭亡大景,而是为了发泄自己和大明作战不利的怒火,顺便补充一点人口牲畜,回复一点被明军打掉的元气。
李睿正是抓住了垣国不想灭国大景,大景自己却怕得要死的机会,在赵钝寻找大明求助的时候,来了一次狮子大开口,硬要大景一半的江山。
“得寸进尺,得寸进尺,虎狼之心,虎狼之心啊。”得到大明要大景大江以北所有土地的回复后,赵钝忍不住在自己的御书房大发脾气,摔碎了无数珍宝古玩。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周围无数太监宫女被吓到跪了一地。
被满耳朵到劝慰烦扰到的赵钝,大手一挥:“都给我滚出去,把太师请过来议事。”
于是,等太师高丘到来的时候,大景皇帝的御书房里面安静无比,只有赵钝一人在强自镇静地看书,周围连一个伺候的宫女太监都找不到了。
“参见陛下,不知陛下这么晚了,召唤老臣来此是有何大事告知?”
高丘可是老狐狸,表面功夫是要做足的,哪怕是只有皇帝一人,他依然是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然后才主动发言询问。
而且,高丘提问也很有技巧,他不问你赵钝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搞不定要我帮忙,而是问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你要我去办?
“说来话长,老太师请坐。”似乎是被高丘的镇定心性做感染,皇帝赵钝也不是那么心慌了,说话也通顺了不少。
如此这般以来的一说,赵钝最后对高丘说:“太师你看,这大明皇帝是不是欺人太甚?朕哪怕是不去找他,难道这垣国两万铁骑就能灭我苗裔?”
高丘此时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心中不停地在判断,终于高丘大致明白了赵钝的想法,若是不想答应大明的条件,赵钝作为天子,直接拒绝就好。
现在叫自己来,恐怕就是既想答应大明的条件,又不想背上一个丢弃祖宗江山的骂名。
这赵钝一番做作之下,那意思很明显,这个骂名恐怕就只有自己这个太师来背了。
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既然食了你的俸禄,自然是要为你解忧的。
还有点打工人职业素养的高丘,此时也是尽职尽责的说道:
“陛下请息怒,恐怕我们还真不能大意,若是这垣军只有两万人南下,我们还真不太当回事,可是现在这两万垣军才出冀州几天啊,就裹胁了数万降军,其规模已经越来越大,渐有势不可当之势。
由此以来,这大明的条件倒也不是不能考虑啊?反正到时候给大明留下的也只是一个被垣军打得稀烂的江北,我们占据富庶的江南,也不算亏本。”
这也不是高丘危言耸听,垣军虽然只有两万,可是在大景的政权体制下,为了保留自己实力继续当人上人的各地官僚军阀的投降加持下,整个向大景京城扑过来的军队数量,已经上升到六万人。
这要是让垣军一路杀下来,部队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越来越多,那么大景最后就只有被灭亡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赵钝难做不知道这些,他当然知道,就是因为知道,才无能狂怒。在他看来,大景一直待这些门阀世家贵族不错,真到有危难之时,这些受到优待,甚至都不怎么纳税的贵族总要帮帮大景吧?
可是,事实恰恰相反,那些赵钝平日里根本不在意的泥腿子老百姓倒是英勇的在抗击垣军的入侵。反而那些时代深受国恩的贵族们带头投降垣军。
其原因居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垣军改变了政策,许诺对投降的贵族保持其原有所有待遇不变。
就这么一条,加上垣军铁骑的威压之下,冀州以南的大景州郡,居然就纷纷望风而降。
果然,赵钝只是需要有一个人提出让自己答应的话头,让他这个大景皇帝有个台阶下就好,于是他说:
“那依照太师的意思,我们就答应那大明的条件?”
已经被逼到绝路的高丘此时怎么也要把这口大黑锅背好,只有咬着牙齿说:
“是的,陛下,老臣认为,大明的条件我们可以答应,到时候,让大明和垣国去狗咬狗,我们在江南坐收渔利岂不快哉?
等他们两败俱伤以后,我们挥兵北上,自然能收复故土,甚至还能顺势灭掉垣国和大明。”
听到了自己想听到的话语以后,赵钝点点头:
“太师言之有理,那这事情就你去办了吧。”
“老臣遵旨。”高丘只有磕头领旨,然后退出这御书房。一边走,心中一边凄苦,自己这大一把年纪了,不就是图一个身后虚名吗?
结果,赵钝这么一手,直接把自己放在了大景卖国贼的台子上,一旦自己和大明签署了相关协定,整个大景大江以北就都是大明的地盘了。以后历史上,怎么会不把自己骂一个遗臭万年。
想到伤心处,高丘不由得老泪纵横。
要说人啊,真不能逼,高丘被赵钝这么一逼迫,让他再也期盼不到未来的身后之名之后,高丘突然明悟了。
若是自己在大景的历史上遗臭万年,那是不是可以在大明的历史上名垂青史。
这一思维的转变,仿佛在高丘面前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既然这大景帝国的主人都不觉得割让半壁江山会有什么心理障碍,他一个打工人,有什么必要在这里纠结?
心思电转之下,高丘并没有马上回到中书省去处理赵钝交代的公务,而是催促马车赶紧回到了自己的府中。
在给自己的女婿再次写了一封密信后,高丘才磨磨唧唧地坐车前往自己的办公地点中书省。
至于发出命令召集相关臣子商议如何迁都,如何和大明谈判的事情也就这么不紧不慢地展开着。
官僚做事,若是存心不想担负责任,那拖沓起来可就不是一天或者一周的事情了。
一直到三个月后,已经膨胀到十五万人众的垣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大景朝堂诸公还在讨论临安是不是适合成为新大景的国都。
当然,此时,赵钝早已在锦衣卫的护卫下,一溜烟的跑到了荆州,之所以还没有过江,就是在给自己一个最后的念想,万一垣军被赶走了呢?
若是此时赵钝过江,以后在历史上就会有逃跑皇帝的骂名。
但,显然,事实没有给赵钝任何幻想,在南方诸州出工不出力,全部都是应付朝廷送来的新兵,在欧阳家基本已经放弃对垣军做出抵抗而保留实力的背景下。
垣军两万铁骑经过数月战争,不但没能被大景军队给打没,反而越打人越多,最后形成了十五万大军兵临京城城下。
看到京城已经被围困,认为已经毫无挽救余地的赵钝,立即果断地渡江南下,在临安宣布大景帝国迁都到此。
并且,快速地重新建立了三省六部,搭建起来了完整的一个朝堂构架。
至于大景原来的地盘,甚至于京城,赵钝宣布全部托管与大明。并自当年起臣服大明,自称为大明的儿朝廷,年年给大明纳贡表示忠心。
世人皆称南景的朝廷自此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