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历史 晚清风云:李鸿章

第四十二章:沪上会谈

晚清风云:李鸿章 水镜 3439 2024-10-20 02:31

  

  光绪二年三月二十四日,梅辉立与冯发光在沪会谈,梅称铁路如由中国收买后,仍宜交怡和承办数年,冯坚决不同意。由于英方一再强硬,清政府一时又没有办法应对,交涉陷于停顿。光绪二年闰五月初九,上海至江湾段竣工通车;闰五月十二日,吴淞铁路上海江湾段正式营业。

  吴松铁路建成后,全长十五千米,设旅客车站三处:上海站、江湾站和吴淞站。火车每小时可行驶约三十千米,客货两用,全程约三十分钟,客车分头、二、三等,每日往返六6次,车厢六节客多时增加到九9节。然而,上海至吴淞的票价十分昂贵,头等客票价来回为一元,二等五角,三等二百文;上海至江湾头等为五角二等二角五分,三等一百文。

  好多好奇的百姓来此看到票价,也只能看着火车的背影,不住感叹,这火车能看得着,却坐不起。

  有人将火车通车的盛况记录下来,并创作《申江竹枝词》:

  其一

  来往吴淞有火车,客多争坐语声哗。

  浓烟一路冲天起,汽笛频鸣在转叉。

  其二

  火车当日抵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

  今日司空都见惯,海滨来去也从容。

  其三

  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

  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

  同年闰五月月底,修建铁路的英方管理人员怀特正在江湾率领工人准备用篱爸圈占乡民之地,恰好被几个孩子发现了,赶紧回家告诉了他们父母。他们的父母一听说这事,气得操起锄头就在村子里面喊人,其他乡亲一听洋人来占地,也纷纷举起各式农具,准备与洋人战斗。英方管理人员见工人刚把篱笆弄好,随即一伙气势汹汹的乡民操着农具就冲过来了,怀特知道情况不好,大喊“救命”。正好电业公司有一个洋人博儿骑马过此,对准前面的一个乡民就是一枪,当场就给一条腿打伤了。其余乡民见状,也开始有些畏惧,但是也没有逃走。

  怀特叫来翻译,让翻译告诉乡民走,翻译喊道:“各位乡亲,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一个乡民吼道:“你们随意占地,还打死了一个人,你说我们想干什么?”

  随后双方发生激烈冲突,许多乡民受了伤。

  六月初,又发生运料火车与载客火车相撞打事故,火车在江湾镇北面试车时轧死一名行人,乡民大愤,抗议声浪迭起。在连续发生此类“事故”的情势下,冯焌光与沈葆桢先后找到麦华陀,要求他转告吴淞铁路公司运行车辆与修建铁路,避免此类事件发生。麦华陀假意答应,却并未与吴淞铁路公司交涉。无奈之下,李鸿章再度出面,直接找到威妥玛,据理交涉此事,威妥玛急于解决马嘉理之事,只得转告麦华陀解决上海铁路的事情。麦华陀才给予回复称,近日出现的事故,我们深表遗憾,会认真处理此事。奉威妥玛传谕,已经令英商停驶吴松铁路火车,停止铁路续建工程,同时听候英国公使威妥玛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会商结果。

  最后,还是由李鸿章处理吴淞铁路交涉谈判之事。八月底,李鸿章派盛宣怀、朱其诏去往上海会同冯峻光代表清政府与梅辉立进行谈判。谈判中,梅辉立列举清政府的管理实例,建议道:“依我看,贵国管理经验不足,不如我们两国先合资同办,然后收买后仍归洋商专管,你们觉得呢?”

  盛宣怀将词语转告李鸿章,李鸿章心知洋人诡诈,想以主权换管理权,他告诉盛宣怀:“无论洋人如何施压,铁路主权和管理权都不可给他们!”

  盛宣怀随即转告梅辉立,双方此次谈判不欢而散。

  九月初,双方移至江宁继续会谈,李鸿章向朝廷推荐两江总督沈葆桢向英方代表“解释”,英方最后同意于九月八日议定买断,双方订立《收买吴淞铁路条款》。至此,凭借李鸿章的多次协调,以及冯焌光等人的据理力争,拖延多时的吴淞铁路的归属,得以结束。月底,冯发光会同梅辉立等人在沪就《收买吴松铁路条款》双方签字盖印,各执为凭。大概到了十月中旬,中断多日的吴淞铁路恢复行车营业,正式宣告上海至吴松全线通车。

  许多守旧的老人们听说铁路恢复通车,纷纷找到沈葆桢,指责铁路言辞都很激烈。

  “这玩意儿声音嗡嗡的,一定会惊动了龙脉,会折寿的!”

  “之前还轧死了一个人!谁敢坐这个啊?”

  “沈大人要是不拆,我就死在这里!”

  沈葆桢心想,朝廷花大价钱把铁路买回来了,那我该如何处置呢?

  沈葆桢左思又想,最后对这些老人解释道:“电线、铁路皆是我们不能自已管理建设之事。洋人愿意卖给我们这条铁路,是希望我们同意他们起卸进出口货物,他们此举于大清国体有损。我们朝廷费钱买之,又必费钱续之,且必需派懂得管理的官员去管理,如此一来,我们也是没得到什么好处,我买而续之亦害也。所以,于情于理,这铁路,一定拆了!”

  沈葆桢最后同意拆除吴淞铁路,当这个消息传出时,那些守旧的老人与“爱国的志士”纷纷拍手称快,有一些“爱国的志士”甚至认为此举乃是抗击外敌的一次彻底胜利!就在清政府赎路款项按时付清之后,当天下午正式收回吴淞铁路,随后铁厂工匠却拆卸铁路机车器材,将其储于板箱之中。而后,铁路路轨全部拆除。本是上海道台的冯焌光因他父亲病故,他不得不丁忧回家料理后事。新任上海道台刘瑞芬前来处置拆掉铁路,派铁匠开始拆卸铁轨,拆卸完毕。沈葆桢专门派轮船“登瀛洲”号等将拆卸下来的材料运至台湾。但此时,福建巡抚丁日昌已因病离职,无法派人接收这些“垃圾”。斜阳余晖之下,这些铁路材料不得不长时间堆积在海滩上,孤独地等待他人的召唤,然而最后等待它们的,只是风吹雨打。

  光绪五年,北京正值盛夏,中午的日头正毒,炽热的风吹得路人呼呼欲睡。这一天,总督衙门突然收到急报,李鸿章在上面写道:“要在今天试验一项重大发明,据说它能使信息迅速传递。我已派人在天津铺设好电线,准备完成首次电报的发送,请等待消息!”

  总督不知电报到底是何物,但既然李鸿章派人送来急报,不敢怠慢,只得传令下去,派人前往电报房准时等待。整个北京城的总督衙门都洋溢着新奇和期待的气氛,衙门里的大大小小各级官员都纷纷讨论这一神奇的通信方法,一时间议论纷纷。

  “你说这个电什么报,会不会爆炸?”

  “哎,要是这个电报真能像李大人所说,这么厉害,只怕兄弟我也没法继续送信了。”

  “万一洋人也有这个,到时候,我们的消息他们不都知道了吗?”

  正午时分,嘟的一声,电报房内蓦然传来“叮咚”铃响。值班人员连忙查看,按照李鸿章所言,这个铃声对应的是一份来自天津的电报。他小心翼翼地将电码抄录下来,按照对应的文字,拼出一行字:“行辕正午一刻。”

  值班人员将这行字交给总督,总督看到之后,兴奋道:“原来这是李大人试验电报发报的内容,看来这个电报确实很厉害!”

  值班人员激动万分,赶紧将电文送往总督衙门。与此同时,百里外的天津。李鸿章看过电报后也在细细体会电报的魅力所在。他紧张的脸上终于显出欣喜之色。起初他也对这个“洋玩意”颇有疑虑,担心会泄露大清的机密,但是见识过电报的速度后,他发现,电报只要一点点电流就能将一大段文字发送至几百里外,即便是流星划过也不过如此!他顿时对它刮目相看,找到西洋技术人员,详细了解其中的安装问题。后来,他听闻许多海军都在使用电报进行联络,他开始意识到电报的军事价值,更下定决心要学习运用这项新技术。

  当电报试验成功的消息传遍整个京城之时,许多官员也想李鸿章提出来自己的疑虑,担心它会威胁皇权。李鸿章对身边不解的官员们解释道:“洋人这个电报的优点在于传递迅速准确,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天气的时候,比如大雾、大风之时,倘若用旗帜,恐怕难以快速指挥军队。这个电报,未来对我军调动部署大有好处。况且,一段小小的电线,就会威胁到我大清皇权,真是可笑!只怕没有这个电线,哎!”

  李鸿章欲言又止,官员们也明白电报之事不可阻挡,又听闻对军事如此有利,当即对李鸿章贺喜道:“恭喜李大人,为我们大清又贡献一份大礼!大清万万岁!”

  李鸿章正色道:“总之,我们再也不用依赖洋人的电报线路了,我大清也有自己的电报了!”

  此后经年,在李鸿章的积极推动下,全国各地电报线路开始逐步铺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