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亲卫的禀报,让蒙城差异了一声,他万万没想到辽东的地界上还有义军?
转过头来想想也对,公孙度弄的辽东四郡怨声载道,出现义军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可知领军人姓名?”
“来人仅说姓刘。”亲卫立刻回答道。
“姓刘?”
这下蒙城更差异了,姓刘的难不成还是汉室宗亲?
刘虞有个儿子不假,可在刘虞死后其子音信全无。
“主公,出城一见便知。”徐庶的声音传来,打破了蒙辰的沉思。
蒙辰虽然求贤若渴,但若是遇到皇亲国戚那还是要悠着点,毕竟这年头什么人都有,刘备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
一刻钟之后,辽阳城的东门缓缓打开,蒙辰率领众将缓缓而出。
虽然是义军,但蒙辰也不得不防。
城外的这群义军,有穿着辽东军服饰的,也有穿着普通百姓服饰的,手中的兵刃更是杂七杂八,唯一相同之处就是都骑着战马。
“草民刘政,拜见大将军。”就在蒙辰打量着眼前的义军时,一个浑厚的声音传了出来。
“刘政?”蒙辰越想越觉得这个名字很熟。。
“草民太史慈,拜见大将军。”
第二个声音传来,这才让蒙辰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难怪这个名字在那里听过,原来是与太史慈有关。
昔日黄巾乱起之时,很多有识之士纷纷选择了避让,有去荆州、江东的,也有来辽东这种苦寒之地之人。
而刘政与太史慈却又不同,刘政是来避乱,太史慈则是因为毁坏公文,成为了州府眼中钉,这才逃往辽东。
当然了,这不是最让蒙辰兴奋之处,而是在于刘政此人与邴原关系甚好!
邴原是谁或许有人还不清楚,但管宁总听说过?
如果还不清楚的话,割席断交这个典故应该听说过吧!
在当下,管宁与华歆、邴原三人并称为"一龙",这样的三位大拿,怎能让蒙辰不兴奋?
“二位快快请起,不知根矩先生何在?”话一出口,蒙辰知道自己失礼了。
犯下这种低级错误,让蒙辰自觉地脸红,好在蒙辰知道一点历史,于是急忙又道:
“不知子义老母亲身体可好?”
此言一出,太史慈的脸上闪过一丝的没落,他这个儿子避祸辽东,却将老母留在家中独自受苦。
“子义勿虑,本侯这就夜不收前往东莱。”
转过头来,蒙辰摆出了一副苦哈哈脸道:“刘兄让本侯好找,差点就信了公孙度那个混蛋之言……”
“……”
刘政、太史慈二人十分的差异,相互对视一眼,又看着蒙辰不似装出来的,心中更是好奇。
他们二人与蒙辰第一次见面,但为何蒙辰会对自己的事知道的一清二楚?
好在蒙辰利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才将这件事原了过来。
“哦,对了,那该死的扶余二王子何在?本侯要替辽阳的百姓报仇雪恨。”找了个机会,蒙辰急忙岔开了话题,同时露出了一副愤怒的表情。
“带上来!”太史慈先是向着蒙辰一礼,而后转身大喝一声。
不多时,蓬头垢面的扶余二王子被人抬了上来。
没错,因为担心这家伙逃跑,义军直接将其五花大绑在一根木头之上,就好似绑猪仔那般。
“恶贼,本侯恨不得将汝扒皮抽筋。但这样太便宜汝这 不如的家伙,来人将这畜生给本侯千刀万剐喽。”
原本就有些坦然自若的二王子,听见蒙辰这一句,彻底的绝望了,一阵骚臭瞬间传了出来。
“呸!懦夫!”太史慈没好气的唾了一口。
千刀万剐怎么行刑大家不知道,但蒙辰真的是发怒了,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了凌迟这个刑法。
三千三百五十七刀,估么着刽子手都看不下去,但蒙辰既然发话了,那总要有人来执行不是。
“主公,此刑法残酷至极,一时难以找到行刑之人,不如将其绑在辽阳城东门,任由百姓……”后面的话徐庶没有说出口,但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就这么办!”
蒙辰没有丝毫的犹豫,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收拢人心,二就是让那些个小国明白,惹怒了大汉没有好下场。
太史慈的眼中则是充满了渴望,而刘政的眼中闪过了一丝不悦,毕竟这样残酷的刑罚,让他们这些文人不能接受。
将令下达,蒙辰的亲卫迅速将大小便 的扶余二王子拔了个精光,而后立在东门之外。
一切准备就绪,一位微微颤颤的老者走上了近前,“畜生,汝也有今日,可怜吾那十岁的孙女,被这畜生……”
老者泣不成声,但是眼中却充满了怒火!
这一刻,吕绮玲突然冲上前去,原本徐庶是想阻拦的,但却被蒙辰挡住了!
“老人家,这匕首是蒙大哥赠与,削铁如泥。”吕绮玲说着,从腰间拔出一把匕首递了过去。
那意思很明显,这第一刀就应该由这位老者动手。
战战巍巍的接过了匕首,老者一步一颤的走了过去……
“走吧,民心不可违,否则民怨难平!”蒙辰长叹一口气,带着众人开始入城。
而后面的事,不用想也知道结果!
随着一声惨叫传来,吕绮玲快步跑到蒙辰身边,开始干呕起来。
太守府内,蒙辰招呼众人入座,虽然桌上摆满了饭食,可却没人动手。
尤其是吕绮玲,早已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呕吐去了。
“刘兄以为,本侯很残忍?”将酒盅的酒水一饮而尽,缓缓开口道。
未等刘政开口,蒙辰又道:“民怨太深,大汉已病入膏肓,而重病需用猛药,可猛药一用,却未必能承受得起。”
这话什么意思,刘政自然是清楚,虽然早就与邴原等人聊过大汉的未来,可蒙辰这话一丝已经很明显。
“慈的母亲说过,为百姓做事的官就是好官,大将军此举深得民心。”太史慈起身,向着蒙辰一礼道。
这倒不是太史慈拍马屁,而是武人与文人之间的本质区别所在。
百姓大字不识,但他们心中却明的跟镜子似的,谁对自己好谁就是好官,反之则不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蒙辰下意识的说出了一句警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