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历史 三国之汉魏风云

第六十八章 操练新军

三国之汉魏风云 光明教左使 3819 2024-10-20 02:30

  

  自己好好安慰了蔡琰,两人的感情也在这件事升温,毕竟蔡琰十分享受卫异的温柔,在蔡琰的眼里,卫异属于那种外冷内热,虽然给人第一种感觉是有些冷淡,木讷,但是一旦了解他就会发现他的温柔,他的责任感,这一点是十分吸引蔡琰的,他让长久以来对周遭的恐惧,不安的蔡琰感受到了重来没有的安全感。

  军营

  宋谦走了进来,看到卫异一直在观察着新律。

  “怎么还不回家?”如今的宋谦和曹霁,夏侯兰在卫异的写信下已经都是校尉,有了自己的府邸。

  “将军不是也没回吗?”

  卫异停下笔墨淡淡道:“我和你不同,我负担更重。”

  “将军刚打了胜仗,为何反而沉重?”宋谦不解道。

  “输者常能转为赢,赢者下次也可能会输,怎能不深思啊,淮南一役,我们只是批亢捣虚,打了敌人一个冷不防,如果真正两军交战,对着阵,我们与匈奴不会占太大优势。”

  想不到子青居然如此细心,这也难怪。

  “末将倒是有个主意,休屠人中有一人名叫赫连其,在休屠人中也是一名大将,此人也十分熟悉匈奴骑兵的战术,将军何不将此人调过来,委以教练重任,训练我军的军骑战术。”宋谦开口道

  “这主意不错,你与休屠公主关系不错,这件事便交给你去办了。”

  “末将遵命。”

  不久之后,赫连其便来到了卫异的军帐。

  “末将赫连其,见过卫将军。”

  “嗯,听说你们休屠人最恨的就是如今的蹋顿单于。”

  “正是,蹋顿袭击了我们的休屠部落,杀了我们最敬爱的休屠王,我的父亲也在那场战斗中死去。”一想到以前的事情,赫连其痛苦万分。

  “英雄不问出身,我曾经认识一人名叫金旋,乃金日磾之后,我卫异当初也不过是一名小吏,在我们主公的军队里,也有很多具备你们这样血统的人,主公圣明,不问你是哪部哪族,只要立功献首,都能封爵得侯。”

  “将军说的是。”赫连其一脸感动,自己跟随乌屠各王子在中原辗转半地,还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好的将军。

  “你们的马能日行千里吗?”卫异问向一旁的赫连其道。

  “日行千里,困难,人可以撑得住,但马要饮水,进食,途中还要休息,很难办到。”

  “但是我听说,你们在草原上都能办到。”

  “必须要换马。”

  卫异想了想道:“每名战士配备两匹战马,途中换着骑,是这样吧?”

  “人歇马不歇,正是这样。”赫连其道。

  “但不仅仅是赶路,奔袭跑下来,还要能立刻投入战斗。”

  赫连其道:“末将是休屠人,休屠人和匈奴一样都是马背上的民族,能在马背上度过一生。”

  “那是人,可是马呢?”

  “匈奴人有一种方法,就是好马喂精粮,用好谷子喂他,马力就壮。”

  卫异仔细想了想,赫连其说得很有道理,只不过如今兖州刚刚实行屯田,大丰收至少还需等到来年春天,于是看相赫连其道:“粮食的事情交给我,你暂时不必担心,夏侯兰!”

  “在!”如今夏侯兰负责军中律法。

  “传我将令,这道令是给马下的,从今天开始我军的马全以喂食粟粮为主,要善待马如同善待人,如有对马不公者,要追究马主人的责任,轻者二十军棍,重者就给我抓起来,不成的话就给我斩首。”

  夏侯兰在一旁仔仔细细地用笔记在竹简上,不落一字。

  “将军,只是如此我们无法承担那么多的军粮。”夏侯兰看相卫异道。

  “无妨,粮食的事情我有办法。”卫异缓缓开口道。

  “遵命!”夏侯兰抱拳之后便离开营帐下去传达命令。

  粮食,钱,这些都是都是非常重要的,看来只能去找兄长了,以他和商人的人脉说不定他能帮帮我。

  来到了卫兹的府邸,卫兹听说卫异来了,立刻亲自迎接。

  “子青啊,你已经很久没有见你兄长我啦!”卫兹看到卫异后大笑道。

  二人走进府邸,此时的卫臻也在府里,卫臻上前对卫异先是一礼。

  “见过小叔。”

  卫异看到卫臻也给了一个回礼,二人年龄略同,但是二人的气质却十分不同,卫臻给人一种书卷气质,而卫异虽然温和,却从他的眼神拥有一种年轻人不一样的沧桑。

  “你先下去吧,我和你小叔还有事要谈。”

  卫臻听到卫兹的话,识相地离开了。

  “我感觉,卫臻好像对我有些成见?”卫异的眼睛很细,他能感觉到卫臻对自己的提防。

  卫兹叹了口气道:“毕竟是我和陈氏的孩子,她母亲经常说你们母子的坏话,不过你放心,我和臻儿已经离开了卫家,他对你的误解也会渐渐消失,还望你能谅解。”

  “兄长说得什么话?我怎会和他过不去。”

  “你能这么说,为兄也就放心了,对了,你找我究竟有何事?”

  “事情是这样的……”

  于是卫异将自己训练新军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卫兹。

  卫兹想了想严肃道:“子青,你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只是若是真像你这么做,你的骑兵很难发展大规模啊。”

  打仗,实则打得就是钱粮。

  古代打仗粮草很重要,要不然几万或者几十万大军就要饿肚子,三国演义里不是有个曹操杀粮官的故事吗?曹操征袁术,开始打得不顺利,结果粮食还要孙策接济。孙策的粮食吃完了,曹操只好动了个歪脑筋:粮官你替我背下黑锅吧。其实曹操未必养不起这么多军队,只是曹操大本营在山东,袁术在江淮,离得太远,仗拖久了,带的粮食就会不够吃。而袁术的治理又很差劲,当地根本搞不到粮食。如果从后方运损耗又太多,本来够吃,等运到发现又不够吃了。孙策在江南,他的粮食可以很方便的供给曹操,但是孙策是真的喂不饱这么多人,于是就导致了这一悲剧。可见粮草对行军打仗之重要。

  “兄长应该是商人对吧?那么你一定知道如何挣钱,也一定知道商人在大汉的地位。”卫异淡淡道。

  “你有何想法?”卫兹问道。

  “兄长可以继续行商,甚至可以联系到您以前的商人好友,商人四通八方,一来可以挣钱,二来可以为主公获得各州消息,可谓是一举两得。”

  卫兹仔细想了想道:“子青此举的确很好,只是我该找谁呢?这件事不能让曹公授权,兖州的世家若是知道孟德重商,一定会对孟德群起而攻之,毕竟世家在兖州根基很深。”

  “这点我已经想好,就由曹洪来做吧。”

  卫兹眼睛一亮道:“好主意,子廉爱财,他一定会很痛快地答应。”

  于是卫兹立刻去找曹洪,曹洪面对现成的买卖如何不动心,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二人一起到了曹府去找曹操,曹操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只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全都答应,曹操为了能得到钱甚至去盗墓,

  两汉时期一直奉行的是黄老之学,后期儒家思想才有所发展。而黄老之学与新生的谶纬之说相结合,就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人们相信人死后还能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所以导致社会上厚葬、铺张浪费之风盛行。即所谓的“世以后葬为德,薄为鄙”。

  两汉统治者又提倡“以孝治天下”,孝是察举制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一些士人为了博得孝子的名头,总会在父母的墓葬上做些文章。即使他们在父母生前不供养,死后也会为父母修建华丽的陵墓。相对的,生前对父母再孝顺,别人也不知道。而如果你给父母进行了厚葬,左邻右舍都能看到,到时就能凭借孝廉获得做官的指标。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就曾批评这种厚葬的行为。但这种情况已历史悠久,又岂是一朝一帝便能废止的,所以即使他下了命令也无济于事。而曹操生平又以节俭著称,对于这种厚葬的风气更是嗤之以鼻,所以当董卓、袁绍开始四处挖坟掘墓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便加入其中。

  曹操在军中组建了盗墓军团,以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作为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曹操盗的第一个墓便是汉梁孝王的墓地。这里不得不佩服曹操眼光的毒辣,梁孝王是刘邦的孙子,汉文帝的儿子。据说窦太后最疼爱的就是这个儿子,而汉景帝也十分欣赏这个能干的弟弟,所以梁孝王得到了大量丰厚的赏赐。并且由于他的封地富裕,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梁孝王无疑是一个有才之人,但他的父兄也不是平庸之辈。所以他生前没有当皇帝的机会,他就想死后在地下当皇帝。他的陵墓极其庞大,墓葬的金银器物数不胜数。据说有人进了他的墓几天都走不出去。曹操一看,这么浪费,还不如让活人享受,就把他的陵墓打开,财宝挖了出来。而这批财宝也确实壮大了曹操的军事实力,筹措的军饷可供士兵三年开支。

  曹操很痛快地答应了,直呼卫兹就是他的邓禹,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

  这样说,的确和卫兹很像

  卫兹也很高兴很欣然的去干自己的老本行,心道:老弟啊,等哥富了绝不会亏待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