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历史 让你当昏君,你卷成千古一帝

第574章 归你所有

  

  燕青听完皇上的话,身体颤抖,深知此次的机遇与厚重。

  她忙跪下,垂首双手撑地,磕了三个响头,“皇上恩德深厚,臣妾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时,太后走上前来,手中捧着一件锦盒,里面放的是一套光彩夺目的盔甲,上面刻有龙凤图案,极为精美。

  太后轻轻打开锦盒,递给燕青:“这是你父亲的遗物,当年他忠于朝廷,英勇战死,是大乾的忠臣。如今,你身为大乾的妃子,这件遗物应归你所有。”

  燕青泪眼朦胧,接过这盔甲,仿佛感受到父亲的鼓励与期望。她再次向太后跪拜,“多谢太后娘娘,此恩臣妾永生不忘。”

  此时,小夏子,一位身材瘦小,面目和善的太监走来,恭敬地说:“浅妃娘娘,请随贞儿到后宫安置。”

  燕青跟随小夏子转身,刚准备走,却发现宁霄已经站起身,表示要亲自陪同。燕青有些惊讶,低声问:“皇上,您为何……”

  宁霄目光坚定,看着她说:“大乾宫中,也有不少隐秘。朕希望能亲自保证你的安全,直到你熟悉这里为止。”

  太后见状,微微点头:“霄儿,为了浅妃,你真是操心。”

  宁霄微笑回应:“太后放心,朕自有分寸。”

  四人相继离开,太后的视线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燕青的出现,或许能为这大乾带来新的机遇。

  在通往后宫的路上,古老的回廊、流转的鱼池和飘香的花木,一一映入燕青的眼帘。

  每当她对某物产生好奇时,宁霄都会细心为她讲解,与此同时,小夏子在一旁默默注视,心中也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当他们进入后宫,一个独立的庭院呈现在燕青的面前。园内有池塘、花木、古树,宁霄告诉燕青:“这里将是你的居所,希望你喜欢。”

  燕青低下头,眼中闪烁的泪光让人心疼,“皇上,臣妾真的很感激。”

  宁霄轻轻抚摸她的头,“你是朕的妃子,当然要为你好。”

  燕青初入后宫,其美貌与身世早已成为皇宫中的热议话题。在精美的花廊下,几位妃子聚首低语,媚眼如丝地掠过燕青的身影。

  “听说她是前朝的将军之女?”一位名为玉儿的妃子狐疑地问。

  “正是如此。据说前朝皇帝对她有些眷顾。”红儿皱了皱眉,显然不太喜欢燕青。

  “哼,什么眷顾,她就是靠了自己的容颜魅惑了皇上。”翠儿嘟囔道。

  虽然后宫之中相互竞争,但是燕青的突然出现确实打乱了原有的权力平衡。她的身份使得其他妃子都十分忌惮,担心她会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宠妃。

  燕青虽然觉得这些目光刺人,但她没有回应。毕竟她此次进宫,不是为了争宠,而是为了追寻父亲的遗物和查明家族的冤屈。但是那群妃子的议论声,燕青无法假装没听到。

  宁霄一直站在她的旁边,看着她红了眼眶,低声道:“浅妃,无需理会那些闲言碎语,你是朕的妃子,朕会保护你。”

  燕青轻轻点头,红唇微启,道:“臣妾知道了。”

  宁霄又指引她进入一座精致的小楼,这是专为她准备的寝宫。楼中布置得十分雅致,各种细致的摆件都体现出皇上对她的重视。

  “朕已为你准备了这寝宫,希望你能喜欢。”宁霄轻声道。

  燕青轻轻盈步,转身看着这片自己未来的天地,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温暖和感激,轻轻说道:“感谢皇上。”

  宁霄微微一笑,将她轻轻拥入怀中,“无需多礼,你只要记住,无论何时,只要你需要,朕都会在。”

  燕青点了点头,心中十分感动。

  在确定燕青安好后,宁霄缓缓拂袖,踏步离去。

  他知道燕青的身世和这次进宫,必然会引起后宫的不少风波。但他心中有数,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让燕青受到任何的委屈。

  皇宫内的金銮殿上,瑞气缭绕,琉璃瓦下隐隐约约传来宫女太监们的低声细语。宁霄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身着龙袍,神情庄重地看着殿下众多大臣。

  “本皇已知各州县科考的准备情冠。大乾建立以来,皇室始终视学为国之本,才子为国之资。”

  宁霄声音低沉,却坚定,铿锵有力,“本皇希望此次科考,能选拔出真才实学的人才,为大乾之未来做出贡献。”

  左相秦光佐首先跪下,表示:“陛下明察,各地已经准备得当,只等皇命。”

  “既然如此,那便即刻下令,宣布各州县,此次科举考试正式开始。”宁霄宣旨。

  然后他又锐利地扫过众臣,严肃道:“此次科举,本皇要明确几点。首先,严禁作弊。

  凡被发现有作弊之行为,无论身份贵贱,一律从严处罚。其次,希望各位大臣,严守廉洁,公平公正地选拔才子。”

  众大臣纷纷表示遵旨,致以最深的敬意。

  宁霄又看向侍立在旁的赵安北,道:“安北,你要为随行做好准备,本皇准备亲自辗转各地,把持这次科考,希望能亲眼看看大乾的风土人情,以及我大乾的读书人。”

  赵安北眼眸中闪过一丝敬仰和惊讶,跪地应道:“是,陛下,臣必当准备妥当。”

  宁霄满意地点点头,表示他可以退下。

  随后,整个金銮殿内开始繁忙起来,大臣们忙着准备科考的相关事宜,宫女太监忙着为皇帝准备随行所需。

  大乾的科举考试,不仅仅是一次选拔人才的大事,更是展现皇室威严的一次机会。

  而此次宁霄亲自把持,更是显示出他对国家的重视和对文人的尊重。

  金銮殿内,一片议论声。当宁霄宣旨要把持此次科举考试,亲自辗转各地巡查,众大臣皆知,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科举,而是带有更深远的用意。

  新皇登基,自然要进行新政,要削减旧臣的权利,从新科举中选拔新的才子,来辅佐自己的政务。

  沈默了片刻,秦光佐低声与左邻的司徒陆绍言道:“宁霄此举,看似只是科举,但实则意在更深。他想要打破旧的权贵势力,从新的士子中挑选心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