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历史 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巡抚西安

  

  李善长案爆发后不久,朱元璋把案犯的狱词编成了《昭示奸党录》,除了里面的人名是真实的外,其他内容纯属虚构,其虚假程度简直像是三流小说家编出来的。朱元璋出版这样的一本书,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警示那些还活着的文武百官:胡惟庸、李善长之流是死有余辜,不值得同情;你们这群狗官千万要小心,就连李善长和胡惟庸这样谨小慎微的奸臣都落网了,更何况你们。

  李善长案牵连的无辜太多,光被杀的就有万余人,朱标看在眼里,心中对老爹的这种做法很是不满。

  为此他不止一次和朱元璋爆发了争吵。不但如此,他还做了一件错事:他聚集起那些还活着的臣子,商讨如何避免以后再发生这样的惨案。

  朱元璋对此自然是一清二楚。他问朱标:“听说你最近和大臣们走得很近?”

  朱标回答:“那些人也是我东宫的大臣啊。”

  朱元璋鼓起眼睛,下巴突然向前探出,扯开嗓门吼道:“他们现在还都是我的臣!”

  朱标身子一个激灵,他看着老爹的怒容,感觉再也回不到从前和老爹玩“你追我跑”游戏的时光了。他安静了下来,回想着各种和老爹相处的往事,一切都那么空幻,如同镜花水月。

  失去了父亲的偏爱后,朱标总会想起老妈马皇后。马皇后对他的影响无疑是很深的,这种影响导致他做不到如老爹那样冷酷无情,玩弄臣子就如玩弄自己的毛发一般。

  夜深人静时,朱标由于身体过于肥胖而喘着粗气,他的心情失落到了极点,据他安插在父亲身边的太监们透露消息说,皇上每次提起他,总是唉声叹气。

  朱标从未考证过这些消息的真假,其实真假已经不重要了——他渐渐得了抑郁症,身体情况也大不如前。1391年,朱元璋突然召见他,派给他一个艰巨的任务:巡抚西安。

  他对朱标说:“我让你去西安,用意有三,你能猜到几个?”

  朱标在脑海中回放着最近几年朝中发生的大事,他想到了两点:

  第一,朱元璋的密探在西安发现了秦王朱樉的很多违规行为,他此番前去,是要调查朱樉的过失。

  第二,朱元璋自从建都南京后,就始终对南京这个都城很不满意,曾多次想迁都,而陕西西安就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建都之地。这个地方曾是光芒万丈的汉唐的心脏地带,朱元璋此举,是想复兴汉唐荣光。他此去,怕是还负有考察新都的任务。

  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朱元璋听,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你能想到这两点已经不错了。那你可知我为什么有迁都北方的念头?”

  朱标茫然地摇了摇头。

  朱元璋捏了捏嘴唇上方的胡须,慎重地说:“我中华的心脏一直在北方,建都南京只是受当时的形势所迫,如今时机已经成熟,应该北迁了;另外,蒙古人的残余势力仍对我中国虎视眈眈,伺机南下。在南京,我总感觉有力气使不上,所以我要北上。”这就是明王朝“天子守国门”的传统发源处。

  说完,朱元璋看了眼恍然大悟的儿子,接着道:“你这番前去,还有更重要的第三点。”

  朱标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到第三点是什么,只能开了个小玩笑:“难道老爹是想让我去西安吃肉夹馍?”

  “当然不是。”朱元璋恨铁不成钢地道,“我用了几十年时间,才把‘荆棘’全部砍掉,如今你要接我的班,就像呼吸一样容易。但还有一些漏网之鱼,他们在南京城里待了这么多年,势力根深蒂固。你又不让我杀他们,所以我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迁都西安。你此去可以趁机在新的首都建立一批自己的班底,借此和那些老臣一刀两断,你要明白我的苦心啊。”

  朱标听完,内心不禁五味杂陈,不知是该谴责老爹的残忍,还是该感谢老爹的良苦用心。

  儿子这玩意儿就是这样,永远不明白老爹的付出。只有当老爹离开人世后,儿子才能明白老爹的良苦用心。可惜,那时已不能当面向老爹道谢了。子欲谢亲恩,而亲不在,这是人生最大的伤痛。

  朱标从南京出发,一路向西北而行,每到一地,就实地考察当地民生。他发现了一个事实:大明帝国并没有因为朱元璋屠杀贪官而变得富裕。战乱虽已平息,可百姓的温饱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朱标叹息着,由于抑郁症的关系,他总是动不动就会流泪,而且一流就止不住。抵达西安后,他和兄弟朱樉把酒言欢,在宴席上,兄弟俩回忆着过往。当谈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朱标泪如雨下。他对朱樉说:“老弟,你放心,我回去后会替你向父皇求情。你这点事,不算什么大事。”

  朱樉喝多了,只听到了“大事”二字,于是醉眼蒙眬地问他:“大哥……你说要做啥大事?”

  朱标沉默片刻,认真回答他:“我要做的大事就是不嗜杀。”

  朱樉哈哈大笑,举起酒杯,向他祝福:“我等你做大事。”

  据说,朱标听到这句话时,酒杯落地,他笑得眼泪直流,跟随他来的人中有朱元璋安插的特务,趁机把兄弟二人的言行全部记录在案。

  朱标在对西安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后,启程返回南京。在回去的路上经过了洛阳,也对其进行了一番考察,并且把西安和洛阳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回到南京后,他向朱元璋献上了《陕西地图》,并详细汇报了陕西和洛阳的情况。朱元璋问他:“你倾向于哪个?”

  朱标回答道:“西安。”

  朱元璋冷笑:“西安有你的弟弟朱樉,你俩可以把酒言欢,做你的大事?”

  朱标魂飞魄散,心脏像是中了一刀,跪在地上,再也起不来身。

  朱元璋看了看他肥胖的后背,若有所思。许久,他才面无表情地对他的儿子说:“起来吧,儿子,没什么。”

  朱标被人搀扶起来,可他却仿佛看到刚才的自己仍然跪在那里,慢慢地变成一个石雕,永远地不动了。

  几个月后,朱标依然经常回想起那个场景,他总觉得自己身体里缺了点什么,好似把魂留在了那儿。

  1392年春节,朱元璋朱标父子和大臣们聚餐。在宴席上,朱元璋再次重申了一件事:他活着时,皇太子永远是皇太子;他百年之后,皇太子就永远是皇帝,即使宇宙爆炸、地球毁灭,这个事实也不会改变。

  朱标茫然若失,他没听清楚父皇在说什么,他只知道,自己好像快不行了。在朱标的头脑中,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他常常感到头痛欲裂、精神不振,而且持续发低烧,御医给他把脉后,说:“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翻译成人话就是感冒了。

  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凭借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即可痊愈,所有的药物治疗,都只能缓解症状或者减少病痛时间。不过,当人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时,感冒就难以痊愈,而且时常反复。

  1392年春节后不久,朱标奉命和礼部尚书詹徽审核死刑犯的案件。朱标对很多囚犯被判死刑不认可,觉得都应该改判有期徒刑。可詹徽深谙朱元璋的心思,所以坚持原判。

  两人不能达成一致,就向朱元璋汇报了此事。朱元璋听了两人的陈述后,对朱标说:“詹徽判的是对的。”

  朱标咳嗽了起来,他感到头晕目眩,忽然就冒出一句话:“治理天下应施以仁厚,刑罚能轻则轻,奖赏能重则重,这才是正道。”

  朱元璋脸色大变,怒斥朱标道:“等你做了皇帝,再施以仁厚吧!”

  这句话,非常重!当年赵光义(宋太宗)对侄子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的次子)就说过这样的话,结果赵德昭惊恐万分,拔剑自杀。

  皇帝和太子说这句话时,背后的意思其实是:你是想提前登基啊?你是想谋朝篡位啊?你是想弄死我啊?

  这代表着皇帝开启了“疯狗模式”,随时会咬任何人一口。

  朱标闻听此言后,呆若木鸡,愣在当场。他像是被人捂住了口鼻,不能呼吸。

  当他从另外一个世界返回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变得异常模糊。他走出皇宫,直奔南京城的金水河,趁护卫们走神的工夫,一个猛子扎了进去。

  那群护卫大惊失色,有的人也跟着跳了进去,有的人则在岸上大呼小叫。侍卫们好不容易把朱标救上来,此时朱标的三魂已经丢了两魂。

  在他奄奄一息时,他老爹再次给了他一记重击:“把在岸上大呼小叫的那些人全部杀掉!”

  这根本就不是朱标想要的,可朱元璋偏偏给他不想要的。几天后,朱标在**忧郁而死。

  朱元璋哭得死去活来,拍打着朱标的尸体说:“你小子不是孝顺吗?你就是这样孝顺我的?为何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

  东宫的人全都跪下,哭得稀里哗啦。朱元璋哭得几乎要背过气去,他知道,自己处心积虑为接班人布置的一切,如今又要从头开始了。

  很多时候,老天一个喷嚏就会让人类所有的周密计划和安排全部泡汤。

  朱元璋泡在这苦涩的汤里,好像又回到了童年,那是一段他想起来就窒息的岁月。

  对朱元璋而言,这是一段绝望的时光,除了对他自己绝望之外,还有对大明帝国未来的绝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