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朱全忠借助黄巢的力量发展壮大了自己,最终走向了自己称帝的道路。
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次起义对唐王朝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唐朝皇帝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在黄巢起义的时候,各个藩镇都趁机争夺地盘,扩大势力,成了大大小小的各霸一方的小王朝,起义被镇压,但藩镇的实力却增强了。朱全忠这个叛徒,也以农民起义军的鲜血壮大了自己,成了这次起义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割据势力中最强大的一个。
在当时能与朱全忠抗衡的只有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朱全忠早在镇压起义之初,就想除掉李克用。那还是在黄巢撤兵河南的时候,有一次,朱全忠受到起义军的围攻,他无奈之下就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倒是个爽快的人,马上带领兵马赶到,打败了起义军,解了朱全忠被围之急。朱全忠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大摆宴席,热情款待李克用,但这其中的阴谋就只有朱全忠知道。他趁李克用喝得大醉之后,派兵围住了李克用所住的驿馆,要趁机杀死李克用,为自己以后称霸扫清障碍。李克用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来不及应战,并且身边的士兵很少,但他的士兵都很骁勇善战,拼命保护他的安全,才使李克用死里逃生。
经过了这件事,李克用恨死了朱全忠,发誓一定要把他除掉,仇越结越深,经常打来打去,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可。虽然刚开始实力相当,但经过几次碰撞之后,结果却大不一样了。李克用在藩镇的混战之中,只能保住河东地区;朱全忠却势力越来越大,打败了其他很多军阀,吞并了他们的兵马和地盘,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军队,占据广大地区的最强大的新军阀。
唐僖宗病死后,他的弟弟李晔即位,就是唐昭宗。唐昭宗很想摆脱宦官的控制,多次利用朝中大臣来反对宦官,企图削弱并铲除宦官的力量,但每次都因为宦官眼线太多而走漏风声。一次次的起意,惹火了那些掌权的宦官,他们把唐昭宗软禁起来,想另立一个皇帝。
朱全忠本是个武将,要插手朝廷的事很不方便,这件事发生后,他认为这是自己插手朝政的好机会,便派了亲信溜进长安,秘密联络宰相崔胤,说要支持他消灭宦官,复立昭宗,让他放手做,必要时他会出兵相助。崔胤有了朱全忠做后台,胆子便大起来,他秘密发兵杀了宦官头目刘季述,让昭宗复了位。
昭宗重新上了台,就与崔胤一道,想把所有的宦官都杀了。剩下的宦官见情况不妙,便抢先下手,秘密劫持唐昭宗到凤翔,投靠了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崔胤见皇帝被劫走,自己也没了主张,就忙向朱全忠求救。朱全忠自然知道这是个机会,立即发兵攻打风翔,理直气壮地要李茂贞交出唐昭宗。李茂贞当然不肯,他也知道唐昭宗是自己称王称霸的一个重要棋子,但他兵微将少,不是朱全忠的对手。朱全忠大军将凤翔紧紧围住,断绝了一切粮草来源。不久城中就没了粮,又加上连日大雪,饿死、冻死的人不计其数。困在孤城里的李茂贞毫无出路,只好束手就擒。朱全忠把唐昭宗抢到手,便耀武扬威地回到长安。回到长安之后,他下令把宦官全杀了,然后又杀了宰相崔胤,从此朝中大权就落到了朱全忠一个人手上。
到了天复四年(904),朱全忠提出要把京城从长安迁到洛阳去,唐昭宗只有服从,半个字也不敢多说。迁都时,朱全忠命兵士把长安的百姓全都赶到去洛阳的大道上,又派人把长安的宫室、官府和百姓的住房全部拆光,长安城变成了一座废墟,他还命人把拆下的材料顺着渭水、黄河流放到洛阳,整整一个多月,从长安到洛阳的路上挤满了被迫迁移的长安老百姓,他们扶老携幼,哭哭啼啼,那种凄惨的样子无法想象。老百姓一边赶路,一边大骂祸国殃民的朱全忠。
唐昭宗和皇后、皇子、公主、侍从及朝中的官员,也只得默默地离开长安,向东行进。走到半路上,朱全忠就下令杀掉了唐昭宗身边的几个重要的官员和很多侍从。在这个时候,皇帝就像一只小鸡一样,任人宰割,自己都难保,还怎么能保住身边的大臣?到了洛阳,朱全忠把他的心腹将领全都安置在京城和皇宫内外的一切军政要职上,这样,他就成了这个朝廷的真正主人,然后就派亲信大将杀了唐昭宗。三天之后,朱全忠立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做傀儡皇帝,就是唐哀帝。这之后,朱全忠又把朝廷里剩下的三十多个大臣全都杀死,投进了黄河。
朱全忠把皇帝杀了,把宦官杀了,旧臣也全没了,其实就是在一步步改朝换代。此时,朱全忠要做皇帝是用不着吹灰之力了,但是狡猾的朱全忠还不愿**裸地登位,以免引起藩镇的不服和反对。他要唐哀帝主动地把皇位让出来,使他“合法”地登上皇帝宝座。
唐天祐四年(907)三月,唐哀帝亲笔写下禅让的“御札”,向朱全忠“禅位”。朱全忠于是正式即位称帝,下令改国号为梁,以大梁(今河南开封)为国都。自己改名叫朱晃,即梁太祖。立国290年,经历了21个皇帝的唐王朝,至此宣告结束。
点 评
朱全忠是唐朝末年这场斗争的最终受益人。
他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又倒戈镇压农民起义,并借此机会发展了自己的力量。在起义结束之后,又在藩镇的混战中坐上“藩镇之最”这把交椅……他掌握了兵权,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唐朝的命运。从他所做的一步又一步的计划就可以看出,他最终是要走向称帝的道路。
中国历史上有些无赖、老粗,成就了霸业,朱温就是其中一个。毛泽东曾经评价他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朱温一生改了三次名字,从朱温、朱全忠到朱晃,每一次的改名都是他在政治生涯中的一次变色。他从一个农民褪变为后梁的开国之君,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他的狡诈和谋略、他灵活的对敌策略、他的驭下之术,当然还有他的无赖精神。
朱全忠是一个不得人心的统治者,这也注定了他的统治不会太久。经过短短17年的时间,他的大梁王朝就被人推翻,而推翻他的正是他的手下败将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
相关链接
朱全忠小传
朱温出生于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午沟里),父亲是乡下的一个穷教书先生,兄弟三人,朱温是老三,一家人生活过得很清苦。
在他兄弟三人都未成年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只好带着三个孩子到萧县地主刘崇家当佣工,母亲给地主家里织布,两个哥哥平时放牛,农忙时节种地,而他则放猪。朱温从小爱使枪弄棒,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经常不好好劳动,刘崇常常骂他,甚至用棍子打他。而刘崇的母亲却很喜欢他,经常亲自给他梳头,并且告诉其他人说:“朱三不是一般人,你们要好好待他。”别人问为什么,她说:“曾经有一次看到朱温熟睡时变成了一条赤蛇。”大家都笑她眼花,谁也不相信,这当然只是个传说。
黄巢起义爆发后,军队从宋州路过,朱温就与他的二哥朱存一起去参加了黄巢的起义队伍,这时朱温已经26岁。刚开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但他英勇善战,并且能出很好的主意,后来就升为队长。他的哥哥朱存在起义军攻打广州时战死。朱温以自己的勇猛善战赢得了黄巢对他的重视,也换取了他一步步高升的职位。在黄巢攻下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后,任命他为东南行营先锋使,派他到各地去打仗。之后朱温就捷报频传,日益获得黄巢的信任,直至后来他叛变。经过朱温不断钻营、争斗、攻战、杀戮,最后建立了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