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历史 大清王朝1860(全二册)

唐山矿投产

  

  唐廷枢赶在封冻前乘轮船回上海,轮船招商局有事,需要他回去商议。他打算成立垦耕公司,粗粗一算,需要五六万两银子,只能先从轮船招商局挪借,他得与徐润商量。

  南下的时候,他带去中外工头各一名,为的是帮他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唐山矿很快就要投产了,按照李鸿章“采西法,用西人”的要求,必须在投产前把各项制度制订出来,所以整个冬天他都不得一天空闲。

  无规矩不成方圆,唐廷枢从筹办开平矿务局开始,就参照英国煤矿企业章程,制定了一些制度,包括《开平矿务局开办规条十则》《办事专条十一则》《工厂规条十四则》,如今所制,是直接关系井下安全生产的具体细则,非有熟悉井下工作的人员帮忙不可。

  这一个冬天,先是制定了《煤窑规条三十三则》,主要就安全生产规定具体措施。涉及通风防煤气爆炸好几条,“煤槽之间秽气最盛,势必常令气贯入以散之,方免其害。井里远近车路、大小煤峒、放机器、养牲口各处,务使透风,以便做工无碍。”“煤气积厚,便可燃烧。一经察觉,必须专派一人于未开工之前,携带太平灯亲赴其地及相连路径察看。若系一班人做工,每十二时辰察一次;倘系两班人做工,每六个时辰察一次。即将通风透气情形,登记画押。日日如此办法,不得始勤终惰。”“窑内无论何处,如遇有煤气过重或别项危险,一经察觉,必须尽将工人退出,立即疏修妥帖,派人验明,方许复进。”“窑内做工之处,若左近嗅有秽气,必须立换太平灯,别项灯火概不准用。临用太平灯时,专由掌灯逐一验明,紧锁妥帖,方许取用。所用太平灯,除掌灯之外,别人均不得开锁。身边亦不得携带钥匙、火石、自来火等件。”涉及其他安全方面,也有多条,比如,“窑内不得安放火药。即要用时,仍须用箱罐装好,每箱不得过三斤,而每段做工之处,只准携带一箱,不得多带。用药时,不可用铁器、钢器舂药。倘或引火不着,亦不准用铁器抽提。”“窑里做工如近涌泉,则煤槽至多横开八尺为度,仍须每次前进一丈五尺,当中钻一水孔、旁边钻数小孔,以资引溶。”“窑内各道系工人往来之所,无论该窑系用人力或用机器做工,一经深入八九丈,必须备设响号,使道与站相通。每六丈之遥,另设旁峒,俾工人可以避让。”比如,对井下各类设备、工具,也有具体规定,“井内围栏、遮板、响号、亭子、护绳等件,一经损伤,必须立即修理更换。”“窑内所需木植,必须先为预备,并将木植锯成挣木尺码,分各做工地段,俾可随时取用。”“须派专司验看一人,每日尽将当值机器、卸煤楼、井口、绳链等件逐一验看。”再比如,对工人年龄性别也有具体规定,“窑里做工所有十三岁以下之男童及大小妇女,一概不准雇用。其十三岁至十八岁之幼童,虽准其雇用,但仍须分别管束。”“管机器之人,必须二十岁以上方可任用。”

  又制定了《煤窑专条六十六则》,对各职位的人员职责等有具体要求。比如,“煤师,凡涉采煤事无大小,均归煤师主持。窑里中外司事、工人,亦归渠管辖。如有不听调遣或不守定章者,准告知督办更换。其窑里工程该如何办法,某槽应停应采、应先应后、应开几峒,由渠主政。”“厂头,总管各厂之头目也。所有本局之机器厂、熟铁厂、沙模厂、造炉厂、本厂,均归渠管理。其锅炉房、风扇房、提煤抽水机器房,亦归渠节制。各厂各房工匠人等是否称职,做工是否勤谨,应由厂头时刻察看,以定优劣。”“班头,即开井开路之匠头也。所有开山凿石、安铁路、放机器、修水沟等事,均由渠承办。窑里匠人、里工,均听渠指挥。须每日将窑内一带由井底至各段抛煤、走路、做工地方,一概小心巡视:其路径有无堆阻,是否宽舒通气,各段风门是否周密,曾否按照定章开关,若有不周妥之处,立即整理。其抛煤深处应否添设风门,全归班头操持。”一直到马夫、看门人职责,都规定得清清楚楚。“看门,即看守窑内风门之童工也。当值班时,不许一步走开。工人闲时经过,或当开工收工一进一出,该门如何关闭,必须遵守吩咐,办理勿误。”

  还制定了《煤窑要略十五则》,都是事关安全的重要事情。比如,“验看太平灯一事,所关甚重。无论有无委人专司其事,煤师应按煤窑规条第七则验看。”“工人进出,无论在抛煤做工之所或人马行走之路,若见有顶墙边墙松陷,务须止步回头,切不可试行走过。一面赶紧通报煤师派人修理,而煤师一经闻报,立即饬修,万勿少延。”“窑内做工幼童,自有工人带作。一经做工时刻完竣,该工人须着幼童出窑。”“毋论里工、外工等人,一进一出经过风门,仍须掩闭妥密,不得任意打开。收工之后,工人等必须尽将风门全行关闭,庶不致生气散开。若值次日停工,尤加留意关闭周密。”“工人上落,不许争先恐后。凡下井时,须俟亭子提至井口放定,方许次第入亭。其亭至井底,亦须放定,方许出亭。当亭子尚在走动之间,即使相离无几,亦不可抢前进出,以致失误。”“工人带有酒气,不许下窑做工。”

  又制定《洋人司事专条十二则》,规定了洋人职责及管理,以免洋人员匠不听调遣,或者工作不尽心。“窑内所用洋人煤师、班头、把头人等,统归督办节制。若督办另派人学习,该煤师、把头等亦当悉心指示。”“把头等若不称职,或不遵约束,或好嗜酒,或不守局规,应由督办立将其人革除。小过者准留三月,期满遣使回国,船脚由局发给。其大过者立即遣回,不许逗留,其回国船费仍由局发,按照二等客位算。”“煤师人等须知本局乃中国自主之局,既承委用,极宜认真办公。所有与局员司事人等有交涉事件,务必和衷办理。若有任情致生争执,贻误工程,定将原立合同注销,并将其人革除。倘同事人等有干预不法情事,毋论干预之人是中国人抑是洋人,许其立即报知督办查明核断。”对洋人工作生活出差也都规定得明明白白。“洋人住房由本局预备。无家眷者,每人住房二间;有家眷者,每人三间;子女多者四间。惟家具、器用,归各人自备。”“洋人因公出门,途中饭食、车马,由局结发。若至通商口岸,其客寓缴费,须按后开数目算给,以示限制。如本人薪工在一百元之内者,每日给寓费一元半;一百元至二百之薪工者,每日给寓费二元;二百元以外至三百元者,每日二元半;其三百元以上之薪工者,每日三元。”“做工时刻,每日以作十点钟为限。若有要紧工程过限作者,按照时刻加五作算。所有过限工程合同,原有专条载明,但仍须向煤师领取过限凭据,方准照算。凡遇工程紧急,即不拘时分,一经呼唤,必须立即诣前做工,不得迟误。”“洋人在工,必须自重行止,务存体面。与人交处,须要和平。宅内厨房、水沟、厕所,一切均宜洁净,以免污臭熏人,致生疾病。”

  最后,又就管理机构进行重新设定,在原有机构基础上,制定《开平矿务局内司事专条》,规定由督办“统操全窑之纲领,由用人开山起至采煤、售煤止,所有用人理财、定章立法、督率稽查均乃督办之责任”。督办下面有总办,“若督办公出,寻常事件即由总办做主,大事仍须函商督办。所有洋匠虽归矿司节制,但遇事仍应向总办会商办理”。总办之下设有帮办,“帮同总办买地、用人、布置一切及商办各事。若帮办不止一人,谁办何事,应由总办酌定,俾专责成。若有公事,总办派出门者,亦不得推诿”。具体工作机构设公事房、银钱房、外账房、材料处、库房、考工所、翻译处、抚医所、杂务处等。

  过了二月二,龙将抬头,天气回暖,北方即将开冻,各项制度已经全部制定完成,唐廷枢已经开始做北上的准备。他突然想起来,应当在投产前为开平矿务局争取降低出口煤税,这可真是事关矿务局的生死存亡,他立即安排人赶紧起草禀帖。先简要回顾了开平矿务局的创办过程,然后说明开平矿即将投产的重要意义,“将来中国官商轮船、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买于洋商,既免漏卮,又消垄断,设逢外侮,内有所备无虞。仰荷筹划宏规,饬令创办,导利源于百世,臻蕃庶于九州。风气既开,推行日广,富强之术未有过于此也”。但将来投产后也有困难,就是成本太高,“伏维本矿三年来置用机器、延订洋匠工司及买地亩并筑路、挑河经费,共用成本七十余万两。成本既重,煤价亦因之而昂。若再加现有之关税,即恐难敌外洋之煤,不能畅销,关税定必有名无实。与其税重无输,曷不减轻以期实惠”。

  然后分析中国海关税则中存在的中外不公平的突出问题,“查中国通商以来,我国家怀柔远人,凡税则俯如所请,而洋商逞其私臆,以致华洋商人弗获一体定章,华商之屈抑多年,不堪其累,是以市情凋敝,难与洋商竞争。第海外各国,于外来进口货税,无一不重;于本国出口货税,无一不轻。所以征外人之利,而护本国之商,驭驾有方,实有深见。乃自入中国以来,返其道以行,使外国进口之货税轻,中国出口之货税重,仍属抑华商而护西商之意。惜中国未经详察,堕其术中,徒困我黎民,而滋长彼族。此通商后四十余年之流弊,暗受厥累而不知。即以煤斤论之,洋煤税每吨五分,土煤税一吨合一两有零,中外差距二十倍之多”。

  当初台湾办基隆矿,沈葆桢奏请后获朝廷批准,土煤税每吨一钱,比通税率减少了十倍。可惜朝廷当时特别说明,其他煤矿不得援引。唐廷枢禀请李鸿章,“仰恳宫太傅爵中堂俯赐察核,专案奏明援照台湾、湖北之例,开平出口煤斤每吨征收税银一钱,以恤华商而敌洋煤,实于国计亦有关系”。

  唐廷枢先到天津面见李鸿章,报告相关制度制定情况,并把请示减税的禀帖当面呈递。李鸿章说他正在安排人起草奏稿,报告朝廷开平矿务局即将投产,他答应附片奏请酌减开平煤税。

  过了一个多月,收到李鸿章转来的上谕抄件:“着照所请。”唐廷枢放了心,一心筹备投产仪式。

  西历1881年6月9日,开平矿务局的唐山矿正式投产采煤,矿务局搞了个热热闹闹的仪式。除了邀请天津道丁寿昌、天津海关道郑藻如,遵化州、安平府、顺天府及滦州、丰润、宁河的地方官,唐廷枢还请了上海《申报》《万国公报》记者。

  他专门从轮船招商局带来了一艘小客轮,从上海带来的记者以及直督行馆的朋友、天津道、天津海关道衙门的人都乘这艘小客轮从天津出发,绕行海岸,直航到芦台蓟运河边,煤运河码头就建在河岸。沿岸建有三道水闸,用于调节煤运河的水量,同时还专门挖了一个水塘,用于落潮时补充煤河水。涨潮时开启水闸,潮水可直接涨到胥各庄,十几吨的煤船往来无阻。潮水回落,就关闭水闸,并从水塘放水,仍可维持一段时间。一天能通航的时间,大约十二小时左右。

  芦台码头附近,已经盖了许多店肆,颇具镇甸规模。参观完,众人分别登上几条木船,前面有一条小汽船拖带。芦台一带白天最**在早上八点左右,现在十点多,潮水刚开始回落,水深数尺,畅行无阻。有时候五六里,有时候七八里,或者四五里,便有石桥横跨河面,桥头两岸,也都建起了房屋。唐廷枢说:“这是有眼光的人家开的饭铺店肆,再下去几年来看,会更热闹。十里八乡都到码头来坐船,繁荣不亚于当年的运河。”

  煤河上的桥从芦台起编号,分别称一号桥、二号桥,以此排序,到胥各庄排到九号桥。

  过了九号桥不远,就到了胥各庄码头,这里比芦台码头更大,运煤的铁路就在码头东边不远,将来火车运到的煤直接装到煤船上。

  众人弃舟登岸,不远处,是幢高大的西式砖房,门口挂着木牌,上写“开平矿务局机车修理厂”。总矿师白内特、矿师金达早就等在门外,唐廷枢一一向大家介绍。大门被几个工人推开,众人走进去,那是一个高大宽敞的车间,里面有一条铁路,铁路上停着一个“怪物”——高大的圆筒上,有一根半人高的烟囱,下面有六个涂了红漆的铁轮,被几根钢臂连接。金达向众人介绍,这是由他指导中外工匠制造的中国第一辆机车。之所以选在今天请大家来参观,是为了纪念“火车之父”英国人乔治·史蒂芬逊诞辰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今天,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在英国一个穷煤矿工人家庭出生。他发明了蒸汽机车,使铁路得以大规模推广,被英国人遵为“火车之父”。他发明的那辆举世闻名的机车取名“火箭”号,为了向他致敬,金达和工匠们制造的这台火车取名“中国火箭”号。

  除了上海来的客人见过火车,大部人都是第一次见识西洋钢铁“怪物”。金达详细给大家介绍各部位的名称、作用和制造过程。蒸汽锅炉为机车提供动力,这个锅炉是从一架卷扬机上卸下来的。本来这架卷扬机是要安装在二号井上的,暂时先借过来。车轮是回收废铁自己铸造的,车架槽钢是唐山矿一号井井架的下脚料。车身的两侧各镶着一条铁制的龙,涂着金粉,十分醒目。金达介绍说,那是中国工匠的“杰作”。唐廷枢向众人介绍,中国工人都把这辆机车称为“中国龙”号,觉得比“火箭”号更好。

  金达要启动机车,烟气太重,众人出了车间,被带到一个大餐厅,里面已经备好午饭。众人匆匆吃过饭,就到铁路边等火车。等了好大一会儿,还没有动静。《申报》记者蓬莱樵客告诉大家,金达要将锅炉里的水烧开后机车才能起动。又等了好久,听到车间响起吭哧吭哧的声音,然后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声响,有点像唢呐,但声音是唢呐的几十倍或者上百倍。总之,把众人都吓了一跳。

  随着吭哧吭哧的声音,“中国龙”号火车头出来了,脚下的铁轨好像在跳动。众人都往后躲。看清楚了,是连接铁轮的钢臂前后摆动,推动着车轮转动。不远处,铁轨分成了两路,在另一路上停着一节车厢。众人在白内特的带领下登上车厢,等着“中国龙”号过来挂接。火车倒了回来,在离车厢不远处缓缓停下。早有工人把一个大挂钩挂到车尾上。蓬莱樵客提醒说,火车要启动了,请大家坐好扶稳。

  火车拉着车厢哐当哐当向前行驶,比骡马快得多。唐廷枢告诉大家,这辆火车用的材料很简陋,动力不足,车速大约每小时能跑四五十里。英国制造的机车,能拉得动一大串车厢,每小时能跑一百多里地。众人都发出惊叹声,洋人的奇技**巧真是不能小瞧。

  胥各庄到唐山矿只有十五六里,不到两刻钟就到了。远远看到两个高高的铁架,那是一号井和二号井的井架。这里房屋、厂房连成一大片,除了中外工匠的住屋,还建起了焦炭厂、砖瓦厂、木作厂、锯木厂、生熟铁厂、煤灯厂等。

  众人跟随白内特到了一号井。众人走向井口,井是圆形的,直径一丈有余,井壁是用石块砌筑,看上去很牢固。向井里望去,黑洞洞深不见底。井口上架有七八丈高的木质井架,由槽钢固定。有一股鸡蛋粗的钢绳垂到井里,顺着钢绳抬头望去,井架顶上有一个巨大的滚筒、铁轮,白内特介绍,那是卷扬机的飞轮,钢绳就卷在上面。飞轮由一台五百马力的蒸汽机带动,可以提起四吨的重物。

  工人升降井、向井内运送物资、从井中提煤,都是靠这台卷扬机。垂到井中的钢丝绳下牵挂的就是罐笼。白内特吩咐将罐笼升上来。井口有个专门司号的工人,吹了几声号,卷扬机的飞轮转起来,一会儿,一个铁制两层罐笼提出了井口。罐笼每层能进十几个人,白内特、唐廷枢、蓬莱樵客还有津海关道郑藻如和他的随从,自告奋勇下井,其他的人则不敢尝试,因此只用一层就够了。两名仆役提着铜灯最后进了罐笼。据白内特介绍,这种灯是从英国进口,灯罩是一层细密的钢丝网,它能把火焰的热量迅速散掉,因达不到煤气燃点,即使井内煤气超标,也不会引发爆炸。司号工人最后进罐笼,亲手关上门,然后吹了几声号,罐笼开始下降,偶尔会摇晃一下,众人的心都提起来。感觉好像过了很久,罐笼停下了,司号工人吹几声号,拉开门,众人走了出去,跟着掌灯的工人进了矿洞。

  矿洞有一丈宽,高六七尺,洞壁用石料砌成拱形,脚下有铁轨,比唐胥铁路窄得多。白内特说,这是专门运煤的窄轨铁路,用骡马拖拽矿车。运煤的铁轨与罐笼里的铁轨相接,矿车可以直接推进罐笼,提到井上。走不远,有一个牲口棚,里面有七八匹骡马。离牲口棚不远,有一个很宽阔的煤仓,将来挖出的煤来不及运,就暂存在这里。再往里面走,便有横巷,铁路拐了进去。白内特请大家至此为止,里面采煤的煤槽非专业人员不允许进。

  几个人重新进了罐笼,司号工人吹了几声号,罐笼开始上升。出了罐笼,众人都舒了一口气。郑藻如是第一次下井,脸色有些苍白,说:“让诸位见笑了,实话说,我心里怕得很。”

  唐廷枢说:“郑观察比我强多了,我第一次坐罐笼下井,腿都软了,要靠工人架着我的胳膊。”

  白内特说,今天他们到的是第二横道,深度大约三百多英尺,最深的第三横道深度在六百多英尺。现在第一二横道都开始采煤了,第三横道尚未开挖。目前只有二百五十名工人,工人采取三班倒,每班四个时辰,昼夜采煤,每天大约采煤三百吨。将来多招工人,每天出煤六七百吨没有问题。如果能招到一千五六百人,每天就能出煤一千余吨。当然,必须解决好运输问题,如果产量太大,仅靠煤河根本运不出去,煤炭积压,同样会增加成本。

  众人在井边等着提上第一笼煤。还是他们乘坐的罐笼,升上来的时候,每层罐笼里有两辆装满煤的矿车。罐笼一直被提升上去。白内特告诉大家,天桥上设有选煤机,提上去的煤经选煤机筛选,通过漏斗,装入铁路煤车,由火车直接运到胥各庄码头,再由煤船一直运往天津。

  唐廷枢告诉大家,最迟明天晚上,开平的第一批煤就将运到天津,轮船招商局的轮船可以直接从天津采购中国煤炭了。至于机械制造局炼铁用煤,需要烧出焦炭后才能用。这要等一个多月后。现在产煤量有限,暂时先不烧焦炭。

  今天夜里开始,火车将连夜向胥各庄运煤。当天夜里,《申报》记者蓬莱樵客还专门参观火车运煤。他几乎是打了通宵,次日一早就拿出了文稿《开平佳音》请唐廷枢过目。唐廷枢学了洋人那一套,特别重视在报纸上宣传企业,这对招集商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凡是唐廷枢参与的企业,都与《申报》《万国公报》等有良好的合作,经常报道企业的消息。

  余昨日随唐君等一行,乘轮船直航芦台,由芦台换乘木船,由小汽轮拖带,一直到了胥各庄。再由胥各庄乘火车,赶往唐山矿。这条铁路有十五六里,闻机车是由英国矿师金达带领中国工匠造作,虽不及英国机车迅捷,但每小时可行四五十里,比之骡马甚速也。

  唐山矿因居唐山之脚得名,自唐景星观察精求西法,购由英国大厂机器,钻探、凿井均甚速也。余随众人下火车,只见层层廓舍,宏敞可观。迤西至铁陂,崇山峻岭下有洋房五六楹,旋折而之厂外。北首又有洋匠及养病院,屋宇由是步入厂内。周围四百亩,垒石为墙,向北双扉,踪其出入。内有机器房四间,火锅房一所,烟筒用砖叠成,高八九丈,大小锅炉十余口,均由此一筒出烟,昼夜不停。东西则木作厂、锯木厂、生熟铁厂、煤灯厂、修造机器处、制造家具车房、材料房、画图房。另有缸砖窑六座,水灰窑一库,砖、灰石、焦炭厂及司事、工匠住房,莫不星罗棋布,一无间地。厂内所开二井,一提煤,已掘至六十丈深,其机器每日能提煤百万斤;一抽水贯风,已掘三十丈,每分时辰可抽水千斤。井面至底,上下尽垒石级。

  井上有高数丈之井架,架上设绞车,由蒸汽机带动,可提升数吨之重物。井中有罐笼,众人入,即有矿师与役者各提铜灯引观矿洞。罐笼运动甚速,下至矿内,俨入幽冥,见小光荧荧,乃矿中灯也。左右望,俱有铁路左旋右折,四通八达。矿道阔丈余,高七至八尺,井内大街、小巷均用砖石悬棚而起,与城门洞相似。至出煤之槽洞,上有木板托好,下有木柱顶妥,坚固之极。无煤之空洞,俱用土石塞满。井内有马车六七辆,骡马四五十匹,或运土石,或运煤炭,昼夜换班,无时或息。远闻似雷霆乍惊,煤车过也。又闻砰砰有声,开矿工人为穿凿矿壁也。井底有极大吸水机器两个,名大维式抽水机,西人云是最新式之机器,能将井底之水送到井上。又有入风之机器风筒,提风通风皆无虞。工人约二百五十人,以十二时辰分为三班,夜以继日,轮流更替。且由下至上,运煤吃水均以机器,灵便非常,颇省人力,每日出煤六十万斤。按此井深大而坚牢,出煤之多,速而省工,诚中国第一佳矿也。

  据英总矿师白内特云,唐山矿足供六十年之采,若再掘深,虽百年亦取之不竭。窃闻欧美各国钻地开井,往往阅五六年之久,资本经营百余万之多。今开平局系光绪三年招商,次年钻地,去今两年开井,仅及三年,煤槽已见。此事半功倍之举而又能经费从省者,可为有股人贺,亦可为唐观察贺。观察力任其艰,小心竞业,人言不恤,告厥成功,且赶筹运道以挑河,迅驰火车以筑路,水陆分程以运煤。全部资本约六十万两之间,可谓能担当大事者矣。并知轮船局亦系其整顿,而矿局之煤即为轮船所用。合而观之,均足以收回中国利权而杜洋人垄断居奇之念。且其所著章程,才大心细,非寻常人所能企及。余咨询既切,博览亦详,因叙其缘起,登诸日报,俾海内未到唐山者知其大略,而为有心世道人同深欣慰云尔。蓬莱樵客识。

  唐廷枢阅罢,连连称赞,但还是提醒了一句:“不过,老兄,火车铁路的事情不宜提,以免烧香引出鬼,让京中那班清流大爷捉得一个好题目,会引来无穷麻烦。”

  铁路不准修建,朝廷已有明文。唐廷枢上报给李鸿章的禀帖,称之为硬路,李鸿章心照不宣,上奏朝廷称为快车路。虽然纸里包不住火,但能瞒一天是一天。

  “还有一条,你不能只夸我,要先夸北洋诸上宪。”唐廷枢说,“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让众人皆知,此矿乃北洋大宪支持下得以顺利开采,便于招股;二则让上宪高兴,将来办事方便。”

  蓬莱樵客说:“得,我明白你的意思,把金贴到上宪脸上就是。唐观察虽在商界,却已得官场真传。”

  唐廷枢说:“你也别阴阳怪气,把金贴到上宪脸上有何不好?我脸上的光少不了,又能让上宪高兴,何乐而不为?再说了,如果没有北洋大宪的支持,这矿能办得成?”

  蓬莱樵客说:“端人碗看人脸,咱俩半斤八两——我今天准备乘坐运煤车,然后再乘运煤船,水陆兼程赶到天津,一直到开平煤卸到煤仓,那将又是一篇好文章。”

  唐廷枢说:“好,好,不怕你写出好文章。不过,你要坐煤船,可要注意安全。你要落到水里去,我上哪里找你这样一支如椽巨笔?”

  事情真让唐廷枢说中了。火车运煤不久,就因有人弹劾,而改为马拉火车,被洋人讥为世界一大奇景。不过后来在李鸿章的运作下,数月后火车得以重新在唐胥铁路上跑起来。

  开平矿不是中国第一家西法采煤的企业,却是第一家最成功的煤炭企业。光绪七年(1881年)正式出煤生产,当年产煤3613吨;1882年,产量增加到38383吨;1883年,增加到75317吨;1884年,达到126471吨;1885年达到187039吨。1890年至1895年,平均每年产量在25万吨左右。

  开平煤矿的投产,有效地抵制了洋煤进口。当时的进口洋煤主要是日本煤,尤其天津,一直是日本煤的天下。1881年,进口洋煤一万七千余吨,1882年减至五千余吨,1883年减至三千七百余吨,而到了1886年,仅有三百余吨,天津的煤炭市场,已经是开平煤的天下。

  开平煤矿的成功,引起了中国第一波办矿的热潮。开平的股票迅速升值,两三年间,面值百两的股票升到二百余两。

  开平矿务局还成了工业拉动城镇化的典范。唐山从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因矿而兴,成为近代工业重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