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原本在河东担任郡吏,而这时袁绍的三儿子袁尚封郭援为河东太守,派遣他与并州刺史高干,又联络南匈奴单于(当时南单于叫呼厨泉,住在平阳),三路兵马联合起来,在临近牵制曹军。郭援攻打河东,所经城邑攻无不克,唯绛邑有贾逵坚守,怎么也攻不下来。他就召南单于并军急攻,贾逵势单力孤,抵挡不住,城池即将被攻破。这时绛邑父老为避免城破后被屠杀,于是只得向郭援开城投降,承认其为新太守,但也与郭援有约定,就是不能杀害县长贾逵。郭援早闻贾逵盛名,慕其才而想收用他,于是派兵将他抓来。
郭援见到贾逵后,要求贾逵向他这位新太守叩头,贾逵不仅不叩头,反而义正辞严地斥责说:“我只知道王府君(河东太守王邑)在本郡担任了多年郡守,却不知足下是什么来历。哪有国家长吏为贼寇叩头之理!”郭援恼羞成怒,就下令将贾逵处死。绛邑的吏民听到消息后,都站在城上高喊:“你违背约定要杀我们的贤良官长,我们宁愿和他一起死!”郭援左右的人也深为贾逵的气节所感动,纷纷替他请命。郭援无可奈何,只得赦免贾逵。
贾逵势单力薄最终也不得不逃离河东,来到了许昌,熟读三国这段历史的我十分清楚贾逵存在的意义,尤其是在曹丕和曹叡时期,光是在石亭之战救出曹休就能知道贾逵是为优秀的将才。
而这时卫异也收到了桓阶的来信,在他的信中得知,荆州内部也出现了叛乱,南阳人张羡历官零陵、桂阳、长沙太守,深得民心,但他与刘表关系不和,于是在曹操和袁绍火并的时候,率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之力起兵反抗刘表,这下足以让刘表头疼一段时间了,桓阶果然也没让他失望。
自己身上的伤恢复的很快,休息几天后我便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政务,可这时我才发现我成了光杆司令,身边好像就只有一个贾逵,司马懿和辛毗他俩被荀彧叫去帮忙了,荀彧可得罪不起,所以这俩人就屁颠屁颠的跟去了。
都是表面兄弟。
贾逵是个文武全才,他也果然没让我失望,他有一个很超前的想法,那便是打算在许都凿通运河,这是很棒的想法,所以我当然举双手赞成,一旦运河凿通,那么对民生都是有利的。
“侯爷觉得此事可行?”贾逵还是有些不敢相信,毕竟他现在只是一员小吏,根本就说不上话,如今能被卫异看重他已经很感激了,但他没想到卫异居然会全力支持。
“当然,资金你不用担心,给你推荐一人,名叫严畯,让他做你的副手应当容易许多。”
“多谢侯爷。”
贾逵兴奋的离开,我心中却是想着,挖运河,为曹操立功不只有打仗,还可以走文臣路线,修好运河同样也是大功一件。
我命贾逵准备好后,便把整理好的竹简递交给了荀彧,而当荀彧看到这些内容后,不禁苦笑,子青啊,我好像有些后悔把贾逵交给你了,这么好的人才应该跟着我才行。
荀彧是内政天才,他自然知道一旦运河凿通,徐州和豫州就会丰衣足食,况且这些土地本就十分肥沃,有了这条运河,那么我军就不会为粮食而感到发愁了,兴奋之余,荀彧立刻便将这件事在第二日的早朝上说了出来,但这些注定要让他失望。
他没想到朝堂上的所有汉臣们都反对开通运河,原因是大兴土木,可这些全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一旦成功,那么我军以后就不会为粮食而感到发愁了。
“陛下,自古大兴土木便是取祸之道,大秦为何而亡?便是因始皇帝修筑长城,劳民伤财,可最后匈奴依然没有挡住,还让无数百姓死在这长城之下。”说话的正是孔融,他是地地道道的儒家一派,况且他是孔子的后代,儒家主张“为政以德”、“爱民如子”、“行仁政”等等之“民本”思想,而荀彧提出的这一点,让儒家一派认定这是伤民,动摇国之根本。
荀彧面色阴沉,这么好的利国利民之策为何你们要如此反对?凿通运河让大汉的百姓丰衣足食这难道不好吗?以民为本,不正是你们这些儒家所倡导的吗?为何你孔文举要这样拒绝?
可能这次若是曹操提出估计不会有多少人反对,可如今曹操不在,而且曹操虽然战胜了机会袁绍,但毕竟袁绍没有伤其根本,而且曹操这边也损失不小,光是卫异这员号称战无不胜的长平侯之后同样身负重伤,而卫异负伤而回给了这些汉臣们相对的自信,认为这卫异也并不是不可战胜,他也是人,也会受伤,所以当荀彧提出这一举措,得到了很多汉臣的反对。
荀彧并不是没有人,身后的董昭站了出来开始反驳
“孔大夫此言在下觉得不妥,如今我们谈论乃是凿通运河,并不是砌墙,况且始皇帝英明神武,若是没有这长城,匈奴就不是从一个地方进来,而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朝堂上大臣们不停地争执,倒不如说是儒家与法家之间的争执,曹操本人并不喜欢儒生,是因为他相信法家和墨家,正因为这一点曹操后世才会有这么多的骂名,因为后世大部分君主都是重用着儒生,而曹操迫害了不少儒生,尤其是孔融这位孔子之后,自然会背负不少的骂名。
“凿通运河工程太大,朝廷根本无力承担。”伏完这时开话了,意思就是要朝廷出钱根本就不可能,你荀彧要是真想修运和那就你自己想办法吧。
在伏完的眼中,这项举措是卫异帐下官吏贾逵提出来的,贾逵是谁他听都没听说过,所以一定是卫异的诡计,就是让我们出血,我可不会上你的当。
荀彧这时心中产生很多的失望,他心中的追求也产生了些许迷茫,他们荀家乃是为战国思想家荀卿之后,荀卿便是著名的荀子,忠心报国的思想也一直在荀家的心中,同样的,荀彧也一直为汉室的统一而努力,他坚信曹操,但他也感觉到了曹操与汉室之间的关系,只不过他一直麻痹自己,他相信曹操不会走到那一步,可如今更让他失望的却是这些大臣,难道在他们的心中就没有百姓的位置吗?你们只想着如何扳倒曹操,这一刻荀彧突然有一种无力感,他有些动摇,动摇过后依然是不断地自我麻痹。
早朝结束后,荀彧一脸失望,不只是因为这件利国利民的举措被限制,还有对汉室的失望,他可能不知道,在伏完一些人的眼中,他荀彧就是曹操一党,被一部分汉臣唾弃。
董昭这时看到了荀彧的复杂情感,便上前安慰
“文若不必如此,我们还可以找子许帮忙。”
“子许已经为汉室付出了太多,我们也不好意思总找他。”都知道卫兹有钱,可也只有他清楚有钱人的麻烦。
“我们也只能如此,伏完他们不能强迫,一旦许都有变,前方的曹公也很难办。”董昭面露坚定,现在最好的就是维持住现在许都的平衡,这帮人最不希望的便是曹操和袁绍互相战胜对方,只希望他们损失惨重,最后二人同时走向朝堂。
“如今局势也对曹公有利,公达传信说丞相又胜袁绍一阵,袁绍的两名大将张郃高览也投奔了丞相,想必袁绍的威胁早晚会不复存在。”
卫异这边也得知了朝堂上的消息,还是自己无意间碰到了华歆,华歆没想到会在大街上碰到卫异,于是便将这件事告知了我。
我对华歆并不陌生。三国演义相关的电视里,他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充当曹丕的鹰犬,积极帮助曹丕篡汉,主持禅让大礼;寓言故事里,他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管宁割席。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华歆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象就是势利小人!实际上呢,华歆很真实,先不说名利这个东西谁不贪图,咱就说锄菜的时候,华歆“捉而掷去之”,这一个细节尤为可爱。
这是一个从贪婪、犹豫到坚决、升华的心理过程。刚开始的贪婪是一个正常人看到金子的正常心理反应,后面的仍金子,是一个他律(管宁)带来的自律的升华过程。从普通人到圣贤,不过一念之间而已。
而历史上真实的华歆他根本不是见钱眼开的人,当官两袖清风,拿钱救济亲戚朋友,家里一担米都没得,还把女奴隶都给出嫁了,人家还有人权色彩。这种官儿你就是今天也难找呀,放在今天那绝对是道德标杆,是官场中的清流啊。
“想不到他们居然会阻碍运河?”卫异冷笑,这帮家伙是不是看我不顺眼,以至于我提出任何东西都要从中作梗。
“荀尚书等人与伏完孔融争辩了很久,可就是没有谈妥,侯爷,运河的资金筹备我们是帮不了你了。”华歆微微一叹,这的确是为国为民的好事,运河一旦做成不只是对丞相的帮助,更是千秋万代百姓的福分,可是朝堂上就是这些自诩为国为民的伪君子阻碍真正利民的臣子,甚至污蔑他们是奸臣,华歆同样也深受其害。
在他们的眼中,华歆就是个贪图名利的势利小人,可这个世道谁不贪图名利?你们有胆量像我这样敢于承认吗?为何我忠心的选择曹公,便是他的真实,曹操才是我心目中的主公。
“无妨,这帮人以为我没钱就什么都做不了吗?我倒要让他们看看我卫异可不是光会打仗。”这帮人还是那么得天真,还是这么小看我,等着吧,小看我可是要付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