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的雏形,微子启叛国始末
在中国的历史上,总有一些人被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而在这座耻辱柱上名字最多的职业是汉奸。
汉奸的定义是什么呢?
出卖祖国和民族的罪人就是汉奸,而中国最早的汉奸是谁呢?
《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中曾经记录过毛主席说过的这么一句话,他说“微子最坏。”
微子叫微子启,他就是著名的商纣王(原名帝辛)的大哥,是亲大哥,他和纣王是一个母亲所生。
毛主席为什么冷不丁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呢?因为这里包含了一个比较重大的历史问题,网易的编辑曾经让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是谁将纣王和妲己妖魔化?》。我在其中阐述了一个观点,就是殷商王朝的灭亡并不像《封神演义》里所说的那样,是由于纣王和妲己的荒**暴虐造成的,而是另有原因。
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商王朝内部出现了内鬼,而这个人就是微子启。
在很多史书和小说话本中,微子启是一位忠臣的形象。可是熟不知这个人是中国最早的汉奸,当然那时汉族还没有最终形成,所以微子启只是个汉奸的雏形而已。
而整个大商王朝八百多年的基业都毁在了这个准汉奸的手中。
关于继承人问题的大讨论
微子启的童年是郁闷的,因为他有一个处处都比他强的弟弟。
《史记》上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帝王世纪》上也说:“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从这两条记载来看,纣王是一个反应敏捷、非常有才能的人,而且他还能文能武,可以手格猛兽。这在当时身处战争困境的商朝来说,纣王可谓是个不可多得的帝王人选。
微子启的才能就没有这么突出了,至少在史书中并有记载微子启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有过什么过人的事迹。
正是由于此,微子启并不受父母的喜爱,他的父亲帝乙在权衡了很久之后,决定把王位传给更有才能的商纣,而不是微子启。
不过帝乙怕伤害大儿子的自尊心,便导演了一场谎言似的闹剧。
《吕氏春秋》上说:“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未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
翻译过来就是微子启和纣王是一个母亲,但是生微子启的时候,他们的母亲还不是正妃,而生纣王的时候,她已经是正妃了。所以太史认为微子启不是嫡子,而纣王是嫡子。所以立了纣王做王位的继承人。
试问一个太史焉有改变一个王国的继承人的本事呢?而且几句话,就彻底把帝乙说服了?
很显然,这一切都是帝乙安排的,为的就是用一个合理的理由,夺走大儿子的嫡子地位,顺利的让二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商纣即位。
这无疑给微子启的心灵与巨大的打击,同样都是儿子,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出众的才能,父母的宠爱,美女的垂青,无数的荣光,极度的赞誉,为什么只属于弟弟,而不属于自己。
帝国的一切都将成为他的,而我将对自己的弟弟下跪称臣,并且将我的一切都作为嫁衣献给他。
微子启是个心很重的人,他把这一切的怨恨都算在了纣王身上。
纣王其人
关于纣王这个人,正史和小说都有着对他不公平的评价,而顾颉刚、郭沫若、毛泽东等人先后为这位含冤受屈几千年的帝王平了反。
其实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纣王都可以排在中国帝王的前十位。
但是,纣王也有纣王的缺点,优秀的男人有个通病,那就是自负。
我有时总能看到这样一些男生,人长的帅,家里有钱,体育特棒,吉他、电子琴样样精通、论起能力来也是超人一等。纣王就是这样一个人,生气还没用,这就是基因。
但是,纣王的前半生过于顺利了,他没有经过任何的阻碍,就得到了王位,他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他想做自己的祖先想做却一直没有做的事情,那就是开疆扩土。
他先后开拓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商朝疆域的扩展、中原文明的传播,这些都有助于华夏大地的生产力发展。
但是,顺利的打下这些地方后,纣王才发现,有两块地方真的是难啃的骨头。
一个是西岐的周国,而另一个是东夷部落。
西岐在三代周主的经营下,已经变为了一个西方的一个超级大国。而当下的统治者姬昌更是被称为圣人,受西部人民的敬仰。周国无论是物产还是军备都已经可以和商王朝抗衡,而周国到了周文王姬昌的时候,更是蠢蠢欲动,处处和商朝挑衅,并且公开叛乱,甚至已经出兵占领了商朝周围的大片土地。
此时西周的军队连战连捷,可谓是气势正盛。
而纣王对于这个附属国也是非常的恼火,性格自负的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这样的挑衅和侮辱,便亲帅大军前往西岐征讨。
而西岐也联系了许多诸侯国与纣王的大军对峙,可是很明显,在军事实力和战争谋略上,西周太小看纣王了。
很不幸,纣王在打仗这方面也是个天才,况且商军都装备着先进的青铜兵器和盔甲,还配有当时最先进的青铜武器。
战争在今天的山西黎城爆发,从一开始,胜利的天平就在向商军倾斜,而周文王的军队被打得惨败,当周文王想跑的时候,已经晚了,老胳膊老腿的就是跑不快嘛,结果姬昌被活捉成了被俘。
这一场战争彻底打破了西周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周文王被俘后,痛诉自己反革命的罪行,自己也是受他人蛊惑,一时糊涂才和商朝作对,而且保证要大彻大悟,归还占领商朝的土地,并且要终身研究易学,不再过问世事,以求能得到纣王的原谅。
纣王此时非常想杀了这个于自己捣乱多年的老头,但是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微子启。
微子启恳求弟弟,说姬昌已经是风烛残年,何必再与这样的将死之人计较呢?干脆放回西岐算了。
纣王面对大哥的恳求,认为姬昌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所以将姬昌囚于羑里。
微子启看着姬昌没死,嘴角露出了一丝狡诈的微笑,没死就有希望。
原来,微子启早就和周国取得了联系,姬昌许诺微子,我在前线打纣王,当我打败他时,你把殷都的城门打开即可。
只要周国顺利取代了商朝,我还将你封在商地,让你继续管理商民。
微子启听到姬昌这样的许诺,鼻涕差点没美出来。当商纣的大军出发的时候,他天天在家祈祷,让周国大军杀商军个片甲不留。
当微子启天天在等待着姬昌捷报的时候,没想到得到的消息确是纣王打败并且活捉了姬昌,这无疑给微子启的心灵上又一次重大的打击,首先要给掩饰,因为如果姬昌招了自己做内应的事情,那岂不是坏了事。
所以,微子启竭尽全力为姬昌开脱,生怕姬昌把这事说漏了线。
好在,纣王采纳了微子启的建议,姬昌保住了性命,自己的事情也不会就此败露。
当纣王赦免姬昌后,微子启擦擦了额头的汗水,再看看纣王,他承认这一场较量确实是弟弟又赢了,可是微子启知道自己也有优势,那就是他无限的信任自己这个哥哥。而且弟弟高高在上,永远都在明处,而他却永远都在阴暗的角落里注视着一切。
美女误国?
参与这场周国叛乱的其他部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原因很简单,因为有苏氏非常识趣给纣王老人家送了一位美女过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蛇蝎美人妲己。
妲己确实很漂亮,漂亮到什么程度呢?
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不过这个例子和我们正史记载的不太一样。
姬昌的长子伯邑考,为了替父亲赎罪,带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西部美女来到纣王跟前,想要求纣王赦免了他父王,可是当他看到坐在纣王旁边的妲己时,他身子都酥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自己的使命也忘了个一干二净。
纣王面对伯邑考的失态,勃然大怒,当场命令杀了伯邑考。
这次就站在一旁的微子启啥话也没说,他有他的打算,因为他觉得想要打败纣王,就给给纣王多多树敌,纣王杀了伯邑考,商周两国就永远变成了死敌,再无缓和的可能,只有这样,自己才会从中渔利的机会。
而妲己在这件事情中只是个花瓶似的角色,绝没有像小说中说的这么邪乎。
对于纣王得到妲己这个问题,微子启的心理也是有想法的,面对这个让人馋涎欲滴的美人,试问有谁能不动心呢?而妲己和纣王也绝非那种单纯的肉体的交流,微子启看得出来妲己是爱纣王的,而且是深深地爱着这位英雄。
而微子启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为什么自己就得不到这种美女的垂青呢?
微子启再也等不及了,他看到了美貌的妲己坐在了弟弟的怀里,看到了心仪已久的王位就在弟弟的屁股底下,他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这些东西据为己有,可是一切都像是海市蜃楼,也许你能看到,却永远也摸不到。
妲己的出现加快了微子启的心理变化的速度,就像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样,我真的比他差吗?这个声音一直在他的脑子里回响,我要证明给所有人看,我微子启绝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庸臣,我也要建立不世之功,让历史记住我这个人。
微子启彻底下了决心,他打算不顾一起的杀害自己的弟弟,哪怕是祖先留下的千秋基业毁于一旦也不要紧,这都是商纣你罪有应得。
默不作声就是残忍
纣王也确实在他打败西周后,开始放松了对周围的警惕,老虎开始打盹了。首先微子启再次向纣王提出,姬昌年老多病,绝不可能再与大商做对了,请您放他回去吧。
纣王做了他这一生中最错误的一件事情,他答应了哥哥,放走了姬昌。
一只蛟龙飞回了西岐,酝酿着更大的阴谋,而微子启在送别姬昌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请把军队压在周商的边境上随时准备进攻,当我给你信号的时候,你立即派兵来攻打殷都。
姬昌没有说话,点了点头,怕日久生变,他快速离开了殷都,回到了西岐。
他没有忘记微子启的话,回到西岐后,一刻都没有放松训练军队,而且在周的边境线上放置了大量的军队,意图对商发起攻击,可是姬昌也深刻的记得上次那回血的教训,他再也不敢轻举妄动,而是静静的等待着。
但是,也许等待的永远只是事件本身,而不是人,人永远等不起,因为时间会随时把你带走。
姬昌在他的有生之年都没有等来微子启的消息,他最终含恨而终。姬昌临死前把自己的王位传给了儿子继发,继发号称武王,追封姬昌为文王。
而此时的微子启得知了姬昌的死讯后,非常的郁闷,因为他知道自己和姬昌的那个约定很有可能随着姬昌的死而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姬昌的这个继承人到底是什么货色,到底有没有种敢做和他爹一样的事情,如果做不来,那自己的阴谋也就彻底歇菜了。
而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耐心等待着它不来,当你失去信心后机会突然就摆在了你的眼前。当姬昌还活着的时候,商朝没有给他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当他刚咽下这口气的时候,机会也随之出现了。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纣王也正在注视这西周的动静,当他得知姬昌的病故的消息时,他的心也平静了,他错误的以为,西周再也不是自己的威胁了。
这时他把他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东夷的身上。
东夷是中国东部沿海少数民族的总称,在商朝时,这里还不属于华夏族的势力范围。纣王一直都想把这里夺下来。
而当纣王提出向东夷进军的提议后,大臣们立即分成两派,一派坚决拥护纣王的决定,这派以纣王的二哥中衍和纣王的嫡长子武庚为首,而坚决反对的就是名臣比干和王族箕子。
比干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劳民伤财。
我们不能说,比干错了。
我们只能说历史真的很有趣,比如汉武帝曾经耗尽国力远征匈奴,最后差点把国家搞垮了。可是呢,换来的是汉王朝百年的和平,后来才会有昭宣中兴的盛世。
换到纣王这里也是一样,纣王从他这次出征的本质看,确实劳民伤财,民怨极大,确实也很不走运,大商王朝覆灭了,这一切都应了比干的判断,但是如果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去考虑呢,如果没有纣王的这次远征,恐怕我们华夏民族彻底征服东土,把自己的国境线推到海岸线旁,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
所以说,谁也不要怪,怪就去怪命运,还有那个该死的准汉奸。
纣王面对比干的建议,丝毫没有理会,可是比干不依不饶,竟然搞起了死谏。你不听我的,我就死给你看。
纣王岂是那种受人威胁的人,悲剧的比干,同时也预示着悲剧的大商王朝,纣王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真的很冲动,他命令杀了比干。
比干的死也就此变成了一个千古之谜,后来的传说变得越来越扯淡,屈原说比干是被剁成了肉泥,吕不韦的门客说他是被纣王沉湖而死的,而后来的《帝王世纪》和《列女传》说的更离谱,说什么妲己想看看圣人的七窍玲珑心。而到了《封神演义》那里就变成了纣王为了给妲己治病,让圣人献心。
其实最初的记录哪里有这么花哨,甲骨文里对于比干的死只有一句记载:“比干谏而死!”
而对于纣王处死比干,微子启什么话都没有说过,他其实只要说一句话就可以救得忠臣的性命,但是微子启心中计算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救比干?
救了比干对自己毫无好处,微子启恨不得纣王把身边的大臣们都杀了,而效果也确实是达到了,首先是同样反对纣王东征的箕子害怕了,他疯了(装疯),纣王怕他出去惹事,干脆软禁了起来。
有时,默不作声就是残忍!
这样一来,反对派被彻底肃清,东征顺利的开始了,而对于东征,可以说是声势浩大,而已经上了年纪的纣王并没有亲征,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纣王的这个决定直接锁定了他的命运。
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东征大军出动了,有人、有马,商王朝为了保证胜利竟然还派出了王牌部队,大象部队(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
可是这次倾全国之力的征讨,而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殷都空虚。
微子启很想马上就去告诉西周出兵,但是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因为此时东征军才刚刚出发,此时周朝打过来,商军只要据守城池,不几天出征的精锐商军就可以回援,彻底包围来犯的周军。
而且微子启最害怕的是周武王到底会不会像他爹一样,他到底有没有称霸天下的宏愿呢?这些都是疑问。
东征军计划一劳永逸地除掉东夷的威胁,永绝后患。开始时是非常顺利的,商军势如破竹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
可是问题马上也产生了,那就是战线实在是拉的太长了,补给都成了问题,任何战争打得其实就是经济实力,没钱怎么办?只能向平民们去征税,这样就加深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而微子启此时考虑的并不是还要征多少税,而是商军回援最快要多长时间,他经过仔细计算后得出商军的补给部队往返一次需要200天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商军主力回援最少也给三个月的时间。
这时,微子启终于在心里下定了决心,而这次他不打算让别人带信给周武王,而是想要只身前去,彻底打消武王的顾虑,给他下征讨商朝的决心。
微子启叛逃了,他带着两个同伙一起离开了殷都,《史记》上说:“微子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
纣王打死都不会想到,最先背叛自己的竟然是自己的亲哥哥,怎样形容纣王当时的心情呢,心啊,拔凉、拔凉的啊!
而微子启到了西周后,告诉周武王,纣王派主力部队出征东夷了,东夷也已经拖住了整个商军主力。
当微子启还要再说些什么的时候,姜尚、南宫适从后面转了出来,坏笑着,“看来咱们可以出征了,主公。”
微子启这才知道,原来周武王的心比他的父亲还要坚定,他无时不刻都在想着为大哥报仇,夺取殷商的江山,而文王临死前也告诉武王,如果见到微子启的暗示后,你就可以出兵了。
周武王没有想到,微子启果然来了,竟然还是亲自来的。
他马上下令,边境线上的周军开始向中央集结。
微子启并没有周武王的自信,他了解弟弟的实力,虽然殷都空虚,但是战争的胜负也未可知。但是此时,微子启看了看自己已经灰白的胡须,岁月还有多少时日,给予证明自己的机会呢?
弟弟,原谅哥哥吧,这次我一定要赢你一次!
突袭
我感觉,这时候的姬发就是一个混小子,不过他狂赌豪赢。历史被他的这一次突袭改变了。
纣王知道微子启叛逃后,迅速开始关注边境的局势,但是他没有想到周军的反应会这么快,周武王此时已经将主力开赴到了前线,而只是遭遇到零星抵抗后,周国大军就已经来到了殷都的城墙之下。
此时,就连一向自负的纣王也不免心里发虚,此时纣王的二哥中衍站了出来,说道:“大王不必惊慌,我们手中还有十七万的军队呢。”
“哪里还有这么多的军队?我们的军队不都拉到东夷前线去了吗?”纣王很不解中衍的回答。
“东夷的俘虏前些日子已经运回来了,正在给各位王公大臣们分配当奴隶去分配呢,这些人就有十几万人,而我们的殷都守卫军也有几万人。十七万人的军队咋说也能够跟他们拼一拼了。”
纣王同意,不同意又能怎么办?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双方主力在牧野相遇了,历史记载纣王的二哥中衍带领十七万大军,与周军在牧野对峙,历史著名的牧野大战即将爆发。
牧野之战打得异常惨烈,《尚书》上说,“流血漂杵,赤地千里”,绝非后世史书上所说的什么奴隶临阵倒戈,周武王兵不血刃赢得胜利。
但是最终商军还是失败了,问题还是出在那些俘虏身上,投降的东夷部突然作壁上观,造成了只有少数的商军在中衍的带领下浴血奋战。
即便是这样,周的损失也是很惨重的。最后商军终因寡不敌众,牧野战败,殷都失守。每当我看到牧野之战,我都会联想到梅尔.吉普森主演的电影《勇敢的心》里主人公威廉.华莱士失败的那场战役,苏格兰贵族突然不应战,造成了华莱士的苏格兰联军的大败。
历史如此,中外皆同,循环往复,总有忠诚与背叛,光荣与可耻。纣王失败了,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也不代表周获胜了。
武王在大战前看到商军的整齐与气势,自己也不禁胆寒,那时他也在打退堂鼓,心想可能时机还未成熟吧。当他胜利后看到满地的尸体,他自己也在为自己的侥幸胜利而庆幸。
中衍见大势已去,朝殷都的方向看了看,他知道大商的百年基业就这样完了,他举起佩剑,横剑自刎,算是尽到了自己身为大商子民的最后一点力量。
而纣王见到了商军的大败,长叹了一声,没想到自己会是这样一个下场。他身穿宝衣,登上了自己建造的鹿台。
当周武王冲进殷都的时候,鹿台上的熊熊大火已经不可能再扑灭了。
和周武王一样着急冲进来的是微子启,因为周王室许诺他,这里仍旧由你来管理,所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如果被军队破坏,这些年来自己所作的努力也就都泡汤了。
而微子启更关心的是妲己,那个和纣王爱的死去活来的女人,很幸运,妲己还活着,微子启非常想把这个尤物占为己有。
可是,周武王却过问了此事,因为妲己实在是太有名了。
“把妲己交出来巴。”武王对微子启说。
微子启面如死灰,他不想交,但却不能不交,因为现在人家是老大。
妲己交给了武王,对于妲己的归宿,大多数史书上都说她被周武王杀了。可是一本书中却露出了事件的真相,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孔融估计是喝多了说漏了一句话,孔融说妲己是被那位连孔子都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周公旦要走了,当了后来鲁国的压寨夫人。
微子启就眼睁睁的看着这位美人被武王的弟弟夺走了,而自己连看的份都没有了,没办法了,他还有最后的条件,这个条件文王曾经答应过他,武王也没反对,就是让他继续管理商地。
武王很想答应他这个条件,可是商地无论是显贵还是平民,都恨透了这个卖国求荣的恶人,全商地的人一致反对他来统治商地。
没办法了,武王只好让纣王的儿子武庚来管理商地,民怨才被压制了下去。
一场忙乎之后,微子启看到别人都是腰包鼓鼓,比干受到了追封,儿子被武王赐林姓,箕子被释放,好生招待,就连纣王的儿子武庚也被授权管理商地。而自己确是一无所有,难道真的是自己错了吗?
微子启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没想到自己打赢了弟弟,却输掉了一切。他把这一切的不满和忧伤全部发泄在了死去的弟弟身上,他竭尽全力把自己的弟弟的名声搞臭,把美丽的妲己描绘成一代妖姬。微子启的栽赃和陷害,让死去的纣王和活着的妲己都变了模样。
本来只是发泄,但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他说的话了,后世对于纣王和妲己的这种不公平的评价,就是从微子启这里开始的。
而纣王的儿子武庚,得知微子启中伤父亲,而此时远在东夷的部队也已经返回了殷都,所以武庚立即发动了叛乱,商民也随之而起。
当时武王已经去世,年幼的成王惊慌了,好在姜子牙、周公旦这些老功臣们都还活着,可就是这样,周人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把这场暴乱镇压下去,由此可见商朝遗民的团结与纣王的威望。
武庚在这场叛乱中被处死了,商朝没有了香火,成王没有办法,只好把郁闷中的微子启叫到了身边,让他的一支去继承商人的香火。
但是,成王怕商人造反,便把微子启和众多商人迁到了今天河南闻邱,建立了宋国。
可能真的是报应,宋国在整个春秋时期,竟然连一场胜仗都没有打过,特别是微子启那个著名的后代宋襄公,更是以假仁假义的面目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丢尽了他祖先的脸。
我只能说,恶有恶报,这可能真的是汉奸的卑劣下场吧!
尹剑翔独家心理分析:嫉妒这个词总带着贬义的色彩,但是就我来说,嫉妒别人的人他最起码是带有一种上进心的,而且具备了一些可以和别人竞争的有利因素,才会有资格去嫉妒。
可是嫉妒的加深很可能会导致两个后果,第一种是正面的,自己奋发图强,战胜那个自己嫉妒的人。
而另一种呢,是负面的,那就是心里越来越不平衡,用歪门邪道,搞死那个自己嫉妒的人。
第二种方法显然是走错了路,而且是那种永远回不了头的路,即便你成功了,过后你也会觉得,其实自己也会变得一无所有,就像微子启一样
很多人都在说当你面对你嫉妒的人的时候,不要生气,比他活的长一点就可以了。我在根本上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
我总觉得嫉妒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些靠着老子背景,爷爷基业的人,我们为什么不能超过他们,哪怕他们的起点比我们要高许多,可是我们仍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只不过我觉得遇上这样的事,要显得光明正大,耍阴谋诡计不好。
嫉妒本身就是一种源动力,他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但是也要注意他的反作用力,也有可能他会给这个人以致命的伤害,甚至给他周围的人带来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