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吾兄:去夏欣获瞻仰,并蒙畅尊址,珍存,返美后时欲书候,辄冗忙仓促未果。
《天龙八部》必乘闲断续读之,同人知交,欣嗜各大著奇文者自多,杨莲生、陈省身诸兄常相聚谈,辄喜道钦悦。
惟夏济安兄已逝,深得其意者,今弱一个耳。
青年朋友诸生中,无论文理工科,读者亦众,且有栩然蒙“金庸专家”之目者,每来必谈及,必欢。
间有以《天龙八部》稍松散,而人物个性及情节太离奇为词者,然亦为喜笑之批评,少酸腐蹙眉者。
弟亦笑语之曰,“然实一悲天悯人之作也……盖读武侠小说者亦易养成一种泛泛的习惯,可说读流了,如听京戏者之听流了,此习惯一成,所求者狭而有限,则所得者亦狭而有限,此为读一般的书听一般的戏则可,但金庸小说非一般者也。
读《天龙八部》必须不流读,牢记住楔子一章,就可见‘冤孽与超度’都发挥尽致。
书中的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要写到尽致非把常人常情都写成离奇不可;书中的世界是朗朗世界到处藏着魍魉和鬼蜮,随时予以惊奇的揭发与讽刺,要供出这样一个可怜芸芸众生的世界,如何能不教结构松散?这样的人物情节和世界,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大超脱,时而透露出来。
而在每逢动人处,我们会感到希腊悲剧理论中所谓恐怖与怜悯,再说句更陈腐的话,所谓‘离奇与松散’,大概可叫做‘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罢。”
话说到此,还是职业病难免,终究掉了两句文学批评的书袋。
但因是喜乐中谈说可喜的话题,结果未至夫子煞风景。
青年朋友(这是个物理系高才生)也聪明居然回答我说,“对的,是如你所说,《天龙八部》不能随买随看随忘,要从头全部再看才行。”
这样客厅中茶酒间谈话,又一阵像是讲堂的问答结论,教书匠命运难逃,但这比讲堂上快乐多了。
本有时想把类似的意见正式写篇文章,总是未果。
此番离加州之前,史诚之兄以新出《明报月刊》相示,说到写文章,如上所述,登在《明报月刊》上,虽言出于诚,终怕显得“阿谀”,至少像在自家场地锣鼓上吹擂。
只好先通讯告兄此一段趣事也。
弟四月初抵此日本京都,被约来在京大讲课《诗与批评》三个月后返美。
曾绕台北稍停。
前在中研院集刊拙作,又得多份。
本披砂析发之学院文章,惟念兄才如海,无书不读,或亦将不细遗。
此文雕钻之作,宜以覆瓮堆尘,聊以见兄之一读者,尚会读书耳。
又有一不情之请:《天龙八部》,弟曾读至合订本第三十二册,然中间常与朋友互借零散,一度向青年说法,今亦自觉该从头再看一遍。
今抵是邦,竟不易买到,可否求兄赐寄一套。
尤是自第三十二册合订本以后,每次续出小本上市较快者,更请连续随时不断寄下。
又有《神雕侠侣》一书,曾稍读而初未获全睹,亦祈赐寄一套。
并赐知书价为盼。
原靠书坊,而今求经求到佛家自己也。
赐示:“京都市左京区吉田上阿达町37洛水ハイツ”以上舍址,寄书较便。
如平常信,厌日本地名之长,以“京都市京都大学中国文学系转”亦可。
匆颂 著安 弟陈世骧拜上