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浪子小说 历史 史上最强县令

第124章 望海潮

史上最强县令 一骑红尘 2592 2024-10-20 02:39

  

  梅时雨的这首诗,明显是七言律诗。

  何为七言律诗?

  七言八句且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为七律,是有别于七言绝句、七言古诗的一种诗歌体。

  七律、七绝、七古,自是不同。

  而梅时雨的这首七言律诗,自他提笔到落笔为止,总共就写了六句,明显少了两句。

  冯冉生看梅时雨投笔后,似乎已经没有了想要再次提笔的迹象,连忙提醒道:“梅兄,少了两句。”

  旁边围观的人也都连连点头,疑惑且期盼地看向梅时雨。

  这七律少了两句,跟挠痒挠了一半一样,前面是足够爽,但手离开的那一刻,不仅身体比之前更痒,就连心里也是痒痒的。

  因此他们非常希望梅时雨能够把剩下的两句写出来,为他们止心中之痒。

  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在他们的注视下,梅时雨却并没有再提笔,而是摇了摇头。

  吹了吹纸上笔墨后,梅时雨拿起那张纸,环顾四周说道:“这首诗,何如?”

  “写得好!”

  冯冉生楞了一下,压下心中的疑惑后,立即拍掌叫好。

  哪怕这首七律少了最后两句,但仅凭前面的六句,也足可称得上是绝唱。

  “没错,这首《锦瑟》不仅贴合题意,而且用词精妙,情感饱满……”

  周围的才子也是大声叫绝,各种溢美之词不绝于口。毕竟诗的质量放在那里,他们也不担心会被说吹捧过头。

  顾章之等人也是赞赏地点了点头,这首《锦瑟》比他们预料的要优秀无数倍。

  由于梅时雨之前的唯一一首作品,是一首婉约词,而刚刚要写的,却是一首诗。他们甚至都做好了梅时雨可能发挥不佳的心理准备,等待着看接下来林宋的诗作。

  但梅时雨却写出了一首不但完美贴合林宋的要求,而且质量更是上佳的诗作,实在是出乎他们的预料。

  唯一遗憾的是,这首七律少了最后的两句。

  不过看梅时雨显然不可能无的放矢,所以他们倒也没有催促梅时雨,让他立即写出最后两句诗。

  梅时雨,肯定是另有打算的!

  果然,等到所有人的议论声逐渐变小时,梅时雨清了清嗓子,看着林宋说道:“这最后两句,梅某暂时还没想好该如何去写,还是先请林大人写诗词吧,等到你写完,想来梅某也能想出最后两句该如何写。”

  啊?

  林宋一愣,狐疑地看了看梅时雨,一时间不清楚对方打的什么主意。

  他给陆芊芊写的《锦瑟》这首诗,当时可是没有错漏任何一个字,是完完整整的一首诗。而陆芊芊在交给梅时雨的时候,也不可能故意抹掉最后两句。

  那也就是说,梅时雨手里肯定是有完整的《锦瑟》一诗的。

  为什么不把最后两句一并写出来呢?

  卖什么关子呢?

  就在林宋揣摩梅时雨的意图时,梅时雨冷笑一声,开口嘲讽道:“怎么,林大人看到这首诗,是不敢再与梅某比试了吗?”

  不敢?

  林宋张嘴笑了笑,摇头道:“好,既然梅兄如此要求,那林某自无不可。你们出题吧。”

  说着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目光落在了梅时雨身上,想要看对方会出什么题目。

  不过站出来说题目的人,却并不是梅时雨,而是冯冉生。

  那冯冉生走到林宋面前,先是朝着顾章之等人拱了拱手,而后对着林宋朗声说道:“听闻林大人,乃是江浙行省钱塘人士?”

  “对,没错。”

  林宋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些猜到了冯冉生要出什么题目。

  “好。”冯冉生双手一拍,高声说道:“既然林大人是钱塘人士,那应该对苏杭一带并不陌生,就请林大人写一首词,描写苏杭一带风貌。”

  说完,就自信地看着林宋。

  这个题目,乃是他昨晚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料定了林宋今天准备的诗词,肯定不可能和这个题目重合。

  因为根据他的推断,为林宋写词写诗的那个人,绝对不会是苏杭一代才子。

  至于支撑这个推断的依据,就是如果那个人是苏杭才子的话,那不可能不写一首歌咏苏杭的诗词。但这些年,歌咏苏杭风貌的诗词都被写烂了,却没有几首能够艳冠群芳的。

  而以那个人的水平,如果真写过这类诗词,那绝对会流传开来,但并没有。

  因此他就做出了这个决断,并且也受到了梅时雨的支持。

  果然,在他说出这个题目后,林宋脸上一闪而逝的错愕,显然是被他猜对了!

  赢定了!

  冯冉生脸上的自信又多了许多,佯装惊讶地看着林宋说道:“怎么,林大人写不了吗?”

  林宋笑了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描写苏杭的词,他知道的还真不多,但恰巧就有一首,足以技冠全场。

  “写的了,怎么可能写不了?且拿纸笔过来。”

  旁边侍女立即奉上宣纸笔砚,冯冉生看着一愣,仔细打量着林宋,发现对方脸上此时满是从容。

  难道,被他押中题目了?

  心里瞬间就有些慌张,下意识回头看向梅时雨,却见到梅时雨此时更为镇定自若,丝毫不见担忧的神情。

  在这份从容的感染下,冯冉生也镇定了一些,双眼落在林宋桌前,等待着林宋落笔。

  也是,有《锦瑟》珠玉在前,他还不信林宋能写出来一首与之媲美的词。

  宣纸摊开,柳半妆研磨,林宋执起毛笔。

  周围很快就围拢过来许多才子,探头探脑地看着宣纸。与他们而言,对于描写苏杭的词并不陌生,甚至很多人都写过,其中不乏有一两首佳作。

  此时看着林宋要写,心中不免起了一些比较的想法。

  人群逐渐寂静下来,远处挤不到前面的人,自是心痒难耐地等待着前方的人口诵出林宋的新词,好分辨其中优劣。

  某一刻,有人悄然念出几个字眼,那字眼立即传开,传到其他桌子上,传给这些心痒难耐的才子。

  那字眼三个字:“望海潮。”

  “望海潮……”

  “什么望海潮?”

  “望什么海潮?”

  “望海潮?这是什么?不是写词吗?”

  有人疑惑地看向身旁的人,四目相望,看到的是同样疑惑的脸。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简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