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征程
“阉党倒台,朝堂内外一片叫好声,但对朝廷来说······可能会因之而失去平衡······”
这话比较敏感,袁可立没有完全说出口,但朱由检清楚这句未竟之言的含义。
阉党,说白了就是帝党,是天启帝为平衡朝堂用的工具,只是魏忠贤权利过大,下手又重又狠,疯狂打压异己,导致阉党独大,而使朝堂失衡。
魏忠贤是奸贼无疑,但他会搞钱,设立了各种商业税,重点收税对象是江南大地主,国库还算充足。
在模拟人生中,自己在上吊前夕,曾喟然悔曰:”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但魏忠贤专权乱政、贪婪揽财、疯狂打击异己,自称”九千岁”,野心极大,必须处死。
然后用一个信得过的人走魏忠贤的搞钱路,只要不像模拟人生中,被东林党官员忽悠着取缔了商业税就是。
袁可立提醒得没错,阉党被平,东林党自然会一枝独秀,然后他被忽悠十七年亡国上吊。
这场景······朕绝不会让他重演。
“党争误国啊!”
朱由检长叹一声道,“数十年的党争,导致朝政糜烂,竟让小丑一般的建奴做大。”
“袁老放心,朕说过要平息党争,自然会说到做到,以后大明只有帝党,就是和朕同心同德,共同开创大明盛世的帝党······等经过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小小建奴,朕亲自挂帅灭之!”
“陛下圣明,老臣定竭力辅佐,让陛下成为千古圣君!”
袁可立心中一片晴空,他清楚皇帝早把铲除阉党、平息党争、消灭建奴串联起来,有了一个有机的轮廓。
君明臣贤,同心同德,大明必然会再度辉煌。
“袁老,东江皮岛毛文龙是你老部下,他敢打、善打,是埋在建奴后背的一把刀,然袁老致仕后,此人似乎无人能御了······”
毛文龙是袁可立一手扶持起来的一支力量,他敢打、善打,且战略眼光独特,这也是袁可立一直扶持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袁可立致仕后,他就变得跋扈叵测,悬居海外,频违朝命,不受节制,还糜饷冒功,索饷要挟,甚至有人弹劾他有通夷痕迹。
通没通建奴,这事不好说,疑点太多,但不听调遣却是真的,否则袁崇焕也不会自掘坟墓般斩杀他。
若毛文龙的事处理不好,锦宁防线正面压力必将大增,同时建奴后背的刀消失了,皇太极就会泰然挥兵入侵。
“老臣修书一封,先稳住东江局势,若是毛文龙仍然跋扈不听令,老臣请命斩之!”
毛文龙人跋扈,却很尊袁可立,他写一封书信过去只能起点震慑作用,却不能根治。
所以袁可立说话时,信心不是太足。
“不,毛文龙不能死!”
朱由检摇摇头道,“毛文龙自筹军饷,这也太难做了······朕准备将欠下东江将士的粮饷先补上部分······”
毛文龙是个混混头子,他的作为让人气愤,但东江军却能极大限制建奴。
皇太极能绕道蒙古直奔北京,就是毛文龙死了,东江军一盘散沙。
这点他在模拟袁崇焕时,了解得一清二楚。
所以袁可立杀毛文龙和袁崇焕杀没一点区别。
想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自筹军饷就是绝症。
因为今天让他自筹军饷,明天他就能自立为王。
这钱必须得花出去,为稳也为收军心。
而且毛文龙控制着一条海上贸易线,说实话他有点想法,但暂时不会动脑子将之收到朝廷手里·。
“陛下英明!”
袁可立瞬间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要填先帝的坑,收买人心。
“陛下准备给多少?”
补钱是一种艺术,给多了不适合,给少了人家看不上。
“朕准备从内帑拨五十万两银子,再送粮食、药材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在模拟世界中,袁崇焕给了毛文龙十万两,就能骗取他的信任,朕用这么多银子,应该够用了。
如果不够,那就再加个官爵。
“朕想请袁老亲自去一趟皮岛······”
“老臣定不辱使命!”
用内帑银子展示帝王恩惠,安抚军心,再用官爵将毛文龙拉到身边变成保皇党,陛下所谋深远。
······
“你们皆是大明之栋梁,朕之肱骨,国难当头,正是尔你们为国效力之时。陕西大灾,百姓苦难,官吏腐败,治安混乱······你们此去陕西,当体察民情,廉洁奉公,造福一方。要知道,你们不仅仅是为朝廷效力,更是为百姓效力······”
朱由检站在平台上,双眸注视着百位满脸振奋的学子,慷慨激昂讲话。
御门听政是大明传统,是皇帝听六部九卿等一众重臣汇报工作,今日御门却不为听政,单位召见即将出发入陕的国子监学生。
学子们做梦都没想到,一个学生竟会在早朝的地方被皇帝召见。
这是恩宠啊!
完全可以吹一辈子。
嗯······皇帝好年轻、好俊朗、好有气质。
“你们是大明的未来和希望,朕站在这里,注视着你们,看到的是你们矢志奋发的决心。陕西百姓还在哀嚎,他们渴望正义,渴望被拯救,而你们就是拯救陕西的火焰,能化解危难,带来兴旺······”
朱由检的声音回**在每一个角落,穿透了学子们内心的每一层迷茫与犹豫,瞬间点燃了一百个激**的火花。
于是热情的呐喊如同春雷。
“为了百姓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荣耀,朕希望你们义无反顾地踏向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朕相信,你们定能以智慧与勇气战胜困境,谱写属于你们自己的传奇······”
朱由检的话充满煽动性,学生们听得热血沸腾,内心全是明澈的担当与使命。
“之所以让你们去陕西任职,就是那些贪官污吏将灾难无端放大,如今你们接替的是被斩头贪官的职务,朕希望你们不要走他们的老路······朕把丑话说在前头,此去陕西若是触碰红线,朕绝不姑息······”
学子们被感染,纷纷表示一定要廉洁奉公,造福百姓,为陕西赈灾尽自己的力量。
朱由检看着这群热血沸腾的学生,心中充满了希望。
这些人大多是寒门子弟,那些富庶人家的子弟不屑去灾区做个小官,他们想着通过会试考取功名,为以后做大官打基础。
但正是寒门子弟,才会为陕西带来新的希望,就因为他们懂得民间疾苦。
一百名学子带着皇帝殷切的期望,踏上了前往陕西的征程。
他们知道,此去陕西,将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他们有信心,有勇气,有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为陕西的治理做出自己的贡献。
刘懋也在队伍中,他早没有了学子们的那份激昂,却也清楚自己错了。
这个皇帝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