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这边已经将匈奴全部打跑,这些匈奴本就是一小股,况且已经不是西汉时期横跨欧亚大陆的民族了,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
打扫完战场后,这时曹纯正在巡逻的虎豹骑听到厮杀声也已经赶来。
“李将军。”曹霁骑着马走了过来。
“你们已经来晚了,这些该死的匈奴人已经被霍将军打跑了。”
曹霁见状后,连忙下马,看到地上躺着一些匈奴人的尸体,还有受了惊慌的甄家的护卫道:“虽然羌人已经归顺,可还是有一些小股匪徒打劫我汉家商队。”
“这些该死的羌人,就不该和他们议和,我们应该把他们全部消灭干净。”李俊冷哼道。
“别拦着我!别拦着我!”
就在这时,一名仆人不顾官兵的阻拦非要冲过来。
李俊示意官兵放了他,只见那名仆人赶忙冲了过来。
“二位将军!求求你们快救救我家小姐吧?我家小姐让匈奴人抢去了!”
“你家小姐?”
“事情是这样,匈奴人撤退之时,将马车里的一名少女抢了去,霍将军已经去追了。”李俊言道。
“他孤身一人吗?”
“当时情况特殊,我们根本无暇顾及。”李俊挠了挠头。
“胡闹!一旦霍峻出事!你我都吃不了兜着走。”曹霁可是对卫异十分了解,一旦他的小舅子出了事,卫异一怒之下很有可能把匈奴一族全都给灭了。
就在这时,远处出现一阵身影,众人一看居然是霍峻抱着一个少女拼命地向这里跑来。曹霁和李俊呆愣的看了过来,霍峻因为一直奔跑的缘故,脸色通红,喘着气,而被他抱在怀里的甄宓头发有些凌乱,一直抱着他的脖子,这不免让人想事非非。
见到二人,霍峻总算是松了口气,自己都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只感觉双腿都有些酸了,就仿佛不是自己的似的。
看着霍峻的状态,还有凌乱的少女,曹霁不禁有些无语,我这么担心你,你却在干这种事,这里可是大漠啊。
李俊先是呆了一下,但又赶忙缓了过来连忙冲霍峻抱拳
“霍公子,恭喜啊!”
“恭喜……什么?”霍峻有些迷糊,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难怪这么长时间不见你的身影,原来是这样……”曹霁用了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相霍峻,那种眼神仿佛的已经看穿了一般。
“我是跑累的!”霍峻破口大喊,自己是被他们给误会了,倒是怀里的甄宓不禁一颤,完了,自己是有理也说不清了。
“小姐,小姐!你没事吧?”这时仆人赶忙上前问道。
“我……没事,就是脚有些扭到了。”被抱在怀里的甄宓小声说着。
仆人看相霍峻,又是看相甄宓,这种眼神显然是仆人也相信了,现在是有理都说不清了,霍峻清楚无论自己怎么解释,他们都不会信的。
“我们还是先回长安吧,毕竟这里也不安全。”霍峻已经无力跟他们解释了,现在最重要的便是找个安全的地方,长安是最合适的。
“霍公子说得对,我们赶紧走。”
于是在虎豹骑的护送下,甄家的商队来到了长安,一路上,霍峻得知了这个女孩名叫甄宓,是河北甄家的小女儿,河北甄家他听卫异的兄长卫兹讲过,是不亚于徐州糜家的巨富,据说袁绍的崛起离不开甄家的资助,一路上他也得知了甄宓早年丧父,前段时间又失去了她的二哥,心中不禁对甄宓有些心疼。
而另一边,身在荆州的卫异还不知道他的这位小舅子干了多大的事情,要是知道一定会对霍峻竖起大拇指,不愧是我小舅子,竟然能把甄宓给搞到手,然而现在正准备明日面见刘表的事情。
刘表其实并不是《三国演义》中的守家之犬,相反他很有才华,单骑救主这是赵云的事情,可是谁又清楚,当年刘表也是单骑入荆,当年他单马入宜城,与延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最终降服了为首宗贼,至此,刘表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理兵襄阳,以观时变。
最初,荆州之地,人情好扰,加上四周因战乱而骇震,贼众又互相煽动生事,使得荆州处处沸**动乱。及至刘表作为荆州牧,却能招诱有方,威怀兼洽,令境内的贼党豪强亦可以为其效用。荆州从此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另一方面,从关西、兖州、豫州来投靠荆州的学者又有上千人之多,刘表对他们都能加以安抚赈赡,学者们受到资助,亦能得到保护。由于荆州境内界群寇已被肃清,刘表于是开立学官,博求儒士,又命綦毋闿、宋忠等学者撰写《五经章句》,并称之为后定。刘表在任内,爱民养士,从容自保。]盛况如《荆州文学记官志》所记:“乃命五业从事宋衷新作文学,延朋徒焉……五载之间,道化大行。耆德故老綦毋闓等,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有余人。”唐长孺在《汉末学术中心的南移与荆州学派》说:“荆州学校的规模和制度远远逸出郡国学的范畴,不妨说是洛阳太学的南迁。”
所以刘表,绝不是个无能之辈,若是早生十年,说不定这争霸天下可能会有刘表的一席之地。
深夜,辛毗住在离卫异有些偏远的屋子,正在研习一本《汉律》。
“我记得你之前一直喜欢孔孟之道。”
“大哥?”辛毗抬头一看,原来是他的兄长辛评,不知什么时候走来的。
“得知你来到了荆州,特意过来看看,你怎么研究起了《汉律》?”辛评缓缓坐下,有些疑惑。
“我也是受了卫将军的影响,才开始研习汉律,如今这个世道,只讲仁德是无法终结乱世,唯有法律。”
乱世用法家,治世用儒家。秦国用法家,一统六国,结束战国乱世。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创千年的盛世。
历史上,秦朝之所以能够从西垂偏僻之地崛起,一扫六合,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一大帝国,靠的就是法家思想。
但是也正是因为“罢黜百家,独尊法家”,秦朝仅仅15年就亡于农民起义,留下后世谓其“暴秦”的称号,不知道秦始皇知道,会不会骂人。
秦朝的失败向世人展示了法家可以取天下,但是守天下就有点用力过度了。正是所谓“乱世用法,盛世用儒”,有了秦朝这个教训在前,哪朝统治者还愿意重蹈覆辙,重演“十五年秦世”,隋炀帝就是这样玩的,以自己为旷世君主,在治国政策上偏于法家,于是没过多久就亡了,自己还被部下弄死。汉武帝也这样玩了,奈何“文景之治”基础太好,武帝本人也是雄才大略,下得了台,能下个“罪己诏”,向天下承认错误,又选昭帝继位,换得了西汉200年国祚。
西汉初期统治者吸取了教训,以“黄老之学”治理国家。不过后来却发现黄老之学太过自由散漫,政府无为不代表其他人会无为,所以又激发了巨大的社会矛盾。汉武帝就就发现儒家这套体系还真好用,介于法家和道家之间的儒家,无疑是当时最好用的。但是儒家久了又出问题,于是又法家,又道家。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都是这样的循环。
只是道家后面被儒家吸收同化,便就只剩下儒法两家,外儒内法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用一句话来概述后面的法家,那就是“法家不死,只是凋零”。
“是吗?几年不见,你视乎改变了许多。”自己的这位兄弟一直喜欢着孔孟之道,主张仁德为证,几年不见却变了这么多。
“大哥可听说卫异?”
“那个孤身守住兖州三城的卫异卫子青,此人的确是大将之才,只是此人太容易冲动,根本成不了大事。”辛评和卫异有过一面之缘,那还是在济阴县,因此辛评认为卫异是个冲动分子,愣头青一个,最终也不过是个将才,所以辛评一直不明白为何辛毗会甘于卫异之下。
“哦?大哥就是这么看待卫异?可依我看卫异之才绝不亚于郭图和审配。”听到自己兄长这么回答,辛毗有些失望,其实最开始辛毗也不打算被卫异征召,只因为荀彧的来信,辛毗才打算去许都,结果这些年的相处让辛毗不禁对卫异另眼相待。卫异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武夫,相反他很聪明,自保的能力甚至不亚于贾诩,而且卫异相处他感觉很舒服。
辛评很是惊讶,为何辛毗这么看重卫异,莫非是被曹操给洗脑了吗?
“依你之才,绝不亚于荀家叔侄,为何你会甘心成为长平侯之下,你若是能和我一起去冀州,一定会被袁公奉为上宾。”
“若是没有遇到子青,我或许会跟随大哥,但如今不同,曹司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袁本初却是有不臣之心,大哥为何不投靠曹司空呢?”
辛毗的话让辛评起身,望向外面道:“你不会来冀州,就跟我不会来兖州一样,你我都是死心眼之人。”
“以大哥之才,袁本初却让你做使节,不觉得有些大材小用吗?”
“你我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而且要一条路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